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教徒可以养动物吗?

2016-10-16 蒋劲松 心斋老蒋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天有一些佛教徒收养流浪猫狗,这本来是一种慈悲的表现。但是也有一些人说,按照菩萨的戒律,佛子不可以养猫、狸、猪、狗。那么,佛教徒养动物到底对不对?是犯戒还是慈悲?


  有很多佛教徒搞不清楚,这给他带来很大的困扰。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所谓佛教的戒律是心戒,是护我们心的,主要是希望我们有一个慈悲的,清静的心。主要是让我们能够自利利他,不要给自己造下恶业,不要伤害其它的众生,要让自己积福、消业、开智慧。在佛教的世界观里,我们是怎么看待动物的呢?我们认为,一切的众生皆有佛性,虽然人和动物在形体上,在生活方式上,在智力上等等有很大的差别,区别很大,但是佛性是平等的。而且在三世轮回当中,我们所有的人在无始轮回中有可能在六道各个方面都轮回过,也就是说我们前世也可能是一只猫,也可能是一条狗,也可能是一头猪,也可能是其它各种各样生命的形式,那么今天这些动物,在无始劫当中,也可能做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死后,今天绝大多数的人,事实上按照佛陀的说法,下辈子是保不住人身的,甚至我们自己、亲人、眷属,如果不努力修行,五戒十善修得不好的话,来世变成动物的概率也挺高的。所以我们怎么样对待动物,其实本质上就是我们怎么样对待自己。从佛教因果的角度来讲,我们杀害动物、伤害动物,会遭受恶报。如果对动物关爱、照顾,这就是善行,会得好报。正如普贤行愿品里所说的那样:让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这些众生就是我们发菩提心,修大乘菩萨道的对境。所以佛教徒应该保护动物,关爱动物,照顾动物,这个道理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有一些动物受伤害,假如看到流浪动物没有办法独立生存,它受到伤害,生病,受伤,需要我们照顾,乃至于需要我们在家里养它,才能照顾帮助它的话,一个佛弟子,从慈悲心出发,去收养,领养,照顾它,一个无我利它的心来养这个动物,其实是有大功德的。


  那么问题出来了,佛教的戒律不是白纸黑字说得很清楚吗?佛陀不是已经说了吗?不可以养狸猫猪狗这些动物吗?《优婆塞戒经》里面也有类似的说法,怎么来融通这件事?怎么来理解佛教的戒律?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戒律,是从调整我们的用心,规范我们的发心来入手的,所以我们要理解在佛陀给我们制定的菩萨戒里,不可以养动物,它的意义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要追本溯源去了解一般的人养猫,养猪狗,他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人养猫,传统里是用它来抓老鼠,养猫抓鼠这件事从佛教的慈悲心来说,就有问题了,因为他对老鼠起了杀心,渐渐犯了杀生的戒。养猪更多是为了杀它吃肉。说起来是养动物,很多人其实是囚禁动物,控制动物,让动物为自己服务,乃至最后杀害它们,这一点显然是造恶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戒条说不能够养动物,背后是说以什么动机在养。如果我们养这些动物,是把这些动物当作所谓的宠物,把它作为我们娱乐的工具,是为了让我们感到高兴,那么这个是错误的。从菩萨戒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努力修行佛法,应该利它,不应该玩物丧志,也不应该对这些动物有所情执。从这个角度来讲,不可以养动物,是从不利于发菩提心,不利于佛教修学的意义上来讲的。


  所以说,今天很多人把动物当作宠物来养,和以一个菩萨的心来救助动物,然后给它结缘,给它受三皈依,给它说佛法,祈愿它来世转生善道,乃至努力修行,早证菩提,两种发心是完全不一样的,果报自然也是天渊之别。


  其实,即使从西方动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提倡养宠物,动物保护人士通常不说宠物这个词,我们说伴侣动物。伴侣动物和宠物的不同用法,背后体现了我们对动物的不同理解。一种是把动物作为玩偶,作为服务我们的对象,一种是把它当作一个平等的生命来对待。所以真正有慈悲心,有平等心的人,不会把动物叫做宠物,而是把它叫做伴侣动物。即使在西方动物保护的层次上讲,也是要强调要平等的尊重动物,要给它关爱,不要把它当作私有财产,不要把它当作自己的玩具来看待。


  而佛教的戒律在这个上面来得更加深刻,强调我们跟它佛性平待,要尊重它,把它当成未来佛来恭敬对待。更进一步,因为在三世六道轮回中,由于前世所造恶业,今天它是三恶道众生,那么我们也要防止我们沾染它的习气,受它熏染。我们应该用佛号,用佛法去跟它结缘,让它来世能够成人,能够努力修学佛法。


  更进一步,养动物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动物来源的问题。有些人会买动物,一旦买动物就会制造一个市场,就是有些人会去繁殖动物。繁殖动物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在很狭小的空间养很多动物,动物生活得很悲惨,他们不断地让动物繁殖,不断地让动物妻离子散,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教的戒律里面也不允许贩卖动物,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会对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


  并且,人为有意繁殖的动物都会是所谓的“名种”动物,这样的说法和做法背后是在动物中搞三六九等的分别歧视。所谓“名种”动物,如果最后卖着卖着不好卖了。动物繁殖业也会产能过剩,销路不好了,就很可能出现把狗卖到狗肉馆,把猫宰杀了泡上羊尿当羊肉串卖,或卖到广东等地的情况,又构成了动物的杀害。我们还发现,贩子为了让动物能卖掉,给动物吃兴奋剂,买的时候动物看着很活泼可爱,结果回去就生病,一个星期就死掉了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星期狗”。有些买动物的人把动物买回家发现生病了,带到动物医院一看,治疗要花很多钱,有可能花几千块钱。有些人就想,与其花几千块,不如再买一条,于是就把生病的猫狗扔掉了,遗弃了,然后再花比较便宜的钱去买一个动物,这些都会给动物带来严重的伤害。


  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世间动保界都会说“领养代替购买”。这当然减少了不少对动物的伤害。他们不认为养动物本身有问题,但这样其实还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说养动物本身也可能有问题呢,比如有时给动物除虫子杀寄生虫也是在杀生,给它吃肉也是在间接地杀生,这也都不好吧。


  如果佛子做这样的事,问题就更大了。佛教戒律里面禁止养动物,就是考虑如果豢养动物,这个养很大程度就是把动物囚禁起来,对动物造成伤害,人和动物互相熏染,对人的修行不利。所以佛门禁止养动物,其实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和保护动物,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一条戒律。但这不影响我们怀着一个救助的心去救助动物,动物受伤了生病了,不救就要死掉了,很痛苦时,你带它去看病,做手术做治疗,然后它没有办法独立生存,必须要我们照顾它才能活得下来活得好,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以当宠物当玩物的心态,而是救度一个众生,给它说三皈依,替它忏悔替它发愿,让它听佛号佛经,以一个帮助众生救度众生,把这个动物看成是前世父母兄弟姐妹,看成是未来佛,这样一个心态来养动物,那就不是普通的养动物,而是在救助动物度化动物,这么做是合理的,甚至是有大功德的。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如果把动物当作宠物来养,是错误的,对佛教徒来说是犯戒的,但是如果以平等心,慈悲心,以救度众生,帮助众生,不忍看到动物受苦受难,希望给它帮助,让它能够安度一生,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听闻佛法,跟佛法结缘,皈依三宝,最终努力修学,来世转生人道甚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做,养动物就是一种慈悲救助众生的菩萨行,就是有大功德的,没有违反戒条。


  涉及到菩萨戒,我们要分析,戒律背后真正的精神是什么。菩萨戒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律仪戒,一个是摄善法,最后是饶益有情戒。也就是说菩萨戒不仅仅是一些禁止性的戒条,告诉我们哪些事是恶事,不能做的,对众生不利的,也告诉我们哪些事,必须去做。让众生受到伤害,让众生在轮回当中轮转的事的确不可以做,而去安慰众生,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让众生得到解
脱,让众生最终能够成佛的这些行为,这些善事,就应该去做。如果有条件做而不去,是错误的。


  菩萨戒最高的精神,是一切从众生长远利益出发,所以具体的一些戒条,其实是要服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精神的。我们在对养不养动物的问题上,就必须从根本的发心动机出发,从实际上对动物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出发,从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道理就很清楚了。


  我们不应该养宠物,不应该把动物当成玩具,不应该利用动物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但是可以,而且是应该去救助动物,让动物得到欢喜,让动物早日得到解脱。阿弥陀佛!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的谈谈佛教徒是不是可以养动物,怎么来理解佛教的戒律。我们建议大家有空多学学佛法,理解佛法的精神,把它落实在我们的行为当中,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一个大乘菩萨行的行者,为我们成佛积攒福慧资粮。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