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麦印象:竟然遇上这样一枚爱书狂|宗融·文学

王辉 宗融艺文馆 2020-08-17
来自专辑
民族文学


             匕

竟然遇上这样一枚爱书狂

诗人阿麦印象记

                              廴              匚


开 篇

先引入本期主角【阿麦】



阿   麦

本名马明,回族,1978年生于甘肃广河,农民。曾从事地摊摊主、餐厅服务员、保安、三轮车夫等职业,现开出租车谋生。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5届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著有《阿麦诗选》《星星在天空绘制图案》。有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潮》《中国诗歌》《民族文学》《飞天》等报刊,并入选《新世纪诗选》《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选本。曾获多种奖项,现主编诗刊《温度》。





             彑

-❶-

身后多了一只手拉车

         夂                 

未曾见到阿麦之前,就听石彦伟说起过:在甘肃临夏有一位三轮车夫,酷爱诗歌,没有电脑就在手机上创作;摆摊买菜,挣到一点辛苦钱就跑去书店买成书;去网吧从不玩游戏,唯一的目的是能借一台电脑与文友交流创作。我当做笑话听了,没往心里去。

不久,彦伟发表了《谁来为临夏文学修一条铁路》一文。在我熟悉的钟翔、敏洮舟、马祖伟等作家之外,也赫然出现阿麦的名字。文中讲述了他生活的窘迫和对诗歌的热爱,呼吁有关单位对基层写作者给予实际的帮助。我知彦伟所致力的作家口述史采录和评论工作,一向以老作家为主;这一篇提出对年轻作家生存环境的问题,情之切切,引起我的重视。

该文发表不久的2016年7月底,阿麦便坐着火车来了。得知此次他来鲁院进修,也是彦伟在《民族文学》争取到的名额,并未占用当地作协的名额。此前,阿麦已两次到过北京,一次是迎接朝觐归来的父亲,另一次是参加第二届“魅力临夏”全国散文诗歌征文大赛颁奖会。不过这次彦伟还是委托我,最好能接一接阿麦。我愉快地答应了。我与鲁院接触14年,结识百余位各民族作家,而到火车站相迎的,阿麦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

未到北京之前,我和阿麦就通过微信视频,是鲁民24的宁夏学员锁桂英联系的,他们都是微信群“诗人部落”的成员。当时阿麦的处女作《阿麦诗选》刚刚出版,当地一位诗人得知其不久将到鲁院进修,欲出资一万块钱为其在北京召开新书研讨会,扩大知名度。当阿麦通过锁桂英表达这一愿望时,我当即在视频中回复他说:一万块钱在北京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如你将诗集寄上几十本到鲁院,作为交流分发给同学和老师,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在北京西站的出站口,面对着汹涌奔腾的人流,凭借着半个月前的短暂通话,我们认出了彼此。至今我和阿麦都不服输,一致认定:是自己先认出了对方。和阿麦同来的还有他的老乡、东乡族女作家汪春霞。除日常行李外,在阿麦身后还多了一只手拉车,上面摞满了图书。原来他不舍得花邮寄费,而是亲手把书拉来了。

去鲁院的地铁上,阿麦告诉我:原本买好的车票,因为沿路暴发洪水被取消,就临时换了这趟车来的。“没有座位,我们一路都是站着的!”我惊讶地望着他,问道:“难道买不到硬座票或卧铺吗?”“有,那就得耽误一两天了,赶不上鲁院的开学典礼了!”他轻松地说着,没有丝毫疲倦,脸上始终洋溢着法国影星憨豆式的微笑。

我的脑海中一下子出现他拖着沉重的行李和书,在闷热难耐、人满为患的列车上,一站就是24小时的画面。相比于由地方作协推荐来到鲁院镀金的个别“作家”,错别字连篇,没见写出什么大作,倒是常对食堂伙食与一些大机关加以比较,与其说是来求学的作家,不如说是美食家更显得名副其实。


-2006年《阿麦诗选》积石山发布会-



-❷-

舍不得那么多书籍骑在墙壁上

         夂                 

                            革             

第二日晚,我正在街上散步,阿麦打来电话,说他在大悦城,请我过去。大悦城是朝阳区的地标建筑,是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超大型商城,我猜测可能是他要到这里给家人朋友购物,拿不定主意,请我来做参谋。

到了大悦城,才发现他是在书店里,原来他把到京后的第一站选在了这里。他正在书架边选书,而汪春霞默默地坐在桌边聚精会神地阅读。这里的新书多是没有开封的,阿麦选了一本就撕开封皮,我慌忙把扔在地上的封皮迅速踢到书架的夹缝中,唯恐别人看到。不久,他又看上另外一本书,正要撕掉封皮,我急忙拦阻:这里的书是不能开封的,开了封,你若不买,店家就无法出售了。

此时的阿麦竟是一脸严肃:“不开封,我怎么知道书的好坏,怎么决定是买还是不买!”看着那一脸的义正言辞,我会心一笑,想想也真是这么一码事,一个把仅有的一点积蓄都用来买书的人,怎么可能不看清内容就买呢?便由他去了,只是但凡见他撕开封皮,我就帮助消灭证据。直到出了书店,我依旧心有余悸,而阿麦和汪春霞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刚买的新书。

几天后,阿麦在微信里转来一首《兄弟》,是他在鲁院创作的第一首诗。有这么几句:

 

我和王辉  哈默  从单向道空间出去

一直在回头望

舍不得那么多书籍

骑在墙壁上

听风声

仿佛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得带他们回家



-3-  

星星在天空绘制图案



有一次,我陪鲁民25的学员们一起游览南锣鼓巷和什刹海。每到一处景点合影时,其他男学员都是简单整理整理,唯他摸摸衣领,整整下摆,用纸巾仔细擦去头上的汗水。快门摁下的那一刻,他欢快地叫着,摆出唯美的造型,这番举动把同学们都逗笑了,惊讶于这个魁梧的汉子如孩子般天真快乐,以至再度合影时,其他男女学员也受其影响,一起欢叫着摆动作,照片上的神态从一枝独秀更新为百花齐放。

一天晚上,我到鲁院去找阿麦,适逢他与一位蒙古族同学在交流。得知蒙古族同学在呼和浩特工作,于是我就向其询问“朵日纳文学奖”的情况。此前石彦伟曾连续三届担任该奖颁奖晚会的策划和主持,也曾穿上哈萨克、土家等民族的服装主持各民族的文学活动,经常与我谈起兄弟民族对文学的重视和民族企业家们的眼界与胸怀。有些情况我还不是十分确信,这次蒙古族同学答复得却是掷地有声:“那是一位我们民族的企业家,没有文化,却每届掏出200万元设立文学奖,只为鼓励和培养本民族的文学人才!

“朵日纳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我问道。

“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东方,美好的希冀和未来。”如诗的赞美,瞬间脱口而出。

阿麦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俩的对话。当他听到是一个并无多少文化却愿意出资200万支持文学的事情时,他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诧,继而是敬重的表情。我当然能够理解,他拉一趟活也就三块钱,辛苦劳作之后既要供养家人,又要去买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别说是一个200万的文学奖,就是先前朋友曾要肝胆相助的那一万块钱,对他来说足以是一笔巨款了。母族和兄弟民族的差距,是一万元到二百万元的距离么?恐怕远远不止吧!


临近结业期,我去给阿麦录制口述史。这项工作已经坚持了几年,凡是在鲁院进修出过书的优秀学员,我都尽可能地为之做个采访。关于阿麦,我一共做了两次。第一次,他很紧张,这个看似无忧无虑的大男孩,面对镜头竟是手足无措。为了掩盖紧张,干脆把手机夹在书中,看似在品味书籍来回答我的提问,实则手机上显示的是他在新书发布会的发言,原来是在照本宣科。看过视频后,我俩都不满意,约定再次录制。这一次,阿麦完全放松下来,还是双手捧书,但没有夹手机。

当他为我深情朗诵《读名画  致大橡树下的母马和马驹》一诗时,我发现他的激情被点燃了,高潮处,眼中泪花闪烁。追想昔日,当他把一车白菜卖掉后,换回的钱买了几本书在回家路上如饥似渴地阅读,无疑是母亲弱小的身躯挡住了挥向他的拳头。如果没有母亲的慈爱呵护,他也不会成为今日的诗人。诗选中收录的这首诗,是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幅世界名画引发的灵感。

鲁院结业后,他时常给我打来电话问候,得到的消息是不蹬三轮了,改开出租车了,又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星星在天空绘制图案》。我从内心里替他高兴。他也不见外,把新结识的朋友在京打拼的孩子,托付我照顾。

今年年初,在郑州举行的“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民族担当”座谈会上,我与阿麦再次相见,他把自己主编的诗刊《温度》分发给大家,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不知这次是否仍是用当年那个手拉车拉来的?我想,与他拉过白菜和人相比,拉书走四方应该是他最快乐的事吧。


作者简  王辉,1960年代生,北京人。高中文化,产业工人,热爱阅读。2004年起业余从事文学志愿服务工作,长期致力于作家口述史采访、拍摄及各类公益文化事业。撰有多篇作家印象记。系宗融艺文馆联合创始人。


本期编辑 | 茴   香

图片来源 | 网络综合



长按圆形赞赏码    助力民族文艺公益事业

主编石彦伟代表宗融艺文馆同仁谨致谢忱 


宗融艺文馆让不同的文明彼此相爱

文学|影视|艺术|朗读|口述史|传统文化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关注,走心推送只为走心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