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众阅藏与佛教教育

2016-09-08 蒋劲松 心斋老蒋


 

“大众阅藏”这场运动是当代佛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佛教教育的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跟我们佛学院的教育也有特殊的因缘关系。“大众阅藏”这个想法最早就是在河北省佛学院产生的。河北省佛学院教务主任杨新宇居士,为了提高学僧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希望他们可以多学一些佛经,加强经典教育。这是他对大藏经的目录和《阅藏知津》下了一些笨功夫之后所产生出来的灵感。最早大众阅藏也是先在河北省佛学院试行、推广的。最早加入大众阅藏推广的也是在河北省佛学院学习的正天法师。


大众阅藏,我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大众阅藏的四句偈:“读经很重要,阅藏能做到。活动无中心,引导有僧宝。”

“读经很重要”,我们这里就不用再多强调了。尤其是我们佛教义学研究会,开的会议又是佛教教育研讨会。不过,在中国佛教界,这点还是要反复讲,这当然是一种悲哀。为什么会如此?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讨论,今天就不在这里纠缠了。

“阅藏能做到”要好好讲讲。阅藏这种修行法门,过去是少数有福报的高僧才能做到的事。“大众阅藏”就是强调通过这样一个合理的安排规划,降低我们的难度;让阅藏这件原先要少数的高僧闭关修行三年才能做到的事情,成为普通的居士都能实现的常态修行。

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这就是杨新宇居士下功夫的地方,他根据蕅益大师《阅藏知津》,发现许多佛经曾经多次翻译,对于普通修行人来说,不必全都阅读,只需挑选一部翻译得最好的译本阅读即可,而确定重复译本,挑选最佳译本的工作蕅益大师已经做了。如果去掉重译的经典,去掉未受灌顶不方便阅读的密宗经典,去掉在家居士不合适阅读的出家戒律,先不读中日著述,剩下的经律论三藏的内容,总量就不是很多了。并且重新调整次序,不是像乾隆大藏经那样第一部就是600卷《大般若经》,而是先从20页以下的短篇佛经读起,然后是20页-50页,再是50-100页,……这样由浅入深,从短到长,这样佛子生起信心,不再畏难,不再以为佛经太难太深,乐于勇于读经。并且还按照内容和风格对佛经略作分类,这样读者一段时间都读同一类佛经,思路接近,也容易理解。不仅如此,我们还给难字生字注音释义,建立线上的阅藏微信群和线下的阅藏共修点,建立大众阅藏网,联络寺庙举办阅藏冬令营、夏令营、阅藏法会、“阅藏七”、“双休阅藏”等,在阅藏学习的组织、宣传上采取各种善巧方便,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这样,读完全部经律论的时间就压缩到了一年之中。迄今为止,已经有多位法师、居士读完除12部大经之外的所有经律论,对于推广时间仅仅一年多的大众阅藏来说,这是很不错的成果。

我们手上有一份“大众阅藏指南”这样一个目录和框架体系的结构,包括阅藏规划表,它体现了从现代理性精神对于大藏经的理解。所谓现代理性精神的思路就是强调提高效率,减少我们阅读大藏经的难度和增加我们的信心。这是大众阅藏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

    大众阅藏推广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实际上真正大规模的推广是2015年五一的时候,搞了一次集体共修的试验。到了2016年6月底,现在已经推出了超过10000套的短篇佛经汇编。大部分人还是在读这一套,但是已经有相当多的人读完第一辑20页以下的所有佛经了,其中不乏不少农民。山西晋城的农民很多人读经比我们多,他们已经把第一辑200多部佛经都读完了,这是让我们感到很吃惊的。

今年五一的时候,有四所寺庙——河北赵县的柏林禅禅寺、海南三亚的南山寺、广东梅州的千佛塔寺,还有河北霸州的梵华精舍,同时开展阅藏。还有江西宜春市佛教协会挂牌成立了阅藏中心。现在全国建立了几十个阅藏点,几十个阅藏的微信群。所以我们的阅藏活动是O2O线上线下联动。截至笔者写作提交的时刻(2016年7月13日),又有重庆华岩寺、武汉灵泉寺、黄州安国寺举办了时长不等的阅藏法会。多所寺庙如梅州万亿禅寺、千佛塔寺、江西吉安的浄居寺举办了阅藏夏令营、冬令营。尤其是河北省衡水天宁寺举办了佛教史上第一次“阅藏七”法会,并成立了河北省衡水天宁寺大众阅藏中心,以后每个月将举办一次阅藏七法会,长期推广大众阅藏。


接受大众阅藏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一开始我们向很多出家师父介绍大众阅藏的理念和做法时,大多数出家师父往往持一个怀疑态度:这些居士也没有人给他讲,他直接读经文,又是文言文,又是繁体字,能看得懂吗,真得对居士们有帮助吗,等等。记得2015年在世界佛教论坛上我在弘法分论坛上介绍“大众阅藏与中国佛教的未来”一文时,许多法师们赞叹我们的发心,但是却质疑推广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推广大众阅藏的核心成员主要是在我们佛教圈里面比较边缘化的人,没有太多的资源,游走于佛教现有体制的边缘,主要得到了来自边缘力量的支持。刚开始的时候,越是边缘的力量,对于我们支持越大;而越是主流的群体,推广大众阅藏的积极性就越是不高。大寺庙往往不太感兴趣,而且如果某个寺庙如果说原先有一套自己有特色的弘法模式,弘法思路很清楚,拥有的资源较为丰沛,就很有可能对大众阅藏不太感兴趣。而有些寺庙没有特别明确的弘法模式和弘法风格,缺乏资源,往往就会对大众阅藏很感兴趣。后来当这种模式经过越来越多的人实践检验,表现出超出预期的优越性之后,许多大寺庙的大和尚都开始全力支持,积极推广大众阅藏,这是大众阅藏今天能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明海法师、印顺法师、妙安法师、道坚法师、道航法师、梵华法师、大愿法师、明慧法师、法缘法师、元闻法师、道法法师等众多法师的大力支持,让大众阅藏发展顺利,前景美好。


虽然一开始许多人不太看好大众阅藏的前景,但是这一年下来,实际效果其实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我们的想象得顺利得多。大众阅藏我们感觉其实是佛门的万众创新。参与大众阅藏的很多法师和居士,他们从阅藏实践和推广实践创造了很多出色的经验。我们用网站、微信群、qq群、微信公号、博客交流、传播和总结这些优秀经验。因此,这个运动本身是一种无中心的运动。原来我们自称“大众阅藏中心”,后来很快改为“大众阅藏网”。我们有一个公众号,由于无法改名,还是叫大众阅藏中心,但是,我们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提供倡导和服务的平台,而不是组织中心、领导中心。


这是大众阅藏运动很重要的观念,叫做“去中心化”,什么叫做“去中心化”呢?就是说,本来佛字读佛经这件事,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有一帮人专门站出来推广这件事。但是,事实上今天真需要人推广,因为事实上你推广了,很多人还反对,说你读那么多经有什么好处,读那么多经不是心乱了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佛教徒读佛陀的经典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佛陀的经典不应该被任何人垄断。佛子读经这件事,本来不需要跟我们联系,他自己就可以读了。所以我们设想这个活动,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倡导的作用,做一些工作给大家服务,降低阅藏的难度,除了挑选多个重译本中最佳译本,按照由短到长,由浅入深的次序重新编排,加上汉语拼音,注上基本的涵义,给需要阅读的佛子与教外大众主动寄送。因为中国佛教界推广印刷的流行经典大概只有三十部到五十部,大多数佛经是不太容易找到的。基本上我们对大众阅藏和自己的定位就是这样的,这个活动本身是没有中心的,是大家自己做,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本质上说,大众阅藏运动是我们佛教徒在阅读佛经方面的协同自助行为。佛子们自己需要读佛经,很多佛教道场的弘法需要带领居士们来读,而我们的定位是协助、协调。至于各个道场、各个寺庙如何开展读经阅藏,如何结合其他修行方式,完全由道场、寺庙自己决定。每个法师、居士究竟如何读经阅藏,也由各位法师、居士自己决定。

大众阅藏推广一年多来,各个寺庙、道场、阅藏点,结合自己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宗派和修行的特点,创造出很多的有效的方法,总结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经验。大众阅藏运动其实是在给参与的所有寺庙、所有宗派、所有山头、所有师父提供协助。我们跟他们没有任何的冲突的关系,没有任何竞争的关系。大众阅藏不是各种法门之外的又一个竞争的法门,而是所有的法门一个助力,甚至是所有修行的基础。我们就是这样的定位,事实上我们希望将来有人自己在做大众阅藏推广,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不再需要提到、介绍我们。那时就是大众阅藏推广成功之时。因为大众阅藏真的已经成为佛子公认接受的修行方法,不再需要说明其合理性。所以说,没有一个中心,这是我们想追求的目标。我们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就是佛教徒做一些本来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

以上是关于“活动无中心”的说明,与之相关的“引导有僧宝”是一个相反相成的原则,这是一个具有高度的佛教正确性的重要原则。

这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因为可能有的法师没有读那么多佛经,要防止有的居士因为自己读佛经比出家师父还要多很多而对出家师父丧失恭敬心,变成二宝居士。这个当然是很有危害的,我们是佛弟子,三宝弟子,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基础。所以我们在推广大众阅藏过程中,特别强调僧团的引导作用,请出家人指导、带领阅藏。事实上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发现,有出家师父担任这个阅藏小组组长的地方都发展得非常好。许多法师结合道场和自身的特点,发明和创新了许多很有特色,效果卓著的大众阅藏推广方法,说明大众阅藏能够与各种其他修行方法之间可以很好地结合。比如,河北的德梁法师今年从邢台三步一拜朝九华山。这本是汉传佛教中很常见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但德梁法师却将拜山与大众阅藏宣传结合起来,在拜山途中,每天晚上坚持阅藏,向沿途信众宣传大众阅藏的功德、意义与实操方法,效果非常突出,也让传统的拜山修行模式焕发出新时代的风采。更不用说许多寺庙将阅藏与禅修、念佛等修行方式结合的做法了。


我们推广大众阅藏的时候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要为中国法师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今天法师们成长的环境不好,因为大多数的居士读经很少,因此佛教界缺乏认真闻思教理,探讨教理的气氛,那些重视教理闻思的法师,得不到很好的鼓励。一位年轻的法师在佛学院毕业了以后,很少有机会讲经说法,很多时候都是只有大和尚才有机会讲。年轻法师们讲经和弘法的能力长期缺乏锻炼。除非多少年以后当了大和尚,可是那个时候身体坏了,老了,忙于应付各种关系,可能也没有时间讲了。大众阅藏推广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有阅藏小组,人们会请法师领诵佛经,讲解佛经,结合生活中的困扰,做适当开示。这给年轻法师弘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成长平台。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其实是可以给佛教义学打造一个基本的市场,普通居士在读经很少的情况下,对教理的深入思考缺乏基础,也缺乏渴求。但是在他读了许多佛经以后,发现这部佛经这么讲,那部佛经又是那么讲,就迫切需要教理的融通,思想的整理,客观上会形成一种对于法师讲经说法的需求。这就给佛教义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甚至居士们在深入读经阅藏之后,坚定了对于佛法的信心,很多人消业积福开智慧,开始发心出家。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一些努力坚持读经的读经会真的为佛门输送了不少高质量的僧才,这在僧才奇缺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

大众阅藏是佛教发展对网络时代的顺应。现在是一个移动网络的时代,资讯传播特别方便,一部小小的手机里面容纳所有的经典,读经特别方便。在整个佛教历史上,过去从来没有普遍的信众读经的现象。移动网络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当然,同时各种不良的信息的冲击也很大,我们也只有通过鼓励佛子普遍读经阅藏才能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冲击。

我们在大众阅藏推广的过程中,发现在我们之前,中国汉地佛教界其实有很多菩萨们,长期以来努力推广佛经阅读,包括做各种佛经的汇编,也包括佛经的精校、佛经的简体化、佛经的有声化推广等等。大众阅藏推广,秉持开放包容无中心的精神,站在弘扬佛法的角度,欢迎所有人的加入,尊重各种专业人才的技术能力,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一伟大的运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我们可能,为参与各方提供机会,让大家彼此资源共享,尊重参与方的各自诉求。因此,大众阅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是因为如此,虽然我们这些边缘的人士力量很弱小,大众阅藏却可以发展很快。因为我们说,大众阅藏可以起到一种激活作用,可以起到一种整合佛教资源的作用。这对于今天面临严峻宗教竞争而又一盘散沙缺乏统一整合行动的佛教来说,非常重要。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自发生长,不断纠错,快速迭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下而上,协同创新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时代,一个有前途的大众参与的事业,绝不可以自上而下,按照计划缓步推进,而是要事业发展中,不断总结众人的智慧,不断修正才能顺利发展。大众阅藏一年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特点。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一开始有许多不足,没有关系,只要推动起来,发动大家参与,我们就看可以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吸收和聚集众生的智慧。很多时候,你会觉得,不是你自己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其实是这项事业在推动你在学习众人的智慧,也会深深地感受到,事业进步发展的根本上是由于我们的发心感召了诸佛菩萨的加持护佑。在此过程中,保持一种开放无我的心态,保持一种纯真无功利的精神,才能得到诸佛菩萨源源不断的巨大加持。

这种开放无我的心态,这种超越现有体制的合作机制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的聚集各种资源,才能够做更大的事情。可是如果是体制内的佛学院做,整合有可能很难。两个佛学院如何合作,两个寺庙如何合作,资源如何共享,利益如何分配,荣誉究竟算谁的?宗派、寺庙、山头的利益如何保证?有可能很复杂。而且,相关的体制上干涉、干扰会很多。我们恰恰是体制外的、很边缘的这批人,反而有可能与不同的寺庙、道场合作。而如果有体制内推动,可能会很难。如果由佛协下命令推动大众阅藏,我觉得比较难,让各个寺庙合作肯定有问题。我觉得,今天佛教界资源整合,就像体制改革之前,合作是很难的。在目前这个情况,可以尝试引入体制外的力量来参与合作,通过体制外的力量可以让这些体制的力量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协调。

    大众阅藏提供了一种在寺院之外推广佛教文化的新渠道。现在变得开花的书院和国学教育机构基本上只讲儒家,不讲佛教,什么原因和观念我们不提了,但是,这些书院和教育机构,其实主要的资源和推广人士都是来找我们佛门,这样忙于种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我们感到很痛心。现在我们在江西新余明德书院里面开展大众阅藏的活动,这算是佛教文化在书院教育体系中的突破。在今年暑假中,明德书院举办了第二届国学夏令营,这是一个亲子夏令营。孩子们读的国学读本,就不再仅仅是儒家经典,那样不是完整的国学体系。现在的国学读本,仍然以儒家经典为主,占75%,道教的占8%,佛教的占15%,中医占2%,而且不是把佛教和儒家人为地分开,我们就是打乱次序混在一起。孩子们其实更容易接受学习佛经,因为佛经的文字更为简单易学,佛经的故事更有趣,佛经的对话体更加亲切,而佛经的偈颂也更加朗朗上口。孩子家长则参与大众阅藏。通过这样的安排,打破社会上流行的偏见,让人们认识到,其实佛经比儒家经典更容易学习掌握,可以作为国学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这样就把社会上的流行的读经运动升级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学习。因为佛教与基督教等宗教不同,早已中国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样大众阅藏就可以促进传统文化推广的升级提高。

    通过大众阅藏,普通的民众和儿童学习佛经就会突破一种流行的偏见,他们许多人认为佛经比儒家的经典深,佛经更难。为什么会有这个印象?就是因为许多人只读了如《心经》、《金刚经》等虽然文字本身并不难,但境界却非常最高深的佛教经典,所以才留下这种印象。大众阅藏推广之后,人们就会发现,佛教中也有许多很容易理解的经典,也有许多直接教导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塑造人格的教导。如此一来,大家逐渐就会知道佛经比儒家经典更容易,更好学,更贴近生活。而一旦流行的偏见打破了以后,传统文化弘扬的最大误区就被突破了,面向社会大众的佛教教育,空间很大,前景广阔,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在居士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观念问题,即缺乏读经阅藏的意识,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必要的组织渠道,不能很有效地将佛法教育输送给广大信众,让他们不仅拥有淳朴的信仰,更具有理性的佛法认知。而且现在即使有些寺庙提供居士教育,由于目前的体制的限制,使得教育的内容都集中某一特定宗派内部,缺乏宗佛教全局的眼光,缺乏佛教基础知识的教育。再加上许多人由于观念上的错误观念,认为居士不能讲法,致使居士的智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流行的祖师崇拜、高僧大德崇拜的不良风气,让原本丰富深厚的佛教教育最后沦落为一位老师、一部佛经、一句佛号。以上种种问题,导致目前佛教教育无法满足信众要求,无法抵御其他宗教乃至邪教的激烈竞争。


而大众阅藏这枚旗子一落,佛教教育的满盘皆活,许多长期以来很棘手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个人崇拜和迷信,我们可以突破重重的阻隔和中介,强调直接听佛陀的开示,直接向三界最高的佛学权威、最牛的老法师、最有名气的大善知识、神通最大的金刚上师学习。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弘法模式,大众阅藏通过组建线下阅藏共修点,线上阅藏微信群、qq群,建立大众阅藏网、大众阅藏微信公号、重新构建居士学习的组织渠道,配合已有的寺庙、居士林等弘法机构,构成立体交叉的弘法网络。这样就可以突破弘法渠道不足,受到政策限制的瓶颈。

大众阅藏给各个佛教山头宗派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不是在已有的格局中再兴起一个山头,不是在种种修行法门中再增加一个,而是各个宗派、山头扩大影响可以利用的重要工具。大众阅藏可以帮助佛子突破宗派的局限回归到完整的佛教。佛经中大量赞叹深入经藏如理思维的经文,尤其是大批佛子长期深入经藏的修行实践,都可以帮助广大居士打破目前佛教中流行的反智思维和错误观念,重新塑造佛教崇尚理性,鼓励独立思考的正确文化。在阅藏的组织、辅导和分享方面等等很多方面,居士可以充当出家师父们的重要助手,并且通过自身努力的阅藏修行,可以起到激活和倒逼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出家师父们的佛法学修。


最后是大众阅藏与僧人的教育。大众阅藏一开始就是通过佛学院的僧教育研讨而产生出来的副产品,今天大众阅藏的发展仍然可以给僧教育很多的回馈。首先是僧人其实也需要参与大众阅藏,当然需要阅读更多,比如居士们不宜鼓励的出家戒律学习。随着大众阅藏的全面推广,许多居士都已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如果僧人在相关经典的阅读方面反而不及居士,长期以往就麻烦了,所以形成一个倒逼机制,法师们必须要下大工夫阅读学习经典。这当然不是坏事,我认为这会给佛学院的法师的学习热情带来鼓励,同时给佛学院提供高质量僧才的来源,而且也给僧人弘法创造了非常好的锻炼机会。目前,湖南湘潭大杰寺的龙山佛学苑以及江苏常熟的法界学苑都将大众阅藏纳入了佛学院学习体系之中,为佛学院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大众阅藏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联系寺庙试图建立阅藏中心或者阅藏楼,让一些发心的出家人可以有机会进行长期深入的阅藏。如果有一大批出家人通过花一两年时间读完全部的经律论,然后再进一步深入禅定的修行,就会培养一大批知见正确,学修并重的人天导师。这是促进佛法弘扬的基础工程。在大众阅藏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创造,尤其与佛教义学的结合上有很大的空间,等待着佛教界、学界更多的有识之士的热心参与。

 

 《战略与管理》,2016年 第7期132-140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