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接诉即办”工作的秘诀有哪些?他们身上有答案
提到“12345”,您一定不陌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接诉即办为北京市民解决了不少烦心事。今年以来,北京市通过对市民反映诉求的大数据汇总分析,梳理出百姓反映最集中的12类主题27个民生痛点、治理堵点,开展“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其中包括垃圾清运不及时、社区医院医疗资源不足等大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提起农村地区的接诉即办,您可能有些陌生。本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节目就带您认识两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看他们如何通过解决所在村庄的“老大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领村民向美丽乡村大步迈进。
王 亮
大兴区黄村镇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
视频里这位一接到“12345”诉求件便能立即反映作出安排的人就是大兴区黄村镇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王亮。他所任职的三间房村所在的地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北邻南六环、西邻中轴路和孙村组团工业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入驻,村里“三合一”“多合一”的服装加工企业一度多达几百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之涌入,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入。然而,为了多收租金,村民私搭乱建、侵街占道现象也十分严重。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北京市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在违建遍地、低端业态聚集的三间房村,不治理根本谈不上建设。2018年,在大兴区委和黄村镇党委的领导下,三间房村开始了拆违和疏解工作,而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了刚刚上任的村书记王亮身上。经过几个月的攻坚克难,三间房村拆违完成。共拆除私搭乱建4.5万平米,疏解流动人口9400余人。
违建拆完后,王亮又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环境,村民的诉求得到了圆满解决,三间房村也有了大变样。然而,新的诉求也随之而至——村民的收入该如何增加?为了让村民提高收入,王亮通过党委政府的支持,先后引来六十余家文创产业入驻。曾经以脏乱差闻名的三间房村,如今因安静、优美的环境成为众多文创商户的最优选择,这些商户的入驻也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不怕老百姓打‘12345’,更不怕老百姓有诉求”这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的理解,也是他在农村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勇挑重担的担当和作为。在离北京城区更远的这个乡村,有一名60多岁的老党员,他为民服务的理念和王亮不谋而合。
孟祥平
房山区良乡镇后石羊村党支部书记
早上6点,房山区良乡镇后石羊村一位60多岁的老人便出门了。徒步在村里转一圈,细细查看各处的问题,每天用1个半小时,共计1万多步,是这位后石羊村的村书记孟祥平一直以来的习惯。自1999年上任,孟祥平已经在后石羊村当了21年的村书记。63岁的孟书记开朗、爱笑,偶尔顽皮得像个孩子,村民们都很喜欢他,并送给他一个绰号——“万步书记”。一个村书记的一万步,对于这个村子意味着什么呢?
作为后石羊村的“12345”,孟祥平电话不停,一旦有事立马着手解决。村庄不同于社区,人际关系更为紧密,也更为复杂。农村工作中,人情是个大问题。在村里工作了20多年的孟祥平,有他独特的工作方法。
不但要给老百姓办事,还要把事办妥帖、办漂亮,是孟祥平一贯的原则。村里的工作看似平淡,没什么大事。然而如今的平静与安定正是曾经的后石羊人所向往的。20年前,后石羊村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村内工作几乎无法开展,孟祥林刚上任的时候,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为提高村民们的收入,孟祥林带着村民们一起建大棚,种植蔬菜和花卉。大棚为村里增加了20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们的收入提高了,日子过好了。孟祥平又带领着村干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路平了,路灯安上了,村里还有了休闲健身广场,村民间的矛盾也少了,后石羊村大变样了。孟祥平说,“接诉即办”说白了还是为民服务,虽然村里的“12345”投诉件不多,但是为民服务这四个字要一直放在心上。只要村民有需要,他就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为民服务。
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多走一步”,把事办实,不仅让接诉即办在乡村落地,更实现了接诉即办的延伸。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民生难题,也积极探索着农村管理的新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他们,有千千万万和他们一样的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明天会更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