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文艺批评”
编者按
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于2017年9月28日晚9时08分在上海市华山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钱谷融先生出生于1919年9月28日,今日来,今日去,一生心怀坦荡,满身魏晋风流,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艺批评”今日推送钱谷融先生纪念专辑。第一篇为钱谷融先生生平介绍;第二篇为钱谷融先生当年引起巨大影响的名文《论“文学是人学”》;第三篇为著名学者陈平原为百岁钱先生所写的《散淡中的坚守》。
钱先生千古!
百年洒脱钱先生
珍贵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55w9bw7b&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今年5月钱谷融通过在上海录制的视频朗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生命的路》。
人生故事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文艺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江苏武进人,1919年9月28日生,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上海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毕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著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谈》《钱谷融文集》等多种。《〈雷雨〉人物谈》获上海市1979年-1985 年社科优秀著作奖,《艺术·人·真诚》获上海市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1987 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终身成就奖,2014 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生平照片
钱先生年轻时的证件照
上世纪70年代,一家四口合影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钱先生在家中书房
钱先生在家中
(摄于2011年3月)
2013年,《钱谷融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作协召开。
2014年12月,徐中玉·钱谷融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著作集锦
与弟子友人合影
钱先生与友人合照
钱先生与学生合影,八十大寿和学生一起过
钱谷融先生和弟子吴俊教授合影
回忆钱谷融先生
钱先生日常照
钱先生提前过百岁生日
回忆
“在华东师大学习文艺学二年,钱先生老矣,为研究生班授课甚少。他的治学理念,弟子们得真传,授我辈浅学者。后来因学生加编辑身份与之信件往来,记忆深深。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诗如其人。均在说性情。学生从钱老的信中,知其为人。先生在信中视我为弟子,一页绿色格纸,蓝色钢笔字,叙叙而谈,内容满得不能再满。”
——卡雅
“在我看来,如果从时间段上划分,钱先生理论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四十年代,是其文学思想的萌蘖发轫期;第二个时期:五六十年代,以“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提出为标志,是其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达成期;第三个时期:七十年代以后,是其思想理论的发展期。三个时期,我以为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概括先生一生的人生诉求与学术风范最为恰切,那就是——审美、心灵、情感、真诚、诗意、人性、人道主义。而最后一个关键词“人道主义”则又可以作为前六者的统摄,彰显出先生作为一代大儒的良知与独有建树的理论家的人格魅力。”
——刘国良
“文学是人写的,文学也是写人的,文学又是写给人看的,因此,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学做人,做一个文品高尚、人品磊落的人,这是人的立身之本。先生严肃地指出,他喜欢踏踏实实做学问的老实人,讨厌东钻西营搞关系的投机家,对自己的学生更是如此要求。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把主要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放在做学问上,而不要放在人际关系的斡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品比文品更要紧,人格比才学更宝贵。他希望我能像在作文中所写的那样,如饥似渴地探求知识和学问,以弥补“文革”中被迫失学的光阴”。
——钱虹
回忆
“我的祖师爷钱谷融先生还在校园里散步,而九十六岁的钱先生还被学校里的很多百岁教授称为“young man” 。
——毛尖
“时势有时也很残酷,像钱先生(钱谷融)这样有才华的学者,只给了他20年的工作时间、思考时间。而我们这代学者,能工作的时间长得多,逼迫我们在精神上成熟。 ”
——王晓明
“钱先生要求做学问要实实在在、清清楚楚,不能哗众取宠,虚张声势。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这样,教育研究生写论文也是这样。他对研究生递交的第一篇论文非常重视,常常会逐字逐句地批改,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微妙变化和思想表述上的准确性。他认为,写作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我想起先生讲的这些话,非常感动。人的境遇很大程度上没法选择,有些一定是改变不了的。这时候心要安定下来。”
——格非
悼念钱谷融先生
“我最心爱的就是那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每当夕阳西下,游人纷纷离去,园中渐归宁静之时,我常喜独坐湖边,凝神遐想,注目遥睇,而双目无所见,头脑无所思,只觉得浑浑然、茫茫然,胸中一片空明,而心情异常恬适。”
——钱谷融
“展示中国文学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难得,需要作家、评论家们去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创作有各种流派,作家可以使用不同的创作手法,但是这些流派、创作手法都是从传统与现实的交汇中,从对具体生活体验、感受以及希望改变这种现实生活的愿望中孕育、诞生出来的。”
——钱谷融
“我觉得文学作品应该富有情致和诗意,使人感到美,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憧憬和向往。使我遗憾的是,最近一百年来,……作家们的思想和技巧虽然日新月异,时显奇彩,可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却少有丰厚的情致和浓郁的诗意。那令人憧憬、惹人向往,永远使人类灵魂无限渴望的美,则更是日见其杳如了。”
——钱谷融
大时代呼唤真的批评家
微信号:Wenyipiping
微博号:文艺批评Wenyipiping
IPHONE用户
由此赞赏
本期编辑/绛芸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