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在哪?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北京组工推出“有问有答”专栏,回顾党的峥嵘岁月,从细节求解百年大党的“成长密码”,汲取智慧力量。
党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在哪?
1925年1月,上海虹口,在淞沪铁路旁一座石库门建筑里,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首次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成为党重视并加强支部建设的历史起点。
建党初期,由于党员人数较少,且地域分布有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中共二大制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明确凡有党员五人至十人均得成立一小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
虽然中共二大首次提出“支部”概念,但并未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地方支部”更近似于地方党组织,而“组”则处于党组织的最低层级。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随之,大多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积极帮助创建和发展国民党组织,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大发展。但由于忽视了自身建设,共产党组织发展减缓甚至停滞。据统计,从三大到三届一中全会,近半年时间里党员增加不过百人,部分地区甚至有所减少。与此同时,国民党内反对“容共”的声音从未消弭。
为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首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问题,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来保证领导权的取得与实现。
“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大会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初步奠定了党的支部制度基础:
一是规定了支部的设置原则: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不能以机关为单位组织支部时,则可以地域为标准。
二是规定了支部的职责任务:支部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教育党员,吸收党员,并且在无党的群众中去煽动和宣传,帮助他们组织俱乐部、劳动学校、互助会。
三是规定了支部的领导方式:每支部公推书记一人或推三人组织干事会,隶属地方执行委员会。
四是规定了支部的活动方式:各支部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支部书记召集之。但已分成小组之支部,其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小组组长召集之;支部全体会议,至少每月举行一次。
中共四大后,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成功实现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团体到群众性政党的伟大跨越。到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时,党员已经发展到57967人,党内不少优秀人物如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都是这段时间入党的。
自中共四大将支部确立为党的基本组织以来,支部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支部建设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持续释放着新的耀眼光芒!
推荐阅读
· 书记市长聚焦“两区”建设,蔡奇要求把这一关键之“子”落好,确保开局之年见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 蔡奇主持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传达全国两会精神,部署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