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约翰 | 从圣经看婚恋(一)
◆ ◆ ◆
第一讲:婚恋问题本质上是信仰问题
主讲:小约翰 整理:亚比该
引言:回到《圣经》看婚恋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平安!我很重视这次讲座(2009年5月),尽管讲义只有一页,但内容很多。由不得我不重视,我可以向大家证明《圣经》对婚姻家庭多么重视,但我们不像《圣经》那样重视婚恋和家庭,我们要调整态度。其实,步入婚恋就是进来打一场硬仗,不是让大家进来只顾个人享受的,不要想错了。基督教很多字眼被玷污了,玷污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爱”。Love,似乎每个人都知道爱是什么,什么是爱,但我们今天要从《圣经》来看爱到底是什么,看看“爱”这个美好的字如何被亵渎的。我们今天一起来收复这个被亵渎的字眼,一起从我们的身体发肤来收复失地。
教会的牧养单位不是小组,而是家庭。因为《圣经》中敬拜神的最基本单位是家庭。因此,约书亚对百姓说“至于我和我全家必定侍奉耶和华”,到了新约看见在家中敬拜神的榜样。但教会今天基本上是讲一些基本原则,然后放任大家照世俗模式谈恋爱。
仔细来看,约会的文化不是起源于《圣经》,它背后是世俗的世界观:百闻不如一见,通过我的交往和跟对方的交流,凭着我的理性、经验就知道你和我怎么样,是不是合适在一起。如果和我差异很大,背景悬殊很大,就不适合,说到底,约会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
这背后的世俗观念也渗透到弟兄姊妹的心中,很多弟兄姊妹抱着“试错”的心态来谈恋爱,在恋爱中和非基督徒根本没啥差异,美国有过这样的调查,发现教会里边青少年的未婚同居率和教会外是一样的。这不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吗?
那《圣经》中有没有完全按《圣经》而有的约会文化,有没有《圣经》指导下的婚恋模式?我们一起来看。很多时候我们读《圣经》的心态就有问题,以为《圣经》大概只提供一个抽象原则,具体还是得根据文化模式来操作。比如,我的文学的专业知识似乎《圣经》里边找不到,谈到具体欣赏文学作品时似乎找不到具体《圣经》原则,因为要用所谓“中性”的专业知识来指导。这当然是错误的想法,这也影响到我们对婚恋的看法。
《圣经》不是只提供一个抽象原则,剩下的就让我们来适应今天的文化。神的道可以越过历史时空,直接来指导我们的具体生活,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能阻碍我们直接面对神。现在,我们回到《圣经》来看。请看《哥林多前书》10:5-11:
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也不要拜偶像,像他们有人拜的。如经上所记:“百姓坐下吃喝,起来玩耍。”我们也不要行奸淫,像他们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毙了二万三千人;也不要试探主,像他们有人试探的,就被蛇所灭;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这一段话是公元一世纪写的。写的事却发生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后相差1600年,保罗如何看待这么大的时空差异呢?他有没有说那个时代是律法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生活在恩典时代,所以不一样了?哥林多城是一个很大的港口城市,受希腊文化影响很深,在这样的城市中和当初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生活方式是很不一样的。但保罗在这段不长的经文中两次谈到以色列在旷野的经历正是我们今天的鉴戒。他特别提醒说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历跟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在哥林多城市的经历是可以连在一起的,那些事的发生完全可以警戒今天末世的人。他举了个例子说到神不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作恶事、贪恋、行奸淫、发怨言等等。保罗也特别谈到说今天我们还这样,上帝也会特别不喜悦我们。这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保罗让我们越过历史的时空,直接进入到《圣经》的现场,而不是借口文化背景的差异,就避免去遵行上帝在《圣经》中的教训。
我们这次讲座也是想让大家先进入《圣经》现场,看到《圣经》的原则,也看《圣经》有什么样的模式,还有什么样的借鉴和榜样,总之,让我们一起回到《圣经》,去从《圣经》来看婚恋,并让我们在婚恋中能敬拜神,让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活在神面前。这正是第一诫的精神,除非我们借助耶稣基督的恩典和圣灵的大能,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不要以为只是听听就可以了,还要去行动。这次讲座算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动员令。
今天,我们对婚恋的了解多是世俗的观念,受好莱坞影响,相信一见钟情的神话,其实这个神话是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创造的,后来被好莱坞运用,结果你看,好莱坞电影中青年男女们谈恋爱时间越来越短,上床时间越来越快,后来就发展成同居文化。
昨天,我在复印讲义的时候,见到仙林新村那个地方,就在南师前门口,有那么多中年妇女和老年妇女举着钟点房的小牌子,他们见到一对青年男女就说租个钟点房吧。既然有那么多推销钟点房的,说明这方面的市场很大,也说明今天我们的年轻人们受到的影响该是多么严重。前些日子,我在上课间歇偶尔到教师休息室翻《现代快报》,里面有一篇采访,讲一个女人结婚后非常痛苦,记者问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她说因为没有婚前同居,不知道这个人是“羊”还是“狼”,没有近距离观察,结果婚后发现根本跟对方生活不下去,合不到一起。报纸很公开地宣传说结婚之前一定要试婚和同居,并说至少要一年时间。这实在有点胡说八道,很多婚姻毁就毁在还没有婚约先有了性,女的因为相信男的是因为爱自己就把身体结婚之前给了对方,但之后发现对方根本就是为了性,而没有爱,这时候男人为了性还是会说甜言蜜语,但一结婚,就会暴露出来。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但报纸却在这里胡乱宣传,你想我们能免俗吗?
基督徒在这个时代活在很世俗的潮流中,耳濡目染,很容易受这些影响。我们生活中完全受世俗文化的熏染,指望通过一两天的讲座就能扭转我们的观念,靠我们的能力肯定玩完,我们只是回到《圣经》、回到《圣经》现场,学会敬畏耶和华,这样就有了婚姻方面的智慧开端,至少先有了这样一颗心,然后再求主的灵帮助我们。我讲,首先不是说你这样做会很好,对你有好处,而千方百计要你先看上帝的命令是什么,上帝对这个有没有基本吩咐,祂对这个有没有什么规划,关键先明白这点。至于你有很多复杂的个案,以及你个人的理解,那是你个人的事,你自己要去面对的,要跟神摔跤的。我们基本上不是在谈照这个去做就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而是看上帝的心意是什么。
一、婚恋问题本质上是信仰问题
这个世界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婚恋问题无非就是婚恋问题,有的认为婚姻出问题是双方的性格出了问题,有的认为是家庭背景出了问题,有的受进化论影响,认为是受遗传受欲望控制,有的认为爱情就是一种“爱情荷尔蒙”在你里面发作,和这种生理基础分不开。当爱情荷尔蒙发作时,你就像发情动物一样,去寻找配偶,这过程中会有一种奇特气味,气味会使你触电,你就会找到对方,但这种激素和气味没有了,人就很难有触电般的感觉了,就需要换一个。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往往只有十八个月的原因,因为爱情荷尔蒙就只有十八个月,过了十八个月就没有了。
把人类的爱情用这些荒谬的理论包装,这已经不再是笑话,反而成了人类盛行的思维方式。婚恋中发生问题时,我们也往往认为我和这个人合不来,是因为这个人不适合我,或者我不适合对方,因此,通行的思路就是我应该离开她(他)去找另一个人。或者认为我们爱情婚姻有问题是因为没有房子,有了房子哪能这么吵?吵来吵去不就是为了房子吗!或者说我们两个有问题是因为父母还没有死去,他们若死了,不需要我们化这么大代价来照顾了,不就可以了?父母总干涉我们,我们没有自由,因此才有问题……他们不断地把婚恋中的问题推给环境,推给周围的人,或者推给对方。
但《圣经》不是这样看的。
让我们回到《圣经》现场:《约翰福音》第四章,你看看主耶稣怎么看婚恋问题。这里提到的那个撒玛利亚妇人已经有五个丈夫,现在和第六个男人同居,大概是懒得再结婚了,索性同居。这个女人和第一个男人结婚的时候,她肯定不会像现在和第六个男人同居一样,连结婚都懒得结了。她第一次出嫁的时候一定充满了憧憬,她觉得婚姻家庭一定会给她带来真正的满足。她这种期待无可厚非,但她一直渴望依靠这种世俗的婚恋让她得到彻底的满足,这就说明她已经把爱情和婚姻当成了宗教,否则她大概也不会结了五次婚。结果,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愁苦必加增,她一再失望,也一再鼓起勇气,最后就绝望而又麻木了。
你知道吗?这种女人的形象在现在的小说中已经成为正面人物了。如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里面的女主人公不断恋爱不断失败,再不断恋爱,不断失败。别人问王安忆你为什么要这么写,她说我就要写出女人的伟大。尽管不断失望仍然不断希望,因此,她觉得主人公很悲壮,把这当成伟大人物的悲剧来写。我们知道一般坏蛋是当不了悲剧主人公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是有缺点的好人,他们因为有一点点缺点才造成了他们的悲剧,或者他们和命运的抗争造成了他们的悲剧,但《长恨歌》把这样的荡妇当成英雄。
今天这一类人已经成为我们世俗文化中的好人,但这样一个女人在主耶稣眼中是个罪人,主耶稣说:“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主耶稣为什么一定要让女人把她的丈夫叫来,就是要触动她最根本的问题,因为男人成了她的偶像,面对偶像就需要被破碎,这样她才能真正面对生命中的困境,因此,主在《约翰福音》4:13-14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主的答案很简单,当你和第一个男人有问题的时候,不能靠摆脱第一个男人换第二个男人来解决,因为你喝这水还要再渴,你指望靠世上的人来解决你生命本质的问题,那是走错了路,那是缘木求鱼,那是饮鸠止渴,根本不可能。主耶稣总结得很好:“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指望通过爱情解决心灵饥渴的问题,指望通过换一个人解决根本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根本问题是里面的、心灵的问题,而心灵的问题只有回到信仰才能解决。因此,“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除非先回到主面前使里面有活水,然后再回到世上让活水涌流出来,才会有真正的爱。这个女人婚姻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是是因为她生命中的信仰出了问题。
我们从《圣经》可以看到那些看起来很边缘并被疾病所折磨的人,主耶稣处理他们的个案的时候,往往把他们的困境和罪联系在一起,有一个瘫子来求主医治,主说:“你的罪赦了”,《圣经》往往把病和罪联系在一起,但今天世俗的思维方式刚好相反,往往把罪当成是病,往往认为这个人有病,而不认为他的根本问题是罪,因此,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举例来说,有一本书,很盛行,在基督徒中也很盛行,叫《家庭会伤人》,很多人不断提到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伤害 ,以致不能处理现在婚恋中的问题,那就回到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就是原生家庭的伤害问题,因此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原生家庭那边去了,治疗就变成疏导并使内在的忿怒得到发泄。其实,即使不是原生家庭的伤害,我们仍是罪人,我们仍不会爱,不会交流,不会沟通。当回到错误的方向,我们就错失了面对根本问题的机会。
有一个传道人这样说过:如果你和你的配偶或恋人相处有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对她的看法如何,并不是因为消极的思维方式,也不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也不是因为你还没有爱自己。《圣经》从来没有教我们要爱自己原谅自己饶恕自己之类,这首先是我们如何看待耶稣的问题,是你首先爱耶稣吗?你首先为祂而活吗?你的生命是属于祂吗?如果你首先和这位荣耀的君王有好的关系,你和你的配偶或恋人的关系就是好的,这是神面前当作的事。大不了你把对方当仇敌,即便是仇敌你还要爱他。因此说到底这还是你和上帝的关系问题。因此婚恋问题最根本的核心信仰问题。这是《圣经》中主耶稣的处理方式给我们的启发。
撒玛利亚妇人的婚姻问题不是因为她性欲太旺盛了,而是因为她里面没有神的爱,在于她错误地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主耶稣宣布这是一条绝路,根本行不通。“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主不是让你藉着外在的东西满足你里头的需要,而是要你里头和神的活水贯通。
二、什么才是爱
婚恋问题本质上是信仰问题,主要是因为这和爱有关。婚恋说到底是一个爱的问题, 谁也会承认这一点。那到底什么是爱?我们一起看《哥林多前书》13:4-8:“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在这里,《圣经》没有用抽象的概念来定义爱,而是用爱的表现来描述爱。你不是问我爱是什么吗?只要有这些爱的表现就说明他里面有爱。这都是什么表现呢?“恒久忍耐,有恩慈;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等。而且这种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生一世,是永不止息,一旦它止息了,那就只是喜欢只是欲望而不是爱。真正的爱超越时空,能够达到永不止息的程度。
通过爱的表现来描述爱是因为这里含有《圣经》的思想方法论,凡好树就结好果子,坏树就结坏果子,好树不结坏果子,坏树不结好果子,这很简单。你说我这个人还是很忍耐的,只不过有时候不忍耐,因此,我觉得我还是能忍耐的。但《圣经》的意思是好树就结好果子,它一点也不结坏果子,只要你有一点点不忍耐,就说明你根本没有爱。这好比只要你有一点点病,就是病人,不是等到浑身都是病了才是病人。我们看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善恶混合体,但神通过你的一点点恶的流露,就看出你里边是恶的。真正的圣洁不会流露恶,但是恶人可能会表演假善行。
按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中间谁有爱呢?恒久忍耐,一次脾气也没发过?从来没有记恨过别人?从来没有计算过别人?我们实在是经常计算的,我今天比你早到五分钟,你迟到了三分钟,上一次迟到七分钟,算来算去,老在计算。有个妻子特别会计算丈夫的工资,丈夫每次都要上交。有一次,她发现丈夫加班费应该是平时工资乘以三,而她丈夫只上交了乘以二的部分,少交了,连算了好几个月。见丈夫还是不吭声,就爆发了,和丈夫大吵,后来找人辅导,还把记账本拿出来放在辅导面前说你看看他这几个月少给我这么多钱,辅导就问那个丈夫钱到哪里去了,丈夫费力地从钱包夹层里掏出一叠钱来说:“本来攒着是想给她买结婚记念日礼物的,没想到全让她计算着了。”你看这个妻子多么可笑。其实我们都这样,因为我们里边根本没有爱,我们也根本做不到《圣经》那样的爱。
上帝藉着祂的话提醒我们是没有爱的。《约翰一书》3:16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不管是瑞典神学家虞格仁写《历代基督教爱观研究》,还是路易斯《四种爱》都谈到《圣经》里的爱和我们世俗所谈论的爱是绝对不一样的,《圣经》里的“爱”在希腊原文一般叫Agape,意为从上而来的挚爱,像神发出的那样的爱才是《圣经》中所谈论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有爱,是因为把世俗的爱给圣化了,根本和《圣经》里说的是两回事,因此《圣经》中说主为我们舍命,我们就知道何为爱;人若不知道主为他舍过命,他能知道什么叫爱以及怎样才能爱吗?《约翰一书》4:10说得更斩钉截铁:“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非常清楚,《圣经》断然声明我们从来就没有过爱,也没有爱过神,那种所谓的爱也不过是件污秽的衣服,在神面前微不足道。只有先了解神的这种爱并与祂连接,才能在生命中表现出那种恒久忍耐的爱,这才成为家庭中涌流不息的爱的源头。
怎样去爱?《约翰福音》13:34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上帝没有让我们从自己出发爱人,而是让我们先知道主怎样爱了我们,然后和祂的源头连接,用祂爱我们的爱爱别人。比如你再也不能忍受你的丈夫或妻子或恋人,这时你就想上帝怎样忍受你的,于是你马上就有了动力和理由去忍受别人。你想自己是何等人,又怎样被神所爱,你就会有勇气动力去接纳别人,就这么简单。这实在一点不复杂但我们却很难去做到。
《圣经》中谈爱的时候永远都是把它放在“信”的基础上来谈的,你若没有“信”那就免谈爱。《加拉太书》5:6说:“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仁爱从哪里来?从信心而来,后面的经文也很清楚指出圣灵所结的果子第一个就是仁爱,真正的爱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圣灵在你心中动工,你才有信心有力量结出爱的果子。
人没有圣灵能结出圣灵的果子吗?不能。因此,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说婚恋问题本质上是信仰问题也和这个有关,假如你和一个还没有信主的人谈恋爱,你以为他(她)会给你爱吗?她(他)若没有体会过神的爱,他根本就没有信心和源头怎么可能结出爱的果子?你不要指望从他/她那里得到你所期待的爱。
举个比喻来说,世俗的爱就是你有半杯水,我也有半杯水,然后我指望你那半杯水来满足我这整杯,结果对方倒了一点点就开始算计,说:“我已经倒给你不少了,我已经爱你够可以的了,你还老指望我更多爱你?”于是两个人就开始把家庭变成战场,就那么点水倒来倒去,再怎么倒也不满。从《圣经》来看,这两个半杯的水都倒进一个压水井,压水井的原理大家都了解吧,先把引水倒进去然后压,你把水倒进去之后你就空了,然后水就从里面源源不断地出来,把你注满了,他(她)也就满了,上帝为什么让男女成为一体?因为只有男的倒进去不够啊,两个得一起倒,然后猛压,你先得舍己,然后再灌满你,不断地会有水从泉源里面涌流出来,让你充满,也让他充满,这样的话你们两个倒来倒去都是满的,因为你本来就不断有个活水的源头。
上帝其实是藉着婚恋来考验我们有没有爱的涌流。让我们通过爱看得见的人来爱看不见的神,相关经文可见《约翰一书》4:29。
三、何为真归正
我们说婚恋问题本质上是信仰问题,跟爱有关,原因就在这里。诸位,我们考察婚恋问题的时候,不要先去想家庭背景,个性,环境,去看彼此的容貌、肤色,去看任何人为的东西。首先要看基本信仰,就是对方有没有真正归正,如果还没有归正,就不要想去爱,也不可能有涌流不息的爱。
我们怎么知道人有没有真正归正,有个基本的信仰公式:第一,知道自己是个罪人;第二,但靠着基督我蒙恩了,成为圣徒了;第三,开始过感恩和圣洁的生活。这三者可根据《以弗所书》来看:
◆首先,我们从这卷书知道自己是个全然败坏的罪人。《以弗所书》2: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他叫你们活过来”,《圣经》用词非常强烈,说我们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我们明明是活的,但神看罪人是死的。《圣经》认为人活跃着去犯罪的时候,就是死在过犯罪恶中。我们首先要明白自己乃是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人。我们必须明白自己是全然败坏的罪人。
什么叫全然败坏?不是说我有错误,缺点,更不是自己不够完美,也不是说大家都是罪人,我是大家的一员,所以我也是罪人。这些都不是《圣经》中所谈的全然败坏。《圣经》中所谈的全然败坏是指人得罪了上帝,违背了上帝的律法,人本应该下地狱,所以人必须要有对地狱的恐惧。在你的信仰中如果从来没有过对地狱的恐惧,那你可能还没有真正认识什么叫全然败坏。全然败坏最后的结果是人死后要下地狱。
那我怎么知道这个严重后果?因为《圣经》明确写着。《圣经》不会撒谎。通过十诫我们知道我们有罪,通过登山宝训我们知道我们有罪,通过《哥林多前书》13章我们知道我们有罪,我们本来应该爱神爱人,但现在失去了这一能力,是我们自己丢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严重得罪了上帝。严重得罪了上帝不代表我们完全没有一点良善,我们可能也会行一点点良善,但这种良善不是圣洁的良善。因此在《威斯敏斯德信条》中说我们已经丧失了行使使我们得到救恩的能力,也就是丧失了行使圣洁的善的能力。
你不要误会,《圣经》中说我们死在过犯罪恶中是说我们没有能力使自己得救,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实是绝对无能为力的。污秽不能自动变成圣洁,就像一个小偷可能偷了钱也会做点好事,但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他偷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像一个逆子在外面也可能做好事,但因为他不承认爱他的父亲,无论他行了多少善他仍在作恶。
上帝创造我们,我们却抵挡祂,死在过犯罪恶中,成了上帝的仇敌,上帝若纠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我们肯定站不住。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没有站立的根基。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要知罪,知道神的公义和圣洁,从而知道自己怎样得罪了上帝,也知道我们在得救的事上无能为力,然后我们才能蒙恩。
◆其次,《以弗所书》1:4说:“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上帝从创世以前就在基督里拣选我们,凭我们自己的条件我们根本不能蒙拣选,但主耶稣成了我们的替罪羊。于是天父看在基督的份上拣选了我们,基督的义成了我们的义。
对我们的拣选是没有条件的,因为那是在创世以前,善恶还没有作成,还没有我们,就连宇宙也没有。天父定意拣选我们,就是天父看在主耶稣愿意为我们成为替罪羊的份上。因此祂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绝对不是凭着我们的善,更不是凭着我们的信心,你不要把你的信心当成你得救的缘由,不要把因信称义说成是因着我有信心我就称义。不是上帝预见了你的信心然后就拣选了你,因为在创世以前,连你都没有,哪有你的信心,你有信心也是上帝给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父上帝是无条件拣选我们,看在基督份上,让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藉着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替罪羊,真为我们而死。《以弗所书》5:25说:“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在这里我们看到自己对得救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上帝派主耶稣成为我们的替罪羊,为选民、为教会而死,基督的宝血是为选民组成的教会流的。基督的宝血不是为世上所有的人流的,那样的话,人并没有全部得救,岂不说明基督的宝血是失效的?从《圣经》、从《以弗所书》看基督为“教会”舍己,我如果是在无形大公教会中,成为了神的约民,也藉着听祂的道,成为祂的选民,就会知道主耶稣是真正为我而死,因此祂就成了我个人的救主。
那我怎么知道主是我的救主?因我知道自己满身罪污,我也不能使自己完全得救,我只能靠主耶稣来拯救。祂是爱我为我舍己,非常明确,藉着基督为教会、为选民而死才让我和天父上帝遭遇。之后,在历史时空中主基督作成的这个救恩才临到我。救恩怎么临到我的?请继续看《以弗所书》1:13:“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答案就是藉着神的道藉着传道人的宣讲,于是我们听了道。里面有圣灵作凭证,外召就是神的道,内召就是圣灵的凭证,把主在历史时空中作的和我们的信心调和,于是就作成了我们的救恩,这个救恩因为是主作的,所以是完美的,也是不会失落的。
◆第三,我们就成为圣徒,过感恩和圣洁的生活。《以弗所书》4:24说:“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我们已经穿上了新人,我们不能自己造自己,是上帝藉着圣灵重新造了我们,祂既已藉着圣灵呼召我们,就爱我们到底,并且更新了我们的情感、意志、理智,使我们的情感归于圣爱,意志归于神的旨意,理智归于真理,在各个方面顺服祂,在世上做祭司、君王和先知,在基督里得回了亚当失去的,并且得到的更加荣美。这得回救恩福分藏在基督里面,所以也就永蒙上帝保守。
一个全然败坏的罪人怎样变成一个圣徒?那就是藉着圣父无条件的拣选,圣子宝贵的救赎,圣灵有效的恩召,使一个罪人成了永蒙保守的圣徒,所以,我们的基本信仰就是这五个基本点。你不要以为这是加尔文发明的,加尔文从来没有总结这五个要点,而是《圣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五点的:我们是全然败坏的罪人;圣父无条件拣选;圣子限定的救赎;圣灵有效的恩召;圣徒永蒙保守——这就是活化在你心中的根基性信仰。不要只听别人说他成了基督徒你就相信,你要看他成了什么样的基督徒,看对方这五点有没有,是不是真知道自己全然败坏,从而知道神那浩瀚的恩典,从而完全把荣耀归给神,只有真正沿着这样的信仰,我们才能在信心中生发仁爱,也才能结出圣灵的果子。
总结一下:我们谈了世俗的爱对婚恋的看法以及处理方式,提到人往往把婚恋问题推给外部等,接下来我们回到《圣经.约翰福音》第4章看主耶稣处理撒玛利亚妇人婚姻和人生问题的方式,然后又谈到什么是爱,提到《圣经》中对爱的教导永远是跟“信”联系在一起。只有在信的根基上才能建造爱,否则只是建造巴别塔,在沙土上建造,最终会崩。记住:如果你婚恋遇到问题,并不是你不会爱自己,不是你不会交流,不是你没有技巧,不是你过去的经历,不是你的基因,也不是你的原生家庭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你的信仰出了问题,你跟神的关系出了问题。
——未完待续
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