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对印度有战略吗?(深度好文)

2017-07-30 不谈技术的IT青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对于印度,中国说什么也没有用——什么话也敌不过印度自我陶醉的神话。只要中国不放弃藏南、不放弃西藏、不任人四分五裂大卸八块,就休想满足印度。中国要生存就只有一条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一.没有战略的战略

中国对印度有战略吗?

从客观存在上讲,这是一个“伪命题”:只要印度存在,中国就必然存在某种对印度的战略——相知相交是一种战略,浑然不觉老死不相往来也是一种战略。

但从主观追求上讲,如果没有战略追求目标或战略追求目标不明确,那就可以说没有战略。

那中国对印度有明确的战略追求目标吗?如果有,是什么?

从一个角度看,显然不能说没有——保护边境不受侵犯、坚持藏南领土主权、高度警惕、边境设防、排兵布阵、不惜工本修建战略公路铁路、跟巴基斯坦睦邻友好、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所有这些背后都有一个明确的军事战略目标:确保中国领土主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似乎又不能说有——普遍对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整体上不当回事,甚至只当成笑料,一提起印度就津津乐道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丢盔弃甲,再就是人口爆炸、种姓制度、文盲充斥、工农业落后、脏、乱、差、没有秩序、没有效率、爱吹牛、整天摔飞机、撞军舰、到处买武器到处挨宰……然后呢?没有然后。也就是说认为印度不过如此,对印度的关注到此为止。这说白了就是对印度的存在和发展满不在乎,完全高枕无忧。这背后意味着在国家整体层面上没有明确追求的战略目标:印度你爱咋咋,爱谁谁,爱崛起不崛起,爱发展成啥样成啥样,好也罢,歹也罢,发展起来也罢,发展不起来也罢,我一概无所谓,毫不关心,毫无作为,消极等待任何既成事实。

等印军这次在洞朗地区公然越界赖着不走并叫嚣要打“2.5线战争”,有些中国人才突然猛醒:“在过去20多年里,我们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印度,忽略了印度:在印度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竟然没有给它设过障碍,没有下过绊脚,没有上过眼药。可我们再回头看看,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的发展却是多么的不容易:美国人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日本人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韩国人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越南人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印度人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就连菲律宾和台湾,也曾给我们找了多少麻烦?”

回顾历史,人家对中国岂止是找麻烦?从来都要置中国于死地,从不放过任何肢解中国、迟滞中国的机会。而中国呢?大有挨整挨惯了逆来顺受的味道,从没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别人即使无法肢解中国、迟滞中国也硬要向不可能挑战,不遗余力、百折不挠、毫不犹豫、毫不手软,而中国却几十年如一日对足以肢解印度、迟滞印度的历史机遇熟视无睹。这就是有战略追求目标与没有战略追求目标的区别——所有给中国找过麻烦的国家,不分大小,不分远近,对中国都有明确的战略追求目标:我的利益需要中国必须是四分五裂、落后挨打的中国,不管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反正我一定要按照这个方向努力,绝不动摇,绝不停止。而百年来吃足了这种苦头的中国却仍然没想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没有也从一开始就明确出“我的利益需要XX国必须是对中国无能为害的XX国”这样的战略追求,包括对印度。这是一种没有战略追求目标或战略追求目标不明确的战略,也就是“没有战略的战略”。 

二.最表面的原因是无知

为什么会这样?最表面的原因是对印度太不了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许多中国人对印度无知得惊人。

首先,对印度的野心之大太无知:

印度统治精英层的人是印度的,脑袋却是英国的——尼赫鲁说:“就我的好恶来说,与其说我是一个印度人,不如说我更像一个英国人。”几百年来,印度一直是英国在亚洲殖民统治体系的核心,被英国人称为“大英帝国皇冠上最明亮的宝石”。英国人的战略构想是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范围,建立起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大英帝国亚洲殖民统治体系。由英国一手调教出来的印度统治精英层以大英帝国的亚洲继承人自居,原封不动地继承了“印度是亚洲中心”的战略构想,野心勃勃要搞“大印度联邦”:

——尼赫鲁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西~藏、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尼赫鲁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

——这种“大印度联邦”的思想并非印度政客独有。一个印度“学者精英”曾当面告诉我,印度是中国文化的祖宗,因为中国最流行的佛教是印度传过去的。历史上从印度次大陆到整个东南亚——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印度的,所以才会叫“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文化、艺术、宗教都是印度传过去的。总有一天印度会收回这些地方。那时印度一定会压倒你们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其次,对印度对中国的仇恨之深太无知:

——尼赫鲁早在1959年就宣布:“一个强盛的中国通常是一个扩张主义的中国。在整个历史上,情形就是这样”、“(中国)人口问题本身,大量的人口,人口的增加比广大世界上几乎任何国家都要快的情况……很可能造成很新奇、很危险的局势,主要不是对印度,但也是对印度”、“那里(中国)的工业方面和人口方面的迅速增长,正在造成具有巨大爆炸性的局势”、“即使我们百分之百地同他们友好,事实仍然是这样: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呆在我们边境上。那种情况的本身改变整个局势……因此,我们在那里彼此对峙,我们目前彼此怒气冲冲地对峙着,我们将要彼此对峙,不是在今天或明天,而是千百年之久”。

(注:尼赫鲁这番话足以证明即使中国放弃领土,印度也不会饶过中国——只要中国强大又与印度为邻就不行:“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呆在我们边境上。那种情况的本身改变整个局势”,中印就要“怒气冲冲彼此对峙”,而且“不是在今天或明天,而是千百年之久”!)

——1962年印度侵犯中国被揍得鼻青脸肿威风扫地,从此恨透了中国,从上到下处处以中国为假想敌和对手,仇华教育几十年不断,一心卧薪尝胆报仇雪恨——年复一年全面扩军,不惜工本全球到处购买先进武器对付中国,加紧进行核试验,大力研制能对付中国的战略导弹;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曾公然宣布中国为印度的头号敌人,宣称“印度的海上利益范围应该从阿拉伯海北部延伸到南中国海域”,另一个前国防部长雅达夫最近公开扬言“现在是支持西~藏du立的时候”;李登辉曾公然号召“日印联合、夹击中国”,印度与美、日、越南的关系日益密切,莫迪上台后加紧与美日事实结盟,军事合作紧锣密鼓,印度宣布南中国海是与印度利益密切相关的地区,要在南中国海常驻舰队……(如果印度目标仅限于中印边界,有陆、空军足矣,何必大力扩充海军,尤其是航空母舰和潜艇?难道是为了用于喜马拉雅山吗?)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在渴望与中国一战的话,那一定是印度。可以说,从1962年大败于中国到现在,印度国内无论是军队还是普通民众无不渴望与中国再战。为了即将到来的与中国决一死战,印度已经准备了整整55年。

第三,对印度内部的固有矛盾极其后果太无知

印度内部四分五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尖锐激化无法调和,需要靠反华仇华制造仇恨,转移目标、压制内部矛盾,维持凝聚,保持印度不陷入土崩瓦解。

第四,对印度的狂热蛮横不可理喻和阿Q精神程度太无知

印度神多,神多了神话就多,神话多了神逻辑就多——历史与神话分不清,现实与神话分不清,未来与神话分不清……一连串的分不清加上统治精英层的利益需要,主流舆论总是神气十足,熊孩子脾气更足,阿Q精神则足上加足,在中印关系上尤其狂热任性蛮横不可理喻——为了与印度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中国能做的都做了:“不打第一枪”、“后撤20公里”、“不巡逻、不修路”、自卫反击大胜之际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释放全部战俘、主动归还全部缴获武器弹药还先清洗干净、码放整齐、汽车灌满油、如今又让印度加入“上合组织”、邀请印度参加“一带一路”……世界上还有谁能仁至义尽到这个地步?然而毫无用处,印度照样以中国为敌。不管中国如何表达善意委曲求全,印度一概置之不理,一概反咬一口诬为“阴谋”。中国对印度越示好,印度越光火加轻蔑。而且总能把失败说成胜利,把落后说成先进,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理、失败、落后,总是活在自己想象出来的神话里,从来不肯回到现实世界来。

第五,对印度的潜力和客观条件的得天独厚太无知:

——印度的幅员、人口、资源、潜力都与中国不相上下,自然条件却比中国优越得多——国土面积虽然比中国小,可耕地面积却比中国大得多,气候条件也别具优势。人口已经约13亿,与中国差不多。

——印度得到全世界除中国外几乎一切强国的大力支援,购买武器引进技术几乎毫无限制。

——许多西方大公司的管理层都为印度籍人士把持,印度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得天独厚。

——与印度接壤的大国强国只有中国一个,与中国接壤的大国强国却不止印度一个。印度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对付中国,中国却不能毫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对付印度。西藏高原的隔阻使中国难以集结重兵,难以维持对印度长期用兵,印度平原却使印度调兵供给轻而易举。因此印度不怕与中国长期消耗,经得起失败。

如果印度与中国遥隔万里,或微不足道,或落后羸弱,或没有敌意,那把印度不当回事、没有战略追求或许还情有可原。然而这几样印度是一样都不沾。

“不怕贼偷,就怕賊惦记”——中国人不以印度为对手,印度却始终把中国当对手。中国不想跟印度纠缠,印度却一定要跟中国纠缠到底。对这样一个充满敌意、不可理喻又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大块头邻居,中国是和也和不得,打也打不得,置之不理更加要不得。

中国如与印度作战,最大的难题不是如何开始,而是如何结束——对印度这样一个幅员相当、潜力相当、野心勃勃、充满仇恨、不可理喻、顽固不化、不怕长期消耗、经得起失败、死不认输、不能全力以赴又不能不全力以赴的欢喜冤家死对头,打服比打败更难,胜利结束战争比开战更难。

毛泽东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弄不清楚印度是敌是友,其他一切什么都谈不上。

毛泽东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藐视敌人”决不意味着“无视敌人”,更不意味着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自古“骄兵必败”。

三.历史的惰性

为什么如此之多的中国人竟然对潜力如此巨大、如此敌视中国、对中国安全如此重要的邻居如此掉以轻心?

把印度只当成笑料,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印度没有明确追求的战略目标,印度你爱咋咋,爱谁谁,爱发展成啥样成啥样,我一概无所谓,毫不关心,毫无作为,消极等待任何既成事实。直到印度公然侵犯已定边界而且赖着不走,这才大吵大闹吵成一锅粥——这是典型的“黔之驴”战略:自顾自吃自己的草,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哪怕身边出现了老虎,哪怕被虎视眈眈盯上了,哪怕被步步紧逼摸清底细,照样不闻不问。直到被老虎的胆大妄为惹得忍无可忍了,才大发驴脾气忿忿然尥上一蹶子——“驴不胜怒,蹄之”。

再仔细想想,这似乎是一些中国人的一种历史的惰性:战略上对外总是被动应付,从不知主动追求,更谈不上预见——鸦片战争前中国不就如此吗?只打算关起门来安安稳稳过自己的日子,对外面的一切都不闻不问,任凭周围的战略要地航海要冲全被西方国家一一占领,任凭人家通过传教、经商等进行侦察摸底,甚至大开方便之门,特意安排马尔嘎尼一行从天津入境,纵贯中国而从广州出境,让人家从从容容把中国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看了个透。直到英国兵舰打到门口,道光皇帝及满朝文武大员还不知道这个“大不列颠”位于何处,更搞不清英国人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以为赔几两鸦片银子、割一块边陲之地就能了事。结果就有了“中英南京条约”,然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日本占领琉球、甲午战争、八国联军……

这种历史惰性往好了说是爱和平不打别人的歪主意,往坏了说是草食动物的被动性思维──就像那头黔之驴,只要对方没动手,就不假思索认定对方跟自己一样也是草食动物,可以和平共处,于是毫无防范,对虎由远而近的层层战略侦察和战术摸底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既不认真准备点看家真本领又不认清危险形势赶紧逃避,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就知道一天到晚安安稳稳吃自己的草,等到大祸临头才拼命挣扎。结果虽然驴很和平,很善良,很循归蹈矩,从不招惹别人,仍然落了个葬身虎口的可悲下场,外加个难听的评价──蠢驴!

四.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对于印度,中国说什么也没有用——什么话也敌不过印度自我陶醉的神话。只要中国不放弃藏南、不放弃西藏、不任人四分五裂大卸八块,就休想满足印度。中国要生存就只有一条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五.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印军在洞朗地区公然越境赖着不走,平时一贯敌视解放军、大骂“好战鹰派”、大闹“猎鹰计划”、大叫“要打你去打,我们不去”、一贯反对中国加强国防、鼓吹“两弹一星没有用”、“不要用我交的税造航空母舰”等等的“公知”突然一反常态,比谁都强硬,比谁都好战,闹闹嚷嚷大骂中国“软弱无能”、“胆小如鼠不敢打”、“纵容侵略”,吵着闹着逼中国立刻出手。

中国军队凭什么必须在印度选择的时机、印度选择的地方、按印度选择的方式跟印度军队交战?——毛泽东早就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抗日将军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将军。那些‘一触即跳’的人们,是不足以语此的。”

“上兵伐谋”——谋什么?首先谋全局、谋万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印边界是“一域”,中国国家安全和对印度的整体战略才是“全局”;眼前的印军越界是“一时”,彻底消除印度的对华威胁才是“万世”。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一定转给你朋友也看看!

更多故事,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必读列表

揭秘!赖昌星其家族最新近况!

姚依林揭密毛泽东逝世后的高层剧烈动荡

姬鹏飞与乔冠华是怎样闹僵的?

揭 秘:“林 彪 集 团”二 代

揭秘 | 习近平为耿飚做秘书的那三年

我所知道的乔冠华章含之不可告人的秘密

洪君彦章含之政治语境下的非正常生活

大老虎的地产白手套:“西部会展王”邓鸿

刘亚洲:徐才厚是什么样的人?(速看,可能会再被删)

薄熙来谷开来狱中离婚 各丢下一句话扬长而去

中 国 悍 匪 前 三 名

点击原文,更多深度揭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