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看见的这方碧水蓝天,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努力

北京组工 2022-03-20

我们生活在北京,每天都要和北京的空气和水打交道。但是您可能不知道,为了我们能看到头顶的这一方蓝天白云,为了我们能喝上一口洁净、甘甜的水,有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本期《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节目就带您认识两位默默守护北京碧水蓝天的基层党员干部。

于海波 

怀柔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

于海波负责怀柔区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统筹调度工作。每当遇到重污染天气,于海波就要前往好几个地方进行检查。每一站,他都把“锱铢必较”的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精细化”是于海波的口头禅,他的精细甚至到了“寸土必争”的程度,对任何可能造成扬尘的源头都不放过。这些年,为了精细化检测空气质量,于海波牵头建设了457台高密度检测设备,覆盖全区14个镇乡2个街道的所有村和社区,开通警报系统,实现全时段对蓝天“把脉”。

大气治理是一场长期的战斗,需要环保人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仅苦干,更要巧干。在于海波和同事的努力下,怀柔区率先开展道路走航监测,形成“怀柔经验”在全市推广。

于海波和他的同行们十年如一日,锱铢必较、寸土必争,为的就是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让首都人民见到更多的蓝天,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当然,为了首都环境默默奉献的还有很多人,就像密云水库这位首都“大水缸”的守水人。

宋宝君 

密云区高岭镇石匣村党支部书记

保水是石匣村几代人的愿望和使命。如今,保水、守水的重任落到了村书记宋宝君的身上。2014年,为了筹备南水北调进京,密云水库库区“高程”155米以下土地应政策要求退耕禁种。石匣人吃了几十年的水库馈赠,戛然而止。

历时两年,禁种退养全部完成。但是宋宝君的压力没有减轻。禁种退养之后,村民们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曾经位于全镇收入第一的村,如今经济发展陷入窘境,这让村书记宋宝君坐立难安。

思考再三后,宋宝君请来农业专家,决定成立甘薯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红薯致富。经过两年的艰苦摸索,石匣村的红薯有了大丰收,甘薯合作社也渐渐走上正轨。如今的石匣村重新成为镇里人均收入第一的村,真正做到了保水富民两不误。

也许,随着环境的日益改善,我们已经对首都的碧水蓝天习以为常,但那些为此默默奉献的人,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首都的碧水蓝天,需要你我的共同守护。



推荐阅读

· 解决“卡脖子”难题,她让中国实现“鸡蛋自由”

· 蔡奇在清华大学上讲台,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各区组织系统这样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点击这里,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