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承技艺 | 百戏之首《泉州提线木偶》

佳倩 泉州影像 2019-08-18



说到木偶

大多数人的反应除了木偶奇遇记里的皮诺曹

还有音乐之声里的孤独的牧羊人那一片段

但这些大多都是国外的

要知道木偶这东西源于中国


谈及戏曲

似乎那都是老人家看的东西

而在古代

戏曲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

木偶戏更是堪称古代动画片




泉州木偶戏主要分为两种:

提线木偶 (嘉礼戏)

掌中木偶(布袋戏)


提 线 木 偶














在素有“木偶之城”的泉州

提线木偶贵为百戏之首理当了解一二



民间俗称嘉礼戏

被视为人与神之间沟通的媒介

即隆重的婚丧嫁娶重要场合的大礼

古称悬丝傀儡戏

霸道到不开锣其它剧中是不能开演的

是闽南的百戏之首、开台戏



看似玩味于表演者股掌之间的提线木偶

在众多木偶戏中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木偶艺术

也是最古老/流传最广/地位最高的




▼▽▼


《钟馗醉酒》

用提线操控木偶倒酒时,为亲见这绝妙技艺感到心声敬畏

《若兰行》

《白蛇传惊变》

我的记忆停留在最后变出一条蛇的画面

《小沙弥下山》

原来传统木偶戏也能如此俏皮活泼

提线木偶历史简要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木俑。

▲为解平城之围,谋士陈平利用匈奴王冒顿之妻阏氏妒忌之心,令人制作木偶美女并装置几根丝线,再令士兵每天提线引木偶美女在城头手舞足蹈。使得阏氏误以为城里美女如云, 担心破城后失宠力劝丈夫退军。刘邦登基以后念“木偶美女”于国有功备受重视。

▲汉文帝时,开始在宫廷演出,这是由丧葬到娱人的过渡。

▲隋炀帝时出现水上木偶,从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是木偶戏的雏形。

▲唐朝时木偶可设置机关,在唐末传入泉州。

▲宋元时期时木偶戏的鼎盛时期。

▲明代泉州傀儡戏已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形式。

▲清朝各种支派流传开来。

独有的剧种音乐




▲与其它地方的木偶戏不同,泉州提线木偶是唯一有自己剧中音乐的戏种,保留300余支曲牌唱腔曲调——傀儡调。

▲唱词中保留大量古泉州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至今完整的保存有700余出传统剧目。如今更是在保留传统剧种风格的同时加以创新,推陈出新。




从前会觉得木偶戏很死板

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提线木偶并没有从前老生常谈/陈词烂调的惯有想法

反而更有新意

原来这传统戏曲也能如此俏皮有趣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0193svdz5&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复杂的操线功夫





提线木偶由偶头/ 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

身高两尺左右

勾牌与关节间的提线有三尺



国外的提线木偶一般是七八条,多的也只有十几条线。泉州提线木偶的头身腰手腿等关节处都都系有弦线,一般是12至16条线操纵,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增加到20多条,如今最多达36条。






弦线集中在勾牌上提着木偶

表演时艺人一手手执操作板

一手操作不同的弦线



因为提线多,活动部位也就多了

最细微的动作都能完成

精巧精湛程度是木偶戏中表演难度最高

也是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

这点要数黄奕缺大师的《驯猴》最为精彩。


艺人们通过勾牌与弦线的熟练操作,能够完成木偶的站立、转身、飞檐走壁等姿态,甚至跟真人一样能写字、拿物、饮酒。更有甚者,头像内藏有可以操纵的细线,使得木偶的五官在艺人的操纵下呈现出喜怒哀乐各种神情灵巧如生。



一牵一引之间

仿佛使得没有生命的木偶注入了感情

那一瞬间轻盈活泼




艺人的精湛操作加上音乐台词唱腔等元素

或感人或欢快

它有很大的魔力

这一场潸然泪下

下一场立马放生大笑

台上演得传神

台下看得出神



根据生旦净末丑等角色

演绎人间万物百态

因为木偶戏对语言的依赖度不高

即使一头雾水也会觉得很有趣味



最巧妙的人偶合一


在观看表演的同时

视线不时被艺人专注的神情所吸引




要知道偶人是没有表情的

艺人必须通过挑/拨/提/勾/扭/抡/闪/摇等手法

操作木偶的形体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喜怒哀乐

于一方舞台

那小小木偶演尽人间百态



人偶合一

这大概是木偶戏中的最高境界

凭借精湛技艺还不够

饱含深情去体会表演人物的情感世界

那种状态往往在表演者的表情中不经意的流露

若不是亲眼所见

很难想象它的魅力能这么轻易的就植入人心

细品之后如痴如醉




打破封建思想的同时尊重传统




木偶在大多数人心中往往是诡异的代名词,虽说木偶表演一般是在“热闹”的时候,但在大人眼中这仿古木娃娃并不吉利,在浓厚的封建迷信氛围下被传统观念束缚的大人们禁止小孩和孕妇观看。殊不知早在清末民初,“嘉礼才子”林承池在当时反帝思潮影响下,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把木偶戏脱出仅服务于婚丧喜庆的圈子,给看客们带来不少欢乐。



在泉州木偶剧院观看的时候,整场几乎以小孩居多。在剧院里看戏,艺人与木偶浑然一体的艺术魅力本身就易征服观众,活灵活现的表演更是吸引小孩的吸引力,接受度甚高。





要说“傀儡”会比“木偶”来得更加贴切

而“嘉礼”更是贴近精髓

泉州嘉礼馆坐落于一深巷中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八月十六

泉州木偶剧团都要在这里祭拜傀儡戏神相公爷

以表敬畏与感恩





最精湛的偶头雕刻


林聪鹏大师的工作台(泉州木偶剧团雕刻室)


木偶最重要的就是偶头

因为最初是由民间佛像雕刻作坊兼营

偶头大多保留了佛像的雍容丰腴


黄清辉大师偶头制作过程

一只小小的木偶头

光是面、目、口、鼻、眉的细微变化

就有数十种之多


黄清辉大师偶头制作过程

一颦一笑

在木偶雕刻家的手中显得栩栩如生

从一个神情都能感受到人物将要表现的性情

继承着自唐宋以来的绘画、雕刻和彩塑工艺

技术堪称世界之最


黄清辉大师偶头制作过程


这段冯雷导演的视频里前半部分黄清辉大师制作木偶的过程中并没有加以多余的解说和音乐,把繁琐枯燥的制作过程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好真实好不做作。后半部分林文荣大师的演出,静静地看完,我想你大半是和我一样爱上了这一艺术。


▼ 全部视频请于10秒后开始观看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26vnvg2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木偶戏曾是古时人们兴盛的文娱活动

如今能够欣赏它的除了老人外少之又少

不管是线戏艺人还是木偶雕刻师也大多步入古稀之年

传统艺术的推广

需要情怀为载体

需要传承以延续

需要虔心去对待

需要静心去欣赏

我愿尽绵薄之力

去尊重和支持这份老技艺

本期作者


图文:@哎呀肉倩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动图:@哎呀肉倩 / 大部分来源于视频《线戏》《悬丝傀儡》


影像君有话说

你第一次看木偶戏是在什么地方?

几岁呢?

投稿《Ta眼中的泉州》

如果你也喜欢拍摄和撰写关于泉州点点滴滴,欢迎随时联系我们进行投稿。

赞赏所得费用将全部归投稿者所有。



泉州影像

用图文、影像,带您走进东亚文化之都,感知泉州。

个人微信:qzyxphoto

官方微博:@泉州影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