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泉州 | 寻找七彩古民居中那片金黄,聆听残垣断壁诉说那个故事

颍川紫阳 泉州影像 2019-08-19

《发现泉州》

在这里

我们将带你

发现你所不知道的古老泉州


本栏目为颍川紫阳专栏



一条穿过村中已经废弃的铁路

诉说那已经逝去迷一样的故事



进入村庄,一个石门。两侧浮雕四个小人儿:仗剑,身着盔甲,面部已被被岁月风霜的侵袭模糊。大概是门神。门楣上方写着“土楼村”三个字。



站在门槛上, 这是进入的是一座古民居 还是一个古老的村庄?



踏进门槛,是一个宽敞的长方形砖埕。对面一排平房



走廊一角。在这个无人居住的大厝 那一抹绿色 古老的大厝会再次恢复青春。



糯米糖水灰色的土砌墙, 镶嵌红色清水砖, 硬山式屋顶, 粼粼的屋瓦。 十足的闽南风格!



土楼是什么? 为什么是石楼? 圆形的土堡, 方形的土堡。 我熟悉的、见得最多的大概是龙岩土楼了。 这不像我老丈人那用厚厚的红糖糯米混合黄土加上竹条夯实成墙。 黄素石楼虽然没有永定承启楼气派 但是站在宽阔的石埕里, 站在高大的石楼下, 一个人顿时显得渺小。



光滑的石墙, 没有一点缝隙; 三层四角向外伸出四个哨楼, 设有射击孔, 每面墙上各有三个外宽内窄的瞭望窗口。 虽没有开平碉楼的高低 但这占地面积非同寻常



多么宏伟的建筑! 整座石楼只有一个拱形石门, 门楣上方阴刻:“式好攸宁。”



大门紧闭,偏房的大爷没有钥匙。 从门缝望进去, 屋顶早已坍塌, 阳光照着漫天飞尘从那里穿透进来, 里面一派荒芜。 我最喜欢通过天井看着泉州蓝的天空 这次没有实现。



户对帽山山不老, 门迎芹水水长流。 十二栏杆时得月, 万千气象始登楼 ----黄朝栋



铜钱形的窗 已经半截埋在土里 见证一个古建筑的衰败 被偏房的黄大爷拉着聊着石楼的历史 待我道来

黄素石楼于清乾隆年间建成,距今已近260年。相传,石楼建造者黄素早年生活穷困,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废弃的破屋里,妻子靠织布补贴家用。一天,一只老鼠叼了一团纱钻进一处石缝。他的妻子生气地拿起镢头撬石板,挖了约两尺深,地面塌陷,她掉进了一个满是金银珠宝的大坑里。

原来,这是明代官员黄文惠的藏金之处,想到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可能被三个败家的儿子挥霍一空,便将财物藏了起来。后来,黄文惠不幸中风归西,这个秘密也被他一起带走。

发迹后的黄素买了地,准备大兴土木,没想到刚开工就去世了,以后的工程由他的儿子黄堂官继续完成,前后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 黄素石楼的起源就只留下这个传说



Run over the wheel of history weathered the years, the pace has been gradually disappearing。



我来自泉州府 等待你一起来 如果可以我会陪你一起走下去



花絮 城里的孩子最喜欢的水井,难得有取水桶。姿势不好,别见笑😁



专栏作者:颍川紫阳

一位沉迷泉州历史,享受泉州文化的转究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