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诵经的简单仪式

2016-06-16 宗舜法师 心斋老蒋

给初学的朋友,列出一个诵经的最简单实用的仪轨(仪式)来,方便大家。

 

一、供养

 

   在佛、菩萨的像(塑像、画像、照片,没有的心里想一下他们的样子也可以)前供上一杯清水。水用纯净水、白开水、茶水、饮料都可以。有条件的摆上水果点心,没有的可以省略。点一到三支香(或烧一盘香)即可,不必多烧。如果没有质量好的香,宁可不点,不要污染环境。熏坏菩萨事小,熏坏自己事大。

 

二、顶礼

 

   向佛像顶礼三拜。念一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可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者自己喜欢念的都可以),顶礼一拜,念三次,拜三拜。没有条件顶礼的,合掌念三次,心里想着自己在顶礼也可以。“南无”念“拿摩”,可不是南边没有西边有。

 

三、皈依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偈,音既,不念结,当心错别字):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共念三遍。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佛、法、僧三宝,我永远归依您。我把所修行的布施等等善行的功德,回向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前两句是归依,后两句是发愿。能海上师说,每天没事的时候多念几遍这个偈子,功德就很大。这偈子有两个要点,第一是表明自己信佛的态度,第二提醒自己,修行成佛,并不是自己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更好利益众生。

 

四、开经偈

 

  合掌,念下面的偈子一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南无某某会上佛菩萨。(三遍)

 

  某某会,你诵《金刚经》的时候,就将某某换成“般若(音波惹)”,念南无般若会上佛菩萨。诵《华严经》的时候,就念“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依此类推。

 

   开经偈,是唐武则天为新译《华严经》所写的,简单四句,涵义可不浅,作得很妙,所以今古流传。其大意是说:佛法是极难遇到的,现在既然见到、听到、接受、行持了,我发愿要理解如来说法的真实含义。这里包括三个阶段:见闻是一个阶段,代表一般的信。受持是一个阶段,代表由相信而实践。持,就是去做。解意是一个阶段,代表自己心同佛心,见解同佛见解,也就是具足佛的智慧功德的意思。可见,诵经求福、保平安只是小意思,诵经成佛,才是大目标。换过来说,连成佛都可以,求的那些其他事情怎么不成?不明白这个,就有点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味道了。

 

五、诵经

 

  念完开经偈后,就可以正式诵经了。某某经第几卷,什么人翻译的这些话,念也可以,不念也可以。不必拘泥。

 

六、回向

  诵完后,可以念下面的偈子: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念一遍就可以。还有“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等等偈子,喜欢哪个就念哪个,都喜欢就都念。愿意念《怡山发愿文》的,就接着念。《怡山发愿文》,我说过事理周圆,其中包含了归依、忏悔、发愿、回向等等内容,而且特别感人。有朋友说念着落泪,全身汗出,我当年开始念的时候,也是这样感动。“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只要对众生有利的事情,没有不去做的),这大概就是大悲菩萨救度众生最高的境界了。

 

   记得哪位古德说过,念《怡山发愿文》不落泪的,不是真菩萨。菩萨且不说,我觉得,念《怡山发愿文》不落泪的,肯定不是有情有义的人。只是文中有些用词和典故,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可能有些隔膜。机缘成熟的时候,我很想把这篇发愿文讲一遍。

 

    念完发愿文后,可以向佛求愿。自己生活、事业各方面,有什么期望实现的愿望,这个时候向佛表明。用自己的语言就可以,可以笼统,也可以很具体。如果有很多愿望,也不要紧,慢慢说,不要怕佛怪我们贪心。就像吃饭,父母什么时候嫌我们吃多了呢?都是唯恐我们饿着。但是有一条,要记住,最后,不要忘记告诉佛:可许则许。

 

   所谓可许则许,是说,我们自己有时候并不知道我们的愿望,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求的,都好像是对我们有利的,但事实往往不然。比如我们想吃的蜂蜜,偏偏粘在锋利的刀刃上,我们求佛成就我们,让我们吃到蜂蜜,却没有估计到最后舌头可能被割。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我们求我们的,但把处置权交给大慈悲、大智慧的佛陀,对我们有利的,就希望他成就我们。对我们不利的,尽管我们求了,也不要成功。这就是可许则许。

 

    求佛许愿,不是和佛做生意,所以不必讨价还价,讲什么愿望实现后,重塑庙宇、再造金身,捐献多少多少钱。这些不是不可以做,但不要把这当成是自己给佛陀开出的条件。行善事,做好人,回报社会,利益大众,让大家都得到佛法的受用,这才是佛菩萨们欢喜的。

 

   最后,顶礼三拜即可。不能拜的,合掌默默观想自己在拜。至此,诵经结束。

 

    有朋友问,哪里有佛经。纸本的佛经,寺庙里面有卖的,也有赠送的。不方便去寺庙的,淘宝网上也有。不想这么麻烦的,网络上有电子版佛经,什么经都有,搜索一下就行。不少佛教网站上也都有刊载,可以去找找。

 

    初学诵什么经呢,最短的《心经》,二百六十字。《金刚经》、《普门品》、《阿弥陀经》、《药师经》、《行愿品》都不算长(最多的五千字左右)。

 

    长经如《法华经》、《华严经》,没有时间的,可以把一卷分两次诵完,每次大约半个小时。不要说这半个小时都没有啊,网上闲逛,不知道用了几个半个小时呢。

 

    要紧的是,养成诵经的习惯,不能今天开心,有时间诵上几个小时,然后丢好多天不理。如果确定成为功课,每天就固定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有时间也不多加,没时间也不减少。

 

   有人说,看不懂。看不懂不要紧,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那么多看不懂的事情,日子不也就这么一天一天过来了吗?积累多了,总有恍然大悟的一天。要是都懂了,还诵什么经呢,自己都是经了。


●相关链接:《怡山发愿文》怡山发愿文

 

   归命十方调御师,演扬清净微妙法

   三乘四果解脱僧,愿赐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称自己名)。自违真性,枉入迷流。随生死以飘沉,逐色声而贪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迷沦苦海,深溺邪途。著我躭人,举枉措直。累生业障,一切愆尤。仰三宝以慈悲,沥一心而忏悔。

 

所愿:

   能仁拯拔,善友提携。出烦恼之深渊,到菩提之彼岸。

   此世福基命位,各愿昌隆;来生智种灵苗,同希增秀。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业纯和。不染世缘,常修梵行。执持禁戒,尘业不侵。严护威仪,蜎飞无损。不逢八难,不缺四缘。般若智以现前,菩提心而不退。修习正法,了悟大乘。开六度之行门,越三衹之劫海。建法幢於处处,破疑网於重重。降伏众魔,绍隆三宝。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修学一切法门,悉皆通达。广作福慧,普利尘沙。得六种之神通,圆一生之佛果。

 

   然后:不舍法界,遍入尘劳。等观音之慈心,行普贤之愿海。他方此界,逐类随形。应现色身,演扬妙法。泥犁苦趣,饿鬼道中,或放大光明,或现诸神变。其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火镬冰河之地,变作香林;饮铜食铁之徒,化生净土。披毛戴角,负债含怨,尽罢辛酸,咸霑利乐。疾疫世而现为药草,救疗沉疴;饥馑时而化作稻粱,济诸贫馁。但有利益,无不兴崇。

 

  次期累世冤亲,现存眷属,出四生之汨没,舍万劫之爱缠。等与众生,齐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结壇

   礼忏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已上因缘三世佛 文殊普贤观自在

   诸尊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处世界 若虚空 似莲花 不著水

   心清净 超於彼 稽首礼 无上尊

 

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注:怡山了然禅师:怡山发愿文的作者是唐朝的了然(亦作皎然)禅师。师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卞山(今浙江长兴)人,为谢灵运十世孙,擅书法,堪为有唐诗僧之翘楚,一代之伟才,初期禅宗碑文多出自其手。师所撰的怡山发愿文亦被十方丛林定为课诵的发愿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