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讯:BIAD华南设计中心荣获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专业组”500千伏海珠变电站方案优胜

BIAD华南设计中心 BIAD华南设计中心 2022-12-14


近日,历时一年的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落下帷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华南设计中心参与的“专业组”500千伏海珠变电站竞赛方案获得优胜奖。


2021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共同组织了广州变电站景观和功能提升设计竞赛,邀请院士、国内外设计名师、中青年设计师等,深入社区街巷,携手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变电站设计,不断优化提升公共设施与城市景观的融合。本次竞赛作为全国首个变电站建设与城市发展双融合的国际设计竞赛,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崔愷、王建国、孟建民、矶崎新(“普利兹克”奖得主)+胡倩、英国皇家建筑师终身院士、澳洲建筑师协会终身院士菲力普·考克斯参与了金贸变电站、板头变电站、五仙门变电站等设计。院士大师们表示在全国率先组织筹划变电站设计竞赛,通过景观与功能提升来解决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带来的邻避问题,具有非常高的示范性。



“专业组”面向专业机构,收到中美德英8个国家的177个提案。经过方案评审会严谨公平的评审,最终每个变电站评出1个优胜方案,共15个优胜方案。


点击链接查看竞赛详细信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众对美育、公共艺术、环境整体品质需求越来越强烈。为顺应市民对高品质空间的向往,设计师们从岭南风韵之中汲取养分,与世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最创新的功能场景融会贯通,诠释着21世纪建筑美学的本土表达和时代风向,向社会传递“设计让城市更美好”的共同价值观。


未来,这些参与设计的变电站将作为变电站设计及建设的范本,强化变电站设计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强化绿色低碳理念的运用,将市政设施的建设也变成广州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



500千伏海珠变电站——“立体聚落  古港新园”


变电站位于琶洲以南,东望环城高速,北临黄埔古港。

设计为电站植入科教、运动、景观、公共关键要素,将电站打造为一处复合化、综合性的城市单元,延续自然与场地的关联,增加城市的复杂度和包容性。


鸟瞰效果图


维持厂区功能关系不变,腾挪出临北侧湿地公园的空地,成为联系各要素的空间节点。

原有布局调整


采用垂直叠加与水平分流策略,嵌入一处空中科技展廊、植入一串240m长的立体聚落、引入一条800m长的空中漫步道,形成一片2万㎡的立体屋顶公园。


功能植入激活


从空中眺望,科技展廊轻巧漂浮,统领厂区及整个屋面,环形跑道穿针引线,串联众多体育文化设施,为电站注入运动活力。立体聚落面向珠江河畔,成为电站新的城市立面。




立体流线与屋顶公园


通过标准化、轻量化的结构设计,赋予立体聚落高度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空间的配置可根据需求灵活搭配,定制的功能单元为轻型、小型文化活动提供丰富载体,为电站提供多元的“城市接口”。



▲单元式结构


▲模块化的功能


轻钢结构及张拉网的细部设计,将立面透明化、公共化。朦胧中映射出人的活动,形成丰富而又变化的城市表情。致密均质的特征,回应着江畔黄埔古村的嘈杂与丰富。


▲立体聚落的日与夜


▲轻质的剖面


▲均质的平面


进一步诠释电站“点亮万家灯火,解密能量立方”的新时代使命,我们重新设计了电站夜间的“表情”——既可以是节庆时的夜间标志,也是灯光艺术节的巨型帷幕,还可成为露天影院的放映荧屏。






▲点亮万家灯火,解密能量立方


立体聚落,古港新园,我们尝试植入新的城市空间和内容,衔接城市与自然,拓展生活与运动的边界,重新焕发古港新的活力。


方案总平面图


北京建院华南设计中心近年来积极参加广州市“大师小作”等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微改造活动,致力于推动城市空间环境改善,全力探索“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的城市品质建设新模式,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团队设计完成并正在实施的广州白云新城云城变电站项目,充分体现了上述设计理念。通过重新定义电站功能,强调其城市公共角色,同时仔细推敲立面比例、创新研究新型材料,赋予电站轻盈形象的同时,转变并消解其原有巨大的体量,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电能,完成空间环境的再创造,形成与城市环境良好的互动效应。




▲白云新城云城变电站(在建)



设计团队: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中心

创作团队:黄捷、黄皓山、张桂玲、张异响、杨晓波、周冬韵、张一帆、陈寅、陈梓豪、陈森林、刘紫薇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