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批评 | 张慧瑜:在皮村的日子

2017-04-28 张慧瑜 文艺批评

 点击上方“文艺批评”关注我们

编者按:

     皮村的“工友之家”,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少漂泊在北京的外来务工人员心目中的家园。在此期间,先后有一些不同专业的高校教师到皮村义务授课。本文作者张慧瑜讲述了他2014年到皮村的工友之家参与文学小组课程的教学工作经历,以及与工友朋友一起读文学、一起分享文学乐趣的心得体会。目前颇受关注的范雨素大姐便是这个文学小组里的写作者之一。

    文字是属于每个人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事实情形却是——文字总是带有特权性的。于是,一些读书幸运,成功的人有意无意地把持文字,保护自己的尊荣,使文章成为奇货,甚至唯恐不能震人以艰深。也有一些知识者,愿意将文字交还给沉默失声的人群,他们自然也有智识的权力,但却愿意利导、帮助人,既不自轻自贱,也不高高在上。既作为大众的一员,做具体的事情,又尽可能的履知识者的义务。我们的社会需要、渴望什么样的知识者?看一看皮村工友们写的诗,听一听他们的真情表白便知。


感谢作者张慧瑜授权文艺批评发表!

在皮村的日子

张慧瑜


今年下半年,我在北京皮村的工友之家,参与文学小组课程的教学工作。虽然从本科开始就在中文系学习,但由于后来的研究兴趣更偏重于影视,反而离文学越来越远。没想到,这次有机会与工友朋友一起读文学、一起分享文学的乐趣。文学小组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模式,一切都“摸着石头过河”,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算是小小的总结。


第一次课是在工友之家的电影放映室中进行,有点像教室空间,后来改到一间小的会议室,我一边放PPT, 一边讲,大家坐的比较近,像开会和小组讨论一样。来听课的工友多则十几个,少则七八个,大多是在皮村工作和住在皮村附近的工友。大家的年龄也不一样,有60后,也有90后。虽然每个人的经历和文学素养不同,但大家都对文学感兴趣,都想通过文学小组来提高写作水平。而文学小组的初衷也是培养工友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技巧,让工友们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比如写家书、写日记、写散文等。


一开始每节课我都讲一些写作技巧,比如如何写人物,如何写动作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我也觉得写作技巧比较枯燥,写作能力还是与文学阅读、文学欣赏能力有关。因此,每次课上,我会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与工友们分享。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原来作为大学教育的文学经典,其实与新工人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还是有很大隔阂的,而工友的文学经验一般来自于初中和髙中语文。我试着找一些与中学语文不同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工友们的文学兴趣。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卑微的小职员在现代社会变成大甲虫的故事,和新工人在现代社会中的非人状态有相似之处。比如路遥的《人生》和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等,都讲述从农村到城市来的故事,也和新工人的经历很像。还讲过雪莱夫人的科幻小说《弗兰根斯坦》,这部反思现代科学的作品,工友们不太容易接受。


除了文学经典,我还会讲一些社会事件和话题,比如APEC会议期间讨论了APEC蓝的问题,我从微信群里找了一些关于APEC蓝的笑话,但工友们感觉很陌生,这也能看出环保议题、国家大事不是每天劳作的工友们所关心的日常话题。不过,讨论APEC期间潘小梅在北京地铁被屏蔽门和安全门意外挤死的事件,却激发了工人们的共鸣,因为潘小梅就是手机推销员、北漂、单身母亲,和新工人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还有就是今年10月1日去世的富士康诗人许立志,我选了几首许立志的诗,这种流水线上的生活、压抑的工厂以及夭折的青春,工友们很受感动,也开始尝试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工友之家文学小组

在讲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环节,工友们非常喜欢,这就是作业讲评环节。在讲过几次之后,我要求工友们写自己的生活、写遥远的故乡或者写皮村的故事。有几个工友交了作业,下次上课时,我就把他们的作业和作者照片投影到PPT上,前面是鲁迅、卡夫卡,后面就是工友们的作业,然后边读他们的文章,边与大家一起分享文学写作的技巧和其他一些问题,这种文学的展示,对工友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励。有几个工友几乎每次都交作业,我也能感受到他们每次上课都等着作业讲评环节。这本身也能说明文学写作、文学创作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成就感。相比工友们在其他岗位上劳作,写作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也许能够让他们暂时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这两三个月的教学活动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皮村工友之家对于工友们的重要意义。皮村在北京靠近首都国际机场的地方,是一个以外来人口居多的小村子,每天飞机都从村子上空飞过,由于距离地面很近,所以噪音很大。皮村的自然环境也很差,虽然离北京很近,但更像一个没人管的城乡结合部。每周日晚上,我从城里开车到皮村,就像从一个世界来到另一个世界。城里的繁华、拥堵和霓虹灯,与皮村昏暗的灯光、夜幕下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两个世界就是当下中国的隐喻。也许飞机上的人们不会想到国际化大都市旁边还寄居着这样一个村落,可是我深深地知道若没有皮村,没有几亿新工人,像北京这种超级大都市是不可能出现的,皮村是北京的镜子,更是北京的活水源头。


皮村新工人剧场


从工友们写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大家来到皮村或住在皮村附近,很重要的原因是工友之家的存在。在工友之家可以借书、看戏剧、看电影,可以买到便宜的日常用品,可以参加戏剧小组、文学小组,还可以和其他工友聊天。也就是说,工友之家像一个公共文艺服务站,与工厂的压抑和家庭的私密空间不同,在这里,工友们可以找到一种“主人”的主体感觉。我曾经给工友们分享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说工友之家就是一个桃花源,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桃花源的建设者,我希望工友们也能像陶渊明那样书写当代的桃花源,书写新工人的皮村故事。


2014年12月



皮村工友欢迎慧瑜老师回家



皮村工友赠张慧瑜的诗


归来·致慧瑜

寂桐

三年前的今天

你来到了我们底层人的身边
我和你的相识就在瞬间
是你打开我文学的心锁
让我用文字向你诉说
每个周日的夜晚
不管是下雨阴天
总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和我们报平安


一年前的今天

你去了大洋彼岸

我不知道那边的你过得是否习惯
如果可以
我想用友谊为船
想念为帆

穿过整个大洋彼岸
来到你身边
一起吃顿年夜饭


一年后今天
同样的夜晚

你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我们身边
我没什么能为你接风
只能用笔在字里行间
因为我知道你不会觉得寒酸


我虽不是你最好的学生

却能为你塑造这唯美的诗行


周日我在皮村等你

苑长武

周日皮村工友之家
简陋的办公室
一台投影仪
一位老师和一群学生

上课了


屏幕上走来了
林妹妹鲁智深

祥林嫂高加林....

还有安娜•卡列尼娜

和一个叫葛朗台的外国人...

老师让我们结识了一一
杜甫曹雪芹
鲁迅贾平凹……

还有莎士比亚托尔斯泰……


这里的老师
是真正的老师
他们有血有肉

有灵魂有良心
他们没有把知识当商品
他们把大爱传递给我们
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因为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这里的学生

是不一样的学生

他们有情有义
有侠骨有爱心

他们是被称为“农民工”的人
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这里没有老师学生之分
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下课啦

乘电动三轮车
换公交车挤地铁……

这就是文学小组的老师
这就是末班地铁的乘客
老师在微信里说“我到家了”

同学们纷纷回应“老师辛苦了”
一声真诚的问候
把彼此的牵挂
留在了梦里……


新的一天

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
还要拿起生存的工具
去敲打命运的大门
偶尔也会想起
林妹妹临死前为什么要喊
“宝玉你好……”

突然老板的一声喝斥
惊跑了我的“红楼梦”

哈哈我何必要怜香惜玉

    

这一天

和昨天不一样

因为我有了一个期盼

周日我在皮村等你....


慧瑜   回家吃饭

        ——写给文学小组的老师们

苑长武

慧瑜你在美国还好吗?学习忙吗?

不知道你能不能吃下西餐?

你一定想起家乡味道吧

母亲站在村口等你,

把煎饼和着大葱卷,

慧瑜啊 回家吃饭


那年夏天,你从象牙塔的殿堂中走进
我们中间

厚厚的眼镜,胖乎乎的笑脸
你向皮村那间简陋的“办公室”走去
扔到打工者堆里你是那样的平凡


知识原本是提升自我改造社会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变成了商品

良心本来是固守和发现的
现在也赤裸裸的在公开叫卖
 “砖家” “叫兽”们抛出的奇葩理论
一次次的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你们和你的伙伴们默默坚守 初心不

揣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一次次扎到皮村的工友中间

   

有一个位置固定是留给老师坐的
刘忱 慧瑜 黄灯 沙垚……

还有一群下班后匆匆赶来的学员
小付 子怡 苑伟 福来……

你带我们去“大观园”

宝玉 黛玉 刘姥姥 薛宝钗……
你领我们上“梁山”

宋江 李逵  扈三娘 潘金莲……
走进巴黎圣母院
倾听敲钟人飞身救美女的故事
点评工友们的作品
一篇篇用血汗写成的文章
让莫言也汗颜


在那间你熟悉的办公室
工友们经常把你挂在嘴边
不知慧瑜老师该哪天回来
时间真快啊
掐指一算,还有几天


一年了

新工人剧场翻新了
皮村报改版了
力琪嫁了

同心农园的桃子熟了
慧瑜快点回家吃饭

你可能还想看

文艺批评  ▏张慧瑜:“暮气青春”的文化面孔

文艺批评|张慧瑜:文化想象与社会变迁 ——从三个作家看三个时代

本期编辑:公子琰

文艺批评

微信ID:Wenyipiping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