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如何在主题教育中表现亮眼?北京这样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前线理论圈 Author 主题教育领导小组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市坚持把“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作为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的主抓手,通过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分析,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持续推动接诉即办深化拓展。
坚持党的领导,构建一贯到底的改革推进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接诉即办改革牢牢把握这条原则,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
北京市委直接部署推动,设立接诉即办改革专项小组,作为重要督察事项。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市委书记每月召开市委专题会、区委(部门党组)书记月度工作点评会,区委书记每月召开街乡党委书记点评会,街乡党委书记直接调度村社党组织书记层层传导压力。
强化区域化党建,整合辖区内资源多方联动,78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引领带动群众跟着干,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群众诉求“全周期管理”闭环机制。整合64条政务热线,对群众诉求不设门槛,全渠道、全时段受理。建立精准派单机制,将343个街乡、16个区、65家市级部门、47家市属企业、64家电商企业、10家物流快递企业纳入派单范围,按照2小时、24小时、7天和15天分级处置。
对职责不清诉求“首接负责办”,跨部门诉求“吹哨报到办”,跨层级跨区域诉求“提级统筹办”,重点问题“督查跟进办”,回访未解决事项“二次督办”。通过逐一回访获取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月度全市大排名,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重要参考。
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监督,对群众诉求办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执纪问责。
坚持主动治理,创新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模式。北京市坚持诉求办理与主动治理相结合,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标本兼治。
聚焦重点问题,选定老楼加装电梯、重点群体就业、网络消费纠纷、消防疏散通道等55个高频共性问题,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和任务责任清单,着力破解“街乡无法解决、各区无力解决”的难题。
聚焦重点区域,开展街乡整治提升,对市民诉求集中、治理基础薄弱的48个街乡实行“事前有约谈、事中有监测、事后有帮扶”。
聚焦诉求办理难点,推动政府自身改革,厘定市、区和街乡责任,与优化营商环境衔接联动,对季节性周期性问题“未雨绸缪”“冬病夏治”。
坚持法治保障,提升基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2021年9月24日颁布实施《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使为民服务成为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群众评价这是“把百姓放在心上,把民意融入法规”。
市、区、街乡三级配套出台1500多项制度,完善主动治理、诉求派单、首接负责、异议审核、提级响应、考评激励、数据共享等机制,程序规范、标准清晰的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市公安局打造“12345+110”联动模式,市检察院建立“检察+热线”合作机制,市高院为“每月一题”涉法涉诉问题解决提供司法保障,市司法局推动组建“接诉即办律师服务团”,提升全流程法治化水平。
坚持科技赋能,深挖数据富矿提升治理效能。接诉即办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推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从接诉服务平台向民生大数据平台、城市治理平台升级。
搭建智能受理、派单、办理、回访、分析平台,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构建接诉即办数据底座,全渠道汇集1亿余件群众诉求记录、300余万条企业法人数据,7000多个村社点位信息,辅助科学决策、赋能基层治理。
构建群众诉求及时发现、深度挖掘、指挥调度专业模型,提升城市风险监测感知预警能力,提高治理靶向性。
坚持多元共治,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治理积极性。鼓励市民群众协商共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通过居民议事厅、恳谈会等,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
招募4万余名热心居民担任“小巷管家”,将问题发现在村社、化解在萌芽。
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在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物业服务费和公共收益公共管理账户、推动老楼加装电梯等方面,运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加强综合治理。
争取中央单位协同支持,建立央产小区接诉即办共同治理议事协调机制,联动解决问题。
来源:前线理论圈
推荐阅读
点击这里,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