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慧散文为何受到欢迎,听听作家们怎么说(读书会视频首献)|宗融·文学

王辉 宗融艺文馆 2020-08-17
来自专辑
民族文学

为倡导“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弘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民族作家与读者交流平台,践行文学”扎根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由宗融艺文馆主办的“阿慧回族题材散文作品读书会”2018年1月14日在郑州举行。实况视频现已制作完成,现由本馆发布,以飨读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641y3zp4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次活动的缘起是,恰逢中国回族学会“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民族担当”座谈会在郑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多位作家、学者出席。郑州读者闻讯后,主动邀约他们熟悉和喜爱的部分作家在大会结束后专程前往东方丹妮饭店,与读者朋友见面并举办签售活动。


参加读书会的嘉宾有:回族作家李佩伦、阿慧、敏洮舟、石彦伟、苏涛、阿麦、王学军,端庄文艺站长马文军、执行主编子清,宗融艺文馆工作人员王辉等。因阿慧最新散文集《月光淋湿回家的路》刚刚首发,所以大家围绕最近十年阿慧坚持回族题材散文写作的创作现象与丰硕成果展开研讨,并将话题拓展为阅读与写作的在场经验


读书会由郑州读者马聪担任主持,宗融艺文馆创办人石彦伟担任客场主持。

两位主持人


阿慧是一位1960年代出生的回族女作家,成长于豫东平原的河南沈丘槐店,现供职于周口市文联,担任《大河文学》副主编。已出版散文集3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凭借散文单篇作品《羊来羊去》成为第一位获得冰心散文奖的回族作家,也曾获得杜甫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回族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谈及为何长期以来坚持回族题材散文创作,阿慧说,这是一种来自血脉深处升腾的召唤,每当她想创作时,她的土地、母族人民就会势不可挡地朝她奔涌而来,由此形成一种命定般与生俱来的特质,而并非刻意的选择。她感谢各民族读者对她作品的厚爱,并表示还将继续扎根泥土,用心书写下去。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84岁高龄的回族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李佩伦先生对阿慧的创作给予首肯,认为新时期以来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作家在创作成就上并不亚于前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青年作家敏洮舟谈到东西部聚居区和散居区回族文学创作的细微差异,认为东部散居区的创作更加凸显的是民族情感


第一组访谈嘉宾:李佩伦(左二)、阿慧(左三)、敏洮舟(左四)


来自甘肃广河的诗人、《温度》诗刊主编阿麦分享了自己对民族性书写的认识,并讲述了自己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和写作的精神历程。青年诗人王学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牧羊人群体的生活景况进行了描述,并寻找到与阿慧笔下的那些”河南羊“之间的共性特征,认为回族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关怀意识、悲悯大爱值得加以观照和研究

第二组访谈嘉宾:苏涛(左四)、阿麦(左三)、王学军(左二)


来自宁夏大学的苏涛副教授,端庄文艺马文军、子清,宗融艺文馆王辉等也分别从教学评论、新媒介视角、读者互动等维度分享了对阿慧散文及回族文学创作的感受。

第三组访谈嘉宾:王辉(左二)、马文军(左三)、子清(左四)


郑州读者卢海燕、马聪朗读了阿慧散文《羊来羊去》《大沙河》片段。放映了纪录片《回望运河》中由阿慧担任主角寻访鲁南红色记忆的《英雄的余温》一集。

两位朗读者卢海燕(左一)和马聪(左三)与李佩伦教授


互动交流过后,应读者热情要求,举办了”回族散文四家签售会“,现场签售了李佩伦散文集《倔强的爱恋》,阿慧散文集《羊来羊去》《月光淋湿回家的路》,敏洮舟散文集《长途》,以及石彦伟散文集《泰斯比哈》。这是近年来回族作家第一次举办集体签售会,受到读者欢迎。据了解,全部作品均很快售罄。


另悉,为支持”全民阅读“公益文化事业,阿慧也将部分作品捐赠给当地公益机构。


读者侧记



中原大地的渗渗泉



卢海燕


一直不敢轻易提笔,怕这只笨拙的笔写坏了那珍贵的时刻。直到几个月后的今日,刚刚读了《泰斯比哈》中张巨龄和王遵五先生的故事后,唯恐自己也将步前辈之后尘而去,才惊恐地打开沉睡的电脑。

2018年1月14日,在那个冬天行将远去春天即将到来的时节,郑州东方丹尼喜宴楼举办了一次空前的盛会——四位回族作家签售会及阿慧散文作品读书会。我荣幸地成为这场盛会的策划人之一。

中原,在作家眼中是个什么样子呢?张承志先生在《中原迷茫》中描述道:“他们都渐渐活得习性沉默,与文不说书,与武不论剑。”“本来中原应该是大器之极,守如山林,动如风火。于拙朴中静听他人倾诉呻吟,在出世时一发千钧天下震动。可是千百年来不知为了什么……我自孩提时想象和热爱的大陆——它衰老了。”石彦伟也曾写过郑州“这座城市之于我唯一与一个人有关:姚欣则。”

中原之于作家是如此之轻飘飘。我暗自伤感。

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作家们能来郑州与年轻一代沟通交流。既盼这文脉传达自家孩子,也盼其传达那些叛逆期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宁夏作家好友王学军给我留言说:“海燕姐,我们要去郑州参加回族文学论坛和阿慧老师的新书发布会,能来吗?”我说:“我不是作家,也没有人邀请我,我有什么资格参加呢?”他说:“我不是在邀请吗?你那么热爱文学,这次会议又在你们郑州,一定要来参加啊!”

我想了想说:“都谁来?”

他说:“好多作家和学者,还有你喜欢的……

我一下子瞪大了眼睛:“是不是有石彦伟老师?”

“当然喽

听到这个消息,我无法安静下来,因为我知道石彦伟正在南京等地开展《泰斯比哈》读者见面会,而我的“书香回族读书群”正在等待着这本书。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能不能在郑州也做这样一场见面会呢?

我立刻编辑公告,诚邀郑州方圆的读者参加,发了几个群。尴尬的是,并没有想象中的火爆,群里静如水,我的心也随之沉入湖底……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又发了一个小群。突然,有一个浪花泛起,一行闪亮的文字跳出“我读过石先生的文章,也很敬仰他,我愿意为你们的事业出力打杂,帮你们操办此事。”

这是一个叫钱波的小伙子发出的文字,字字珠玑,闪闪发光。我如释重负,犹如肩上的千斤重担交给了一位强壮的年轻人!后的所有事情,几乎都是钱波兄弟张罗,我一直到活动当天才到现场。

在与石彦伟的多次沟通中,他一直在强调一个意思:这次会上大腕云集,不但主角是刚刚新书发布的阿慧老师,还有李佩伦先生这样的学界前辈,也有敏洮舟、苏涛、阿麦、王学军等优秀作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珍珠,因此这次读书会要凸显“一串珍珠”的光芒。

来到现场,我才明白石彦伟所说的“一串珍珠”的概念。除上述提到的诸位老师外,还有长期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王辉大哥宁夏大学苏涛博士端庄文艺团队的马文军、子清等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波一波的读者赶往现场,这是郑州回族圈子从未出现过的一次文学热

让我如何表达当时的心情呢?

“我原想要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要一滴甘露,你却给了我整个大海。”作家为读者解读了文学之于一个民族的意义,让我们明白了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烫金名片,理解了李佩伦先生在世纪初提出的“文化救族”学说时代内涵

当我登台朗读《羊来羊去》时,情不自禁加了一段开场白:“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原大地百花开!作家们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一样从书中走了出来,盛开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为我们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我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梦中的面包、烤鹅、奶奶都来到了我的身边……而后便开始了动情的朗读。

曾经我的文章说“读不下去”的王学军说“发挥得很好,感情饱满”;完美主义者石彦伟说“感情投入,我都被感染了”;老师则站起来,眼中噙满泪水哽咽着谢谢你海燕,我写这篇文章时就是你读出的种感觉,你读懂了我……”

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如梦如幻如在童话中。

读书会后,一些志同道合的读友成立了一个读书群,随时分享来自本民族和兄弟民族的美文,并朗读的方式录制、上传、欣赏,真正做到从目之所“读”,到“口”之所读,再到“心”之所读。我也真真切切地爱上了阿慧老师和更多回族作家的作品,不断地向周围朋友推介。平乏的生活忽然有了新的意义和追求,人的精神原来可以变得如此富足和安宁,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不知为什么,每每想到这次读书会,我的脑海中都会跳出一个伟大的比喻:渗渗泉——那哺育了人类璀璨文明的源泉仿佛流到了中原大地,一旦被民族的长子“蹬”开了,便汩汩流淌开来滋润每一颗干枯的心灵。久渴的我兴奋地如那位母亲喊道:“赞木,赞木停下停下别流走,让我尽情地享受这精神的甘泉吧。”

“你读吧!”泉水好像在回应我说,“当一个民族的双手捧起了书,就捧起了未来。”


END


视频拍摄/王辉    视频剪辑/尕夫


宗融艺文馆让不同的文明彼此相爱

文学|影视|朗读|口述史|传统文化

没有足够诚意不开新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每一篇走心推送 只为同样走心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