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场 | 透过他的镜头,你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纽约

刘松恺+张子凡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美国十城记》建道筑格ArchiDogs的第二本出版物,联合了十多位旅居美国的名校毕业生,分别讲述他们学习和生活过的美国十大城市的建筑和景观,记录了每一位旅居者与自己生活的城市之间的故事。


本书纽约章节的作者,刘松恺旅居美国多年,走遍纽约大街小巷,一起看看他镜头之下的熙攘热闹的癫狂之城。



ArchiDogs原创第500期啦!!!

本篇文章为ArchiDogs原创第500篇文章,

为了纪念这个里程碑,

我们将送出一本《美国十城记》


如何获得大礼?

请在本文后留言,

截止于9月9日 晚12:00前,

留言点赞最多的1位同学将获得《美国十城记》一本!

获奖名单将于9月10日公布。



访谈撰稿 | 张子凡

编辑 | 艺梦




本期人物



刘松恺

美国十城记纽约章节作者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设计硕士

建筑师

独立建筑摄影师

个人网站:www.behance.net/Songkailiu



A=ArchiDogs

L=刘松恺


A:您是怎样接触建筑摄影的?

L:建筑相对于别的学科更具备艺术性,学建筑的学生也多多少少会对电影、摄影、艺术等等有自己的理解,我也会去多看看这方面的内容,欣赏别人的艺术作品,这其中也包括平面设计和摄影作品等等。我在大学期间参加过一个竞赛,有一些图片需要拍摄现场照片后期合成在设计中。当时第一次接触摄影,后来修图的时候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房子也是可以拍的很好看的。


PokePoke Sushi Store


后来慢慢开始做摄影这件事情,一开始也会什么都去拍,纯属没有目的拍着玩的瞎折腾,然而做每件事情都会有瓶颈期,过了兴奋劲劲就开始不那么感兴趣了。我试图找到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一些题材来拍,后来开始做建筑摄影——和我的专业有关,也容易接受。后来想想也是蛮欣慰,当时并没有放弃,而且在那段时间确实积累了很多对生活上观察的“眼力”。


NY | Pier 15


后来我发现做建筑摄影对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在做设计的时候,很多时候会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式。但是在拍照时关注的点和做设计时关注的不同。因此在做设计时我会思考拍摄过程中的某一个精彩的时刻,并注意这些时刻在设计中的运用。在营造设计的空间环境中融入拍摄时的想法与体验会更有趣。因此,建筑摄影这件事情我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现在我也会一直带着相机随处拍拍。


长宁来福士


A:建筑摄影在拍摄中关注哪方面的表达?

L:作为游客拍摄和作为摄影师进行拍摄时,心态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作为一个参观者,或者说游客的身份去看一个建筑,我想大家更多的关注点是建筑好不好看。对于大众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而言这最基本的点。当下有各种各样的网红建筑出现,它们可能是因为好吃的而红,可能是因为好看的书而红,而免不了的是他们的空间设计,或者说空间提供的功能性更能适应当下人们对于特定生活的需求。建筑已经从一个功能性的事物变成了大众生活特质的取景点。大众可能是为了拍到好看的照片发到社交网络吸引赞,也可能为了看看建筑本身以及展出的展览,这也是当下的建筑作为一个吸引注意力的存在所得到的肯定。


SUSAS


而如果你作为帮助设计师拍摄的建筑摄影师,则需要寻找通过体验空间、形式等等并从中找到彩的点。往往摄影师和设计师对于设计的出彩的点的认知不一样,这就体现了设计和反馈的不同。而同时作为建筑设计师,我在拍摄时也会去注意到一些设计的小细节,一些设计时可能想要去表现的场景,这样的往复思考就对设计和拍摄这两个方面都有促进的作用。


FL | 1111 Lincoln Road


建筑摄影在拍摄中会注意表达很多地方,不论是建筑的使用特性也好,还是建筑本身是怎样存在的,都是在拍摄时很值得去关注的。


杨浦滨江景观


A: 面对“摄影并不能体现真实的空间感受”这样的观点,您觉得摄影艺术作为图像艺术应当怎样反映建筑?

L:建筑摄影,很多情况下是在用来作为设计师的宣传,看到照片应该能够看到设计师在设计的点在哪里,想要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状态。建筑摄影在国外分为两个方面:最主要的当然还是作为宣传的手段,图片可以直接地给观者一个瞬时印象,并引发观者的想象,其次建筑摄影已经在很多艺术家手上成为了艺术创作的手段。有一些摄影师逐渐模糊了建筑摄影纪实性的表现力,试图通过拍摄一系列的建筑,从中提取主题,或是追踪拍摄某位设计师的建筑项目,学习建筑给社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也是一个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同样可以帮助设计师挖掘设计与建造的潜力。


NY | The Shed


作为二维图像而存在,建筑摄影的内容是有限的,在一张图幅内所能够表达的内容,可以理解为作者的瞬时记忆。有时拍摄者会等待一个合适的气候、人文环境。最终展现的照片很可能是作者对于建筑的理解而不是建筑本身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样子。


Lower Mahattan


有时人们到了现场,发现和照片差距较大。可能照片是拍摄者花了几个小时等待而定格的一瞬间,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能看到同样的景象。有时摄影师会使用一些比较极端的视角来表现建筑某些强有力的特性,而在现场参观的时候,可能并没有照片上看起来得那么具有张力、角度独特,这也会造成一些心理上的落差。


David Zwirner Gallery


A: 您的很多作品中人的行为占据了画面的主导,这是一种个人偏好吗?

L:拍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管哪一类摄影,人总会是核心。即便人不在,也是因为摄影师刻意的等待而抹去的。毕竟人是这个世界的主体,是人工痕迹的来源,建筑这一与人紧密相连的载体,当然与人是密不可分的。我在拍摄的时候并不会刻意等待人群离开。记录性的拍摄和创作性的拍摄可以被区分,记录性的拍摄可以保持真实性,而随心拍摄的内容则更为有趣,我认为这种效果更加反映建筑被使用的真实状态。


中央公园


另外,建筑在刚刚建成时的状态和建成之后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状态不同。有时我受邀帮朋友拍摄他们设计的建筑,过了一两年我可能会经过那些房子,我会不由自主地去再次拍摄,记录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建筑对于周边社区的影响以及人对于建筑的影响是过程性的,建筑不再仅是实体的存在,而是一个可以承载集体记忆的介质。因此人是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Brookfield


A:建筑摄影对您会有哪些影响?

L:大部分的影响并非拍照本身,而是在于开始更加认真对待身边的事物。对于拍摄来说,拍的时间久了,眼中会不自觉得多了一个取景框。有时相机并不在身边,我便非常懊恼。这种懊恼的过程会让你慢慢找到你在生活中一些想要发现的东西。能够帮助你从生活中剥离出想要拍摄的东西。因此可以帮助自己在未来的拍摄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与构图。我认为对于生活上来说,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能够通过拍摄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有时候在电影和小说和各类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或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世界、或者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而那个世界中的故事或情况是你所没有能够遇到的,或者有一些只能通过想象的场景。而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却是真实发生的。走在路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正在清洁的清洁工,推车的小贩,这些都会对你产生影响。在拿起相机拍照时,实际上已经是一种艺术性创作,不仅仅包含了真实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把以往看到的、学到的、体会到的经历加载到画面中。你实际上套了一个自己意识的滤镜在镜头上。你的取景框只有你自己可以设定,别人取的景和你一定不同。


纽约街头


在instagram或是500px上看别人的照片,会真的去想别人是用怎样的一种心境去拍照的,别人拍出来的照片是什么样的,如果是我我会拍出什么样的照片。你会在读别人的图和自己去拍摄的过程中发现一张图既可以让你感同身受,也可以让你思考自己在那个场景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很有趣的自我对话。


CT | Grace Farms


在整个循环中会发现,拍照给你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直觉的锻炼。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非常直接,立刻能够反映到今后所拍的照片的影响。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变化,理解事物的方式上的变化。这是让我感到我有很大改变的地方。


Herzog建筑内部


现在我在上海上班,不需要加班的时候每周我会花两次时间出去。周六下午我会出门跑步或是散步。跑步的时候我会随机找一条路线,有时候就是单纯地跟着绿灯走。看到有趣的事情或是建筑我会拿手机拍照。这次跑步的主要目的是看看这个城市里面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和值得我拍的东西,第二天我会特地去我昨天看到的地方拍照。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增加对城市了解的方式。


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


当初在纽约我定制了每周拍摄城市建筑计划,一是想要看看我到底能够坚持拍多久。我觉得拍照一定需要量的积累,当时便想要通过一个“计划”的形式来督促自己。

既然在纽约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那就去多拍。


NY | Re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Square


我当时有个关于每周要拍哪些建筑的list——知名建筑事物所的、不知名事务所的以及我自己觉得很不错的。后来拍摄的主题也逐渐延伸到了景观和城市层面。因此从拍摄的东西中慢慢开始能够看出一些城市的特质与情感。后来的拍摄中也发现纽约笔直街道上的建筑也不是直上直下,建筑会有退让之类的做法,我也会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是什么在控制着城市的天际线,搜索相关的资料,读了一些相应的纽约区划法,慢慢对于这个城市的建设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NY | High Line 23


拍照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生活上和拍摄上,而是整个生活中一个时间段里对于某一个事物的理解,包括建筑摄影这件事情的理解都在慢慢发生变化。这是一种良性的变化。可能后来会发现之前自己拍的照片都好丑,会觉得那个风格和现在喜欢的完全不一样。但摄影与设计一样,都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反刍自己的消化理解来得到对于生活的看法,对于事物的看法。我觉得所有事情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的生活状态在形式上的反映。


从高线公园向街道望去

 

A:请问您在为美国十城记NYC进行拍摄的过程中有哪些新的体会呢?

L:当时在美国工作的期间开始写这本书。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我后来去读区划法。抛开写书的事情,从世贸中心开始,我从纽约的下城区向上城区组织拍摄计划。第一次开始拍摄时,我是非常盲目地去拍的。后来就会发现这样拍很乱,没有系统性,或者说,当初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想要看什么,就见到什么都拍。还记得第一次拍是一个下雪天,我沿着纽约的下城区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四五个小时,很冷。在后来写书的时候发现,真正要从对于城市的理解的层面开始写东西,思考这个城市的时候,和拍摄是不一样的。当然这也和我写东西的出发点和拍摄计划的出发点不一样有关。写书的过程中你会去思考你想要写哪一些建筑,想要怎么去阻止这个城市的关系——它的每个区是怎样发展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状。以及历史上有那些房子是拆掉重建的,哪些房子是一直在那里的。

 

Tao 01


纽约有很多改造类的建筑,比如很多码头和厂房,还有以前是鱼市的地方,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些新兴艺术性、文化性或是商业性的区域。这些东西我在拍的时候并没有看过它以前的样子,我会在写书的时候去寻找它的历史根源。当你发现它在以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场景和生活状态时,你会不禁感叹。这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在了解了背景之后,你再经过那些区域,你看东西的心态就不一样了,我觉得这些时刻都给了我很大的心理触动。有的时候我拍的照片是关于人与建筑的关系。就像我之前所说,人总归都是主体,拍照以人物的生活场景为前景,而建筑处于背景的位置,融入了生活中。以荷兰摄影师IwanBann举例来说,他的作品里是真的能够看出超过了空间构成的记录的,你能够看到生活的气息,能够感到那种独特的人文气质。我在为十城记拍摄的这段时间也受了他的影响。我会刻意去关注纽约每个区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是怎样利用建筑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娱乐的场所。而也是这个时期慢慢开始对于城市层面的设计感兴趣,我关注的点也渐渐不局限于建筑和摄影本身了,从开始写十城记后我才逐渐意识到城市尺度对于人们的影响。


华尔街


 A:可以介绍一下近期的拍摄计划吗?

L:我目前在上海生活。上海和纽约非常不一样,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找到属于这个城市的不同生活方式。之前在纽约时,我基本上跑了大半个曼哈顿,从137街向下的每一条街我都走过。通过这一年多的拍摄,我对这个城市有很大的感触,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场所,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有时突然出现的异形空间以及人们围绕这些空间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我都还能隐约感受到纽约带来的气息。


Lower Mahattan


 我觉得拍照是一个通过镜头去发现世界,感知生活的好的方式。包括之前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后来翻照片也真的觉得拍照帮助自己感受了很多东西。

 

Moscow | Danilovsky Market


虽然我从回国后到现在在上海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我觉得我还没有看懂上海这个城市的逻辑。我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去走。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周六拍摄计划。上海的运作方式和生活状况比起纽约不那么有序。我在上海注定没有方法按照在纽约那样从下城向上城一条一条街扫过去这种方法去走路。在上海拍摄是一种更自由的状态,不存在有规律的网络和环境,因此需要更多更长的时间去消化。



想了解更多独立摄影师刘松恺的个人摄影作品,

请关注 www.behance.net/Songkailiu




访谈撰稿 | 张子凡

编辑 | 艺梦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或作者获得授权


 THE END 



推荐阅读

获奖名单揭晓|有了他们,足不出户、亲历美国十大城市,你也可以!

送旅行大礼包|你想足不出户,亲历美国十大城市和他们最负盛名的的建筑吗?

不知道参加什么竞赛?给你一份史上最全竞赛攻略(建筑篇)

气场 | 从新西兰到美国,他是如何将异想天开的创造力转化为项目落地的执行力

不知道参加什么竞赛?给你一份史上最全竞赛攻略(建筑篇)

气场 | 韩冬青:建筑师的培养并不只是以造房子为目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