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生参加素食夏令营后的变化(3) ——崔树芝

2016-08-26 崔树芝 心斋老蒋

(崔树芝,男,26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2016第二届大学生禅茶素食夏令营营员)

 

 

参加夹山全国大学生禅茶素食夏令营对我来说完全是个偶然。我是七月初才知道有这个活动的,但是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参加,这里有诸多因缘。六月份学校后勤集团邀请我去分享生命的学问,我决定“斋戒”一周,在此之后,我对肉食就没有太多欲望了。七月份我担任暑期小学期的助教,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建军教授让他的研究生王添来人大听课,我们之前也都很熟,李老师是夏令营的讲师,所以让她参加一下,她想找个伴,就问我有没有兴趣,于是一拍即合。

 

我因为要写博士论文的缘故,时间很紧,但是一听到有这个活动,而且主事者蒋劲松老师与我是老乡,就想着去捧个场。但是这一个临时的决定却对我产生了影响,让我成了一个素食者。

 
与导师王鸿生参加首届中国农业伦理学研讨会


很多素食主义者有宗教的背景,比如蒋劲松老师就是个佛弟子。我虽然也自认为是有宗教精神的人,但是我却并无任何宗教信仰。那么,我选择素食,则是出于另一种立场,我称之为文化上的素食主义,以区别于宗教上的素食主义。

 
给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副教授Franck做助教


宗教上的素食主义很好理解,这是一种信仰上的皈依。我曾经开玩笑说,一个诚实的动保主义者应该是素食主义者,而要推广素食,则莫若让人接受佛教,成为佛弟子。这是我在夏令营中向蒋劲松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如何真正地做一个动保主义者?因为其他宗教或者文化传统以及民俗,就有一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如果强调彻底的动保,是否会引起不同文化系统间的冲突。确实,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佛弟子,那么,我们如何能成为一个自觉的素食主义者呢?


 感恩夹山寺护法居士

夏令营时,我们与石门县林业局合作做了一次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我受组委会之邀起草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夹山倡议。在倡议中,我以夏令营口号“尊重生命、知行合一”为题提出了保护动物的三点理由:“我们尊重生命,首先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从自身健康角度,我们倡议避免野生动物消费;我们尊重生命,亦要尊重其他人以及动物的生命。从共生系统角度,我们倡议野生动物保护;尊重生命,非只是出于功利之考虑,亦是仁心之不容已,故佛家有不杀生之训诫,儒家有民胞物与之情怀。故而何止有情生命,乃至草木瓦石,皆值得尊重。”这基本上就是我文化上的素食主义的主张。

 

从夏令营开始至今,我已持续素食25天,我不仅感到身心清爽,而且也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有朋友问,你怎么开始素食了,又说人是杂食动物,荤素搭配才是合理的饮食结构。我都会跟他们说,我并不反对肉食,我素食是我个人的选择。这种选择是我自己的觉解,源于我的不忍之心。最让我感到不忍心的,是当我得知人类生产的百分之八九十的粮食都用来饲养动物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而世界上每天都有两万五千多人死于饥饿,我于是决定不再食肉。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又何德何能,必须吃众生肉来保存自己呢?而且素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呀。

 

我并不认为肉食是一种罪恶,问题在于如今人类对肉食的需求已经失去了节制,对肉食变态的需求,又引发很多问题,诸如健康问题、动物福利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甚至生态环境问题等。我选择素食,是我理性的选择,我亦把推广素食生活作为我的一个志愿,让素食成为一种时尚,这并不一定是宗教性的,却可以能让人过一种高贵、灵性的生活。

 

非常奇怪,我六月份的“斋戒”还是一种克制,而如今我则根本没有肉食的欲望了。不再肉食,我并没有失去什么,然而我却获得了更加纯粹的心灵境界。一年前我在微信里建了一个“友以辅仁”的读书修行圈子,与朋友们交流生命的学问,我倡导“以真学问涵养真生命以成就真事业”的理念,与朋友们一起进德修业。这次夹山之行,结了很多善缘,我把好些人拉进群里,如今群里充满了正能量。这也是我在夹山很深的一个体会,就是民间存在着很多正能量,这些能量如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故而,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夹山对于我有很大的意义,它让我敞开了心灵,我于是拥有了整个世界。

 

我持一种文化上的素食主义。这并不要求所有人都是佛弟子,而是希望我们能对自然和生命有更多的敬畏之心,它并不反对肉食,但是反对无节制的肉食需求和暴戾奢靡之风。我相信这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的有德性的生活。

 

我们或许会常常问自己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我却希望与大家分享一种智慧,那就是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幸福。文化上的素食主义,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让我们在路上,且唱且吟,伸开双臂,拥抱这个温柔的世界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