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南味道|柴火煮食,一种叫做“人间烟火”的古早味道。

闽南味道 泉州影像 2019-08-18

这是一个以闽南古早味为主的栏目

#柴米油盐酱醋茶#

 -第一期- 

[本文目录]

柴-柴火灶-柴火饭-柴火煮食-话题互动



自古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生活琐碎间

终究离不开这七件必需品


似乎与日子有关的气息

都在这儿了


 火 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上万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处于牢不可破的地位。 开门七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柴 ,可见柴火的地位之高。而在古代,没有柴火就不能烧菜做饭也无法取暖,所以柴火十分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清洁能源方式替代了柴火,似乎也预示着 柴火 将成为历史名词。



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农家里,砍柴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乡村小径上身背柴刀往家中走去的男女老少,还是房前屋后码起的堆得整齐的柴堆,都成了乡间独特的风景。



用柴火来烹饪食物,自古就有讲究,并非所有柴火都适合用来日常做饭。那么用柴火烹饪而出的食物,便是人们在享受精致美味时所追求的最原始、最天然的味道。



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食书《调鼎集》就有详细列举各种木柴烹煮:“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栎柴火:煮猪肉食之,不动风,煮鸡鸭鹅鱼腥等物烂。”另外还有“上乘炭能造就稳定的温度,用来烹茶,味美而不浊”等。




乡村农家里柴火灶是必备的生活用具

承载着一家男女老少一日三餐的重任


从前的农家厨房里都会会砌着一个大大的柴火灶台和大鼎,快到饭点时放眼望去,炊烟袅袅变成了乡村一景。



置一方灶台,烧柴火煮饭菜,至始至终传达着至暖至深的原滋原味。“大户人家”承载柴火锅的灶台就更为精致。



即便是山村也基本都用上了更为便捷的电器、清洁能源只有少数人家还保留着一方土灶。虽说今年来农家乐、餐厅中越来越多“柴火鸡、铁锅炖”涌现,终究缺失了古早的味道。时间可以改变生活质量,却改变不了情怀,柴火灶所保存下来的记忆,始终不妨碍一群人追寻那渐行渐远的风物。




一方老旧的灶台,一口黑黝的铁锅

一膛通红的炉火,一碗喷香的白米饭

一种叫做“人间烟火”的古早味道


对于有乡村生活经历的70、80后来说,柴火饭是家的味道和童年的回忆。对于生长在城市中的90、00后来说,没有乡居的日子,没有亲身体验,很难理解为什么长辈们对柴火烧制的菜肴有那么深的情结,因此柴火饭对于这一辈人来说,大概就是山珍海味以外的新鲜感了。



柴火饭,闽南语 大鼎饭 ”的一种,燃料为干木柴。捡柴,选米、烹米、焖香一步都不能少,用原始的火慢慢淬炼出来的饭,尤为香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柴火饭中最是撩人肺腑的,就属 闽南芥菜饭 了。



1.选柴。最好是选用比较粗的柴火,因为要为米饭提供持续的大火力。柴和火都是关键。若柴不够干,烧不起来;若火力不均匀,或是等灶火熄了再添柴,不仅口感不好,甚至还有可能让米饭夹生。


2.选米。时下的米,比起先前的糙米精细了不少,煮出来的饭终究比不上古早的味道。柴火饭无需选择精米,农家脱壳的米最好,虽然不太精细,却米脂饱满。在柴火的加热下,米香更为浓郁。


3.烹米。 柴火主食的时间,用经验和心来计量的。往往会多放些水,煮到五成熟时将米汤舀出然后盖上锅盖收汤。因此米汤很容易溢出,需有人在旁守候,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把火浇灭。一旁用柴火增减火势,以控制温度,不然很容易糊锅。于是,柴火在灶膛里肆意地发出“哔哔啵啵”的响声,闻着香味时不时吞着口水。



4.焖香。当热腾腾的蒸汽沿大锅边冒出,空气中混杂着米饭的清香和柴火的味道,这时芥菜、三层肉一股脑地倒下去,不需要很久就可以闻到香气。为了防止大米沉底粘锅,还得经常用锅铲翻动。当饭煮好后,不要立刻掀开锅盖,需焖一会才会让米饭更加香甜。




我认为柴火与食材是彼此相通的,热腾腾的火苗使得铁锅里食物嗞嗞响得热火朝天,特殊的媒介使得食材的鲜美发挥到了极致。一时间,灶台上方蒸汽袅绕,饭香飘散出去,忽然有了馋涎欲滴的感觉。揭开过后,浓郁的芥菜香与米香扑鼻而来。



5.锅巴。其实芥菜饭中最最重要的,就是焦脆又香酥的锅巴了。等火候差不多时退去柴火,将锅中的饭翻炒片刻后盛起。若火候掌握得好,锅里会结出一层厚薄适宜的锅巴,添一把微火,才能使得锅巴在加热中起脆而自然剥离。



柴火的清香木头锅盖的醇香米饭的浓香芥菜淡淡的苦香、肥瘦相间三层肉油流入的微微咸香、再加上锅巴酥香松脆的焦香,使得蒸碗芥菜饭增添了更多层次的香味,油光四溢,颊齿留香,回味无穷。它是一碗米饭,却又不仅仅是一碗米饭。




与其说怀念柴火煮食的味道

不如说怀念的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特有的烟火气


不光用来煮饭, 炒菜、煲肉、炖鱼、蒸面食 等等,用柴火烹制而出的菜肴堪称美味。与其说我们怀念的是柴火煮食的味道,不如说怀念的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特有的烟火气。当用柴火煮食的“土”方法在城市中几乎绝迹时,人们总是对它有着无限的回味,不禁疑惑, 为什么柴火做出来的食物会更好吃呢?



相比煤气的明火,木柴的高温更加具有穿透力,柴火燃烧的温度比天然气灶的燃点温度低面积大,使得锅底全面受热,做出来的饭菜受热均匀味道自然好。再加上柴火本身特有的味道,在燃烧过程中,内里的油分会随之被燃烧释放化作木头独有的香气,通过烟熏使得饭菜吸收了这股大自然的香味



若不以自家种出的食材为原材料,总觉得欠缺了什么。自家的土鸡土鸭,以柴火做底,清炖几个小时鸭肉鲜嫩、鸭汤鲜美。也难怪大家都说,柴火做出来的美味才是真正的美味!



闽南古大厝中,大伙围坐在饭桌上,举箸之间,柴火饭菜几乎被一扫而空,浓浓的烟火气在暖暖的人情味中,升腾。


 影像君有话说 


柴米油盐酱醋茶,

本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

是维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要素。

可第一件事——柴,

却是最先远离当今生活的


烧柴做饭

是在城市中已是既不切实际又不讲效率的事情。

或许在未来村庄里的大灶台也被燃气电器所取代,

到了那时柴火煮食终将成为味蕾上的绝版。

这样一种叫做“人间烟火”的古早味道,

只能永远保存在记忆深处了。


总有一种情怀,

能让看似脱离日常生活又土不啦叽的风物,

存入人心


 你吃过柴火烹煮而出的美味么?

什么菜最令你难以忘怀呢?



图/文:泉州影像

欢迎光临泉州影像,这绝壁是个敲有爱的平台以及定期举办活动的大家庭。泉州影像更是个公益宣传组织,我们用独特的方式热爱和宣传泉州。我们文创产品的收入都是用来活动徒步、回馈粉丝及关于泉州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当然包括公益宣传事业。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但是我们去实践去做了,这是是我们!与快乐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泉州,关于泉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怀和故事,或文字或书画,又或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这座城的情愫。如果你愿意将你对泉州这份爱与大家分享,可将作品(文字、书画、视频、照片等)向我们投稿哟~

[投稿方式]主编邮箱49740646@qq.com ;微信abbey497040646 

泉州影像用实际行动传播泉州文化,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并在线上科普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行动。欢迎小伙伴们推荐游玩景点、新鲜事、民俗风情等讯息,我们将带领着更多的小伙伴一同前往体验。

[主理人联系方式]微信qzyxphoto/yokenhuang;电话15959988902

泉州影像是个超有爱的互动平台,如果你热衷于用影像记录泉州,四处拍照;或有意向参与我们的各种活动,可以扫描二维码并私信“进泉州影像【总群】或【徒步群】”

本君撸原创整编科普写日更实属不易🤓你的赞赏和转发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