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朱杰:什么是今天中国大陆的“好”电视剧

2017-01-14 朱杰 文艺批评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编者按

 在电视剧产业蓬勃发展,而烂剧”、“雷剧”层出不穷的今天,《舞乐传奇》的“成功”构成了一个绝佳的范例:一方面,它表明“主流意识形态”对“市场”的占领,另一方面,在收获大量观众的同时,官方想要表达的“主流价值观”与受众认知之间的错位也值得我们深思。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从所谓“好”电视剧的标准入手,对今天中国大陆的电视剧生产做了初步的探索,也从一个侧面描绘了今天中国大陆的文化状况。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什么是今天中国大陆的“好”电视剧

——以《舞乐传奇》为例


朱杰


2013年12月31日,电视剧《舞乐传奇》在央视8套播出,随即收获巨大成功:在“收视率”方面,据报道,“该剧平均收视率1.18%,平均收视份额3.30%,共有3.89亿观众收看,最高单集收视率1.69%”[1];同时,该剧也获得了良好口碑——一方面,是代表政府部门的媒体的点头认可,另一方面,是普通观众,主要是网民的积极“点赞”,他们甚至用“国产良心剧”、“三好剧”等夸张词汇来形容该剧,而网上人气极高的豆瓣网站,更是为该剧打出了罕见高分:8.9(截至本文写作时)。


此种现象,可说是颇为独特——在人们普遍以“雷人”来“吐槽”大陆电视剧的年代,同为大陆电视剧的《舞乐传奇》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既有“收视率”基础,又有“观众”基础,同时还不缺乏执政党支持:从各个方面来说,它似乎都符合今天中国大陆“好”电视剧的标准。这也就不禁让人生出仔细考察的兴趣:《舞乐传奇》的成功,究竟是如何达成的?它所达成的“好”电视剧的标准,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如此确立下来的“好”的标准,又有着怎样的时代内涵和意味深长之处?


而本文的目标,正是对上述这些问题,做一些初步探讨。


*此数据为本刊编辑时最新数据



作为云南省代表团2012年出访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期间重点推进的文化合作项目、中国和缅甸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舞乐传奇》的预设主题其实非常“主旋律”:“作为首部揭秘‘骠国献乐’文化盛事的电视剧,《舞乐传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尤为突出。它不仅探究了中缅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生动展现了中缅两国的友谊,更借古喻今表达了当下两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2]“《舞乐传奇》重现了白居易诗作《骠国乐》中的情景,有力地证明了中缅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渊源,并且通过艺术地阐述历史,传播了文化包容、和平共处的时代精神。”[3]事实上,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批评家看来,《舞乐传奇》的意义,首先就体现在它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之上:“《舞乐传奇》这个戏是践行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当中关于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资源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灵魂聚气(原文如此——引者注),强基固稳号召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成果。”[4]“我们的戏就是宣传一种通过乐、舞来达到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交流,化干戈、化矛盾为和谐。就是从优秀的传统文化里面找这个资源。”[5]




在中国大陆,作为受到政府直接指导和监管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电视台要起到良好的“喉舌”作用、要成为政府有力的“宣传”工具,这当然是其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受到中央直接监管的央视自然更是如此,而《舞乐传奇》的“和平”主题及其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以其“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确保了该剧在广电系统播出的可能性。


然而另一方面,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在各个方面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其在文化,特别是广播电视方面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各级电视台相继从单纯的“宣传”部门转型成为“文化产业”部门——“讲政治”固然重要,“经济效益”更是成为日益关键的生存和考核标准。在此过程中,它们得到的财政补贴日益减少,而广告收入日益成为维系各级电视台日常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央视的情况,尤其如此。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得先机,从而成功地“把电视观众卖给广告商”,各级电视台的目光,都瞄准了容易获得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其对具有高收视率预期的电视剧的争夺,自然不在话下。[6]此类市场竞争行为发展至今,已有愈演愈烈之势,因为据央视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透露,“从2013年电视剧整个情况来看,75%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低于0.5%的及格线。”[7]为了成为激烈竞争的幸存者乃至获益者,广电系统不断探索“改革”举措,这其中的关键一项,便是所谓“定制剧”的出现。

《舞乐传奇》剧照

有论者指出,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定制”机制的引入,将极大提升电视台的竞争力:“与一般电视剧相比,定制剧对电视台而言具有三大优势:第一、由于是播出机构委托定制的电视剧,因此它具有一般电视剧无法比拟的资源垄断性。播出机构拥有或部分拥有定制剧的完整版权,而不仅仅是附期限的播出权,可以通过无限制的播出、发行来不断获取利益,有利于电视台积累版权,建立自己独享的片库;第二、定制剧比一般电视剧更符合播出频道的品牌定位,有利于突出频道特色,为卫视频道的差异化竞争提供利器;第三、定制剧可以根据自己频道的要求进行播出编排,减少‘多台联播’时的协调工作。”[8]因此,“定制剧”所具有的“垄断性”、“独特性”以及“易操作性”等特点,能保证电视台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积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此番央视播出的《舞乐传奇》,正是其“定制剧”中的一种:其制作单位,乃是著名民营影视制作机构——海润影视集团[9]旗下的云南分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其公司总裁就是该剧的导演兼主演:于荣光。


于荣光

值得一提的是,在《舞乐传奇》之前,该公司已与央视合作,推出了以弘扬“民族和解”和“人性善”为主题的电视剧《木府风云》,且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收视成绩[10]。毫无疑问,《木府风云》的成功,让央视的有关负责人看到了特定电视剧既“正确宣传”,又充分“盈利”的可能性:“由发展定制剧所带动的体制机制创新是电视剧频道提升竞争力、增强传播力、扩大影响力的关键一役。创新的动力和目标,一方面是要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建立标准化和风向标,占领行业制高点,力促‘好戏出央视’,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是要在更大范围落地覆盖的基础上,提升央视电视剧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增强广告效应,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央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贡献力量。”[11]


而这一次,《舞乐传奇》似乎的确促成了“好戏出央视”的目标:“作为2013年的定制大剧,《舞乐传奇》是央视逐步从成片购买转向项目定制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从项目策划、主体地位、拍摄制作到审查修改、编排规划、价格版权、宣传营销等多个方面,为央视直播机制积累了一个创新案例,《舞乐传奇》这部戏也就是因为央视定制而实现了多个效益最大化。”[12]这也就是说,《舞乐传奇》的成功,既是“物质文明”方面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社会效益最大化”)——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舞乐传奇》是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何种“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个效益最大化”的呢?

 



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批评家看来,《舞乐传奇》好就好在将“主旋律”化入“精彩”的故事之中:“从《木府风云》到《舞乐传奇》,它告诉我们怎么样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利用审美意识的形式去讲好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与过去那种公司化、概念化、说教式彻底的告别,用形象化的生动力、寓教于乐的方式讲好中国的故事,……。让观众从中不知不觉感悟到一种讲仁爱、重民本,要考虑 33 46758 33 15534 0 0 2050 0 0:00:22 0:00:07 0:00:15 2866 33 46758 33 15534 0 0 1901 0 0:00:24 0:00:08 0:00:16 3455生问题,同时是讲诚信、求大同的意识(原文如此——引者注)。”[13]而更具学院背景的论者评论《木府风云》的一段话,用来形容《舞乐传奇》似乎也并无不妥:

不同于以往国家主流价值观表达所依据的故事,该剧让观众看到最多的是阴谋和爱情。……千百年来的戏剧经典告诉我们,观众永远喜欢的是什么:阴谋与爱情。这就是其中一种情境。美学里有一个理论,就是人类有向生或者向死的欲望。爱情,就是向生;阴谋,就是向死。由此可见,观众对《木府风云》的痴迷源于人类根深蒂固的欲望。


选择阴谋与爱情这一情境,证明主创人员完全站在观众内心感受考虑电视剧的播出效果。这是中国电视剧进步的关键因素。你拍的东西不吸引人,植入什么也没用,什么也无法表达。……


主流价值观的植入和输出在完全尊重观众审美趣味的前提下,就变得很容易了。我们看到,往往是因为爱情因为阴谋出现危机,在化解后就能听到木增的理想,阿勒邱的坚持。他们的理想、坚持,恰恰就是国家想要告诉我们的话语。但观众第一反应不是国家在告诉你什么,而是吸引你的剧中人物告诉你的,……[14]



《舞乐传奇》剧照

结合两者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推论说,《舞乐传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第一,它用“传奇”的形式(该剧的重点,就是与“献乐”之行有关的重大“阴谋”,以及相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讲了一个关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寓教于乐”、形象生动;第二,之所以采用这种叙述策略,是因为它反映了“普遍人性”、是对“人类根深蒂固的欲望”的尊重,而评论家认为,此类策略,可确保观众对“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和吸收;第三,这样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反映出“中国电视剧进步的关键因素”,是它帮助实现了“吸引人”与“主流价值观的植入和输出”之间的契合。


而该剧的策划投资方所关心的,无疑不止是上述这些,在它看来,《舞乐传奇》“卖点”多多:“一是全剧别具匠心将中华盛事文化与缅甸古代骠国文化结合在一起。第二是故事精彩,发生在缅甸骠国,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情节跌宕起伏,悬疑重生。第三是来自缅甸、中国、中国台湾等众多明星和摄制团队加盟,主创阵容非常强大,而且是国际化。……第四是刀光剑影的冲击力,快速剪辑的动作节奏,彰显侠肝义胆的武侠精神。第五,呈现奇异的色彩,云南的瑞丽,秀丽宜人的大理,还有楚雄,气势恢弘的大唐横店等不同地域特色,如画卷般展开,这是当中的一大特色。第六是在尊重两国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在服装道具上的创新,特别是每个人的服装都有独特的造型。”[15]在此,资本运作方所提“看点”,除第一点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第二点与“故事情节”有关外,还涉及“明星阵容”、“刀光剑影”、“服装道具”等直接与该剧“市场竞争力”有关的“时尚流行”元素——事实上,该剧在宣传、推广阶段所一再强调的,正是其“融历史、武侠、舞蹈、爱情、悬疑等元素为一体”,而其中尤为得到强调的,则是其“悬疑”元素:“这一路山高水长,危机重重,存在很多变数。敌人和队友都被层层迷雾笼罩,而这些谜团又彼此相扣,共同推进着剧情向前窒息发展。可以说,这是个悬疑贯穿始终的戏,包括人物的选择,正邪的角力都很揪心,令人欲罢不能。”[16]“全剧人物别具一格,每个人都有一张甚至多张‘画皮’,正与邪相互角力,人性冲突精彩异常。”[17]此外,该剧在“爱情”设定方面,也颇为“新潮”:“去年,‘虐恋’元素一度备受追捧,令不少剧集大获成功。在此基础上,《舞乐传奇》推出‘新虐恋’,特征为‘痴男怨女’改为‘痴男乐女’,‘欢喜’代替‘苦情’,不赚眼泪却也揪心。”[18]而根据导演兼主演于荣光的说法,剧中人物“舒难陀”、“夜莎罗”、“夏云仙”、“兰玛珊蒂”等“姓名”的设定,也对电脑游戏借鉴有加。[19]




综合上述信息,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舞乐传奇》具有哪些特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关于“普遍人性”的“阴谋与爱情”故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一“普遍性”保证了该剧在赢取受众方面尽可能广阔的前景;第二,该剧主打“悬疑”牌,而这无疑是最近一段时间最为走红的影视题材之一;第三,该剧“武打”、“服装”等其他元素都带有强烈的“流行时尚”色彩,因此与当下社会的流行文化关系密切。我们似乎可以推论说,这些努力并没有白费,《舞乐传奇》的确靠这些“配置”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一方面是“高收视率”,一方面是“网民”的高度“赞同”——而我们当然知道,在今天的中国,这两者经常并不重合,有时甚至矛盾,那么《舞乐传奇》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我们不妨将由同一班底打造的《木府风云》与《舞乐传奇》做一比较:尽管前者1.51%的平均收视率[20]高于后者(平均收视率1.18%),但前者在豆瓣上仅得分6.8,而后者的得分却是8.9——也就是说,尽管前者在收视率方面要好于后者,但它却没能在“网民”(“豆瓣”即是其著名聚集地)中间积攒起口碑,原因何在?

*此数据为本刊编辑时最新数据


根据网友的意见,剧情“狗血”乃是《木府风云》的“致命伤”:“该剧充满漏洞的狗血剧情、从天而降的人物性格和起伏不定的人物智商就不说了。最不能忍拔刀砍绳子之类不是悬念的悬念,导演你复读机啊。”[21]“这部戏再次无情地证明了国产古装剧(以及大部分现代剧)的水准:常理之外,预料之中。”[22]《木府风云》和《舞乐传奇》的编剧同为王倦,但网友对于《木府风云》显然并不买账:

 这部剧的剧本可以说好坏参半,优点很多,不合逻辑的地方也很多,从那些有亮点的细节来看,从剧里面的种种反转来看,像是王倦的风格,从舞乐传奇就可以看出,王倦就喜欢反转和出人意料。


但是后半部分那些不合逻辑的地方,以及人物性格前后矛盾的地方,真的是出自能写出《舞乐》这样的剧本的王倦之手?我很怀疑。[23]


这位网友的评论,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舞乐传奇》的成功之处:“反转和出人意料”,这就使得该剧迅速超越了“国产古装剧(以及大部分现代剧)”的低水准,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确,《舞乐传奇》之所以赢得广大网友的一片叫好,其在“剧情”方面的苦心经营,乃是最大关键。正如有媒体所报道的,该剧其实是缅甸人的断案传奇,其中既有金田一的“犯人就在我们之中”、柯南的“真相只有一个”,还有狄仁杰的“你怎么看?”连环案一环扣一环。[24]而这样一种剧情设置,其实正是该剧导演兼主演的于荣光所着意追求的:几百万字初稿,他只保留了10 %,几乎只把角色名给留下了,接着他就拉着大伙开会,光是人物大纲大家就坐下来讨论了两个星期。[25]而这一回,编剧王倦可是丝毫不敢怠慢,据他介绍,该剧剧情之所以能有如此效果,实在是与他对“美剧”的借鉴分不开的:

……编剧王倦透露,其实剧中人物借鉴了不少美剧、游戏、漫画的特点,人物的性格其实是不正常的,稍微走一点极端的,这样更便于观众记忆。……

……王倦表示,“我有一个跟美剧学的习惯,就是不断地自我推翻,尽量把人物逼上绝路,当一个人物被绑架了,救他的会是谁?脑子里想出来的第一解决方案,是一定要去掉的,大家以为男主会去救女主,我第一步就让男主没法去救。第二步观众想到女主爸妈会去救她,我就把她爸妈也去掉……推翻一两个方案后,再开始想怎么去救女主,这样写出来的故事就会跟观众想的有点不一样了。”要把观众的智商逼上绝路,编剧首先要把自己逼上绝路,在这个剧剧本中,王倦借鉴了大量美剧的创作手法,“《越狱》对我影响很大,看的时候根本没时间想它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就算想往往猜得也不对。《越狱》就是把所有矛盾推到极处,从这里我学到了编剧应该为难自己。把现状逼到死角,打一个死结;把人物关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没有任何人来搭救,怎么出去?写这些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开心,很兴奋,像解开一道道难题一样。”[26]



至此,我们已经逼近该剧在剧情方面成功的“核心机密”——“美剧”,特别是《越狱》

 


之所以说是“核心机密”,是因为以《越狱》为代表的“美剧”以及由此形成的观看标准,实际正主导着网络对于一部电视剧的评价:根据研究者的调查,《越狱》恰恰正是诸多“美剧”迷所接触的第一部“美剧”:“研究者从问卷中填写的上百部剧集甚至电影名称中,筛选出名列前十的‘美剧启蒙教材’。结果显示,结合悬念、犯罪、动作等要素的《越狱》(2005年8月首播)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剧启蒙第一剧集”,15.3%的受访者称它是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美剧。”[27]我们在此可以看到,《越狱》的“悬念、犯罪、动作”——特别是“悬疑”——等要素,恰也正是《舞乐传奇》所追求和模仿的目标。当然,它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网民们迅速看出了该剧的“美剧”素质:“这剧之所以欲罢不能让人跟吃了炫迈一样停不下来全归功于它不断反转的剧情,令人欣慰的是它在反转的同时还能做到理据详实滴水不漏,前面埋下的伏笔也都能记得拾起来并且衔接的合情合理,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智商和记忆力”。[28]“阅剧不说一千也有八百的围观群众发现这里每一个人都不是狗血雷剧里面那种脸谱化的他/她一张嘴你就知道他/她下一步要干什么的那种。不按套路出牌啊有木有,男女主角的剧本一开始就拿反了最后才换回来的赶脚啊,男主战五渣啊(官方也自黑了一把)。各种反转,各种神展开,而且所有人都是性格都是复杂鲜活的(原文如此——引者注),每个人都有矛盾在里面,龙套都很抢戏有木有~”[29]

《越狱》剧照


另一方面,《舞乐传奇》对于游戏、动漫等的借鉴,也迅速得到了网友们的“正确”解读:

寒假的时候央视一瞥,正看见穿着诡异的秋瓷炫笑得贼贼的调戏同样穿着诡异的林更新,当时觉得这是怎样一个恶俗的剧种啊,换台换台,小心瞎了狗眼。

后来在“少年jump吧”看到有好些人推荐。没错,就是日本集英社发行的《周刊少年jump》,传说中的《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龙珠》《灌篮高手》还有最爱《银魂》等著名漫画诞生地。在少年jump吧混的怎么可能推荐一个白痴偶像剧?朕深感此剧不简单……真相只有一个,于是我去看了……[30]


于是,《舞乐传奇》就不仅征服了“美剧”迷,它同时还征服了“漫画”迷(当然,在很多时候,这两个“粉丝”群体本身就有交集):的确,从“萌”的角度来品评剧中人物、为所有角色(不论男女、老少、正邪)找到“萌”点、给喜欢的人物起一个很“萌”的昵称或外号,似乎成为网友进入该剧的主流方式[31]。此外,网上还有大量以该剧为基础的“同人”作品(小说、漫画)广泛流传;有网友认为该剧剧情与电脑游戏极为相似,呼吁将其改编成RPG游戏[32];它的人物设计,也为“腐女”们提供了想象空间:“这剧的最大卖点当!然!是!王子陛下受和腹黑少主攻的舐犊情深,手(兄)足(贵)之爱,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啦好不好!”[33]这也无怪乎一位网友如此推荐该剧:

-------------适合观影观众

• 武侠迷&RPG游戏玩家

• 推理迷&历史考据党

• 腐女

 • 各年龄层,长期被弱智国产剧荼毒而智商受损并极度渴望补给的童鞋[34]


 

铺陈至此,《舞乐传奇》之作为“好”电视剧的一些重大线索,似乎也逐渐浮出水面。


身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身份属于“国有”的广电系统需要做的,是在“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与“广告效益”之间找到平衡,因此像《舞乐传奇》这样既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时政高度契合,又借助“审美意识的形式”讲出了“精彩”故事,因而赢得了很高收视率的电视剧,自然是该系统最愿意看到的“好”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意志”借助该剧得到了“表达”,而该剧也借助“好”的故事“把观众卖给了广告商”;作为“定制剧”,该剧的成功毋宁说再度成为“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案例——政府机构在其中再度确认了“改革”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央视则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35]另一方面,该剧对于“美剧”的模仿和借鉴、对于“基”、“腐”、电脑游戏等时尚流行元素的“跨界”编排,无疑是对当代网民“亚文化”形式的成功“征用”,也因此,它才能够迅速征服以“美剧”为标准、挑剔大陆电视剧的众多年轻观众——对他们来说,《舞乐传奇》当然要算是一部“好”电视剧。由此,对于参与其中的执政党、政府机构(央视)、广告商以及民间资本(海润影视集团)来说,《舞乐传奇》的“成功”所带来的,无疑是“共赢”的局面;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他们的“亚文化”口味在这部电视剧中得到了“尊重”,因此这批都市流行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生产和消费主要的参与者,以及未来中国社会所谓“青年文化”主要的代言人,才可能对《舞乐传奇》认可、示“好”,就此而言,该剧的生产与消费,似乎也获得了“共赢”的效果。

《舞乐传奇》剧照

然而,事情当然并非如此简单。


对于试图继续借助广电系统进行“宣传”的执政党来说,支持使用“阴谋与爱情”的叙述方式来完成“主流价值观”的“美学”表达,显然也是求变之举:1960年代以来持续的“去政治化”的压力,特别是“文革”的结束,使得毛泽东时代一整套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表达及其表达方式均遭唾弃;另一方面,“大话”、“恶搞”、“戏说”等解构形式,显然也无法得到执政党的认同,在此情况下,如何一方面既借助流行形式,一方面不放弃“正能量”的填充,便成为有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此而言,《舞乐传奇》所开出的路子,虽说不上是最佳,但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我们在这里面临的,还将是那个同样纠缠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老问题:到底是“旧瓶装新酒”呢,还是“新瓶装旧酒”?[36]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看,虽然《舞乐传奇》讲的是“阴谋与爱情”,但观众最终吸收的,却是关乎“和平”、“正义”的“正能量”;而对作为放映机构的央视、作为生产机构的海润影视集团来说,情况却可能并非如此:日益倚重广告收入的央视,在选择节目的时候大概不得不更多考虑广告商的意愿,因而“有消费能力的目标消费者”——而非全体“人民”,恐怕才是它更加看重的人群[37];而以“盈利”为最大目的的民营公司,则清楚明白地知道如何围绕“娱乐”(而非“教育”)这一主题、以“产业化”的方式充分开掘利润空间,从而使得电视的“大众”特性得到最大发挥。因此如果说执政党在《舞乐传奇》中看到了“受到教育的人民”,那么央视看到的,恐怕更多是“作为商品的受众”,而海润影视集团看到的,则更多是“文化产业的消费者”。也因此,如果说“正统意识形态”希望借助广电系统达成对“社会公益”的关注,那么在央视和海润影视集团那里,“投入与产出”的计量、“业绩”的考核以及“效益”的评估等更具今日“新自由主义”特色的“治理术”[38]所凸显的,则很可能是“私利”之于“公益”的优先性。


而一旦我们将“网民”的反应纳入考虑,那么需要辨析的层次就会更多。


单看“收视率”,则《木府风云》较之《舞乐传奇》还要优秀,但后者在网民那里的评分又要高出前者不少,这就说明,网民是否买账,乃是一部电视剧能否被称作“好”的重大因素,但这同时也说明,在网民的“美剧”标准之外,评价电视剧的某种“民间”标准也是存在的,只不过“清点人头”式的收视率计量,并无法向我们提供相关信息[39],我们在此也无法多做推测。而以“豆瓣”为代表的网民群落之所以给《舞乐传奇》打出高分,更多地似乎不是因为其所呈现的“主流价值观”,而是因为它是一部最接近《越狱》水平的大陆电视剧:情节环环相扣、节奏快速紧张、反转出人意料,因此网友们认可的,与其说是作为“主旋律”的《舞乐传奇》,毋宁说是作为“侦探片”的《舞乐传奇》。而无论今天的“侦探小说”或“侦探片”已经发展出多少挑战社会文化“统识”的可能性,我们在《舞乐传奇》中看到的,更多还是一方面对“法律与秩序”的无条件维护,对正邪两方基本伦理立场的褒贬,以及对男主角强大推理能力、细致观察能力以及全面知识储备的正面表现,而上述这些特征所指向的,是对社会基本法律规范的赞同、对社会基本伦理规范的认可,以及对主人公个人智力和英雄主义的褒扬,也因此,一方面,社会基本的道德、法律预设并未成为反思的对象,而是成为需要全力维护的东西;另一方面,问题的解决完全变成了个人智力的比拼,而丧失了对其社会存在条件的透视[40],且社会的安危,全系于主人公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平庸民众唯有等待“救世主”的来临。而此类角色安排,一方面征用了社会既有的男女“刻板形象”,一方面又是对男女既有分工的沿袭,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说,它远远谈不上“进步”。[41]就此而言,它所表现的,倒的确是作为社会基本“常识”的“普遍人性”。当然,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的“腐女”式解读,似乎的确为个人(常常是涉及性的)“幻想”的满足,甚至是为对今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异性恋模式的挑战,提供了某种私人空间——但此类“微观反抗”的基础,恰恰是网友作为“粉丝”对“文化产业”商品的积极认同和消费,也因此,它似乎并不能即刻就与对社会结构的“宏观反抗”产生勾连,而毋宁说常常陷入某种自娱自乐的“犬儒主义”。[42]同样需要我们仔细辨析的,是网友“观看”《舞乐传奇》的方式:在今日电视、电影、动漫、电脑游戏互相渗透的多媒体收视环境中,豆瓣网友们实际上已经不仅仅将《舞乐传奇》看成电视剧——“腐女”式的解读、“电脑游戏”式的剧情重述,以及大量“同人”漫画、小说的出现,无不表明“御宅族”观看方式的主导性地位,而此类观看方式,似乎有越来越不重“故事”而重“角色”的倾向,即“故事”如何讲述,以及“故事”背后的价值、意义等“宏大叙事”似乎越来越不在“御宅族”的关心范围之内——日益激起其兴趣的,毋宁说只是某个“角色”本身、是这个“角色”身上所表现出的诸多“萌”点。就此而言,在很多时候,网友看到的,可能并不是《舞乐传奇》试图传达的“主流价值观”或者“个人主义”,而只是对于“萌”的某种消费,它所指向的,恐怕更多是涵纳了“萌”元素的“数据库”,而非该剧的“叙事”,因此这样一种解读路径所彰显的,恐怕更多是所谓“后现代”的意义危机,而非“宏大叙事”时代的意义充盈。[43]从这个角度来说,网友的主流反应和理解,其实正与政府文化部门、相关制播部门的预期,有着不小的距离。


因此《舞乐传奇》的成功,实际上揭示出今日中国媒体的某种奇特境遇:一方面,它表明了政府文化部门、民营企业和受众在某种程度、某个时刻的高度“契合”:正是这种“契合”,使得该剧成为既赢得执政党支持,又为相关制播部门带来利益,同时还能既赢得收视率,又赢得网友一片“赞同”的“好”电视剧;但另一方面,在高度“契合”的背后,实际上是卷入其中的各方的高度“分裂”,这里面尤为重要的,是执政党试图传达的“主流价值观”似乎无法渗透到制播部门的日常运作之中——至于那个尚“萌”的网络世界,它似乎就离得更加遥远了。


 

                                        2014年7月 海口


原载于《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1期

注释

[1]《〈舞乐传奇〉高收视完美收官 全国3.89亿观众收看》(http://1118.cctv.com/20140115/102065.shtml)。

[2] 君和:《〈舞乐传奇〉:国际化表达的成功尝试》,《光明日报》,2014年1月6日。

[3] 君和:《〈舞乐传奇〉——寻找和平的赞歌》,《人民日报》,2014年1月24日。

[4] 仲呈祥:《讲好中国的故事 传播好中国的声音(http://news.yntv.cn/content/73/201403/25/73_858281.shtml)。

[5] 同上。

[6] Miao Di, ‘Between Propaganda and Commercials: Chinese Television Today’, in Susan L. Shirk ed. Changing Media, Changing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7] 《2013年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七成以上收视不及格》(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2/24/34110319_0.shtml)。

[8] 何为:《定制剧:电视剧产业整合与融资新方向》,《现代视听》,2009年第6期。

[9] 根据“百度百科”的介绍,“海润影视集团是第一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认证的甲种‘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民营影视制作机构,年产电视剧600部(集)左右,其作品荣获国内外近百项大奖,是中国产量最大,获奖最多的制作公司。”(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JfNczjccPSnG4IGSOslkhsxMTqy4Zpq8hI9KPR32lgkH3BcSeL5JfnRUKMssDOwlySMsLzhSXKCG0w_4oj8QK)

[10] 据报道,“《木府风云》6月份登陆央视八套意外走红,以平均收视率高达1.51%的播出成绩居同时段全国第一。8月14日,该剧重新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段,引发收视狂潮,单集最高收视率达到3.56%。”【《〈木府风云〉荧屏爆红 收视率力压〈北京青年〉》(http://ent.163.com/12/0902/03/8AC8G1C400032DGD.html)】到本文写作时为止,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为6.8。

[11] 同上。

[12] 周亚平:《〈舞乐传奇〉:定制剧的效益最大化》(http://news.yntv.cn/content/73/201403/25/73_858286.shtml)。

[13] 仲呈祥:《讲好中国的故事 传播好中国的声音》(http://news.yntv.cn/content/73/201403/25/73_858281.shtml)。

[14] 李语然、郭婷:《电视剧〈木府风云〉主流价值观的美学表达》,《当代电视》,2012年第8期。

[15] 杨于明:《〈舞乐传奇〉成功的启示》(http://news.yntv.cn/content/73/201403/25/73_858282.shtml)

[16] 《于荣光拍〈舞乐传奇〉演绎唐朝文化苦旅》(http://ent.sina.com.cn/v/m/2013-02-27/13363865555.shtml)。

[17] 《〈舞乐传奇〉杀青 北国献乐获期待》(http://ent.sina.com.cn/v/m/2013-06-13/15233941533.shtml)。

[18] 《〈舞乐传奇〉林更新私奔秋瓷炫争风吃醋》(http://ent.sina.com.cn/v/m/2014-01-06/10224075552.shtml)。

[19] 《〈舞乐传奇〉角色名难念 异域风情似网游》(http://ent.sina.com.cn/v/m/2013-12-29/11454070862.shtml)。

[20] 详见注10。

[21] gredi:《古老的传言》(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90084/)。

[22] Renata:《又一部烂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84942/)。

[23] 武魂之道 :《这部剧的剧本到底多少成分是王倦的,我很怀疑》(http://tieba.baidu.com/p/3080083398)。

[24] 《〈舞乐传奇〉走红 国产剧是如何碾压观众智商的》(http://www.hunantv.com/c/20140409/0850415498.html)。

[25] 同上。

[26] 同上。

[27] 曹书乐、何威:《谁是美剧迷?——互联网上中国观众的美剧观看与接受》,《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9期。

[28] 茜半仙:《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了给人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41978/)。

[29] 荧惑蜃言:《编剧你的人设简直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35312/)。

[30] 恓恓霡霂 :《论国产良心剧〈舞乐传奇〉的历史知识》(http://tieba.baidu.com/p/2971993248)。

[31] 详细情况,可参见《舞乐传奇》的“百度贴吧”,网址:http://tieba.baidu.com/f?kw=%CE%E8%C0%D6%B4%AB%C6%E6&fr=ala0

[32]《〈舞乐传奇〉高智商逆袭 网友点赞求游戏改编》(http://ent.163.com/14/0112/09/9ICKI7SI00031GVS.html)。

[33] 茜半仙:《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了给人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41978/)。这位网友总结说:“所以说本剧不愧为业界腐心,国产剧之基石啊!”

[34] 吴大野:《爱同道,百折千回不知苦》(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11746/)。

[35] 关于当下中国政府、媒体与市场之间的复杂关系,可参看Yuezhi Zhao, ‘The State, the Market, and Media in China’, in Pradip Thomas and Zahoram Nain eds., Who Owns the Media: Global Trends and Local Resistance (Penang,Malaysia: Southbound Press and London: Zed Books, 2004).

[36] 相关论述,可参看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7] 关于央视与广告的关系,可参看Jing Wang, ‘CCTV and the Advertising Media’, in Jing Wang, Brand

NewChina: Advertising, Media, and Commercial Cultur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38]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治理术”以及“新自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和公共政策的意涵,可参见Manfred B. Steger and Ravi K. Roy, Neoliberal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39] 根据洪美恩(Ien Ang)的说法,所谓“收视率”,乃是将收视行为简化为“人头清点”,然后又将由此量化出来的“数字优势”看成是“受欢迎程度”;其所提供的信息,有利于电视工业与广告商之间的交易,却并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乎“实际”收视行为的有用知识。详见Ien Ang, Desperately Seeking the Audience (London: Routledge, 1991).

[40] 实际上,对于此类将“社会问题”全部归结为“个人问题”的叙事倾向,也有论者表示不满,比如可见张杭:《没有阴谋,电视剧就没法叙事?》,《光明日报》,2013年8月1日。

[41] 作为重要 68 46758 68 31918 0 0 3363 0 0:00:13 0:00:09 0:00:04 7056流行文类,“侦探小说”及“犯罪小说”久已是各类论者关注的对象,由此生发出来的各种解说,也是异常丰富,有兴趣者可参见Charles J. Rzepka and Lee Horsley ed., A Companion to Crime Fiction (Wiley-Blackwell, 2010),特别是其第三章‘Criticism and Theory’。

[42] 研究者对于日本流行文化中Boys' Love 的解读,颇可作为参考,比如Lucy Glasspool, ‘From Boys Next Door to Boys’ Love: Gender Performance in Japanese Male Idol Media’, in Patrick W. Galbraith and Jason G. Karlin ed., 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43] 关于《舞乐传奇》的受众接受情况,以及当下网络主流的语言“方式”,乃是当代文化的重大问题,应有专文论述。此处所论,大多参考东浩纪先生的相关著作,详见Hiroki Azuma, Otaku: Japan’s database animals (Minneapolis •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9)。东浩纪主要从所谓“后现代”的角度来理解日本的“御宅族”,与此相关,莱夫·马诺维奇则从所谓“技术文化”的角度,对于“叙事”时代和“数据库”时代做出了另一种区分,详见Lev Manowich, ‘Database as a Symbolic Form’, in Sue Thornham, Caroline Bassett and Paul Marris ed., Media Studies: A Reader (3rd  edition)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