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汇】在自然里,静静地做一件美好的事 ——记《大自然笔记》作者任众
如果有一份工作,它不用朝九晚五,也没有KPI考核,只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的故事,记录下那些珍贵而不被留意的美,你,会心动、进而行动吗?
本期野孩子故事汇的主人公——任众,便是这样一位沉醉于自然的记录者。
她居于浦东闹市,人到中年开始学做大自然的学生,基于多年观察记录最终出版的《大自然笔记》一书,已成为网上报价过百的稀缺书籍;
她是新浪博客里被众多粉丝关注的“人多多”,被素未谋面的网友昵称为“虫哥”;
她还是野孩子心目中无所不识的多多老师,一个个异想天开的“这是什么?”“为什么”,在她这里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是的,在大自然里,任众持续经年,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地做着一件美好的事——记录自然笔记。
文 | 小小
编 辑 | Orchid
有情岁月里的自然而然
从室内设计师到自然记录者
“HI,你好!我是多多。”
初秋午后,野孩子“发现昆虫”线下活动的报到现场,一名瘦瘦高高的女士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一头黑色披肩长发,浅蓝牛仔衬衫配浅绿长巾,笑起来亲和自然如春风拂面。
嗯,年过四十还能给自己起个这么可爱的小名,这样的大人,在喧闹的魔都,真是特别。
书如其人。翻开厚厚的《大自然笔记》,第一印象还是特别:美得特别真实。
在书中,任众依照七十二物候,按月记录了一年中自然里的各种生物,配以亲自手绘的色彩缤纷的插图。上海周边公园和郊外的昆虫、蚊蝇、鸟类、种子、植物,在她的笔下都栩栩如生,她的记录忠实地展示了神奇自然中,各类生物怎样按四季变化而消长、生息的过程。
特别是书中的绘画部分,没有借鉴任何网络或其他书籍的照片,每一幅都是她亲眼所见的场景,定格了她陶醉于自然时内心的有感而发。
很多读者都说,翻开《大自然笔记》就被任众圈粉了。有人迷上了书里的画,有人因为读了一个个虫子的美好故事而不再怕虫,还有人则因为这本书“发现了新大陆——身边的自然。”
然而,很少有读者知道,任众并没有专业系统地学习过生物或美术,能够把自然笔记做得引人入胜,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欢。而这本厚厚的“笔记”,其实是一份爱的陪伴的“衍生品”。
任众曾是一名室内设计师。时光倒退到七八年前,她跟魔都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有一份稳定而忙碌的工作,买了房、有一个女儿,努力地平衡着家庭和事业。只是,从小喜欢养鱼养花的她,成年后依然保持并发展出更多的业余爱好:阅读、集邮、画画、摄影……
2011,任众把重疾复发的母亲从内蒙古接到上海治疗,于是,这对同样热爱自然的母女,有了一段在家朝朝暮暮的相伴时光。
“妈妈曾是生物老师,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她都那么喜欢。到我家后她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咱们去楼下看看花吧’。”任众说,自己儿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当妈妈带回一些“活的食物”:鸡鸭鱼儿,她和妹妹都想留下来养。大多数时候,妈妈都会忍痛割爱,哪怕是当时很难得的美味佳肴——河蚌。
然而,妈妈来沪时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走不了远路,但近在咫尺的小区里的各色花卉足以引起她的兴趣,并带给她很大的满足感。身体情况允许的时候,母女就到小区附近的一小块湿地里走走,看花探虫,不亦乐乎。她们的每一个发现,都成为了任众笔下的记录素材,她自然而然地开始将画画、摄影等爱好整合为一件事——开始做自然笔记。
任众和女儿旅途中画的自然笔记明信片
直到一年之后,她开始整理记录下的自然笔记时才惊觉,自己的身边,竟有一个如此精彩的自然——
就在她每天路过的小区草丛和湿地里,生活着100多种她闻所未闻的昆虫;就在她每天抬头就能看到的树梢上,10多种各色鸟类雀跃……
“在开始记录前,其实我只认识两种鸟:麻雀和白头鹎。”任众说,正是母亲的引领,带着她走进了自然,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从一开始单纯记录物种形态,到后来对自然现象不断产生疑问、想尽办法寻求答案……随着自然笔记的深入,任众和母亲常因发现了自然现象背后的秘密而兴奋不已。而记录自然笔记的过程本身,也极大地缓解甚至是疗愈了她因母重病而心生的紧张和焦虑,陪伴她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她最欣慰的是,母亲在后期病情加重夜不能寐之时,最喜欢的事就是翻看她做的自然笔记,那溢于言表的欢喜之情,成为了她不断发现、不断记录自然笔记的源源动力。
顺其自然的深入探求
从惊奇发现到同情理解
从2011年春天开始,记录自然笔记就成了任众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延续至今。在纸上,电脑上,在相机里,只要有内容,她都会利用任何间隙记上两笔。
多多老师家的阳台
做自然笔记的第一步,是观察。家里的阳台摆满了植物,小区附近的湿地和小区里的绿化带,都成为她观察自然的一方乐园。
常常走在路上,她突然就在树下驻足不前了;去湿地走走,一呆就是半天甚至一整天,任何一个新鲜有趣的发现,都会让她激动。
拍花草,她获得满心的平静和愉悦;拍昆虫,小小生命所蕴含的故事,则每每令她雀跃激动。
有一段时间,她隔三差五便到香樟树上找瓢虫或蝶蛾的蛹带回家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羽化,羽化后再把成虫放飞。好友月月说:“这些虫子遭遇了你,就好像遭遇了第四类接触……”
“自然笔记引领我真正进入到自然里。”任众说,这个过程缓慢而充满惊喜。她走进楸甲、毛毛虫、蟾蜍、蝽等动植物的世界,重新认识它们,也重新认识自己和自然的关系。
在小区的池塘里,有一群癞蛤蟆。每到夏天就嘎嘎嘎地叫着,邻居不堪其扰,多次出手想清理掉这“噪音”的来源。“一开始,我也觉得它们叫得挺烦人,但看到别人伤害它们,也挺同情它们的。”
任众说,改变发生在今年春天,她偶然间在池塘里观察到了癞蛤蟆的卵袋。她惊讶极了:从小就知道小蝌蚪可以变青蛙,可是没想过小蝌蚪所在的卵袋,竟然有几米那么长,而且里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小珍珠”!
那段时间,她着了迷一样每天去观察卵袋的变化,一天天的守候,终于等到了小蝌蚪破卵而出的时刻。从一个小黑点,到长出四肢、长出尾巴,她像个孩子那样守候、陪伴、记录,直到初夏听到小区里的第一声蛙鸣,她开心极了:“突然就觉得,怎么这声音就这么好听呢!”于是,那个夏天,每每经过池塘,她就会有欣赏交响音乐会那般的美丽心情。
蝉蜕过程
无独有偶,在观察蝉之前,任众也一度讨厌这没完没了的叫声。可是在观察了蝉蜕的过程之后,在搜集了很多资料之后,她发现自己非但不讨厌、甚至喜欢敬佩起了蝉。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生命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下的土里度过的,这个过程长达三年、五年、七年、甚至十一年!而破土而出之后,蝉就只剩下了十几天的生命,为了完成繁衍,它每一声都要竭尽全力地“歌唱”。
就这样,观察和探究带来了一个个惊奇的发现,最终生成了同情的理解。在记录自然笔记的过程中,任众越来越投入,她发现人类有很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其实是因为对自然的不了解。
她渐渐感悟: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只虫、一棵草、阴晴天气、土壤地质,没有谁是独立存在的。我们人类若能顺应自然规律去生活,能自由地与自然朝夕相处,我们就会更珍视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美好。
于是,在博客里,她写下一段段这样的文字——
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日月晨昏,四季轮回,山川风物……是我生活中许许多多快乐的源泉。我爱它们的纷繁多样,我爱它们的瞬息变幻,我爱它们与人之间休戚相关的存在……我的心是属于大自然的。
秋天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生命没有尽头,生命就像时钟,每走过12点又开始一圈,周而复始地在四季中轮回。我们看到的表象,仅仅是它们活跃与休息时不同的生命状态。
从这样的句子里,我们读出了诗心,感受到哲思,更看到了一个大孩童的赤子之心:她走进自然、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然后有了这样一个重大发现:我,属于自然。
一起追寻美好的事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美好的事,多死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对于自然笔记,任众从直接忽略了想这个过程,而是上手做了起来。从开始时和妈妈一起,到后来带着女儿、朋友、素不相识的孩子一起实践,到后来出了书吸粉无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和她一起走进自然,追寻这件美好的事。
在朋友们的眼里,任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收集狂人,别人眼里的废物,在她这里都成了宝贝。总有人问她:“你家里有多大地方?你怎么什么都要?”而事实上,在家里她的宝贝占据了最多的空间。有时,先生带回一只路上捡来的蜗牛或蝉,任众便会高兴得合不拢嘴。于是先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来没有其它什么东西,能比我拿只虫儿来讨好你更让你高兴啊!”
任众开始自然笔记之时,女儿鹤儿还在读幼儿园。她从鹤儿出生开始,就为她记录成长的趣事儿,一段段童言稚语散发着童真,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这一段——
“今天鹤儿画了幅画拿给我看,跟我说:‘你看,我画的小人儿腿上发芽儿了,他的屁股还会长出花儿来呢。’
我好奇的问:‘你为什么说屁股会长出花儿来呢?’
她说:‘你不是说打屁股打的疼一点儿,屁股就会开花儿吗?’”
鹤儿从小有点怕虫,跟着妈妈做了那么多次自然观察之后,她渐渐发现了自己的爱好:观鸟。小学时鹤儿就能辨识小区里的各种鸟类,如数家珍地讲述它们的习性,每每听说妈妈要去找鸟,她就跟去做小助手,哪怕为此要清晨五点就起床。而从小学习做自然笔记,也让鹤儿练就了出众的观察能力,以及图文结合展现物种特征的本领,如今每每做小报、写作文,她都游刃有余。
在任众看来,女儿爱上自然的经历是富有启发性的:“只要喜欢,就有更多可能。我跟孩子说,不要从主观上去拒绝,尝试过了才知道,什么是你的所爱和所长。而自然笔记的学习,就像是埋下了一颗种子,孕育发芽需要时间,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它破土而出的时刻。”
如今,任众的日常都是围绕自然笔记展开的。她依然一次次在家门口的湿地流连,也会和友人相约去崇明去外地探访,她依然热衷于记录自己的所见和所爱,用文字和绘画表达对自然的喜欢。她会带孩子们去看鸟、寻虫、识花草、学做自然笔记。
“很多人觉得,做自然笔记是美好的事,但我不会画就做不好。其实,真的不一定要画得很美丽。画的不好没关系,只要看见,只要记录,就很美。”
任众说,已卖断货的《大自然笔记》预计明年就能推出修订版,未来她的出版计划包括博物旅行系列、痕迹调查系列等,这些书的重心将从过去的着重记录结果,转向着重呈现过程,希望从方法论的维度去呈现这一美好的事儿,吸引更多人走进自然、了解自然。
想不想看看任众(多多老师)带领的野玩营活动?
本文图片部分为任众老师提供,部分来源于野孩子图片库与网络。文章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