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志愿丨为中国造“芯”,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他把不可能变为现实

北京组工 2022-03-21




要为人民,为祖国而勤奋学习,树立填补祖国空白,为祖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胡伟武 《入党志愿书》
2020年9月10日,北京会议中心主会场。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CPU首席科学家胡伟武戴上了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的奖章。走下领奖台,胡伟武激动地说:“这是一份极高的荣誉,说明我们团队从中科院走出来,在市场大潮中搏击,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这条路是对的。”
填补祖国空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是胡伟武读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就立下的誓言,他一直在为之奋斗,并且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
1968年,胡伟武出生在浙江省永康县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在父亲的鼓励下,从小学开始,他学习就很努力。1986年,胡伟武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而在录取之时,他甚至连计算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2001年,已经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的胡伟武带领团队启动了龙芯通用CPU(中央处理器)的研发。那时,国外高性能CPU芯片已经铺天盖地进入中国市场,“造不如买”的观念在国内IT领域根深蒂固。但在中科院计算所,以夏培肃、李国杰等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已经意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作为计算所的中坚力量,胡伟武主动请缨,扛起了铸造“中国芯”的重任。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他们终于在2002年研发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龙芯1号”CPU。奋斗远未停止。“我们不只要有,还要强。”对此,胡伟武一直怀着坚定的决心。从启动研发到现在,龙芯CPU不断迭代,仅在“十三五”时期,CPU的性能就提高了十倍。
 “为人民做龙芯”,成为了胡伟武的座右铭。从2002年到2018年,龙芯二号、龙芯三号横空出世。2021年7月23日,龙芯中科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处理器芯片胡伟武为这个芯片取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庆祝建党100周年。这样的命名方式是胡伟武一直以来的执著和坚守,是他对入党时那份初心的守护。
今年,“龙芯”中科已经成立整整20年。从20年前的十几个人,到现在近300人的龙芯团队,党员人数占据了三分之一。胡伟武经常和团队成员讲,我们不一定要打破一个旧世界,但一定要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芯”也一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为中国造“芯”。




推荐阅读

· 我志愿丨35年党龄的“抗疫老兵”:如果祖国有需要,我会再一次出发

· 我志愿丨他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身体力行推进全民阅读

· 我志愿丨先后三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她是如何从“小老师”炼成好校长的?


点击这里,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