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座城一条鱼,泉州为何跟鲤鱼有如此深的联系?

鲤鱼 泉州影像 2019-08-19

文末有要事相告




 历史|最早的养鲤国家 

贵为国鱼,就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鲤鱼的养殖始于范蠡时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养鱼经》云:“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鱼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州,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至……”陶朱公范蠡在越时就倡导水产养殖业,《陶朱公养鱼经》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水产养殖文献,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鲤国家。说鲤鱼是家鱼宗族中的老祖宗,毫不夸张。


 图腾|生殖崇拜 

在远古时期,有着强大繁殖功能的鱼类,备受重视,是华夏文明重要而特殊的文化符码,是生育繁殖崇拜的代表。在河姆渡文化遗存中就有鱼图腾的木雕;《小雅•无羊》“众维鱼矣,实为丰年。旐维矣,室家溱溱”(意思是梦中水中多鱼,是丰收有余的象征,梦见画有龟蛇和鸟的旗子,是人丁兴旺的先兆)。鲤鱼怀卵量大,被认为是“富贵有余”的象征,有着子孙绵延、健康长寿、美满富裕的美好寄予。


 外观|祥瑞之物 

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提及“鲤当助一行三十六鳞,鳞有黑文如十字,故谓之鲤,文从鱼,里有三百六十也。”鱼和里合起来是一个“鲤”字,“鲤鱼”因此得名;而这三十六鳞,被人们认为是六六大顺,是吉祥之意。被世人尊为圣人的孔子为其子取“孔鲤”之名、保持着800年“鱼冢,鱼葬,鱼祭文”人鱼相守习俗的宁德浦源村、过年年画中穿红兜肚的大胖小子骑着条大鲤鱼、“富足有余”等吉祥语,无不体现出鲤鱼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一种祥瑞的象征。

天后宫庙宇月台上

 权利|唐奉为国鱼 

商周时古人就有以玉鱼随葬之习;战国以后又出现铜鱼,陶鱼,木鱼等鱼形随葬品;到了唐朝,鲤鱼就更尊贵了。《酉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鯶公,卖者杖六十,言鲤为李也。”“鲤”与唐朝皇帝的姓氏“李”同音,禁捕鲤鱼;《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取鲤“鱼之主、能神变”之说,推行鱼符,调兵遣将、更换官员之用;甚至以国律形式将鲤鱼奉为国鱼唐朝是中国通过制度尊崇鲤鱼的极盛时期

泉港后龙割山村楼下新街

 饮食|国宴佳肴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洛鲤伊鲂,贵于牛羊”,被南北朝陶弘景视为“食品上味”。不论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登基大典时的头菜,还是明朝的“堂上金盘行鲤鱼”,鲤鱼自古就是国人酒宴上的上等佳肴。甚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宴中,红烧鲤鱼也位列其中。鲤鱼,对国人的饮食贡献,在鱼类中最大、历时最长的,不容小觑。

🐟



鱼龙变换

 地位|与龙比肩 

《采茧杂志》说“鲤鱼一名稚龙” 。古人认为鲤鱼和龙有很多相似特征:有须、被鳞、喜水等,旧题唐代颜师古所撰的《大业拾遗记》“梁都有清泠泉水,周阔二里许……忽有大鱼,似鲤有角,从清泠水入通济渠,亦唐兴之兆。” 鲤将生角成龙,意味着圣帝之瑞。将鲤鱼和龙视为同族或龙之化身

崇福寺

 象征|金榜题名 

鲤鱼的象征意义,金榜题名是最多的一种,而这源自广为人知的“鲤鱼跳龙门”传说:《太平御览》卷四六六引《三秦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乃“鲤鱼跳龙门”传说的早期记载之一。唯鲤鱼奋跃而过,飞入云端,云雨相随,天火文尾,方可化为蛟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

二郎古地《鲤鱼跃龙门》图

古代社会重视科举,要想功成名就,就必须努力奋斗,必须经过艰苦磨难。人们由此将“龙门”寓以科举大考、仕途升迁;“鲤鱼跃龙门”兆示着飞黄腾达,表达了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冒险奋进的精神;这“鱼龙变化”体现了金榜题名,自寒贱而达显贵。

🐟🐲



 泉州|鲤鱼之城 

鯉城

自古国人对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 , 它关系到族人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古代泉州城址,从风水学说看来 , 就是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唐久视元年,武荣州由丰州东迁今泉州城区;景云二年, 武荣州改称泉州, 开始建城。泉州古城历经发展, 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式的地理环境,因城西北、东北、东南三部凸出,中心城区东西宽而南北短,从清源山俯瞰,形肖鲤鱼。《闽书》云:“门直东湖之嘴 ,早日初升, 湖光潋滟 ,如鱼饮湖水者然 ,因号为鲤鱼城。” 

这种地理环境“山水翕集, 四势团近有情, 而真穴必居包裹拥从之中,所谓藏风聚气者也。民间素来有鲤鱼跃龙门、独占鳌头之说,那么泉州城称为“鲤城”即取鲤鱼吸水, 飞跃龙门之意。人们认为鲤鱼即为龙的化身、鲤城即龙脉所钟,“鲤鱼吐珠”之景更是大吉大利,必定人杰地灵。鲤城的风水大体上都维持原貌,“鲤城”一称延续到了现在

自古我国崇“鲤”文化,沁入国人骨髓,琴高乘鲤、涌泉跃鲤、卧冰求鲤、双鲤称信等,无不传达着中华文化精神,广为知之。生长在鲤鱼之城的泉州人更是将这份“鲤鱼精神”,谨记在心。鲤城即龙脉所钟,座城在一代又一代以“鲤”自勉“七分靠打拼”的泉州人努力奋斗下蒸蒸日上,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告诉你,这个拥有诸多优势的鲤鱼之城,值得你为之努力!

因闽在海中,闽人以海为田,随着历史的演进,海洋文化逐渐成为泉州的一部分。每逢佛教祭祀时,少不了“三牲”之一鲤鱼;逢年过节友人馈赠鲤鱼,就“非鲤不礼”了。“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也难怪自古不论是地理格局还是日常生活,泉州就与这海洋中的“鱼中皇后”鲤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活动详情都在图中啦

偷偷告诉你

转本文,有好运


图片|泉州影像

 整编|泉州影像 



[ 泉州影像 & 泉州府 ]

文化传播|摄影|投稿|文创

徒步|快闪|社群|活动策划与执行


[ 联系方式 ]

微信:qzyxphoto/yokenhuang

电话:15805080008




大饼子全新推出

【 一份鲤物 】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将有一大波惊喜等着你!

即刻起只要你关注【一份鲤物】并转发到朋友圈

(注意是鲤物 不是礼物哦 不要写错字啦)

在该公众号中输入暗号“一份鲤物”

前100名可获得小小见面礼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