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茹:陕西首批援鄂医疗队回族护士在武汉的日日夜夜

宗融艺文馆 宗融艺文馆 2020-08-17
来自专辑
时代表情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编者按

在抗疫前线,回族人民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不仅是一餐餐热乎的饭菜,更有医护人员的英勇陷阵。出身回族的马茹,是西安市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她志愿报名奔赴前线,成为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在武汉经历了68个艰苦奋战的日日夜夜后,英雄凯旋回乡,然而这位年轻母亲见到一岁多的儿子,却流出愧疚的热泪。本馆特作综合报道,走进这位回族抗疫女英雄的幕后故事。

马茹:驰援武汉湖北的

回族抗疫英雄



宗融艺文馆 | 综合报道



英雄回家了



得知马茹回家了,这可成了回坊街坊巷里的大事。老老少少奔走相告,纷纷组好了团,一波一波地去家里慰问。4月6日,回坊各界朋友前往马茹父母家,看望慰问马茹,同行的艺术家还向马茹赠送了他们的书画作品。4月7号下午,陕西民族书画院部分同仁前往马茹家慰问。第二天上午,陕西省伊协一行也前往探望马茹。他们在朋友圈里,用“英雄马茹”这样的称呼表达心中的崇敬。


陕西民族书画院一行看望马茹


马茹,回族80后,西安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从医近二十年来,多次荣获省、市、院级“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荣誉。武汉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作为共产党员的马茹,主动放弃假期,撇下家中一岁多的宝宝,请愿奔赴武汉疫区,成为陕西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在武汉的那些日日夜夜,终生难忘。




 外甥女送给娅娅的手板画



 当时第一时间听到女儿说1月26日准备要去武汉援助疫情,马茹父亲的头都炸了,揪心,矛盾。“那么危险的地方,从武汉向外走都来不及,你却向病原中心走,如何下决心?”这是一位父亲本能的挂念。但自幼倔强的马茹已经打点好行装,她的丈夫也表示支持,家人只好默默地为马茹祝福。

 

爱人者人恒爱之。马茹,这个心里牵挂着千里之外武汉人民的美丽护士,牵动着无数亲友的心。


当亲戚们在微信群里得知马茹去武汉支援的消息后,都为她加油打气。家里的小侄子、外甥女们都以她为榜样。知道疫情区里的医护人员很辛苦,看到马茹穿着防护服的照片,也很心疼。稚嫩的小手拿起画笔,一笔一划描绘出对姑姑、姨妈的崇敬和祝福。


“……您在武汉那里一定要保护好身体,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这是1月29日,马茹11岁的长子给妈妈一封信中的话。


“马茹娅娅……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们全家人等你平安归来。”这是在北京上小学二年级的外甥女,2月1日在手板画上写下的祝福。



外甥女对马茹娅娅的叮嘱


 

 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八小时


众所周知,武汉的情况何等危急,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又是何等艰苦。马茹刚去时武汉市第九医院有400多张床位,但收了500多个病人,连走廊里都是病人,真是一床难求。后来随着方舱医院建成,才缓解了这种情况。


“我们在武汉每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个小时,这8个小时要一直穿着防护服,呼吸会非常不顺畅。”马茹介绍说,护目镜顶多能维持两小时不起雾,大家尝试了各种方法,给护目镜涂各种东西防止它起雾。因为一起雾,就需要透过迷雾去看东西,会特别累,非常考验人的体能。


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


刚去时还是正月,挺冷的,但一个班次下来,大家里面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湿透了,有的人衣服可以拧出水来。刚去时物资紧缺,防护服又比较贵,一旦脱掉就得换新的。所以,大家都是上班后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为解决内急,大家穿着尿不湿。后来随着复工复产和各地捐赠的物资逐渐充裕了,他们有时候才能中间出来透个气,喝点水。


 

医生和患者:双箭头的爱



驰援武汉期间,武汉人民的勇敢和感恩令马茹印象深刻。


进病房以后,病人会下意识地用口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有时候给他们治疗,他们还会叮嘱马茹做好防护,不要离他们太近。很多痊愈的病人出院之前,都会给医护人员深深地鞠躬。


还有一个年轻的武汉小姑娘,痊愈之后专门给马茹和同伴们画了一幅漫画表示感谢,“这些都让我们觉得特别感动。”回忆起这些,马茹依旧不能平静。


武汉姑娘出院前手持自己画的漫画与西安市第四医院陈葆青主任、姬萍护士长、马茹护士长(左一)合影


人们常说医生和患者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这场疫情中,我看到的却是双箭头的爱。《澎湃新闻》撰稿人如是评价。


 

一岁多的宝宝不认识妈妈了



回归陕西时,马茹一行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到马茹家中去看望。可是在看到自己一岁零八个月的小儿子时,这位与疫魔坚决抗争的顽强战士却不由自主红了眼睛。


马茹招手让孩子过来,孩子看到妈妈却没有反应,表情甚至有些陌生,很长时间也不叫妈妈,首先叫的还是爸爸。


“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孩子的爸爸说。但孩子却在爸爸的怀抱里转过了身。马茹的眼泪,忍不住湿了眼眶。足有45分钟后,孩子才在爸爸的怀里伸手要妈妈抱。


马茹和她的小儿子


“尽管在孩子成长期少陪了两个多月,但如果再次让我做这样的选择,面临武汉当时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我还是会选择去武汉的。”马茹平静而坚定地说。


 

 谢谢你,定时送餐的老板



作为回民的马茹,在武汉工作期间吃饭也是个问题。


临行前,家人给马茹采购了大量清真食品。“平时还好,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我还是比较发愁。”很幸运的是,武汉当地有一家清真餐厅说可以每天给她送餐。


得知马茹来自陕西医疗队,老板说:“你是回族的骄傲!”不仅每天定时送餐,还免去了餐费,让马茹非常感动。


疫情期间,武汉高塬情清真餐厅为医务人员免费送餐


“马茹是勇敢的,当疫情爆发,所有人都在四下逃散时,她却和同事们一道逆流而上,冲上前线,奋不顾身与疫病展开搏斗,阻挡着疫情,抢救着武汉同胞……”在西安回坊博物馆馆长安和平的朋友圈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评价。


在安馆长眼中,马茹使他想起了抗日战争时逆流而上的八路军,抗美援朝时逆流而上的志愿军。“作为前锋队急奔抗疫前线,这是对她的信任,也是一种光荣担当。”


 

 一颗石榴籽的光热



其实,马茹只是驰援武汉的少数民族优秀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这其中就有被《人民日报》报道的哈萨克族医护人员哈古丽·托勒恒、甘肃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藏族队员张燕琴、北京瑶医医院瑶族院长覃迅云、宁夏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回族护士丁妮、土家族医护人员张宏淼等。


他们的感人事迹,都有待于时代的传播与历史的评说。



在祖国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我们总能在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中发现这些或在相貌、语言,或在生活习惯上与大部分人不大一样的“少数人”。他们用一样的行动,为了维护祖国利益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健康,献出了一颗颗石榴籽的全部光热。


宗仰百籁

END

融裔晓声





馆记者马爱新综合摘编自《陕西日报》《华商报》等报纸,澎湃新闻、人民网等网络,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回坊、陕西民族书画院等微信公众号,以及安和平等个人朋友圈,兹对以上媒体及个人一并致谢。



图片来源 | 网络     本期编辑 | ai²an




链接

抗击疫情,文学在行动


每一朵花都在祈祷:回回作家抗疫诗作选|世界卫生日特刊(附朗读)

让散落一地的花瓣重新聚拢枝梢|回回作家抗疫诗作选·续刊

王辉:魏光焰大姐,你在湖北还好吗?|草根兄弟眼中的女作家“寻找”母族之路

世间自是生者颜,从此英雄少离逝:抗非一线回族作家再发声,复原钟南山鲜知侧影王俊康:妈妈是我心中最美的花|回族老人为医护人员放歌,抖音小网红怜人朗诵
疫情笼罩下的伊朗迎来诺鲁孜节,每一点微不足道的援助都是一颗祝福的心


链接

往期力荐

史上首次回族文学朗诵会:让春天倾听真诚|宗融·朗读(视频巨献)大庇天下女童俱欢颜:“中国十大杰出母亲”马志英和她的五百多个女儿
洪烛:“请允许我献上异教徒的敬礼吧!”| 洪烛民族题材诗文纪念专辑
第一次把汤瓶写得如此美的不是回回诗人,是昌耀| 回族题材诗歌《青峰》鉴读
为什么我的心胸被冯福宽的诗句穿透|附《啊!回回,我的回回啊!》朗诵视频

表述自我  多元共融  守住文脉  启发新声

|民族|文学|电影|艺术|朗读|口述史|地方志|


宗融艺文馆

微信公众号: zrywg2017

E-mail:zrywg2017@163.com

好内容分享更多读者,敬盼  [留言]  [转发]  [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