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泉州人|他是吹神。

花巷麦麦 泉州影像 2019-08-19


这是一篇来自花巷的采访

跟你讲诉

泉州影像主理人吹神的那些事儿




“有情怀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但往往做不大。我是一个用现实眼光做有情怀事的人。” ——吹神



这个走到哪“飞”到哪的自拍牛人 吹神,是一个80后的泉州男孩,也是泉州影像的主理人,更是正在唤醒人们对泉州文化重视与热忱的文化传播者。


因为喜欢Eason,索性将网名与为他的外号同名。从小不爱读书的他,也因为Eason曾推荐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了一本书。


他说自己“嗯对,我是有点爱炫”,但初次见面时发现,这样的人却是可以为初次见面的人撑门等候的。或许,有时候外表张扬不羁只是很多人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并非他们的内心独白吧。



不止一人推荐花巷采访吹神。说他跨界玩得溜,南音、健身、摄影都一流,也有人说在他身上看到了新一代泉州人的“文化觉醒”。



对于吹神,爱上健身

或许是因为在那急促的喘息声中

能够真实地感受到生命的心跳

觉得自己真正地活着

▼▼▼


而南音

是在外人看来粗旷的外表中

被千年前悠悠乐声所吸引

于心底淌出的娟娟流水

▼▼▼


吹神原名黄跃昆,泉州台商投资区人。过去半年,他以“泉州影像”为名,在大泉州范围内组织了9次大型古城徒步泉州的文化之旅。人数一次比一次多,最近两次人数都达到200人,徒步里程都在10公里以上,时长可达五六个小时。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200人穿着同样印着“泉州府”的黑色卫衣文化衫,穿街走巷,爬山越岭,犹如黄蜂过境。“当我在第八期看到一家9人都来参加时,我便断定,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 吹神越来越断定,很多人骨子里是热爱泉州的,只是未被唤醒。他想成为这个引导者。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第四期

90人在洛阳桥

▼▼▼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第五期

120人重走泉榕古道,

泉州书生赴京赶考路。

▼▼▼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第七期

160人走进安海古镇,

全城徒步11公里,耗时7小时

▼▼▼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第八期

人数最多208人,

一家9人参与了11公里的徒步。

▼▼▼


还有一家表兄弟一共6人

▼▼▼


这类的文化徒步,集大成者是去年官方发起市长带头的“618古城定向穿越徒步”活动。当时异常火热,日均500个报名名额被1.358秒光;有人连续4天,守在电脑前还是被挤在2000人以外。吹神和他的第一期“泉州府”团就是没抢到入场券的那部分。


“我当时有一个11万粉丝的微博号“泉州影像”,平时分享一些自己拍的泉州角角落落的影像,粉丝都是喜欢泉州的,我们发现,很多人跟自己一样没报上618(古城穿越)的名,我就想,那不如我们自己组织一场,一号召,马上有30人报名。”



吹神有着追求完美的性格,不仅要提前官方活动一周,也要做文化衫,还要做得更好。


他找人绘图设计,联系厂家,规划徒步线路,给所有人购买保险,提前一天召集活跃分子,分组分工,差不多10天刚刚好搞定。


活动当天到了26个人,以90后年轻人为主,福州、厦门、漳州也有一部分人报名。“令我最感动的画面是,一群人穿着‘泉州府’的衣服在巷子里穿行,阿伯疑惑地问道:‘后生家恁叨位人啊?’我们齐声笑答:‘阮系转究狼喔。’”


言语时,传递出了一种集体的自豪感和青春的气息。吹神复述时,也藏不住这股情绪。


“还有在后来几期的徒步中,一群人走过田地,热情洋溢地跟农田里劳作的阿嬷阿伯打招呼:“阿嬷阿伯,里厚(你好)啊”……”


那种感觉,好似阳光下,一阵春风吹过麦田,温暖热情。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第一期

“后生家恁叨位人啊?”

“阮系转究狼喔。”

▼▼▼


“看泉州犹如剥洋葱,越剥眼泪越多”。吹神总结出了泉州之于不远的旅游城市——厦门的最大区别。半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有次玩职业接龙,屏幕上陆续出现:教师、律师、医生、民警、汽修厂工人、家庭主妇、企业老板……一口气算下来,二三十个不重样。


他们的活动费用由文化衫+保险费+交通费组成,第一次参加,算上冬天卫衣每件168元,每期多则也要200元参加费用。也就是说如果只参加一次,这笔支出并不低。


对此,吹神解读为大家对泉州骨子里的热爱,除此,还有交友、亲子游等附加值。据称,已经成了好几对情侣。



“泉州府”三个字是吹神想的,灵感来源开元寺里的一块石碑,字后面绘制了一扇府门图案。“我特别喜欢门,临漳门、朝天门、泉山门,没事就喜欢骑自行车去这些地方逛逛,拍一拍。你知道吗,有次去西安看到他们的那个钟楼,我被彻底迷住了,整整在那坐了3个小时。”



吹神至今特别后悔两件事。一是,没坚持读书,二是,放弃参军的机会。


“如果当时去读书,你会做什么?”

“应该是画画,往艺术的方向走。我小时候画画挺好的,比赛都是第一第二名,还有人来跟我要画。”



可惜,他就是看不进去书,成绩不好,家里经济也差。邻居一说,“你看人家谁谁谁不读书,赚了多少钱呢”……他又ging上了,那就不读了,我也去赚钱。



15岁还能做什么。三四年里,他几乎做遍惠安周边大小工厂20来个工种,然后他决定去网吧当网管。 “我或许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算是一个敏锐的人。”  吹神很早便在打游戏的网络中发现了一个更广阔的的世界,还苦劝一样不读书的弟弟:“你不读书,好,那就上网去逛猫扑也行,那里有很多才华的人,可以学很多东西。”当初那个摄影微博号本来就是想开给爱好摄影的弟弟运营的。



那是19岁里的一个夏天,吹神说自己脑海里还常常回放自己坐在厦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的城市,公交报站的声音,似远似近,好像远方的召唤。“很震撼,我告诉自己,我属于城市。”


他决定必须去学一点网络工程的东西,看中了厦门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在学校呆了一年后,故事并未像励志小说一样马上迎来华丽转身。吹神继续周转在各个职业和泉厦惠安三地。大概24岁时,一直在手机业务里打滚了多年的他,靠着好口才和活络的头脑,终于为自己积累了第一桶金。



吹神小时候就喜欢在田地里帮妈妈干活。

“母亲,就是我的神”。有人把沉重的母爱当做负担,

他却做把母亲叮嘱“穷人要吃志”的教训牢牢记着。

▼▼▼


其实吹神还有一份正式工作,是跟朋友合伙在惠安开的一家手机店。组织前面几期徒步活动时,忙起来,他常把车停在沿海大通道,睡上一觉才能继续上路。


如果没做“泉州府”这摊事,他本打算跟朋友开家茶馆,也曾经营过文玩和健身的圈子。但似乎一个泉州文化传播者和引导者的定位,更吸引他。他也打算转移更多精力来专耕。



长期考虑,自然还要当成一项事业来做,钱是绕不开的话题。“其实第二期就有了负面声音,说我不要lian,收钱还敢宣称是公益形式。还有人跳出来说,我抢了他们的蛋糕。这样的氛围很不好,不过我也不是那种认输的人,越激我,我就要做得越好。”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连续9期,他基本靠自己和一名热爱泉州的厦门妹子主导完成,现在靠“泉州府”周边产品的一点利润暂时可以平摊成本。但吹神的过人之处,不是肚子里的墨水和情怀,而是在社会上磨砺出来的“Leader”派处事方法和敏锐的思维。他善于利用不同人的长处,完成探线、分组领队等临时分工,共同完成活动。



“有情怀的人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好,但往往做不大。我是一个用现实眼光做有情怀事的人。” 吹神也做了最坏打算,那么多人集体徒步,万一出事,除了保险赔偿,还得准备一份人道赔偿。“畏首畏尾,事情就做不下去。只希望老天再多眷顾一点,让我们的团队再强大一点,事情再多做一点。”



其实不止吹神和他的“泉州府”徒步团,本地还有小型一些的文化徒步活动都在用行走的方式传播着泉州。我们也希望,在每一次“文化运动”的带动下,确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重新发现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美。




说说你对吹神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吧~



文:花巷麦麦

照片:吹神

整编:泉州影像佳倩


[泉州影像古城徒步的往期推送]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春节快闪 |元宵游灯 |蟳埔女快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