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就读这篇 | 牧知:我的名字叫老师

2017-01-19 牧知 原鄉書院

我的名字叫老师

牧知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的桃红柳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


俄罗斯的这首题名“短”的小诗,引发了对我自己一不小心进入八十的人生思考。这首难以考证作者的诗歌,勾起了我几近一生的系列履痕。不过说起人生,其实也犹如短短的时间那么简单,无非就是家庭、职场与人类社会的变迁,而且更简单的可说就是职场的演变。                   


回想自己的过来,20多年的教坛执教加20多年的文坛责编,及至当今尚在应聘断续进行的文字编辑——这就是我的职场生涯。尽管在不同的时期,职业形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没有离开“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举。不过这儿不想以“烛炬”“春蚕”自居,更不敢以“人类灵魂工程师”自傲,因为它只是我的人生之家庭、职场与社会三大件的其中一件的记录。若说举步登攀“为师”,倒是我决然的选择。我当年以优等的成绩,凭第一志愿考入师范,这在师范被看低的当时,是一个不可理解的决定;从教20余年后,婉拒省级部门聘我出任文学编辑,后因宣传部领导登门动员才无奈地从命,真是挥泪离开亲近的校园和亲爱的学生的,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可理喻的过程;幸喜编辑近似教师,仍然享受着与我相符的“老师”这个职业的亮点,同样接受着“老师”这个通行的称谓。


“老师!你好。”


如今我终于醒悟,这“老师”竟然是我的名字。每天一早,当我打开电脑,在网络空间就会在闪动的头像后面,跳出“老师”的称呼,并继尔祝愿“美好的一天的开始”,日复一日地行进,天又一天地持续蕴育着“师”“生”亲情的提升。


正因为这些,才让我深切体悟到这个与“老师”相关的无从替代的职业情感,并于我这八十年岁的当头,自然而然地催我重新梳理交往的点点滴滴。


我记得,这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疑难病症染身又难以预测后果,在我意欲默默地离开世界的当初,一位拼搏于上海滩的学生,闻讯后千方百计地寻找我的诊疗住地。后来知道,原来她决意多方劝慰疏导我得以增强生存的欲望,并且在一封多地转辗的挂号信件里呼唤着“老师”,请求着“你在哪里?你一定要告诉我!”显然,以此宣泄着的是一位学生对于一位老师至诚而又可贵的心愿。我也记得,这是本世纪之初的年代,一位身患晚期癌症的学生,在自感已经进入临终时期,执意要老公带她来看一眼我这个“老师”。她走进了我的厅间,在圈椅里坐定后对我慢声慢气地说:“老师!我想最后来看你一眼。”对生命已经非常淡定的她,没有多少言词,没有什么表情,习惯地把疼痛的手臂挪放在椅子的靠手上,这才显出她忍熬痛苦的一丝病态。我伺机暗暗地递给他老公5000元钱,我说我们没有回天之力,但尽量用钱让她减少痛苦,尽量让她以尊严的姿势走向那个没有痛苦的世界。不久,她走了;第二年,她老公还了钱。不过记忆犹新,当时我们两个以泪眼相视的男子,表达的既是对一个生命的爱恋,更是一种师生情愫的诠释。可谁也难以设想,她是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只是任教半年的一位学生,却让我们绵延了这时隔半个世纪的故事。


生离死别,固然能以其特有的力量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一代的人们。同样,生存共勉,也具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召着我们直前的毅力。


曾记得,我在广东度假的一天,一位在教育岗位工作的学生来信告诉我,他被提拔为一地的学校教育的领导。我在激动之余,就在给他的回信上题了“爱才如命”4个字,并且说明要切记在你任职一地的人群里,你水平不是最高,你要爱惜人才,要如爱命一样爱惜每一个人的才能。他实践了,连续的职位提升,证明了社会对他的肯定。交相辉映的是,不日前我向一学生说,八十了,什么都该退了。她却即时以不容分辩的口气说,“二十年来你变化了什么?你不是与二十年前一样还是一位智力充沛的老师吗?”这位其实是我学生的学生的这几句鞭策之声,着实使我作为师爷爷的自愧不已,可又温暖了不少,倍觉师生间固有的难以言说的信仰与情怀。


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从大街小巷到“互联网+”的空间,从六七岁的到六七十岁的,都相当顺口地叫我“老师”,我也相当顺口地回应了人们的呼唤。而且,近年不时地有学生从大江南北或大洋彼岸,发我不同风情的照片,一片叶,一朵花,一注山泉,一座古桥,一束地域装饰,一项现代建筑,等等,以供寸步难行的我分享一爿一爿另外的天地。此外,家有喜事,学生与我同乐,家有忧事,学生为我解忧;学生有事务,我也奔波操心,学生有喜乐,我也开心。不过对于这些,我此前并未认真深入地去思考其间有关“老师”的特定意义,只是仍然把“老师”作为自然人的一个普通的符号。


“老师!”当今八十老翁的我顿然领悟,这不是一个职业的符号,虽然这的的确确可以作为一个名字使用,但,它是一个比几经琢磨的户籍姓名超越千百倍生动的名字。它呼吸的是空气,流淌的是血液,跃动的是一个一个生命的故事。由此也让我顿然领悟,古传家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止知恩报恩的浅表驱动,而是亲缘血缘的本能原动。它含纳着师生长期共育的意义,因而才能这样真挚、永恒,才能这样超过了任何社际交往的价值,才能这样赋予了“老师”这个名字特别的意蕴。于此,我继尔想起俄罗斯那首《短》诗的后阙之言:“总是经过的太快,领悟的太晚,所以,我们 要学会珍惜”。


“老师”,我的名字;“老师”,一个值得我们十分珍惜的名字。

作者简介

牧知,真实姓名俞赞时,80岁,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系文学杂志社退休编辑,个人主攻文学评论,兼事散文等文学体裁作品创作。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2016年原鄉書院月度优秀作品

原创优秀作品(2015年度)

原鄉書院总目录


名家专辑快捷阅读,回复作家名字即可


毕飞宇|陈忠实|池莉|曹文轩|迟子建|格非|韩少功|贾平凹|老舍|李佩甫|李敬泽|刘庆邦|沈从文|苏童|三毛|铁凝|莫言|汪曾祺|王朔|王小波|王安忆|余华|严歌苓|阎连科|史铁生|张爱玲|张承志|


博尔赫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马尔克斯|卡佛|福克纳|卡夫卡︱卡尔维诺


国外名家作品合集,回复“合集”,便可快捷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