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议】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而行 提“质”转型
5月28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省政协常委、民革成都市委会副主委林金辉代表民革四川省委会发言,省政协常委、民革南充市委会主委王晓贤作大会口头发言,展示了民革积极履职、高质量履职的良好态势。现将发言内容全文刊登,供大家学习。
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而行 提“质”转型
发言人:四川省政协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会常委,一级巡视员,南充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南充市委会主委 王晓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我省传统产业在六大优势产业中占比超70%,是稳定增长、解决就业、贡献税收的压舱石,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2023年我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5.6%,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二是创新供给不足。2022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2.14%,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仅有20%左右。三是要素制约较大。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要素成本上升等影响。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向“新”而行、提“质”转型,是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践行“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实践要求。为此建议:
一、培优育强传统产业,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
一是着力争引扩容。抢抓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在国家“十五五”规划或其他重大专项规划中,优先向双城经济圈、重点向市(州)特别是省级新区倾斜,谋划布局一批备份性产业、关键性项目、基础性工程,夯实传统产业发展基座。
二是着力承接优化。强化区域综合统筹和平衡布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推动有序承接转移传统产业项目,原则上每个产业集群控制在3—5个市(州)布局,每个市(州)重点发展3—5个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与形态梯次升级。
三是着力培育深耕。从规模基础、成长潜力、科技创新、品质标准、上市做强等维度,对全省传统产业进行综合遴选,建立起跑型、加速型、冲刺型三个梯度培育库,对应实行普惠、加码、突破的差异化精准措施。健全链长+链主+链创机制,重构产业链。推动落后企业与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升集中度。
二、升级赋能传统产业,强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一是高端化提升产业价值。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工艺技术革新、产品迭代升级。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围绕具有战略性、优势性、带动性和高成长性的传统产业领域,打造一批标志产品、高端产品、精细产品。比如,南充精耕细作“一片桑叶”,成功创建国家桑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打造国省知名桑茶品牌,推动原产资源优势转化为高端产业价值。
二是智能化驱动产业升级。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推进智能设计、控制、生产、管理、服务等全链条改造,在重点领域创建一批灯塔工厂、黑灯产线、产业大脑,在细分行业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工厂、智能智造车间、数字领航企业,走实传统产业“智变”之路。
三是绿色化塑造产业优势。实施新一轮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建设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打造一批绿色制造标杆,大力发展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流通,锻造传统产业绿色竞争新优势。
三、聚力护航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活力
一是厚植创新本底。聚力实施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夯实算法、算力、数据、模型等技术底座。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1+4+N”体系,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科创飞地建设,促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建强数据、技术、碳交易、金融“四大市场”,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智改数转”基金,通过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进技术改造或研发投入。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培育数字化转型、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基础工艺人才队伍。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完善政企常态对接沟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机制,优化政策解读、匹配推动、融资担保、奖补认定等服务,精准兑现“三化”改造所得税抵免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向“新”力。
往期回顾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关注】“初心如磐 笃行致远” 川南渝西民革组织演讲邀请赛圆满举行
【地方新闻】民革南充市委会赴湖南开展“观故居,走多党合作之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