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场 | 当德裔型男导师遇上埃及古城开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建筑并非只是简单的实践活动。其中有文化和离散的元素,存在于我们所谓的建筑中,其携带这一学科历经千年,所以这个与时间相关的学科,需要被不断的质疑和重新定位。”


当德裔型男导师遇上埃及古城开罗,将实体考察与数字化设计结合,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本文转载自闻斯设计( LICEdesign ),原文有删改。





01 /导师介绍



Ferda Kolatan

Founding Director of su11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ractic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lyvania



Ferda的Studio在UPENN里算是有点独树一帜的,既不像MayaStudio疯狂创造新审美,也不像传统的Studio在做实际的房子或者研究理论,但是比起整个学期不着边际的Studio,还好他还是在做和建筑沾边的设计。Studio之前的设计成果看着都很奇怪,不像是那些雄心勃勃的誓把建筑学与当下的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的教授所指导的设计看着那么科幻和未来,他企图从当下艺术领域汲取方法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希望从现存的建筑里,提取元素,无论是建筑本身的装饰或细部构造还是隐藏背后的设备或零件甚至是不相关的工业产品,希望通过混合杂交这些现成品创造出一种新的建筑语言和范式,为当下的建筑困境寻找新的出口



SU11 website ( http://www.su11.com/ )

 

Ferda Kolatan是一位口碑很好的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对于在设计上的困惑他可以持续来阐述他的观点直到你理解为止,而且也很鼓励课后感兴趣的同学继续和他探讨,同时他也很严厉,对设计质量要求很高,一丝不苟的态度里透着德国人的性格。除了在学校当老师以外,他还是建筑事务所SU11的创始人,以纽约为基地开展建筑实践。另外一点吸引我的是Studio的Field trip去的是埃及!因为17年的Studio受到埃及文化部的赞助支持,所以整个实地考察紧凑而高效,最终的设计成果也将参加1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并在埃及展厅中展出。


su11 architecture+design 由 Ferda Kolatan 与他的合作伙伴 Erich Schoenenberger 于1999年共同创办,多年来专注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installation。其设计曾被展出于 MoMA, PS1, Walker Art Center, Pasadena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Vitra Design Museum, The Beijing and Istanbul Biennials等。




su11 Featured Projects



 

02 / 课程安排


整个学期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城市研究,“物体”训练,实地考察,杂交虚构,现实表达。各阶段文中会一一叙述,但是作者想以不一样的方式来呈现设计过程,所以采用插叙的方法,希望从一个感性的叙事式的画面切入设计思考,文中也加入了笔者感兴趣的概念思考,希望能够帮助理解Studio的设计本质。

 

俯瞰开罗


随着雾霭,飞机在开罗上空徐徐降落,与大地连成一片的如沙土般的城市映入眼帘,Studio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体验当地生活,观察城市状况,感受异域文化,从切身的细微观察来搜寻设计线索,希望设计与当地的真实性相关联。Studio先后参观了开罗,亚历山大和阿斯旺。开罗的胡夫大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埃及博物馆;亚历山大城的国家图书馆,庞贝柱,地中海美景;阿斯旺的高坝和努比昂土著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埃及的另外一面也慢慢地触动了设计上的思考。


场景一:

漫步开罗街头,与美丽精致的清真寺、教堂和庙宇形成巨大反差的则是满目疮痍的城市景象,城市里随处都是2011年埃及革命留下的痕迹,烧焦的或是没有窗户的建筑镶嵌在年久失修稍显破败的老房子里,由于经济上的原因,除了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外,大部分的建筑都没有外饰面,混凝土框架和砌块填充墙裸露在外,整个城市仿佛是一个历经久远的老人在低吟着悲伤的历史。也只有当傍晚华灯初上时,走在川流不息的夜市里,才能感受到有着一丝生活气息的开罗。


城市景象


场景二:

屋顶的临时住宅是开罗的另外一个独特景象,埃及革命之后,大量人口涌入开罗,城市无法解决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因此在距离城市不远处新建了许多卫星城,从职能上也是服务于首都开罗,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很多人选择留在开罗,为了维持生计,这些外乡人选择在城市的现存建筑的屋顶上加建自宅,据当地人介绍有的屋顶即使是小小的一块,里面竟然居住了二十几户人家。这些搭建的房子如同外来的寄生生物与下面的建筑格格不入,真实的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


屋顶加建


场景三:

对于来自一个无神论国家的我来说,宗教一直是神秘而吸引人的。埃及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色的教堂、庙宇和清真寺在城市里随处可见,最有特色的则是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每天五次的礼拜,随着喇叭里传来阿訇的召唤,古兰经的诵读声回荡在整个城市里,街边巷隅宅前老老少少站在一块块五颜六色的毯子上虔诚地跪拜,一切都显得那样的静谧,从装饰到服装再到建筑,宗教仿佛空气一样与这里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清真寺

 

片段化的场景和相异的文化感知怎样编织进设计中,并与基地融合在一起的思考贯穿了整个旅途。17年的基地被选定为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三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分别是Kasr AI Nile, 6th of October 和 Imbaba,每个组可以任选其一作为基地来发展设计。


尼罗河上的桥


之所以选择这三座桥,是因为开罗的城市营造始终围绕着尼罗河展开,桥梁连接着两侧的城市,桥梁不但是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而且和埃及的历史命运相连。2011年的开罗事件发端于此,数以万计的人民聚集在桥上,为了他们的诉求而呐喊,设计也是希望从都市政治是怎样改变桥梁用途的角度,试图对开罗的人民生活产生影响。


开罗事件中的桥

 


03 / 设计流程


在实地考察之前Studio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周的城市背景研究和三周的“物体”训练。


1. 城市背景研究

在城市背景研究阶段,Studio分组进行研究后汇报,这一部分只是对埃及和开罗的各个历史时期做基础研究,为实地考察和以后的设计思考做准备,各个历史时期分别为:从奥斯曼帝国到英国殖民时期的埃及;1914年后的现代埃及;阿拉伯之春时期的埃及;作为城市或都市发展的开罗。

 

2. “物体”训练

接下来就是“物体”训练阶段,利用一周的时间按照基础资料完成三座桥的数字模型建构,尽量还原桥梁的真实细节,一些被遮挡的细节也要在实地考察后补齐。在完成桥梁总体模型后,在两周的时间里,每人可以选择桥梁的任意部分,进行一个关于“物体”的前期训练。训练就是选取桥梁自身特征或与城市接触的部分(LandingBridge), 通过剪切,重叠,镜像,并置和融合等各种方法来放大或夸张表现这一特征的训练。最后被放大的这一部分特性以“物体”的概念表达出来,比如它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物体,形态不会向四周延伸,被附以抽象白色材质并漂浮在空中,渲染图不允许出现阴影,观看的视角也没有透视关系,只能以轴测图的方式表达,甚至整个Studio的图纸表达方式和效果都要统一,看上去仿佛是一个整体的设计作品。Ferda也提供了艺术家Roxy Paine, Guy Laramée,Tony Cragg 的作品作为参考。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捕捉事物特征的敏感性的训练,为实地考察后的正式设计热身。


建模训练



04/ 正式设计


最后就是正式设计的开始,当然实地考察的亲身体验,历史背景的研究介绍和基础训练都是设计的基础。这里我想展开两个概念:杂交和基础设施,也是开始设计的思考和方法。

 

1. 反类型学的杂交

汽车被认为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而照片中的新物体看似既能飞又能跑。这不是一个意义明确的物体,模糊性来自于两个独立部分的杂交,而非简单地双数叠加。这也不是一个类型学意义上的设计,相反它是反类型学的。图片只能理解为飞机—汽车,而不是汽车机或飞机车,因为早期的杂交表现为明确的嫁接,没有任何细微的变化和过渡


一张关于杂交理论的早期照片¹


以非自然的方式,杂交把特性不同的事物融合进单一物体,而非表现为个体原本的样子,各部分也并非在一个和谐一致的物体里,而是相互影响共生,由最终的结构、形态和特征创造出一种介于中间的非清晰定义的审美。正如MihuIliescu所给出的描述 “杂交的表达作为当代艺术领域一种有效的妥协,自然地导致了一系列的类型,在对立和矛盾中,不相关的元素可以相互并存、交叠和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状态。旧有的意义明确的物体被杂交混合的行为所模糊,形成更加开放、灵活和多样的领域。²”当代艺术家Patricia Piccinini和David Umemoto各自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当下杂交方法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Patricia Piccinini作品


David Umemoto作品

 

2. 作为巨构的基础设施

桥梁是典型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组织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征性的肌理存在于都市文脉中,当构筑物的尺度超出人体的绝对尺度后,其自身的组织形态和功能足以影响到城市,桥梁在完成交通运输的同时,也与城市发生着各种关联。桥梁在物理层面以线性形态连接着城市,但同时其结构和形态也在分割着城市,即使在城市中心区域,线性形态也定义了区域的边缘,而成为悖论的是每一个桥体支撑结构又形成了无数的微小中心与城市生活发生着各种联系,正如实地考察所见,人们在桥下可以展开各种活动,比如在桥墩下的礼拜等宗教活动。正如StanAllen对于基础设施七条主张中阐述的那样:“基础设施并不打算成为基地上特定的建筑,反而是形成了基地本身,为未来的事件创造了条件。³”


桥与城市肌理

 


05/ 概念梳理


设计来自于真实的开罗,三个场景片段:城市状态,屋顶住宅和宗教生活。桥的概念思考:边缘与中心,线性和场域,设施和生活。设计将两方面杂交在一起,通过发展虚拟的叙事来勾勒出策略性的操作激发开罗基础设施背后所隐藏的潜能,以一种不同的使用方式使之更加明显。桥体的上部结构被设想为中横梁构造,中空的部分作为公共服务空间,环绕四周的则是改善型住宅,上部结构除了承担交通运输的功能以外,还是一个空中社区,可以俯瞰尼罗河的美景,下部结构则把桥体支撑、清真寺和楼梯杂交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的空间,在城市到社区的流线上设计了不同尺度的宗教场所,从世俗的城市到空中的社区仿佛就是一次宗教的洗礼。



方案轴测


轴测局部放大


正是桥体原有结构与新功能的杂交使原本单一的支撑体成为了一个复杂功能的中心,与城市生活发生关联,无数的微小中心与整体的线性形态在概念上形成了设计转换。在以想象虚构的设计完成后,Studio进入到了Final阶段,犹如设计的题目-真实的虚构,我们要使设计更加真实,不再像之前追求的抽象白色的物体,Ferda要求要有色彩、材质、质感和细节,除了图纸表达以外,我们还需要制作场地模型和大比例的细节模型,在无数个通宵之后,Final的效果很好,好像是一个建筑展览。


final现场


06/ 个人体会


这确实是个奇怪的设计。建筑学的确需要跨界,与其他领域杂交才能有新的发展,当代艺术的思想和方法深刻地影响着这次设计,设计也试图从艺术里发展出新的审美。而数字化技术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概念的形成,设计的思考,甚至是建造方式的改变,革新的工具和材料使我们有能力去挑战传统的建筑观念,复杂的3D模型工具加上3D打印技术使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被想象、设计和制造。本次设计过程完全依赖于3D模型的制作过程,没有任何草图可以替代。思考的发展也是沿着设计本身的发展而延伸,伴随着3D模型制作探索出的新的建筑品质而激发新的设计方向,完全摒弃了预设的图解过程和形态生成的方法。


最后以Ferda在学期结束后阐述的教学思想作为文章的结束:


“这个Studio并非磨炼你的设计能力,以此设计出普遍观念认同的建筑。实际上,恰恰相反。Studio挑战了传统观念,试图在集体意识所认为的“一成不变”的现实中刺出一个洞。每一代建筑师都会产生出思想,使我们产生改变,对现状提出质疑,寻找其他方法来思考我们的建筑环境。这是对社会的某种制衡,同时也是一种关于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要简单地接受现存的范式。任何进步都依赖于思想,在Studio的学习里,设计研究恰恰应该激发这样的思想。当然,我们的方法只是诸多具有挑战性方法之一,它不能被看作是简单的建筑练习。这更像是一场论战,通过思辨,你将通过不同的镜头来窥探建筑。而且这也意味着建筑并非只是简单的实践活动。其中有文化和离散的元素,存在于我们所谓的建筑中,其携带这一学科历经千年,所以这个与时间相关的学科,需要被不断的质疑和重新定位。”

 


 参考文献

[1].Manuel Gausa/VicenteGuallart/Willy Muller/Federico Soriano/Fernando Porras/Jose Morales. TheMetapolis Dictionary of Advanced Architecture [M]. Actarbirkhauser, 2003, P29

[2].Manuel Gausa/Vicente Guallart/Willy Muller/Federico Soriano/FernandoPorras/Jose Morales. The Metapolis Dictionary of Advanced Architecture [M].Actarbirkhauser, 2003, P50

[3].Stan Allen. Points+Lines Diagrams And Projects For The City [M]. PrincetonArchitectural Press, 1999, P54


作者简介:

skk:

宾大建筑学硕士在读/

一级注册建筑师/

工作十年/

喜爱游泳/

长得年轻/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




ArchiDogs重磅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建筑留学究竟学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留学如何选校、选课

这就是你最应该读的一本书



ArchiDogs自主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东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韩冬青 推荐

《超越设计课-海外留学的建筑之道》

权威 全面 真实 展现海外建筑教育的前沿成果

10所欧美一流建筑院校

27位优秀留学生

以及

15所中国一流建筑院校

28位知名专家学者


推荐读者:

  • 20考虑出国留学,准备制作作品集、面临择校及专业的学生。

  • 对国外建筑教育感兴趣,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开拓眼界,掌握更多先进设计理念的学生。

  • 对教学充满热情,正在奋斗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或有志于成为教师的专业人员。


详请点击以下链接:我听说有这样一本书……


-THE END -




推荐阅读

荐场 |  哈佛设计学院院长:建筑师的社会定位已经改变

在场 | 这个夏天不寂寞——约会BIG纽约Via 57 West

往期精品|与Archidogs一起,将最前沿的建筑教育信息一网打尽!

课场 | 武洲:视频叙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设计studi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