查看原文
其他

封面故事|509名解放军因何全副武装提前入港?解密香港回归前中英博弈

2017-06-30 曹默涵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是国内首家移动端新闻“日刊”,每日提供最重要的新闻解读、最精彩的封面报道。

“我了解到英军交接指挥官身高约182厘米,就一定要找个比他高的,”时任驻港部队副司令员陈知庶负责驻港部队交接指挥官的选拔,事后他回忆说,“后来选定了驻港部队司令部军务处参谋谭善爱,身高185厘米,有200斤的块头,长的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1997年6月30日,港督府降旗仪式开始,军号声响彻天空的同时,英国国旗徐徐降下,象征着150余年的殖民统治走向末路。(网络图)


彭定康眉头紧皱,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看起来没什么精神。


作为末代港督,降旗仪式结束后,他将乘车在港督府院内绕场一周。负责现场直播解说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柏杨精心设计了一段解说词,大意是:彭定康的汽车在港督府内绕了一圈,车轮缓慢,试图表示港督对这里的依依不舍。然而,历史的车轮却滚滚向前,香港的回归已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现实。


1997年6月30日下午,在港督府举行的降旗仪式结束后,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右)手捧英国国旗,神情严肃。(网络图)


1997年6月30日下午4时39分,彭定康在降旗仪式后钻进了他的劳斯莱斯汽车,汽车开始围着港督府的院子开始转圈,柏杨不失时机地将那段解说词说了出来。可当他说完“历史的车轮将滚滚向前”后,港督府院子里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只见彭定康的汽车转完一圈后,并没有像事先预定的那样开出大门,而是继续围着院子转了起来。柏杨沉默了一会,很无奈地继续解说:“彭定康的汽车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有人将这样的举动解释为彭本人的“恋恋不舍”,亦有人将其诠释为英国人最后的挣扎。20年后,再次审视这段历史,不难发现中英两国贯穿其中的明争暗斗,甚至直到交出主权的最后一刻,英国人都迟迟不愿撒手。


1997年6月30日,告别仪式举行时,不少市民到港督府外围观。期间有英国警卫争相触摸港督府的徽号。(网络图)


将中国政府一军


1997年6月30日下午,中国政府代表团所乘专机降落在启德机场,这是当时香港唯一的机场,亦曾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国际客运量曾名列全球第三,货运量更是全球第一。然而,这一繁忙的机场却坐落于香港市中心,只有一条跑道,周围高楼密布,空间十分狭小。


回归前,中英双方就香港的未来进行过长时间的谈判拉锯战,建新机场就是议题之一。


时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的鲁平在回忆录中提到,建新机场是中方主动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但没想到英政府却试图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


1990年,港英政府提出要实施一个大工程,主要内容就是在香港大屿山赤鱲角兴建新机场以及配套的基建设施。由于此计划描绘了一个像“玫瑰园”般美好的未来,故又称“玫瑰园计划”。不过听到他们的预算后,鲁平觉得这事儿一点都不美好——建新机场足足要花1270亿港币。


“建新机场我们不反对,但问题是,你花了1270亿,到1997年6月30日,你能留给香港特区政府多少财政储备?”鲁平看到了问题的重点,“你们把钱都花光了,让回归后的香港怎么过日子?”就像江泽民同志讲的,‘不要你请客我汇钞’。”


更夸张的是,按照港英政府的财政预算,准备留给特区政府的只有50亿。


“50亿不是美元,是港币”,鲁平急了,“我说你开玩笑?那时候百废待兴,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很明显,只有50亿日子根本没法过。”


1992年,刚刚获封香港总督的彭定康(左)访京,时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鲁平接待了他。鲁平后来在其回忆录中称,彭定康是香港的“千古罪人”。(网络图)


1990年12月12日在香港记者会上,鲁平发飙了,“就个零头,全都花光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三声“怎么办”,让一向强硬的鲁平拥有了一个“鲁怎么办”的外号。他知道,不管最后港英政府留下多少钱,中央根本管不着,因为那都是香港人的钱。这就是他们将了中国政府一军,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不过,中央也没有坐以待毙。新机场的计划虽然已经对外宣布了,但这么大的工程肯定是要跨越1997年并且需要贷款的,如果没有中方的合作,没有银行会给贷款。骑虎难下的英国人,最终还是不得不主动要求谈判解决问题。


除了建新机场,英方在财政预算案编制谈判这个问题上,也给中方下了绊子。这一点,时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的陈佐洱至今印象深刻。


按香港的惯例,每个财政年度从当年的4月1日起,至次年的3月31日止。97/98财政年度将跨越香港回归,理应由中英双方共同编制。然而英方却想独自把握,急功近利、不负责任地做大开支粉饰政绩。


1995年11月,港英政府社会福利署署长冼德勤发表公开演讲,表示要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当时已连续5年以27%的增幅增长了社会福利开支,竟声称还要按此增幅再干5年。陈佐洱回忆称,在记者会上,当时他就忍不了了,发表了那句引起轩然大波的话:“港英的各项社会福利开支突然变成了一辆在崎岖道路上飞奔的高速赛车,如果继续这样往前开,不用多少年,将会车毁人亡,而车上坐的正是600多万香港老百姓啊!”


撒切尔夫人摔了一跤


“英国人的确是老谋深算,他们走一步棋要看两步,我们要看三步,这样才能对付他们。”在与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鲁平显然总结了不少经验。据他回忆,早在1979年,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就新界“地契租约”问题正式拜会邓小平时,中英之间的博弈就已经展开。


最关键的一次谈判发生在1982年9月,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京。


刚在阿根廷群岛打了胜仗的撒切尔夫人来势汹汹,她提到,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英国继续统治才能够得到保证。她甚至略带威胁地说,如果中方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时在场的鲁平记得,邓小平一句话就把撒切尔夫人怼了回去,“他说,我告诉你,香港,包括九龙、新界,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主权一直属于我们中国,这很明确,没有讨论的余地。”


1982年9月,北京,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与其举行会谈,商讨香港问题如何解决。(中新社 图)


谈判愈发剑拔弩张起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后来曾报道,邓小平对一位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


最后,邓小平放话出来,大意是,如果这期间香港发生了大的波动,或者我们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那就要另外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这句话讲得很文明,但分量十分重。重新考虑时间,就是说不等到1997年了,方式也不是和平谈判了。


撒切尔夫人听懂了,她的脸色变得铁青。会谈结束后,从大会堂北门石阶走下时,她抬眼望见右下方的记者,突然绽开笑脸,转过头来向记者示意,努力地使自己表现出镇定。当她继续往下走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绊,使身体顿失平衡,栽倒在石阶地下,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在一旁的随员及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将她扶起,撒切尔夫人起身后神态自若。


坊间有说法称,“铁娘子”是被邓小平强硬的气势吓到了。


相比之下,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背影则显得更为落寞且平静。6月30日的绵绵细雨中,围着待了五年的港督府多绕了一圈后,彭定康不得不离开。多年之后回忆起这一段时,他坦承道:“我当时真的是非常伤心,因为那一天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很多人都在电视上目睹了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人一旦上了电视,不出十五分钟就会变得非常出名,那一天至少让我拥有了‘臭名昭著’的十五分钟。”


1997年6月30日17时许,央视主持人海霞身穿红衣,神色略显严肃地看了看自己的右前方,抿了抿嘴,稳了稳情绪。大约2秒钟后,她嘴角扬起,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台词:


“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我们现在是在香港启德机场向您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率代表团乘坐的中国民航专机,马上就要降落在这里……”


17时28分,镜头聚焦到江泽民身上,他缓缓走下国航波音747飞机的舷梯。迈到最后一级时,江泽民看上去有点迟疑,仿佛在品味这历史性的一刻——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踏上港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


1997年6月30日,解放军和香港警察仪仗队准备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象征香港正式回归。(网络图)


我要的只有两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临近6月30日午夜,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五层大会议厅,之前做的所有的工作将迎来收官之战。这一次,中央电视台派出三四百名记者,并制定了以北京和香港两个主演播室为中心的72小时特别报道方案。


关于香港回归的交接仪式,现在人们留有深刻印象并津津乐道的,似乎只有降、升旗的准确安排的细节。而这一完美仪式背后,还有一个颇为曲折,只有内部人士才知道的博弈过程。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的安文彬就是这样一个内部人士。


1997年6月30日,解放军和香港警察仪仗队准备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象征香港正式回归。(网络图)


1996年年底,安文彬率领交接仪式筹备小组进入香港,开始前期工作。然而,世界上尚无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举办过类似的交接仪式。一切都是新的,只能由自己设计策划。


在具体安排中,最关键的,便是要完成一个重之又重的任务:确保中国国旗必须在7月1日的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起,让香港的主权准时回归祖国。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在7月1日之前,香港还是英国的地盘,所有工作都必须得到英方协作,才能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安文彬回忆说,英国要把香港这只“金鸡”归还给中国,心里本来就极不情愿,如果再让中国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风光地接手香港,他们心里就更加酸楚了。因此,在交接仪式的具体安排上,英方设置众多障碍,导致谈判异常艰难。


一开始英方说,双方关于香港回归的协议上,只说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并没有规定几分几秒的具体时间。中方则据理力争,说7月1日就是从零时零分零秒开始的。英方表示,英国的国旗将在零时零分零秒降下,至于中方国旗何时升起,英方不做评论。多轮谈判后,英方同意在30日23时59分59秒将英国国旗降下。


“这样的话,给我们准备升旗的时间也只有1秒钟!国旗升起同国歌奏响应同步,而我军乐团指挥的指挥棒抬起就需要2秒,也就是说英国国旗必须在6月30日23时59分58秒降下,才能保证我国旗在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文彬直言不讳地对英方代表说:“香港已经被你们占领了150多年!而现在我要的只是2秒钟!”


最终,英方代表戴维斯表示,英国的旗帜可以在6月30日23时59分58秒降下,甚至还可以提前。但中方必须保证,中国国旗一定要在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升起,决不能提前。


然而要让中国国旗准时升起,仅仅英方同意远远不够。筹备人员还要在实际操作时,把所有活动需要的时间提前算好,精确到秒。千算万算,到仪式进行时,还是出现了一点小意外。当时留给查尔斯王子的讲话时间是6分钟,但他讲了6分23秒。


1997年6月30日的交接仪式上,查尔斯王子发表讲话后,神情落寞。(网络图)


为了抢回这23秒,现场指挥安文彬命令随后的活动加紧进行。司仪讲话速度加快,仪仗队加快步伐,终于把时间赶了回来,还多争取了一秒。再往后,英国旗帜于59分23秒开始降下,最后是59分53秒完全降下,给中方多出了7秒时间。


但定好的协议不能违反。为了控制时间,安文彬站在乐队指挥旁边读秒,一直到58秒时,才让指挥抬起指挥棒,这中间有将近5秒的“真空”时间。很多人都奇怪,以为技术上出了什么问题。当时的《人民日报》也提到,英国国旗徐徐降下,“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当时他们不知道,这是为了保证国旗百分之百精确地于1日零时零分零秒在香港上空升起。


1997年7月1日零时过后,香港会展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及香港特区区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整个会议大厅。(网络图)


“你们可以下岗,我上岗”


国旗升起的同时,解放军部队也正式进驻香港,完成了至关重要的防务交接工作。


驻军问题是中英谈判时争论的最大问题。1984年5月2日,香港《明报》报道,点名道姓说中央某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将不在香港驻军。5月25日,邓小平会见了港澳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他特意把香港记者都留了下来,发表了一篇言辞激烈的讲话:我要在这里辟谣,关于“将来不在香港驻军”的讲话,是胡说八道!这不是中央的意见。既然香港是中国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 


根据中英两国的协议,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将全面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而作为主权象征之一的驻港部队,就应该在7月1日零时出现在香港各个防务地区。由于香港的政权交接只是发生在零时前后一秒钟,于是驻港部队何时进驻香港就成了一个难题。


英方提出驻港部队在零时越过深圳口岸进入香港地区,遭到了中方的反对。因为从深圳口岸到香港的各个军营需要一段时间的路程,集结在深圳的驻港部队不可能神兵天降,在一秒钟内出现在全港。此后双方陆续就解放军派先遣部队进入香港、先头部队进驻接防、是否携带武器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艰苦谈判。


6月30日21时30分,陈赓大将之子、时任驻港部队副司令员的陈知庶带指挥组与熊自仁政委一起率39台车、509人的先头部队荷枪实弹自深圳皇岗口岸出发,进入香港各军营,为零点即将举行的防务交接仪式做准备,并确保七月一日零点中国国旗准时升起。


1997年6月30日,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香港境内。(网络图)


对于先头部队人数最后确定为509人,负责谈判的陈佐洱表示,这是他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得来的。“中央给我的底线是不少于500人,我想到9是最大的数字,一咬牙就跟他们说,‘509人,这是中方所能作的最大让步了’。”英方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23时58分,在向全世界直播的交接仪式中,驻港部队交接指挥官谭善爱对英军指挥官大声说道。他的杰出表现被国人评价为“给中国人提气”。“我了解到英军交接指挥官身高约182厘米,就一定要找个比他高的,”把谭善爱挑选出来的正是陈知庶,他事后回忆,“后来就选定了驻港部队司令部军务处参谋谭善爱,身高185厘米,有200斤的块头,长的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1997年6月30日23时53分,中英两国的防务交接仪式正式开始。中方交接指挥官谭善爱中校(左)与英方指挥官埃利斯中校各率本国卫队,相向立定,互行持枪礼。(网络图)


20年后,陈知庶接受大公网采访时,还是能清楚得记得,“热烈、隆重都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场面,我们出发时,深圳市万人空巷,全城出动相送至口岸,那个场面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1997年6月30日,深圳市民夹道欢送解放军驻港部队。(网络图)


所有交接仪式完成后,7月1日零时零4分,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香港会展中心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紧接着,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宣誓就职仪式。


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告辞退场,随后直接前往英国皇家游艇“大不列颠号”。几分钟后,彼时的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和美国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也离开了会场。


1997年7月1日零时过后,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中)及彭定康(右)等人,登上皇家游艇“大不列颠号”,准备离开香港。(网络图)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观察员  曹默涵

资料参考来源: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鲁平口述香港回归》等



更多智库内容

外媒看点 | 唱国歌热情不够?在菲律宾的话,你就危险了!

近日,菲律宾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除了给菲律宾国歌《亲爱的土地》定下节拍和节奏的统一标准外,还强制规定民众在公众集会上,跟唱国歌是强制性的,且必须带着热情演唱,否则……>>>


观点 | 校服承担育人功能,但为何中国校服却承担管理功能?

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校服不够体现个性。于是,他们将裤子改成缩腿裤,衣服画上时髦的涂鸦。校服制度推行的出发点本是育人,但为何如今却背道而驰,成为了校方抑制学生个性的产物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