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组织工作述评
站在历史潮头,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会发现这是北京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北京视察,并多次对首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系统阐述了关系首都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充分体现了对北京的厚爱和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首都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创首都工作新局面,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首都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首善标准,把牢思想之舵,选优配强干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广聚天下英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把牢思想之舵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北京作为首都,必须带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听从党中央指挥,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牢牢把牢思想之舵,抓思想转作风,强理论重实践,凝聚起新时代建设首都的强大力量。
抓思想转作风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本市持续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接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改进思想作风,践行党的宗旨。三次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进一步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凝聚了党心和民心。
强化理论武装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重大政治理论集中轮训,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先后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集中轮训,实现市管干部全覆盖。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抓好处级干部轮训工作。组织全市处级干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读书活动。依托干部教育网举办网上专题班,对全市处级以下公务员开展轮训。大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原原本本学、结合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做到了学懂弄通、入脑入心、学以致用。
提高履职能力
持续抓好专业化能力培训。聚焦“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精准开展履职能力培训,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筹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任务,分类分级开展精准化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大力开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培训。领导干部“善为”“会为”的能力得到提升,担当作为的底气和勇气进一步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脱产培训650万人次,其中党政干部4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2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587万人次。在学习中淬炼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水平、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加激发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责任感使命感。
选优配强干部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锻造一支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与首都地位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干部识别更加“实、像、准、精”,干部推荐选拔更加严格规范,干部监督更加立体全面。
严把选人用人关
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本市选拔干部首先从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自律上把好第一关,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在干部任用的动议环节就做到“凡提四必”,从源头严把人选“健康”关。实施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抽查局、处级干部约6.3万人次,共对1143名拟提拔为处级以上干部人选,采取诫勉、暂停提拔任用、调离岗位、免职等措施,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
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筹办冬奥会等重大任务,着眼纪检监察、司法、群团组织、城市管理等领域改革,选优配强各级各类领导班子。强化宏观统筹和长远谋划,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和培养选拔机制,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构建年轻干部“蓄水池”。顺利完成全市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领导班子结构明显优化,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批批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领导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为重大任务和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激发干部创业活力
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推动形成相对完整的“1+X”干部工作制度体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为督促干部履职担当,出台规范进一步明确干部“下”的方式、标准和程序,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明确树立,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的“四唯”问题得到解决。通过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协同发展重点领域、中央单位和发达地区、基层吃劲岗位等经受锻炼。分批次向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对口支援、帮扶地区选派干部挂职,在助力当地发展的同时锤炼干部。
狠抓干部监督管理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本市坚持抓早抓小,重在日常,突出抓好“关键少数”,2015年以来全市组织部门共提醒、函询、诫勉干部1.53万人次。推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专项整治,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全部整改消化完毕。建立“裸官”动态管理台账,实现管理常态化……一系列过硬措施出台,处理一批人、震慑一批人、教育一批人,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
筑牢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建工作主动融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中心任务之中,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基层延伸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支部“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成为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全面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一规一表一册一网”的支撑体系。“一学就会、一看就懂”的工作指南,解决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不会抓、抓不好等问题,基层党委有了管用的抓手,支部建设不再是虚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基层延伸。与此同时,多渠道筹措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巩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立200多个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基层党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党建有氛围。
分类施策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执政根基。本市针对农村、社区、非公企业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分类施策,逐一突破。在农村,选派976名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低收入村担任第一书记,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和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整顿224个市级挂账的软弱涣散村,严格村“两委”候选人资格条件,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社区,推动街道和社区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推广了“社区民情图”、党政群共商共治等经验做法。创新推进新兴领域党建,集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整体推进园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党委抓好互联网企业、律师等行业党建工作……我们的事业前进到哪里,党的旗帜就在哪里高高飘扬。
推动创新不断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本市创新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9175个党组织,71.73万在职党员认岗定责,因地制宜为社区提供服务;明确街道111项职责清单,赋予街道相关职权,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机制,推动解决“吹哨无名”“吹哨不响”等问题;以“赋权”“下沉”“增效”为关键,各类城市管理力量和驻区单位资源在街巷综合下沉、力量聚合,解决群众家门口的事;城乡“多网”融合发展,“街巷长”制和“小巷管家”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在服务保障APEC会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治理“大城市病”等重点工作中,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彰显,基层党建工作落在实处,踩到点上。
广聚天下英才
人才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目标,交出一份亮眼的“北京答卷”——人才资源总量由563万人增长到692.2万人,其中“两院”院士79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达到1849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达到1063人,人才贡献率由42.8%增长到52.6%,人才规模结构质量不断提升优化,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加速形成。
创新制度为人才松绑
全市推广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参加高级职称评审,先后有461人“一步到位”取得正高级职称;落实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条出入境政策措施,配套管理服务机制,办理长期居留许可及签证1901人,外籍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一项项人才制度的改革创新,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更具首都特点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打造平台引人才栖息
本市积极创新和拓展人才事业平台,深入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增设了“海聚工程”战略科学家项目以及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府特聘岗位项目,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助力北京创新发展。截至目前,“海聚工程”已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3批1058人,其中,近5年成功引进8批690人。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阵地,更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创新引擎。用平台吸引人才,用环境打动人才,彰显的是首都服务人才发展的诚意与决心。
放眼大局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
本市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主动与天津、河北沟通合作,共同编制《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为实现“世界高端人才聚集区”总目标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等一系列框架协议的签订推动区域人才政策衔接;“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区域人才合作,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展现着首都组织工作的累累硕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市各级组织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责任编辑:张佳文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来稿邮箱:
zuzhibuqianlo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