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校“佛系招聘”,不过是一场不佛系的“骗局”

2018-04-27 高级观察员唐骋华 Vista看天下智库


2009年时,我国的博士数量就超过美国,跃居为全球第一。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博士增长率始终保持高位,某些领域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博士从“抢手货”变成找工作困难户,对冷门专业的博士生来说,尤其如此。


这几天,很多人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兴义师范”)的“佛系”招聘启事萌到了。这则启事充满自嘲:学校平台一般,交通情况一般,人才待遇也一般。这“三个一般”抖出来,闻者笑出眼泪,“太实诚了!”于是,启事被广泛传播。


《人民日报》官微对此事进行跟进报道。(网络图)


但只隔一天,校方就出面澄清:这则启事是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雷励的“个人行为”,并无官方授权,且部分内容与事实不符。校方如此正儿八经地对待一个已然娱乐化的事件,不禁令网友兴味寡然。很多人转而讨论,高校的招聘启事,“画风”就能不能变一变,接地气说实话,不好吗?


不过此事的关注点确实从一开始就跑偏了,兴义师范的招聘启事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高教圈并不“佛系”的生态。



首先,兴义师范此次招聘的是语言学博士。根据定位,师范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师,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提供师资。这点在2017年初,教育部就重申过。满足这方面的教学需要之人,必须得是博士学位吗?何况,启事后面明明还要求了应聘者“别讲太深奥的专业知识,学生不一定能吸收得了”。那博士去它那儿,岂不大材小用?


事实上,秘密恐怕隐藏在他处。


2009年时,我国的博士数量就超过美国,跃居为全球第一。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博士增长率始终保持高位,某些领域还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博士从“抢手货”变成找工作困难户,对冷门专业的博士生来说,尤其如此。


兴义师范这个四线城市的二本院校,在招收非本校重点专业教师时,写明要博士(且不得高于45岁),其实就是博士数量极度膨胀的写照。现今,博士成为了高校招聘的“基本要求”。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佛系”招聘的真正诉求。目前,兴义师范文传学院有语言学博士四名、文献学博士二名和语言学硕士五名,只要再招到一名博士,就能组成科研团队。成立科研团队,将有利于申请科研经费。身在高教圈中的博士,看到这块儿,也就都懂了。



但兴义师范毕竟位于黔西南,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学校又没跻身“双一流”,底气未免不足。尽管市面上不缺博士,但他们倾向于在待遇更好、上升空间更大的一线城市等机会,未必愿意跑到贵州的大山里窝着。这跟很多人甘愿在北上广人挤人,也不想回老家过小日子是同样道理。


因此,为了吸引博士前来,兴义师范颇费了一番思量。它给出的待遇是:一套三室两厅90+平的房,或者30万安家费;另加10万-15万科研启动金。此外还有软性诱惑,比如评职称容易,工作压力不大,没有科研要求。


虽然撰写启事的雷院长声称上述条件属于“一般待遇”,可这要分跟谁比。比重点高校是不如,但在兴义师范所在的黔西南州,却是绝不一般的。


据我了解,该州2017年人均年工资68160元,即以30万安家费算,就是4.4倍,而且是可支配收入,实际差距应更大。黔西南州在贵州省的薪酬竞争力仅排名第六,但兴义师范能拿出“略超湖南一点点”的待遇,可见其教育经费充足——根本不差钱。



另外,启事前半部分大张旗鼓说要组科研团队、给科研启动金,之后却又说“没有科研要求”,是否也有矛盾之处?这种矛盾,是否可以理解成兴义师范文传学院是为招博士而招博士——人来了,凑成科研团队申请项目就行,至于玩不玩真的,“全凭您心意”?


但我最想探究的,还是这样的行为逻辑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阅读剩余 51% 的精彩内容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李楠


智库话题

待遇好的“十八线”城市,和待遇一般的一线城市,你会选择哪一个?

期待你的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