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场 | “待你毕业,我们一起造个园子”

张超悦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系园,

隐匿在南京的一栋老房子中,

是一处怡然自得的角落。


系园主人玄素和因一,

一对建筑师夫妇,

来自北方和南方的组合,

热爱传统文化,

亲手给自己造了个园子。


造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建筑师的自宅可以是什么样的?

青年建筑师夫妇造园背后的故事有哪些?

ArchiDogs有幸对系园主人进行了独家专访

让我们一起听听玄素、因一的故事。


以下为正文





本期人物


玄素 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

因一 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玄素、因一夫妇于系园)


ArchiDogs:为什么给自宅起名系园?

玄素:我叫它系园,一是设计的时候天天琢磨,连躺床上睡觉也惦记着,算是心有所系。二是关系。做个假山,挖个水池,这当然很重要。可园林里还有更重要的,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大小、明暗、高下、向背等等。


(从院子看堂屋)



ArchiDogs:有的时候设计师只是停留在设计环节,而缺乏对于建造的理解。而你此次client、designer和contractor的三重身分,是如何协调的?


因一:平常的设计工作中,很多事儿了解得不够透彻,即使知道功能,也不能完全熟悉使用者的习惯,只能靠生活经验来推测。而且现在建筑行业分得很细,设计是设计,施工是施工。所以这样三合一的机会特别难得。这个房子最后做出来,跟我们当时的设想还算一致,这是最幸福的事。毕竟房子是有真实尺度的,而图纸没有。家具搬进来的那天我特别高兴,模型里的场景一下就成了现实。大半年下来,使用起来也比较满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设计的时候还是充分考虑的。


玄素: 我们的方案做了三四个月,图纸画完的时候,所有电器的型号都已经选好了。比如,冰箱多大我是要算好的,要是进不了这个八角门,就只能砸墙了。这三四个月,就是为了把所有的事儿都想明白。可就算这样,施工的时候还会有很多问题。得不停地试,和工人商量,有时候也会妥协,不过大部分坚持了原来的想法。


(八角门)



ArchiDogs:建造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玄素:木头我是不愿意上清漆的,因为对身体不太好,所以选了木蜡油。油漆工对这个东西不太熟悉,也不太愿意用。而且,工人在打磨的时候也不会很细致。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两个人做的。每天下了班,我们俩人就提上一罐子木蜡油,拿上砂纸,她磨,我来擦。至少得上两三遍,一遍弄完,转天干得差不多了,就再磨,磨完以后再擦。地上用的是从苏州买来的金砖,其实就是黏土烧的方砖,上面刷了桐油。也是我们自己弄的,统共刷了两遍。第一遍刷出来以后,有深有浅,因为这个砖吸收得不太均匀。我等了两三个月,才算是干透了,然后再刷了一遍,才是现在的样子了。另外做灯的过程也记得比较清楚。自己锯竹子,自己打孔,竹棍儿和竹丝是从鸟笼子店里买的,中间糊的是硫酸纸,其实跟我们以前做模型差不太多。


(自制竹灯)



ArchiDogs: 系园的造价是多少?

玄素:30万元。很多钱花在了看不见的东西上,比如乳胶漆、木蜡油、门窗等等。不过这是很必要的,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们买东西不选贵的,选合适的。比如窗帘只要颜色对,布料的质感对就行了,牌子什么的不那么重要。家具都是自己设计的,然后找工厂制作,所以比市面儿上的家具还便宜些,也更合自己的心意。

因一:我们希望用的材料都是真的,不要假的。比如院子里铺的砖瓦,旧点儿没关系,但一定得是真材实料,而不是贴面装饰。木材得是实木的,贴皮的不能接受。


(庭院旱园水做)


ArchiDogs:你们在设计系园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自己所喜欢的建筑师的影响?

玄素:特别喜欢王大闳,是台湾建筑师,受我太太的影响。

因一:我去台湾交流的时候,特别喜欢他的作品,把他各个时期的几个自宅跑了个遍。他是贝聿铭的同学,但名气要小得多。大闳先生的房子粗看不是很引人注目,但越琢磨越有味儿,越佩服。他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接受的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教育。可他小时候在苏州待过,还在南京的金陵中学念过书。所以他的作品很有意思,有现代主义的印记,又有中国传统空间的意境。


(图片来自于网络)


玄素:我喜欢他,因为他的度把握得非常好。做得太简单,太现代主义了,中国的意境就没了。可要做得过于复杂,就变成堆砌符号,也就真的是装修了。



ArchiDogs:系园作为现代城市中的园子,会不会觉得形式上没那么像园林?

玄素:其实系园乍一看没那么“园林”。我们的房子和院子的占地最多是一比一,可在以前的园林里,自然的部分远比建筑多得多。我们不指望将来有多少机会再造园林,首先那些好石头越来越难找了,其次也没有那么多土地了。有这个本事的人越来越少了——把造园子的方法借鉴到日常生活的设计里,大概是最合适的。


(系园航拍)


有些人会觉得王大闳自宅里的月门是符号。我们接受的,基本上算是现代主义建筑教育,常见的门洞基本都是正交的。以前中国人的园子里面,月门、八角门、宝瓶门……样子多得不得了,实在太正常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会觉得和园林有关的都是符号性的。


(庭院一隅)


对系园来说,和园林关系最大的,就是普通人会觉得,这房子好像看起来比实际要大一些。堆假山,挖池子,和园林未必有关系。考虑大和小的关系,把本来不大的空间,做得比原本大一点,我觉得这才是要从园林里学习的,也是最本质的。比如说像残粒园140个平方,做出来像是大了好几倍,这是园林最大的本事。像现在所谓的新中式,看着有点儿像,但是那根本就不叫园林,跟园林也没有什么关系,是彻彻底底的符号。所以,其实我不喜欢讨论风格问题,也没那么喜欢中式这个词儿。



ArchiDogs:你们的“练宅记”系列文章发出后,不仅在建筑师圈子受到广泛好评,而且有很多普通人也喜欢你们的房子。你觉得普通人和建筑师群体在看待住宅的事情上有没有什么区别?

玄素:我记得以前有一个师兄说过,有两种房子:一种房子是有那么几个角度拍出来特别好看;还有些房子是,你从照片上看不出来有多好看,但你进去就会觉得舒服。我觉得后者更好,因为照片和人眼看的还是不太一样。很多房子都是为了那张照片,拼命把那一个面做得很好看。


我们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谈高深理论,只谈百姓日常,其实就是做给普通人看的。如果普通人看了觉得好,我会特别高兴。普通人是不会关心你的分析图画成什么样的,他只会觉得这边好不好用,那边舒不舒服。比如巴瓦,这个人的房子不太好画分析图,平面乱得不得了,到处都是小院子;但你就会觉得,待在那个地儿,就是很舒服。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再比如,我以前最不喜欢盖里的房子,去了一次他设计的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说,还是觉得乱糟糟的。可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不一样,那里的人很喜欢这个东西,他们去那儿会觉得就像过节一样。毕尔巴鄂的那个房子更是这样儿,可惜我没去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它也没有那么不好,以前我会很排斥自己价值观之外的东西。现在觉得,房子都盖成一样的,也挺无聊的。建筑师会善意地骗自己,不那么愿意谈舒不舒服,好不好用,更痴迷于分析图能不能画得出来,或者是照片拍得好不好看。所以建筑师很多时候没那么真实,但普通人是很真实的,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不好用就是不好用,其实你也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一我们也会出去看建筑,比如去日本看安藤,四条河原町Time's那个房子,其实去之前我很期待,我以前觉得做得还不错,去了以后发现根本没有人去。不是说设计得不好,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个好空间,可对大众来说并不是个好去处。我们自从开了系园这个公众号写自己的家以来,有很多朋友问我们问题,没人关心我们家的概念是什么,怎么做个案例分析之类的。最关心的是防潮怎么做之类的这种事。这个对他们来说很有用,而且也很实际。夏天梅雨季,家里的地还是很干爽,要是做得不好,地上到处反霉,根本没办法住,房子长得再漂亮也没有意义。


(卧室,庭前四季花开不同)



ArchiDogs:国内同行也有人同样做了类似的设计,把园林的概念带入室内设计,你怎么看?


玄素:做设计应该是观念很丰富的,要什么样都有,其实并没有好坏,没有可比性,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现代主义的房子做出来,并不是不好,只是换我可能未必会这样做。但如果每家都做成我们这样也很无聊。

因一:世界就是要参差多态才有意思。


(落地玻璃折叠门连通堂屋与庭院)



ArchiDogs:东方园林区别于西方建筑的一个重要点是它不可图解,是这样吗?

因一:分析图上帝视角比较多,大多是人眼里看不见的;但是园林里的那些景点儿,都是用的人眼视点——古人堆假山不会站在一个顶视去画分析图,他们就是站在那看,大小、高下、疏密,全都是人眼里看得见的。


玄素:西方现代主义的东西,比如柯布住宅的九个原型,虽然图解很复杂,但他是能图解出来。可是,园林大概比较难被图解。在西方建筑师里,我最喜欢的人是西扎。我觉得他的房子分析图基本上画不太出来,但你去看了以后感觉会很好。我们读书的时候做设计,很强调能将概念付诸实践。其实这个概念就是非常图解化的,会刻意的为了让这个分析图变成现实,而放弃很多该有的东西。用建筑师的逻辑,西扎有很多地方明明可以做得很清楚,但他会处理得不那么清楚。我不觉得他是想不明白,或者疏漏了,可能是他不想表达得那么僵化吧。


(主人书房)



ArchiDogs:我们的读者很多是建筑留学生和对留学感兴趣的同学, 你们都是在国内读研的,所以说说选择在国内读研的理由好吗?

因一:其实看我们书架上的书就知道,我们选择在国内读研,是因为喜欢传统文化,觉得出国反而难学到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玄素:我觉得出国读书是件很好的事儿,如果对很多事都很好奇,当然出去看看是好的,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我比较务实,觉得建筑师,最终是要实践的。当时觉得在国内读研,能跟着老师多做点儿实在的事情,所以就留下来了。



ArchiDogs: 您对有建筑梦想的学生们有什么寄语呢?

玄素:出国读书并不仅仅是你要去学人家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自己喜欢什么。找到自己想要的,也许将来会回过头发现更喜欢自己文化的东西。在国外会给你很多眼界,会让你长很多本事,然后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就可以做。像王大闳,是从国外读书回来,但他做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西方,其实还是比较土,当然我觉得土是个好词儿。


因一:我觉得文化更重要,因为建筑最后还是要表述文化,没有文化的建筑就只是房子。最后相信自己的文化、理想与对设计的坚持。






项目地点:南京

建筑面积:70㎡

基地面积:140㎡

建筑师:玄素、因一

摄影:大黄

完成时间:2017-01

微信公众号:系园





访谈丨张超悦

校对丨栗茜

编辑丨陈冬玮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或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

气场|赵磊:有方这样的公司能活,建筑行业没问题!

气场 | 彭铭博:别再说绿色建筑只是个“噱头”!

气场 | Tom Leader专访: 在景观的世界里,感知被隐藏的美

气场丨何志森:24个月,25个课题,携Mapping工作坊行走中国高校

气场 第一回 | 刘晓都 ——这不是建筑师最好的时代,但机会一直都在


    -THE END -



    ArchiDogs重磅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建筑留学究竟学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留学如何选校、选课

    这就是你最应该读的一本书




    ArchiDogs自主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东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韩冬青 推荐

    《超越设计课-海外留学的建筑之道》

    权威 全面 真实 展现海外建筑教育的前沿成果

    10所欧美一流建筑院校

    27位优秀留学生

    以及

    15所中国一流建筑院校

    28位知名专家学者


    推荐读者:

    • 20考虑出国留学,准备制作作品集、面临择校及专业的学生。

    • 对国外建筑教育感兴趣,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开拓眼界,掌握更多先进设计理念的学生。

    • 对教学充满热情,正在奋斗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或有志于成为教师的专业人员。


    详请点击以下链接:我听说有这样一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