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善:60年耕耘高温材料
1921-2018
有一种信念因坚守的意志而愈发坚韧
有一种使命为更多人的幸福一路向前
有一种责任始终为公奉献而不忘初心
有一份担当在每一处平凡岗位上闪光
有一个梦想在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有一种自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广泛宣传我市共产党员在推动首都各项事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我们推出【优秀共产党员风采】栏目,带你走近身边那些平凡而又优秀的共产党员,品味他们的初心故事!
谢锡善:60年耕耘高温材料
“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研发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材料。这是我的‘高温材料中国梦’。”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锡善今年已经83岁,在高温材料领域战斗了60余年。2001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至今谢锡善团队仍带领学生们奋战在科研一线。
“我们这一辈知识分子,就是想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为国家做一点贡献。”谢锡善说,他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发展相连,每一段求学经历都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1952年高考选择志愿,考虑到新中国处于建设阶段,谢锡善便选择学习重工业,报考了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大学四年毕业之时,谢锡善又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捷克攻读研究生。
回忆起那段外出求学的经历,谢锡善心存感恩。他说,从集训阶段开始,国家就负担了他们衣食住行全部费用。“国家给我们每人每月的助学金,相当于国内几十户农民一年的收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学有所成,为国家献力。”
谢锡善清楚地记得,临行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给他们布置了两项“作业”:学好语言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把“学位”拿回来。而这也成为谢锡善留学海外的“小目标”。
然而申请研究生的第一步就卡在语言上了。“在和教授见面后,我们之间进行了一场既有专业又有生活词汇的对话,我的捷语、俄语、英语、德语都‘节节败退’,教授提出半年后如果我语言过关才肯收我。”谢锡善说,吃了“败仗”后,他下定决心要在捷克社会实践中学习捷语接触捷克文化,学“活的”捷克语。
从此在捷克的许多城市,多了一道清瘦中国男子的身影。
谢锡善在餐厅吃饭也要以菜单为课本,一道菜名一道菜名向服务员请教,全学会才肯罢休。他还访遍捷克有名的工厂、机械制造大集团和研究院所,遇到材料学界和工程界的知名人士也不怯场,不懂就问。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他成功入学,并于1961年7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拿下副博士学位。学习期间,捷克自主研发并投产的一种耐热钢,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火热的创新种子,“我当时想,捷克小小一个国家都有创新发明,我们中国更应有所发明创造。”
5年学成后,谢锡善又服从国家分配,回到母校从教。适逢当时苏联停止了供给作为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高温合金材料。谢锡善与陈国良院士一起创建了高温合金教研室,致力于培养高温合金人才和生产出中国自己的高温合金。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经过谢老等一批高温合金专家的努力和付出,中国高温合金技术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少数有独立的高温合金材料体系的国家。
谢锡善的科研军民结合,军为民用。21世纪中国为了高效发展电力,节能减排而开启了高蒸汽参数的超超临界和先进超超临界电站项目。谢锡善在学校实验室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学研相结合,开发出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高温高强耐蚀耐热钢和一种以备在国际最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使用的合金,这两种高温材料均在2016年取得中国发明专利。
谢锡善说,“我的‘高温材料中国梦’仍在梦中,直到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材料得到应用,才是梦想成真。”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扆妍妍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来稿邮箱:
zuzhibuqianlo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