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场 | 陈栋帆:龙与花之歌,用笔触与色彩构筑精神空间

ArchiDogs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陈栋帆,今夏纽约唐人街备受关注的公共艺术作品《龙与花之歌》的作者。2008年他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毕业,之后在杭州生活和工作,曾于2012-2014年担任清影艺术空间的艺术总监。2014年他来到美国,移居在纽约布鲁克林,继续着他的创作。


《龙与花之歌》© Nadia Peichao Lin


© Christopher Lee, The New York Times


他常在美国,中国,以及欧洲等地举办展览,并曾在纽约、杭州(中国)、都灵(意大利)、雅典(希腊)等地进行大型公共壁画创作。陈栋帆曾形容自己的作品为“另一种现实,一种记忆,一个精神的世界,感觉和错觉的交织,而非梦境”,人们需要时间去寻找它的入口。他对图像的传播以及图像传递后所带来的信息与感官感受十分感兴趣;同时,作为一个以绘画为主要媒介创作的艺术家,他的关注点又难以脱离绘画本身,渴望在对画布的反复涂抹中获得新的感知。 


《忐忑》 中国杭州,2010 © Guo Yilin

 

《活着在死之前》,希腊雅典

2016 © Inna Xu


2018年9月15日,陈栋帆作为东岸学社第二十期演讲嘉宾,用日志流水账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龙与花之歌》的创作历程以及之前的艺术探索。建道筑格ArchiDogs以媒体身份受邀参加,并于一周后再次访问陈栋帆,在他的工作室里我们进行了一次艺术家与建筑师的有趣对谈。


演讲 | 陈栋帆

采访 | 朱丹 汪澄波

文字整理 | 朱丹

编辑 | Shirley Chen




 01 / 从杭州到纽约 


2011年,陈栋帆第一次来到纽约,第一次在中国城的Doyers Street(宰也街)吃了中餐。 “纽约对艺术家的吸引力太极致了,到处都是有意思的东西。它未知,又很性感。” 在曼哈顿繁华忙碌的街道上,一个年轻的中国艺术家仰望着这些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心想:这就是我的城市。


纽约就像一个许愿池,每天都会被装入一些人的心事或梦想。它也像一座植物园,如果你不小心掉下一粒种子,却又记得浇水施肥,也许就开出了花。2014年,陈栋帆如愿来到了美国,住在布鲁克林。那时候没有条件,却特别想画大画,他就伏在公寓的地板上画,拼着画,画完一节再画一节地画。他的大画最高产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公寓的地板上完成的。今年2月他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纽约的艺术家都很勤奋。这栋楼里有很多艺术家工作室,有一天晚上我关了灯锁了门走出工作室,一回头看到整栋楼只有我的窗户是黑的,我就又赶紧掉头回去了。” 


栋帆将自己的工作室称为“花园”。一推开门,花团锦簇,浓烈的笔触与色彩扑面而来,将人带入另一个世界。曾经有朋友问他,这屋子里有这么多颜色,你能安心画画吗?他说,“恰恰相反,我在这里很自在。如果是一个洁白的空间,我反而会感到局促不安。” 这里就像是他的一个精神世界,除了工作,他还会在这里与朋友聚会聊天、给朋友画肖像,甚至举办小音乐会。在纽约正在进行的Asia Contemporary Art Week(亚洲当代艺术周)活动中,他还开放了这个工作室,请大家来玩。

 

© Li Yuhong


LIC(Long Island City)当地杂志报道了这个项目,并登上了封面。 


这样一个“花园”的想法是怎样得来的呢?和绝大多数生活在纽约的人一样,栋帆每天乘坐地铁出行,在地铁上的时间他就会看看书。今年年初他在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结尾处有一个场景让他受到了感动:


“他的眼睛已经完全适应屋里的朦胧光线了。他凝视着墙上的绘画,心中激荡着无法控制的感情。他对于绘画并不怎么内行,但是墙上的这些画却使他感到激动。四面墙上,从地板一直到天花板,展开一幅奇特的、精心绘制的巨画,非常奇妙,也非常神秘。库特拉斯医生几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他心中出现了一种既无法理解、又不能分析的感情。如果能够这样比较的话,也许一个人看到开天辟地之初就是怀着这种欣喜而又畏服的感觉的。这幅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它又含着某种令人恐惧的成分,叫人看着心惊肉跳。绘制这幅巨作的人已经深入到大自然的隐秘中,探索到某种既美丽、又可怕的秘密。这个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该知道的事物。他画出来的是某种原始的、令人震骇的东西,是不属于人世尘寰的。库特拉斯医生模模糊糊地联想到黑色魔法,既美得惊人,又污秽邪恶。


‘上帝啊,这是天才。’


这句话脱口而出,只是说出来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下了一个评语。”


这一幕让他想起了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的《命运交响曲》。现在我们能够有幸聆听到这样伟大的音乐作品,然而对于书中双目失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房子,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只能依靠想象了。当时陈栋帆正在进行“精神与空间”这样一个话题的探索,他想,如果笔触是精神的镜像,那么一个绘满笔触的房间,是否可以创造一个精神的空间?


于是在搬到这个地方之后,他打算去实现书中的场景。整个房间他没有具体地去描绘任何事物,只是用笔触和十一天的劳动,组建了一个这样的空间,跟毛姆进行了一场“对话”。在第十一天的最后二十分钟,精疲力尽的情况下,他产生了一种冲动,他要去做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用撕碎的画,拼出一只鸟。“在创作过程中,有多少的真情实感,又有多少的虚情假意。是否存在纯粹的精神交流?换句话说,当沉浸在绘画之中时,是否已经离绘画却远了。真心是否就能换来实意?创作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 这是陈栋帆给自己提出的疑问。他虽然是一个以视觉创作为主的艺术家,但是却从来不会把视觉考量作为首要的工作。画画时的气息就像音乐里的节奏,气捋顺之后,一切都会自然生长出来。而一旦首要考虑的是画面美观与否,此时的创作是值得怀疑的。

 

木管五重奏 © Lumisade Quintet


陈栋帆在新工作室创作的最后二十分钟用撕碎的画创作了一只鸟。


在工作室完成之后,栋帆请他的朋友王璨用即兴舞蹈的形式,做了一次身体与空间的对话。即兴舞蹈是实时发生的对话,可以捕捉到艺术的瞬间,拥有专属于此时此刻情景中的某一时刻。而这样的即时性,绘画就很难抵达了。不过绘画也因为创作长的缘故,故而会有很多的即兴时刻,可以将不同的“瞬间”痕迹保留下来。

 

© Inna Xu


© Inna Xu

 

© Li Yuhong


从杭州到纽约,陈栋帆在清影艺术空间、否画廊和Square Peg 画廊等地举办了多次个展,并在杭州、意大利、雅典和纽约完成了一些公共艺术项目。他在作品里思考、尝试、总结与成长。“我希望能够传递一种爱的力量,有时候会换一个语境去看待问题,但是对生命和精神的质疑和探索从未改变过。应对这些思考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就是我们说的“创作”。画是一张一张的画出来的,没有捷径。”



 02 / 《龙与花之歌》:

 献给唐人街的一首诗歌 


这个项目是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夏日漫游季的一部分,意图将街道变成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陈栋帆因为之前在否画廊的作品而被非营利机构Art Bridge关注到,他们一起动员陈栋帆参加由纽约市交通管理局和华埠共同发展机构主办的公开竞赛。陈栋帆原计划还有三天就要去度假了,最初是不想参与的,可是当他发现这个项目的地址正巧位于纽约的Doyers Street,也就是他首次来纽约第一次吃中餐的地方——这就有了一丝命中注定的意味了。于是他写了一个疯狂的方案:把这条街封起来,从头至尾61米,全部用绘画来呈现。

 

《龙与花之歌》方案与所在街道地形图


Doyers Street是一条超过一百年的老街,在亚裔社区的移民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来美国四年了,在中国的时候鲜少有“族群”的意识,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但是现在就会审视自己背后的文化是什么,比如饮食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等。我觉得自己不光是要专注创作,还需要有一点理想,希望能为自己的族群做点什么。


© Matt White Photography

 

龙是可以代表中华文化气韵的形象,花象征着和平,也是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哥伦比亚大学女经济学博士、华人女权运动先驱李美步女士的纪念。而歌指的是诗歌,是一种浪漫的抒情和想象。陈栋帆认为名字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字面就是内容本身。


“我的创作与空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空间诉说着人的故事,此时此地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这条街上的画只属于这条街,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在画《龙与花之歌》之前,很多人很期待,但我并不知道要画些什么。我画画从不打草稿,跟着感觉走,气顺了的时候,自然就会有画面出来了。”在陈栋帆创作到一半的时候,团队的摄影师林沛超用无人机俯拍了街道的照片,大家觉很惊奇。因为从高空看整个画面是井然有序的,完全接近陈栋帆想象的效果。这对于人站在一条街上作画的尺度来说,是很困难的。“建筑师的绘图需要很严谨,画面控制的欲望要强很多。”栋帆对我们笑着说,“我早期的作品是非常着迷细节的把控。我现在更喜欢误差,误差也是一种美。当我重新去欣赏八大的画,那些败笔、残笔是非常的迷人。笔虽未到,却能在意境中得之,我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

 


正在创作《龙与花之歌》的陈栋帆  

Photograph by Inna Xu ©Chen Dongfan, courtesy NYCDOT, Chinatown Partnership, Fou Gallery and Art Bridge


这个项目本来的预计完成时间是两周,但是因为封闭道路会给居民带来一些不便,陈栋帆主动加强了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八天便完成了这样宏大的一个作品。有媒体报道说,Doyers Street一直很难改变它的形象,在电影里面经常会在这里拍摄抢劫的镜头,现在它只适合来拍爱情片了。曾经的“血腥之角”,现在焕然一新。大家纷纷来到这里感受这条充满诗意的街道,不论是路过还是慕名前来,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他们在这里聊天、拍照,在这里度过愉快的夏日时光。“《龙与花之歌》最有趣的部分是公众的参与。虽然画这条街只用了八天时间,但是我的工作并没有结束,接下来的三个月,我的工作内容是搜集资料,我的身份从创作者转变成了观察者。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社交媒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中包括很多意想不到的角度。” 这条街三个月之后就会消失,成为2018年夏天纽约市民的集体记忆,只存活在人们的心里。

 

夜晚的“血腥之角”


躺在地面上玩耍的小女孩


有人问,艺术家放在公共艺术作品里的心意,究竟能不能被大众所理解?是按照你的方式理解了,还是按照他们的方式误读了?这可能是一个任何公共作品出来之后大家都有的疑问。对于这个问题,陈栋帆说:“起初可能并不熟悉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但是大家对劳动并不陌生。一个人顶着烈日专注投入的工作七八个小时,大家看到你是在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慢慢也愿意了解你的工作。我很喜欢街坊邻居对作品的理解,比如,理发店的大姐跟我讲,你的作品像天上的云,你看它像什么就是什么,其实什么也不是,却能给人很多的想象。他们解读作品不是从专业的角度,而是依据生活的经验,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解读。”


《龙与花之歌》,一个对亚裔社区、对中华文化的美好祝福,就这样通过一些具有美好心灵的人,呈现在了这条街道上,成为了今年夏天一个浪漫的故事。



 03 / 寻找精神空间 


除了《龙与花之歌》和他的新工作室,在陈栋帆过去的很多作品里,都包含着一种对“精神空间”的追寻和迷恋。


早在2009年,他有这样一张空间绘画作品《童话》。但那个时候他倾向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去表达,“可能人在年轻时都特别迫切的想要表达吧。”他说。

 

《童话》 2009 ©Chen Dongfan


2013年,陈栋帆观看了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很喜欢这部电影,反复看了两三遍,深受感动,但并不喜欢看到的影评,认为文字并不能传递出观影后的感受,于是他就回到工作室创作了这幅作品,作为他的影评。

 

一篇影评:Pi, 布面丙烯。 200cm x 200cm ©Chen Dongfan


2017年的个展《锻炼》里有这样一幅作品:一个人在半睡半醒之间,有着也不知道是灵魂将要离开身体还是刚要回到身体时的状态。他的胸口前有一束花,在展览开始的时候是绽放的,展览结束的时候会慢慢枯萎,变得干黄。无论是绽放还是枯萎,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锻炼》 2017  ©Chen Dongfan


最近,陈栋帆忙着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为朋友们画肖像。他觉得他们是这个时代里最可爱的人,希望能够用笔触将那个时刻留在纸上。“相机可以拍摄肖像,但无法还原此时真实的样子,但绘画可以做到。不需要语言,也可以很深刻地了解一个人,而且是非常深入和高级的交流。” 但有时候他会觉得,即使一个人坐在他的对面,他依然看不清他的模样。“我想,缘分天注定,还不到时候吧。”

 

工作室内景及墙上的肖像 ,Photo by Nadia Peichao Lin

© Chen Dongfan


不难发现,陈栋帆的作品大多使用大量鲜明纯粹的色彩,来表达某种情绪或精神意向。“曾经有一个阶段,我会很骄傲地说我的作品有一百多种颜色,但是我后来就开始做减法,甚至只使用基本色。我觉得色彩本身就传递着情绪,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有不同的情绪。我开始使用最简单的颜色,甚至把形体上的细节去掉,只剩一些形状,或者只在结构和顺序上变化。反复涂抹中并不是为了抵达,而是追寻过程中残留的痕迹,能够留下的不是偶然,所以单纯的笔触叠加,就可以抵达某种境界。”这种境界,大概就是陈栋帆心里对“精神空间”的感受与表达吧。



演讲 | 陈栋帆

采访 | 朱丹 汪澄波

文字整理 | 朱丹

编辑 | Shirley Chen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获得授权


 THE END 



推荐阅读

气场 | 罗雨翔:设计为什么不一定能改变人们的生活?

气场 | 杨小荻:人工智能将把建筑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做真正有价值的工作

气场 | 邹嘉盟:根植于文化,做独立而批判的“在地水泥佬”

气场 | 张一鸣:公共艺术产业,大有可为

气场 | 宋刚:我希望学生们都能了解,建筑师可以做些很不一样的事

气场 | 赵国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误解了地产建筑设计

气场|宅匠:坚持“天然,耐久“的家宅匠人

气场 | 张永和:年轻建筑师要想认清自己,必须多实践

气场 | 张斌:塑造建筑师的多重角色,是我们的突围机会  

气场 | 齐帆:求学浙大宾大,任教港大哈佛,他却最终选择了创业实践之路

气场 | 韩冬青:建筑师的培养并不只是以造房子为目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