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2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基督教约老会简史》下

2015-11-24 小小推拉驴
第三章 改教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是德国矿工的儿子,家境贫困。当他少年时,为着求学的缘故,在各乡村人家门口,作了歌唱求食的贫士。当他在威登堡(Wittenberg)修道院做修士的时候,他看见有一本圣经用铁链锁在墙上,他一看见圣经便疑惑了天主教的教训。罗马教皇要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当时没有款项,不能成功,于是发起赎罪票,派人到处发卖,有多米尼古派(Dominican)的修道士帖次勒(Tetzle)到威登堡发卖教皇发的赎票。马丁路德便起来反对。他看圣经知道人没有赎罪的权柄,唯有主耶稣的血能给人除罪,能使人与上帝和好。所以就禁止帖次勒发卖赎罪票。路德本人始初本不愿意脱离天主教,亦不愿意与教皇纷争;然而他却愿意除去天主教的迷信和罪恶。路德在威登堡反对买卖赎罪票,有赞成和附和的,也有反对的。路德写了九十五条驳斥天主教的错误,又张贴在威登堡礼拜堂的大门上。路德的意思想公开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定了一个日期公开讨论,这日就是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也就是改教的开始。自从九十五条公布以后,不久就有人把这九十五条印刷出来,而且分散在德国各地方,这风声遍满了德国全地;于是各地方把路德评论教会的事,当做饭后茶余漫谈的材料。教皇下令要路德取消他的议论表示让步,但路德要保守真理,就始终不肯屈服于无理威权之下,因此教皇便下了逐路德出教的谕旨。路德被逐,自然而然的脱离了天主教,同时也成为天主教的对抗者,做了天主教的仇人;路德反对天主教,抗议天主教,后来也有很多人脱离天主教附和路德。这些人就被称为抗议派。也就是现在的基督教。

加尔文约翰

路得是德国改教的首领,加尔文约翰(John Calvin)是法国改教的首领。加尔文的父亲盼望他做律师,但他自己却愿意顺服上帝的旨意去研究神学。加尔文聪明过人。当他二十六岁的时候,他把各宗派的主义和宗旨著成基督教教义论。他的目的为要坚固法国受逼迫者的信仰。加尔文想讨法王的喜悦,就把他所作的书奉献给法王。他盼望法王和他的百姓都信奉耶稣教。但法王要得教皇的喜悦,不愿意惹教皇的忿怒和嫌疑;所以加尔文不独不能得到法王的喜悦,且要离开法国逃命到外国去。他逃命到了瑞士的京都日内瓦(Geneva),就想把当时日内瓦的社会改作基督化的社会。不久日内瓦城的社会果然由浇薄而变为纯厚。路德与附从他的人因改教而立的教会,名叫路德会,就是现在的信义会。加尔文的学生,本着加尔文的宗旨,创立了各国的长老会。路德首先脱离天主教;然而加尔文首先把教会的礼仪和组织法赐给教会。

苏格兰改教

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不喜欢路德的改正教和他的宗旨,因为他害怕百姓信奉基督教以后,他就不能恃势力来压迫人民。亨利八世不愿教皇做教会的首领。他自己要做教会的首领,就强迫百姓承认他为教会的首领。他严禁路德所著的书,然而却有人把路德所著的书带进英国去。不久英国多半百姓,就如德国一般的批判他本国天主教的错误。当时有人因看路德所著的书,就很赞同他的主张,并且亲自到威登堡去与路德谈话。意思想受教于路德。其中有一位是苏格兰的贵胄哈米勒屯帕提克(Patrick Hamilton。他一到了德国就信了因信称义的教义。他自己既已得救,就想赶快回国宣传因信称义的教义。他一到英格兰,那些神甫怕自己的地位危险;于是主教长比屯(Beaton)就实行“先下手为强”的法子,把哈米勒屯帕提克抓住了。经过几次的审问,明知道他是个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青年贵胄,又没有应死的罪;但他仍然忍心定了他的死罪。他就在一所大学院子里,受了那惨无人道、火烧的死刑。他很盼望自己活着,为主宣传福音。然而那死的感力,比他活着的宣传力大;当时有人对主教说若下次有人当受火烧的死刑,就应该在地窖里烧。因为前次受死人的烟都有很大的感动力。人因看见他被烧时的烟,都受了感动,信奉耶稣。

诺克斯约翰(John Knox

诺克斯约翰于苏格兰和英国改教的事上有最大的贡献。他的父母和他年幼时代的事迹,历史上记载不详,因此我们也不能详细知道。他本是天主教的神父,他对于政治、改教、传道,这一切事上都有超乎别人的才能。一五四三年,有位年老的教友,因怕天主教逼迫的危险,诺克斯就陪伴他到各地去,作为他的保护者。因此诺克斯被军队抓住了。他的身上虽有铁链的捆锁,还要在船上作那能伤害身体的摇橹工作。这摇橹工作,就是他们给他的刑罚。如此过了好几个月,才得释放。他被释放以后到英国去,英王爱德华(Edward)封他做主教,他却不肯接受英王的封赏。爱德华死了。英王马利亚(Mary)登基做王(因她残杀人民号之嗜杀的马利亚)。这时候,诺克斯为要逃避她的凶焰,就往欧洲去与加尔文同住。他虽然这样劳碌奔跑,但无论遇祸遇福,他的心仍在苏格兰。所以他祈求主说:“求主把苏格兰赐给我,不然我就死”。他的意思就是盼望他的本国完全信奉耶稣。主果然应允了他,将苏格兰赐给他。

苏格兰:总会成立 The First Genneral Assembly Of the Church of Scotland

一五六零年,全苏格兰教会的总会,在苏格兰的衣甸不尔开第一次会议,诺克斯为会正。还有其余的五位牧师,和三十六位长老,奉主耶稣的名聚集,按圣经组织教会。这就是苏格兰教会总会成立的日子。按照国家当时的律法,天主教已经被废除了。现在他们首先的工作,是编定教会信条,The Confession Faith。信条既已编成,而且蒙国会认可,这第一步的工作也算完结了。他们又著作了一本教会之组织和办理规则,The Book of Discipline。可是这本书,在当时未获国会认可。直到嗜杀的马利亚失势以后,国会批准许可出版。在诺克斯以前,苏格兰所有地土,多半归天主教掌管。自从天主教被按定的律法废除以后,所有地土都归国家。教会总会成立以后,经总会决议,把地土之收入归为公有。有三分之一归教会,三分之一为教育费,余者做慈善事业。苏格兰国会,很不愿意将从前属天主教的地土进款归公有,因为他们想把这笔钱款作为己有;然而总会已经通过,务必实行,因此国会就反对总会所出版的教会之组织和办理规则这本书,表示作难于总会。虽然是这样,但也足以证明诺克斯和总会办事人之智慧和爱国心。

诺克斯与马利亚争存

马利亚与法王结婚,其最大的目的是想把苏格兰归法国。其实就是想苏格兰永远属天主教。一五六一年法王死了,马利亚回去苏格兰作王。当她未离法国以前,曾和几位朋友订定要把苏格兰归天主教。她的目的不独想做苏格兰的王管理苏格兰,也盼望英王伊丽莎白死了以后,她可接任管理英国。那时也把英国交给罗马天主教。马利亚性情狡猾,贿赂苏格兰高爵官员,请他们助她的力量。所以她的计划几乎要成功了;可是诺克斯暗中破坏她的计划,使她不能达到目的,她从前的筹算现在都归为乌有。马利亚虽然威吓诺克斯,但一方面又在他面前流泪哀求。诺克斯只怕神而不怕人,所以他没有受感而徇情;然而诺克斯却很怕天主教的迷信,他以为迷信比一千勇士更可怕。这次的竞争,诺克斯确实得胜了。他使苏格兰有了宗教自由直到今日。他于英美两国也有很大贡献,就是使英美两国归属耶稣教,直到如今。可惜他自己因为作过摇橹苦工,心灵又受了各方面的大打击。他的身灵都受了极大的摧残和亏损,于是在一五七二年患病逝世。约老会在过去的时间,虽然也有很多英勇有为热心爱主的基督徒,可是没有能超过诺克斯。

麦勒威勒安德烈

诺克斯与国王和天主教的神父作战。麦勒威勒安德烈(Andrew Melville却是与国王和苏格兰监督相争。马利亚是诺克斯最大的仇敌,麦勒威勒安德烈与马利亚的儿子詹姆斯王(James)相争,所以詹姆斯就是麦勒威勒安德烈的仇敌。詹姆斯是个任性妄为的人,不愿意受到任何人的约束和辖制;所以他根本就不敬爱那些主教。但他的意思却想藉着监督管理苏格兰。他常说没有监督就没有国王,他承认“王权神授的道理”,所以他说:“王权不是来自国民,乃是神直接的赐予。人违背了国王,就是违背了神。”约老会与詹姆斯意思不能融洽,约老会教友愿意由人民公举牧师如同现在的教会一样,他们愿意有自由集会的权利,可以自由开会商议办理教会的事项。但詹姆斯王恐怕他们得了自由以后,在教会既可以自由开会,对国家也是这样;所以他设立监督会。想藉着监督会管理教会,免得教友自由开会。因此麦勒威勒安德烈就非常反对。

英文圣经

詹姆斯王虽然犯了很大的罪,妨碍了神的教会,但他却做了一件对于教会和国家都很有益处的事。一六一一年,他派人将圣经译成了英国普通国语。这圣经的文法显浅易明,人人都能看能读。现在的普通英语,都是根于这本圣经。换句话说这本英文圣经也就是现代英语的根基。

沙次复兴会Shotts

教会一切有进步的运动,都是神亲自复兴他的教会。一六零零年以后,苏格兰教会异常冷淡,教会特别软弱,国王也乘机禁止教会开代表大会,(代表大会就是各区教会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商议办理教会事宜)。当教会软弱的时期中,有些时候他们也开代表大会,但完全顺服国王,任国王的主使。当时有教会中的一区会,预备守圣餐。按约老会的规矩,在守圣餐的头几天,必要召集教友开会讲道,意思就是使各教友反躬自省,求神洁净自己,使自己配与主一同赴席。在这几天的聚会,仍是依然如旧,看不出有什么圣灵的工作。礼拜日照常守圣餐。翌日——礼拜一——各教友不愿意散会,请求李温司敦约翰(John Livingstone给他们讲道。按李温司顿自己没有意思给他们讲道,但是因为他们的恳求就应允了,那天的聚会,圣灵在听道人身上大作工。于是有五百人蒙恩,重生得救。此后我们约老会就在圣餐的后一天(礼拜一)有感恩礼拜,一方面是记念教会的奋兴,一方面是盼望圣灵照样的作工使多人重生得救。

苏格兰人的国约

沙次Shotts城教会复兴,就是苏格兰教友立国约的预备。原来人信了耶稣做了基督的信徒,就是与主耶稣立了约。约老会之所以异于其他宗派者就是不独教友个人与主耶稣立条约,全教会也当联合起来与主立约。这就是约老会取名的根由。圣经说教会与国家也当与神立约,自己——教会与国家——做神的百姓,他做我们的神。苏格兰敬畏神的人,在遇难的时候,就彼此联合与神立约,靠王脱离危险。一五八一年首次立约,一六三八年他们重新立约,也就是他们第二次与神立约。在他们的盟约中这是最要紧的。当时查理(Charles)务要完全破坏教会的自由,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困难和逼迫。监督长劳德(Laud)预备一本教会礼拜的规模,为要苏格兰教会使用,但教会深知这本书与天主教的礼拜仪式不过是大同小异,所以不肯照王命使用于当地教会。查理王本不想以威权强迫教友使用这本书,但监督长劳德说:“若王上颁旨务要人民使用,那么苏格兰人民以圣旨难违就必定奉命遵行。”

苏格兰京城人民揭竿起义

首次使用监督长所作之礼拜规模是在苏格兰京城爱丁堡(Edinburgh的大礼拜堂。在聚会的开始并没有表现什么反动的态度,及至主席拿起礼拜规模的时候,便有一位妇女名叫揭的思然哀特Janet Geddes拿起小凳用力扔到主席头上,而且说:“奸贼,你想向我的耳朵施弥撒吗?”(弥撒就是天主教的圣餐)霎时间秩序大乱。继续仍有人把圣经或凳子掷打主席。主席不得不急忙从礼拜堂跑出逃命。此事正发生于京城,所以不久就全国响应。查理王怒气大发。他明知此次若不能征服苏格兰人民,全国百姓自然不肯相信他“王权神授”的道理;所以他就使用“以威服人”的政策,从英国准备充实的武力,亲自率领全军向苏格兰进攻。可是他的筹划也不容易成功;因为英国人民既不爱戴自己本国的王,也更不愿意与那住在苏格兰的同胞战争。苏格兰人民知道祸患临近,他们就立刻与上帝立约。以前已经有过两次盟约,一五八一年首次与神盟约,一六三八年国会废除天主教律法,也是教会第二次与神立约。现在大难临头又与神立约,就是第三次盟约。盟约明文缮写清楚以后,一切贵胄签名,牧师继续签名,最末后全国百姓签名。意思是表示全国人承认和遵守所立的条约。一六三八年三月把条约送到苏格兰各地,照样也有很多人签名承认条约。

约老会的蓝旗帜

苏格兰军队进城往南去准备与英国军队开战。当时自早到晚都有聚会或祷告,在军营的帐篷里随处都可以听见他们唱诗和祷告的声音。高挂约老会的蓝旗。这蓝旗本来是苏格兰的国旗,但他们之所以用国旗作军旗者乃是表示全国百姓同心合意。旗上写着“基督的冠冕与条约”。意思就是全国人民都与基督立条约,为基督的冠冕战争。他们虽预备开战,然而却没有杀人流血。查理王看见自己的军队彼此纷争,苏格兰军队十分团结,料知自己必定失败,就假意承认苏格兰人民与他订立之条约退兵回国。但仍然盼望战胜他们。及他回国,却把自己所承认的条约交给缢死罪人的监卒当众焚烧。他这样举动就证明他自己是个狡猾撒谎的人。

郑重的联盟条约

一六四三年,苏格兰,爱尔兰,英国。三国联盟,订立郑重联盟条约。条约内说明这三国的地方都属约老会范围内。所订立的联盟条约有关乎两方面的利益。一政治,二宗教。当时英国国会与国王纷争。英国国会很盼望英苏两国成立一个坚而不摇的约老会。所以双方订立条约。当时双方都达到完满的目的。英国国会得了苏军的援助胜了英王,苏格兰教友关于宗教方面也得到了美满的果效。苏英两国联盟无非要破坏英王的狡猾阴谋。末后约老会所受的逼迫,也是为忠于所立的条约。

伦敦大会The Westminster Assembly

英王与国会战争,英王所立之会督扶助国王,国会很不满意起而反对监督会,而且废了一切监督。正如前几年苏格兰教会废了天主教一般。国会废了监督会就没有国教,所以国会就召集大会于伦敦。按宗教自由的现代说,国会没有权利组织教会或召集任何关于宗教集会。因为现代的教友喜欢照圣经组织教会,但在三百年前人民的宗教思想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所以国会就赶快组织教会,伦敦大会因之而产生。苏英两国最有学问最有名望的都到伦敦聚会。亨德森亚历山大(Alexander Henderson他是苏格兰教会代表,他也是诺克斯第二。约翰斯吞Johnston他因写了一五八一年苏格兰联盟订立之国约之一部分而被杀。路得福特撒母耳(Samuel Rutherford作了《律法为王》一本书。内容是驳斥“王权神授”之专制政策。并且说明国王犯罪与人民同等,以为国王之上还有律法。这本书出现于现代并没有什么稀奇,但在主张“王权神授”的专制时代就未免危险。

直利斯皮乔治(George Gillespie)是会众中最年轻的一位青年,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位青年。他的学问超越一切会众。论到长老制度,却有一位年老的长老给他一句评语说:“我一切的学问就无形中消灭了。”

白力罗卑特(Robert Baillie)记录大会经过。我们知道这人是雄才伟略能干大事的人。时候到了,果然照我们的理想实现出来。

大会工作

当时最要紧的工作有三:一、规定教会制度。国王反对伦敦大会,属国王派的监督也没有出席,大会出席人员多数属于长老派,照这样看来,想规定教会制度当然不难;然而各人都主张和平解决,更不愿偏执己意,所以费几天工夫讨论这个问题,结果公众议决采用长老制度。二、著信道揭要。三、长短两本问答。那短篇问答就是现在各教会所用的耶稣要理问答。除圣经以外,世上书藉其能清楚且完全记载真理之精义者,要首推耶稣要理问答。所以有人说“圣经以外耶稣要理问答是天下第一书”。

苏格兰教会开始受逼迫

国会杀了查理一世便起了双方的纷争;然而查理二世在英国登基做王。一六六零年,苏格兰人民奉迎他作苏格兰王。当时虽有反对,然而终于一六六一年给他行了加冕礼,使他作了苏格兰王。未加冕之前人民要求他起誓承认和遵守一五八一年和一六四三年两次教会与 神所立之盟约。狡猾的查理二世满心欢喜,心中想这是何等容易,而且日后也可以随意废约,他自己没有坚决信仰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的虚浮无定,他以为人不断肯为他的信仰受苦和牺牲。他的目的只要满足他眼前肉体的快乐。查理二世和他的党羽逼迫教会有两大原因。一、国王反对民政自由。苏格兰人民喜爱民政自由;然而国王派随时随地都反对他们的自由。二、国王派贪图教友之地土财产。这也是教会受逼迫的最大原因。迦维好斯Claverhouse是军政要人,他的为人总是贪得无厌,他以为逼迫教友,教友为着坚守自己的信仰背叛国王,那么他们的地土自然归国王派。苏格兰教会受逼迫廿八年也是为着国王派贪权夺利有以致之。

教牧被逐

一六六二年十月一日在苏格兰各地有很多教牧被逐。当苏格兰国会创制律法的时候,特订关于教会的一条法律说:“各教牧务必承认和附从国王所立之监督,不然就要被逐出境。”王臣以为教牧不能为基督的名受逼迫。及至时候到了就有四百教牧和其家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们约老会为道受苦的太多,不能一一详说,若都把他们的信仰和受苦的情形,及末后如何得胜撒旦,都记载出来,就未免太长。所以现在只写因他们所受的苦而在苏格兰和全世界与他有关系之果子。神藉着他们保守苏格兰民政和宗教的自由直到今日。

深山密会

教会公选封立之牧师现在不能在礼拜堂公开讲道。教友随从牧师到深山去找地方作避难所,牧师讲道,施圣餐,孩童领洗,俨若平安无事。而且彼此联络,与神有更深的灵交。国王派逐教牧之目的,原是要牧师和教友分散,谁想到他们不独不分散,而且藉着这避难处之密会使他们更加亲密;所以国王派很不满意他们深山密会。国王派逐教牧后,另立后补牧师。但是这些牧师多是无知之流,不能为教会干事,然而他们却做了探子,到处侦查教友住址和动作。国王派很喜欢教友回到礼拜堂去聚会,可惜有些教友借口和平,不愿受苦,就回到礼拜堂去。那确实爱 神的人却愿意随从牧师甘心受苦,这等人也占多数,这就是上帝的荣耀。

国王严禁秘密聚会

过不多时候国王派重罚那甘愿为主受苦随从牧师到野外秘密聚会的教友。他们取罚的方法,初罚金钱,后置死刑,手段酷辣,而且累及他人。例如房客到野外去聚会,刑罚房东。意思就是儆戒房东,而且要他担保住户。最后他们施行厉害的刑罚就是凡到野外去与牧师秘密聚会者概处死刑。当时有很多教友不怕死仍喜欢到野外去听牧师讲道,路上遇见敌兵,开口就问承认不承认苏格兰两盟约。忠心教友就不待到衙门去,立刻就被敌军枪杀,尸首曝露,若赴会的教友认出是被杀的教友则殓而埋之,不然则仍曝尸于地。约老会教友因为忠心于主就背叛查理王。

武装自卫

当聚会的时候,有些教友佩戴兵器在会场外放哨。若远见敌军就发暗号使会分散。不过几分钟各人都躲在隐秘处藏着。但有时敌军来的忽忙,也不及逃避,就被抓住领到京城去,经过审判被杀。有曾在欧洲充当军人的教友,他以为这聚会的男女孩童,如此受敌军的辱杀,实属可惜,又是非理。所以末后他们为公理和生命,就手拿兵器,环绕会场以作保护。在都冷罗Drumclog约老会教友因自卫就与国王军队开了战。国王军队失败,迦维好斯军长几乎丧命。不久在博特维桥又开了战,这次教友失败,当时有很多教友被杀,也有被敌军掳去囚在监牢,末后也被杀。教友抵抗国王,他们的结果就是末后所受的苦比以前更厉害。

宣告独立

约老会教友不都尽知这次苏英战争能使查理王从宝座上下来往外逃命。当时社会人群的理想也没有预料到有如此结果。但卡梅伦(Richard Cameron牧师有先见之明,预料这战争的结果,早已预备后来所要做的事。可惜当时还有些教友忠于逼迫他们的查理。卡梅伦牧师很知道拿着兵器聚会是不合乎律法且是背叛国王。他也知道这次民变没有领袖,所以他自己就作了革命党的领袖。他和几位朋友否认查理为国王,所以他们就写了绝王书。书上檄文说,“查理作王于苏格兰,施行暴虐专制,没有王道,确是暴虐无道的霸王……”。三克尔镇(Sanquhar)有一十字架,一六八零年春有二十二人组织而成的小团体乘马到三克尔镇去,到了那里,先唱赞美诗篇,后祷告,末后由卡梅伦牧师用清楚嘹亮的声音向这小团体念他所写的绝王书。念毕就把这绝王书钉在十字架上,使人人都能看见而且注意。这小团体从三克尔镇动身他往。数星期后在爱斯摩(Ayrs Moss地方被国军杀了。卡梅伦的头与手被钉在京城城墙。可以说他死了他的头与手还是为耶稣作见证。这就是主的荣耀,也是他的荣耀。

绝王书的目的(承认万王之王为国王)

写绝王书原是一件冒险的事,但也算是他们有先见之明和勇敢,十年后绝王书的成文竟成为苏英两国的国法。这事之后英国也废了他的国王,查理就往外国逃命去了。可是直到如今英国还没有承认主耶稣为王。美国也是没有承认耶稣为国家的元首。换言之那些为主作证的人还没有达到目的;他们盼望弃绝了那无道的君王查理就承认万王之王我们的主耶稣为王,然而他们的盼望竟落了空。

卡梅伦派

当时那些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受不住那逼迫的痛苦,就顺服了国王派回去国王所立的礼拜堂敬拜神。那忠心爱主的真基督徒,始终都遵守苏格兰盟约,保存他们纯全的信仰。这些忠心爱主的基督徒与卡梅伦是同信仰同主张;所以就称卡梅伦派,然而他们人数不多,历史记载这派人数只有七千。他们的领袖,最先是卡梅伦;其次为卡傑独拿(Donald Cargill,最末后是仁维雅各(James Renwick。他们不愿意受王上有罪的恩情来败坏自己的信仰和目的。到了一六九零年,这三位领袖都被杀了;那忠心的教友不肯回去国家所立没有生命之教会。自这时候起,他们自称为余剩的小团体。藉这小团体经过二百年的锻炼,就产生了苏格兰、爱尔兰、美国、叙利亚、居比路、中国这一切地方的约老会。

友爱会

在逼迫的二十八年当中教会的领袖很少,聚集的地点远而且崎岖难走。当时教友不能照常按规矩组织教会;所以他们就暗中另外组织一个特别聚会团体名叫友爱会。目的是彼此联络,免得分散。当受逼迫最厉害的那几年,苏格兰各地方都有友爱会。仁维雅各牧养他们的时候,除了亲身当面训诲他们外,也常与会友通信,后来国王为他悬了重赏下命通缉。悬赏的告示说:“如有人能把仁维雅各送官惩办者必给重赏。”在被通缉的五年当中,他仍照常为主作工。他的身体虽然软弱,可是心灵却一天新似一天。他循环教会的避难处拜访教友,坚固软弱,安慰伤心,看顾病患,埋葬死人……等工作。他曾在三个月内给三百孩童施洗。他恐怕敌人侦缉,就不能也不敢在一个地方逗留两天,免得侦缉他的人知道他的行踪。所以他预先与国外朋友通信,使国外朋友详知这次民变的情形。这次民变固然是卡梅伦为首倡者;然而仁维雅各牧师却是他的继任者。

残杀教友

一六八五年查理王死了,他兄弟詹姆斯接位作王。一六八八年,詹姆斯被逼退位,而且要逃命到法国去。一六八五年到一六八八年,这三年是残杀教友时期。查理王固然是无道君王,然而詹姆斯更甚。詹姆斯是罗马天主教徒。他的目的想罗马教皇在苏格兰掌大权,居高位。他命令国会规定一条律法说:“谁承认苏格兰的两条盟约,谁就是叛党,就是卖国贼。凡暗中聚会的,除他本人处死外,而且抄家,如有不肯对证教友罪孽者,他的罪与被告教友同,就是处之死刑。”詹姆斯为要忠于他所信之天主教,所以他逼迫教会也逼迫监督会。不久事实与他理想成了反比,他自己反受了受逼迫者的逼迫。当时除了天主教外全国人民,都反对他,背叛他,逼他退位。

仁维牧师被杀

一六八八年仁维雅各在苏格兰牧养教友。一天他在屋里祷告,那贪得无厌的探子正来侦缉他。他们在外面听见他祷告的声。就飞跑的去报告官长,仁维雅各牧师就被拿送官惩办了,当时承审员(法官)明知逼迫教会的事快要过去,所以当开审的时候就不愿意定他的死罪。所以法官想,若仁维雅各牧师肯让步或者暗中贿赂,他们就设法释放他。但仁维雅各牧师不肯让步,仍旧为主作证。他料知他这软弱的身体,受过诸般苦难的摧残,不久就要回天家去;所以他以为为主死比为主活更有功效。法官虽然后悔抓他,但仍然定了他的死罪。苏格兰京城有一十字架,仁维牧师就在那里被杀了。围绕看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仁维雅各想对观众说几句临别勉词,可是那恃势欺人坏心术的士兵,尽了生平力量击那震人耳膜的鼓,使观众不能听到仁维雅各牧师的演讲。但在鼓声停止的几分钟,听众仍听见他的祷告说:“现在我虽然死,但我相信主不能离开苏格兰,主必使见证人的血做教会的种子。神必在我们中间得荣耀。” 仁维雅各是约老会教友为主作证最末后的被杀者。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

詹姆斯王逊位逃往法国去,欧然治的威廉(William Orange)在英国作王,很得人欢迎。他在位时不动刀兵,不打仗,可算是有了平治的徵象,但在苏格兰有迦维好斯(Claverhouse)者始终尽忠于詹姆斯,为詹姆斯征战。不久迦维好斯的军队完全失败,他自己也被杀了。欧然治的威廉在英国作王有如此平治的国度,我们要知道在苏格兰的卡梅伦派早已为他开了道路。

苏格兰新长老会

苏格兰人民盼望这次革命能推倒暴虐无道的君王另立新王。现在果然达到目的,革命成功,并且新王也已经登基作王。卡梅伦派盼望此后能重新实行暴君所破坏的两条盟约。就是人民联合承认耶稣为王为救主的盟约。可是他们受了大亏,受了新王的欺哄,此时新王不随人民的意思成就他们的愿望,反要人民联合服在自己的威权之下。按新王的意思以为不能有两个独自组织的教会,可以联合作一个教会。在一个教会内可以有各种道理与任何的信仰,他不知道教会的真意义,又不理会教会的组织法,只因为苏格兰人民喜欢长老制度,所以他就随己意立一个长老会。他想把那忠诚虔敬乐得为主受逼迫的基督徒,和那有名无实的基督徒,或是曾逼迫教会的人,都搀合在一个教会礼拜神。

卡梅伦派不肯加入新立长老会

卡梅伦派若肯加入新立长老会与他们混合了,就不能有现在的约老会。纵然约老会仍保存他的纯正性到今日者,也必须神另选他人创立约老会。他们不肯加入新立教会是否合宜,还需我们加以考虑。按我本人——作者——的意思以为很对的,其缘由有四。一、卡梅伦派是遵守加尔文和诺克斯改教的道理。偏离正宗信仰的并不是我们约老会,乃是国王所立的长老会。二、新立的长老会以国王为教会的头。三、教会不能自由开会。新立教会若要开代表大会,必须要国王的代表为他们开会和闭会。不然就不能开会。但卡梅伦派以为人当有自由组织教会和办理教会的权。而教会也当自由开会和闭会。四、一六九零年新立长老会否认苏格兰两盟约。苏格兰两盟约中有承认耶稣为苏格兰之王。教会大受逼迫,见证人都也是为此盟约而被杀。卡梅伦派不独承认耶稣为教会的头,也承认耶稣为国家的元首,但新立的教会却不承认这两个要紧的道理。

约老会在一六八八年革命中所得的结果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约老会所得的结果有二。一、民政自由。欧然治的威廉于政治方面他是好君王,因为他照宪典施行政治,他也承认王上有律法。二、宗教自由,此时国家不能为宗教而逼迫或残杀人民。约老会教友盼望除了以上两结果外还想达到最完全的目的和盼望;所以就不肯加入新立教会。并且为着自己的信仰,忍受了二十八年逼迫的痛苦。假若他们加入新立教会就是自甘暴弃而且破坏从前所坚守的信仰,也是白受痛苦。换言之就是前功尽弃。可是有些人持有“乱极思治”的意思和态度,去追求和平就加入新立教会,他们也明知这样废弃前时所坚守之盟约加入新立教会,是违背自己的良心,也是亏负了以前为盟约而死的人。但仍然瞒着良心去加入新立教会。他们的思想也可说有了几分成功,因为有了二十八年的逼迫和纷争就事理说也当和平。在他们意思以为加入新教会以后想法子使会友觉悟而更正,但后来事实却与他的理想违反。这样他们忘掉了那为道被杀的见证人,也是不能尽忠于被杀的弟兄,更不忠于永活的主耶稣基督,打那美好的仗,跑当跑的路。当时只有卡梅伦派和欧然治的威廉牧师所率领余剩的小团体,坚守所信之道,没有加入新立教会。

剩下的小团体

到了一六九零年的约老会在受逼迫时间所剩下忠心信主的人,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一切牧师明知加入新立教会是违背良心,但他们仍然加入,因此属卡梅伦派的人就自称为“剩下的人”。他们有好几年使用这名称。意思是教友各自儆惕,而且记念 神藉以赛亚应许以色列人那“境内剩下的人……”一句话。(以赛亚书六章十三节)末后几年虽然没有逼迫但仍有很大的困难。能使他们这样坚守主道,保守纯正信仰的确是 神的大能;然而各地友爱会也能使他们信心坚固。他们虽然没有组织完美的教会,也没有全备的礼拜堂;然而他们或在人家或到野外去,仍照常开会敬拜神。当时虽然没有人罚他们钱财,也没有人把他们囚困监狱;然而他们人数不多,而且邻居信仰不一,常常反对。所以说逼迫仍未过去;然而可以自由开会礼拜神。现在唱诗篇礼拜 神的时候,就不要派兵四围防守。祷告也不怕探子听见。聚会的时候就请一位念出被杀牧师在被杀前所作的讲章。一面是记念一面是表明他们的心志信仰是与已死之牧师相同。(卡梅伦、仁维雅各、卡傑独拿三位是为主被杀的牧师)

马美兰约翰John Macmillan

一七六零年马美兰约翰牧师加入友爱会。他原是友爱会的会友,当他做学生的时候,就加入长老会(新立的长老会)。他所以加入长老会之目的,是要劝化长老会的教友承认并遵守耶稣为王的盟约,可惜长老会不独不能按圣经而改良现有之错误,反渐趋向世界,与世界同化。马美兰牧师毕业后,在长老会受按手礼封为牧师。他费尽心力劝长老会遵行两条盟约,可是长老会不独不能接受他的意思反而责备他。在反对最激烈的人当中有卡梅伦牧师的兄弟亚历山大(Alexander)。马美兰牧师见他们如此横行,知道自己的劝告不过是白费心力;所以他就脱离长老会加入约老会的友爱会。在过去十六年当中,友爱会没有牧师,也没有守圣餐。现在马美兰牧师来了,所以各人都预备守圣餐,一七一二年在欧肯所(Auchensaugh)地方守圣餐。当时守圣餐的人数过多,并且没有礼拜堂,所以就在屋外空地守圣餐。(据人传说正当他们围着桌子守圣餐的时候天下大雨。)当时守圣餐的人,除了年长男教友外没有妇女及小孩。守圣餐原不分男女老少,这次守圣餐没有妇女小孩,就是他们当时的错误,真所谓美中不足。当马美兰牧师施圣餐的时候还有一位讲道者——未受按手礼的预封牧师───马克尔(Macniel)作他的助手。自一六九零年到一七一二年这是首次守圣餐。马美兰牧师虽然做了友爱会的会友,但他仍然在长老会当牧师,住在长老会所建造的房子,如是过了几年。到了一七二七年他就完全脱离长老会。过了六年约老会教友给他盖了一间房子,但没有给他一定的薪金,一七八一年在甲斯沟(Glasgow)附近建造约老会头一座礼拜堂。

首次代表大会

按章程规定,最少要有两位曾经受按手礼正式封立之牧师才能正式开代表大会。当马美兰约翰牧师牧养教会的时候,只有他自己是牧师,所以不能按规矩开代表大会。在这个时期中只有友爱会的总会,每年开常会一次。一切会友都有出席资格。但不能封立牧师,会内只有一位牧师也不能做什么。一七四三年乃尔亚历山大(Alexander Nairn)加入友爱会。同年也施圣餐。自一七一二年到一七四三年在这相隔的时期中,这是首次守圣餐。当守圣餐的时候,重写从前的两条盟约,同时也添上新约。



第四章 北美约老会

到美洲去

美洲的约老会是当时苏格兰受逼迫的难民。有些是当逼迫时充军到美洲去的,有些是忠心爱神又想脱离王命的逼迫而逃到美洲去的,他们都有同样的盼望。他们盼望到美洲后有自由快乐的家,又能按圣经的教训敬拜神。

安家

往美洲去的小团体,原没有聚族而居的意思,所以散到各处地方去。北到Nova Scotia 南到The Carolinas 散居在这相隔的地方。然而多半就在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的东方安家。附近的两三家就组织友爱会,彼此同心的敬拜神。原来的礼拜堂是很粗的独木造成的。如果在没有礼拜堂的地方,他们就在人家里,或草房里拜神。若是天晴,就在树荫之下敬拜神。现在美洲的约老会范围大有扩张。最北的加拿大有几个地方有约老会。最南的FloridaOrlando城也有约老会布道工作。从美国东边大西洋起至西边Colorado地方有约老会。西边靠近太平洋北至Seattle南至Los Angeles都有约老会作工的地方

没有牧师的困难

美国约老会自成立以来及至一七四二年都没有牧师牧养教友。一七四二年有长老会的一位牧师克类海亚历山大(Alexander Craighead加入约老会。他在约老会当牧师七年,末后又回到长老会去,约老会又没有牧师。一七五一年有从苏格兰约老会来的卡伯孙约翰(John Cuthbertson牧师牧养约老会的教友。他作约老会牧师二十年,可以说他是约老会唯一的牧师。二十年以后有几位牧师加入约老会,但不是忠心的牧者。无论牧师忠心不忠心;然而神的教会仍然忠心于主。教友一年比一年增加。当时在美国当牧师实在不容易,他们骑马走很远的路,有时找不着道路,有时饿了也没有饭吃,困乏也没有人帮助。有时还睡在野兽和蛮性土人当中。

组织代表大会

一七四三年三月十日在怕私堂Paxtang成立北美代表大会。有三位从爱尔兰来的牧师和本地教会立的长老来聚会。代表大会办理教会一切事。过了八年,有另一派长老会联合组织起来。取名联合长老会Associate Presbyterian Church。约老会的代表大会加入另新组织的联合长老会,约老会就无形中消灭了。可是有些教友却不愿意加入联合长老会。一七八二年到一七九八年在这十六年当中,不与长老会联合的教友不多,而且散居各地,会务不易整理。于是苏格兰教会扶助他们维持教会事务。一七九八年又组织北美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完全脱离苏格兰和爱尔兰教会,纯正是美国约老会的代表大会。一八零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在非拉铁非镇组织北美约老会代表总会,就是南、北、中三区代表大会的总会。各地方的牧师和各地方教会的一位长老出席赴约。到了一八二三年代表总会略有变更,就是南、北、中三区的代表大会各推选两位牧师两位长老出席,共计十二人每年开会一次。一八三一年因为交通不便,各区出席代表往返殊感困难,所以分设东西总会。一八四零年东西总会复合而为一。翌年,总会复用原始总会组织法开会。就是各地方牧师和教会的一位长老出席。从一八六一年起,每年开总会一次。

约老会总会

北美约老会有好几次到了半死又活的光景。有几年教会很受奋兴,向外发展之速度很快,可是过几年就冷淡了,而且纷争。后来复兴,不久又冷淡,如此反来复去,忽冷忽热有了好几次。一七八二年教会首次大纷争,当时各人都倡议教会合一,共同协理教会,要把约老会与联合长老会合拢起来。联合长老会与约老会虽然大同小异,然而其中也有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基督与国家的关系,联合长老会,只承认基督为教会的元首,并不承认基督为国家的君王。而约老会不独承认基督为教会的元首,并是国家的君王,也是全世界的王。正如经上所记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十七章十四节)两教会虽然如此差别,但两教会的牧师在一七八二年勉强把教会拢合。定名更正联合会Associate Reformed Church 。约老会教牧中,只有两位牧师为着保守自己的信仰,没有随从他们加入更正联合会。其余的一切都拥进更正联合会。因此约老会的代表大会没有了。但约老会的平教友不都加入了新立的更正联合会。还有一个小团体。

第二次的大纷争是在一八三三年,当时教会有三大困难:一、余剩教友人数太少。二、没有牧师牧养。三、教会困难太多。虽然以上有三大困难,但神的教会却蒙神的祝福。一天比一天长进,而且大受奋兴。当教会发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及各人安居的时候,魔鬼就大大施其诡计,耸动其中几位教牧暴露了不安靖的态度。当时美国政府没有承认基督为王为救主。但那些不安靖的教牧就起来批评教会,在礼拜堂和报纸上竭力批评教会的见证说:“基督徒虽然与不信主的国家联合但并没有与国家的罪有分。”他们这样撒了稗子,后来果然照着他们所撒的收成了。一八三三年那些反对教会的牧师就离开约老会,一切与他们同党同意而附从他们的平教友,也跟着牧师离开了约老会,另外组织教会定名新立约老会。这次纷争是最大的纷争,也是破坏约老会和拦阻约老会长进的唯一的障碍物。一八九一年是第三次的纷争。纷争的起源与上次同。有好几次教会的领袖不满意教会对于国家的见证。他们既然不满意,就可以随意脱离约老会,加入那与他们同信仰的教会,;但他们故意要在约老会的范围内来施行他们的破坏计划,可是他们的目的和计划都失败了。到底反为教会所逐,要他们立即脱离约老会。当时就有好些教友和牧师脱离约老会。

教会的见证仍未更改

约老会的见证到如今仍未更改。这见证在前三百年算是真理,在今天也是真理。前三百年若有肯为这见证死,到如今仍能为这见证活。在教会几乎要消灭的时候,余剩的教友没有牧师的牧养和领导。但这忠心的小团体竟然高挂他们以血买来的旗子——见证——在世界上使人观看。现在无论哪一个公会都有原始约老会教友的子孙。约老会犹如一棵荣茂的大树,枝子虽然都被剪去,而那剩下的满有生气的枝干和根,仍能亭亭直立。人的恨恶、纷争、逼迫,不过好像暴风忽然吹来,而那根深牢固的大树仍然不为暴风的摧残而跌倒。就是真理仍是真理永远不能废除。




补充:约老会所承认的真理

关于与各宗派所共同的信仰和基督救世大道,本书就不用重提,只有注意约老会历史上与其他各宗派之不同点,也是别宗派没提到的几项要道略略述说。

一、民政与宗教的自由

人民争自立自由,约老会教友是先锋,世上之国家所以得着自立自由,约老会教友实有莫大之功勋。他们反对天主教和监督会的虐待直到死的地步。反抗把持教会,逼迫教会的残酷暴虐君王。当逼迫教会最厉害的时候有加美伦牧师率领教友到三克尔Sanquhar地方把绝王书钉在交通要衢的十字架,这绝王书就是报告真自由的公理,并且要为公理受逼迫直到死为止。他们为真道作见证所受的痛苦,结果就产生了今日世界上的自由国家和自由的教会。约老会教友与美国公布独立的檄文上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甘愿为国受苦。一百五十年前美国是英国的属国,当美国革命反抗英国的时候约老会很努力帮忙。一七四三年在俄脱拉拉 OctoraraPennsylvania有克类海亚历山大 Alexander Craighead 牧师招聚教友开会。他们重新承认在苏格兰所承认的两条盟约。他们为保守自己的性命、财产、土地、良心、和信仰,就揭竿起义,反抗英王的残暴和逼迫。一七七五年这位牧师和跟从他的人在CharlotteMecklenberg Co.North Caroiina 地方首先宣告独立。独立书名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国家宣告独立。国家公布独立的檄文与教友的独立檄文也有很多相同点。

二、基督为王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经赐给我们的主耶稣,他是列国的王,也是教会的元首。如果世上的君王和民主国的政府霸占了耶稣的权柄就大错特错了。论到教会的事,那所谓教皇、主教和监督制的教会,在圣经上没有记载。无论什么地方什么年代,耶稣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在各人的生活,或商场,或社会、国家,都当以耶稣为首先的也是末后的,因为主耶稣是教会全体的首,他是原始也是从死里复活的。所以当使他在凡事上居首位。(歌罗西书一章十八节)

三、基督为万国之王

我们约老会不独要为耶稣之十字架作见证,也要为耶稣的冠冕作见证。基督为万国之王,所以世上各国都当承认耶稣为王。美国建都之始,却是承认耶稣为王,到了一七八七年,开全国代表大会创立宪法的时候,就完全弃绝了主耶稣。当时富兰克林Franklin很诚恳请求国会出席人员在会议中祷告,求 神领导,可是直到会议完毕连一次祷告也没有。不怪他们所创立的宪法总没有提到基督和神的律法。若以世界律法论,美国宪法可算是完全的宪法。不过没有提到基督,这确是律法上最大的缺点。宪法第一条说:“我们合众国国民共同创立这宪法。”他们不承认比国家还高的主耶稣权柄,因为唯有主耶稣是世上之王,是世界之主宰。又有一条宪法说:“这宪法是美国最高的宪法。”但圣经上说唯有圣经上所记载的律法才能称为最高的律法。他们这样不让基督和他的律法居首位,是我们约老会所不能赞同的。宪法高举自己为最高之律法,承认人民的思想比基督之权柄高;因此我们约老会的教友不能与他们一同誓认这样的宪法。我们约老会诚恳盼望国家更正这错误,又承认耶稣为国家和宪法的源头。

四、与神立约

约老会教友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喜欢与神立约,到了美国也是这样。一七四三年在俄脱拉拉Octorara重新承认苏格兰两条约。当时签名有七十四位牧师,五位预备封立牧师的谨守讲道者,四位神学生。后来在各地方的教会也有各教友签名,自立条约后有好几年教会特别蒙神奋兴。自立条约到一九二一年已经有了五十年的历史,所以当年在开代表大会的时候,同时也举行五十周年记念。

五、敬拜神的时候唱诗篇

我们约老会敬拜神的时候所用的诗歌,就是圣经里神所默示的一百五十首诗。圣经告诉我们不独旧约时代的人用诗篇赞美神,新约时代的教会也用诗篇赞美神;圣经没有提到可以用旁的诗篇赞美神,所以约老会也只有用旧约圣经里的诗篇赞美神。

六、敬拜神的时候不用乐器

约老会自始至今在敬拜神的时候没有用过乐器。我们主耶稣也没有用过乐器敬拜神,也没有赞许任何人在敬拜神时用乐器。使徒时代的教会也没有用过乐器敬拜 神。及至改教的时候,各国的长老会也没有用。用乐器不过是旧约时代,圣殿里拜神礼节上的一部分,但各地方的会堂也没有用乐器拜神。新约时代的教会不是照耶路撒冷圣殿拜神仪式而组织,乃是照着旧约时代会堂样式而设立。所以在拜神时不用乐器。

七、脱离黑暗的秘密会

约老会总以圣经真理为教会立规矩的根基;所以规定一个忠心的基督徒不能加入任何黑暗秘密会的暗中私自的结社。圣经明明反对一切黑暗的事,并且耶稣在世时也是明明与人说话,他自己在彼拉多前为自己作见证说:“我们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约翰福音十八章二十节)耶稣反对一切的黑暗,所以他所立的教会乃是光明的教会,主耶稣说:“人不爱光明倒爱黑暗,因为自己的行为是恶的。”(约翰福音三章十九节)这些暗中的秘会和结社也可算有一点宗教的仪式,但其中没有耶稣基督。他们虽然说拯救人、会友死后一定能到天堂,但不承认耶稣是他们的救主,他们聚会做礼拜也不奉耶稣的名礼拜神。这虽然可以称为一种黑暗里的宗教,但却不是基督教,我们说仔细查考圣经,就知道主耶稣不喜欢他的门徒加入任何黑暗里的聚会;所以约老会的教友也履行主耶稣的教训,脱离一切黑暗的聚会。

八、约老会的基督教育

约老会在开始成立时已有了很高尚的基督徒教育。一切牧师都在专门学校或大学和 神学毕业。所以教会也为本会的青年的基督徒设立大学和神学。

日内瓦大学

一八四八年约老会在NorthwoodOhio地方设日内瓦大学。首年有学生四十二名。一八五一年又设女子大学,后来把男女大学合并为一。设大学的缘由,是因为教会牧师人才太少。教会设立大学,是使一班青年的基督徒在大学得受相当的训练,而且有相当的准备为主为教会服务。一八七二年有学生一百二十四人。此时学校功课亦渐臻于完美。一八八零年学校远到Beaver Falls,Penna.此后日内瓦大学日胜一日,范围已日渐扩大。现在有很大的校园,内有很多新异的花草树木。校舍有六所大楼房。另外还有图书馆与运动场。按现在───一九二七年───时价计算,学校产业共值美金一百万元。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二八年有学生一千五百名。

约老会神学校

一八一零年约老会在非拉铁非设立神学校,当时只有外里撒母耳Samuel B. Walie牧师为校长兼教员。一八三八年原有的神学校停办,又在另两个地方设立神学校两所。一八四零年两神学校合办,一八五一年又停办。学生在各地方的代表大会跟当地牧师研究圣经。一八五一年在AlleghenyPennna.地方设立神学校。直到如今仍然存在。



每日推荐:书籍


1.《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

作者: [荷] Jon. Vreugdenhil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译者: 钱曜诚 出版年: 2012-3-1

推荐理由:一、儿童圣经,不是另外一本圣经,也不是圣经的儿童化,而是同一本圣经,是圣经在儿童世界中的传扬与应用。此书作者是约翰*冯罗敦希尔(John Vreugdenhil),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牧师。此书是有根基的释经。

二、有切实的应用。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若不能道成肉身,住在他们的耳目口鼻中,耶稣就只不过是与史努比和小熊维尼一样的众多故事的主角之一而已。因此,父母向孩子传讲真理,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唯有父母,能够将圣经之道,应用在孩子天天更新的生命中。

三、对话性。是一本不错的给家长也给孩子的书和礼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