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uper Studio送大礼|获奖名单揭晓

说送就送的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_________


 

ArchiDogs的 Super Studio 已问世一段时间,感谢小伙伴的支持与厚爱。



第一期Super Studio送大礼的活动中,

小伙伴积极参与




现公布第一批获奖名单:


Gabriel

Summer

潘晓东

两毫升

笋浊菌



请以上5位同学尽快回复ArchiDogs你的姓名和邮寄地址,我们会双手奉上



ArchiDogs

定制帆布包





同时,从出版社传来的好消息,《海外名校的建筑之道》上线两周,

在当当网新书热销排行榜名列三甲!

还没有入手的小伙伴们可以赶紧行动起来啦!


 猛击下方二维码,你就可以8折订购本书。




你表示对此次活动一头雾水?



请继续看下去……





1/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


有没有一部书,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校?


那些在申请期,中期后期,乃至最终收获了几个offer的筒子们多有过这样的困扰:在选择是否留学、适合自己去的国家和学校的时候,官网上一些官方笼统的介绍或是论坛中捕捉到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帮助我们做出决定的。这时如果有前人的系统经验分享就能瞬间帮助我们权衡利弊,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做出选择。


哈佛GSD实验室中的数控机械手



门德里希奥建筑学院展厅



罗德岛设计学院景观专业的野外考察


『我现在就是天天刷论坛,看看各个学校有些什么老师,学生们都在干些什么,但是信息还是太少啦,很难就此作出判断。爸妈拿出大笔银子让我去读书,我自己也要付出几年青春,总需要慎重选择,谨慎投资嘛。』一位申请期的学妹说道。『要是有个广泛的综合介绍讲讲这些学校,说说他们到底教些啥那再好不过。』

 

有没有一部书,能告诉我们该选哪个死丢丢?


如果你以为进入一所学校后这种纠结就结束了,那你就是太天真了。『当我第一次参加GSD的option studio宣讲介绍,感到幸福的同时也有巨大的迷茫。幸福的是面前纷繁的选择和多样的导师,迷茫的是OMG谁来告诉我之前这些死丢丢都做了些啥?哪个老师教得好?那些主要名气大?好评率在哪能看到?那些死丢丢是你打死也不想再上但是又欲罢不能的???????此处忽略一万个问号。』毕竟选课对大家来说就决定了一学期甚至一年的命运,同学们都是很重视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Big Dumb Object Studio”



哥伦比亚大学“FPSS Studio”



勒伦斯理工+SOM “CASE Studio”


『其实大家私下肯定会去问前辈们这些死丢丢怎么样啊,老师好不好啊,但是毕竟都是个例,也没有个详细的案例让人看到之前的作品,打听到的信息有时还真不具备指导意义。我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就是希望后来的学弟学妹们能从中受益,不再经历我们当初的迷茫。』身边一位留学生朋友如是说。其实这也是许多海外留学、工作的建筑师、设计师们的共同心声,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下去,让我们这个群体共同进步,更加强大。

 


这就是 ArchiDogs 编写《超越设计课–海外名校的建筑之道》的原因。




历时两年约稿、策划和编写,这本书终于和所有热爱建筑、愿意在建筑之路再进一步的莘莘学子见面了。作为海外名校设计课系列丛书的第一部,本书是向众多年轻学子、设计师们展开一个宏大世界观的开始。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作品合集,而是一个梦想的起点:


『我们要通过这部系列丛书,搭建起一个凝聚力量、传播知识和经验的平台,让中国年轻一辈海外设计学子、设计师、学者们在此分享当下新鲜的设计教学成果。』这是所有参与本书编辑的老师、同学们共同的心声。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团结中竞争,在凝聚里拼比将是我们这代建筑师们的历史使命。希望这部丛书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设计师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为自己也为更多年轻后辈们提供养料。同时,教学相长,相信本书也会为国内院校的设计课堂引入一股清风。

 


2/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设计过程的高度还原


作为丛书的第一部,我们精心收集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南加州建筑学院、伦斯勒理工学院+SOM、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瑞士门德西利奥建筑学院、瑞典奥斯陆建筑学院等十几所欧美先锋设计学院的二十五份优秀设计课程作业实录;由过程和教学方法入手,深入剖析设计方法、教学思路和最终成果的联系,让读者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相比于一本普通的作品合集,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思考与收获,而非简单的成果图片展示。在此,我们亦要真诚地感谢各位辛勤付出和大方分享的作者们。鞠躬,敬礼!

 

兼容并蓄的广阔题材


本书不拘泥于某一所学校或某个设计专题,希望兼容并蓄地涵盖设计领域的多个门类。经过对所有收到稿件的分析和整理,本书分解为五个单元,分别从概念、城市、自然、建造、绘画五个方向打开线索,将一副广阔的画卷缓缓铺开,为读者展示海外名校前沿的教学设计理念。相信各路学者、学子,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吸取经验。




当然,这本书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还在不断收集更多最新的设计课程作品,也期待尽快和读者们共飨盛宴。

 

教学名师的麻辣解析


本书的另一精粹,在于每一个作者的设计作品之后,都有来自数位国内知名院校并对此设计领域有所研究的教授的解析和点评。这部分的内容是许多名师抱着对教学的极大热情和对学术的纯粹兴趣为本书义务完成的(再次鞠躬,敬礼!)。


而各方评语汇总后呈现出来的是出乎意料的惊喜!老师们的教学风格在这些评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或犀利直接,或温和幽默;有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对同学进行大肆表扬的,亦有一针见血直戳要害进行反驳的;有的短小精悍直抒胸臆,也有的行文流水娓娓道来。




细细品读这些名师点评,仿佛置身于期末评图室的答辩现场,让读者能在图像化的设计成果之外得到最直接的专业解读,深入地理解和反思各位同学分享的设计过程和成果。

 


3/ 谁参与了本书的编写?


编辑团队

汪澄波,栗茜,季欣,马斯文,唐辰曜,熊飞。


其中汪澄波和栗茜负责整本书的统筹策划;季欣负责排版的统筹和校对;马斯文负责文案编写和点评老师的组织工作;唐辰曜和熊飞负责作者的联系和组织工作。而所有6名编辑各自完成了自己负责的文章编辑。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编辑都是在各自有着一份全职工作或学业的情况下,完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了本书的所有统筹、编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你们的认可!




作者团队


感谢作者们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为我们总结奉献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他们是:


季欣(哈佛大学),刘斐辞(宾夕法尼亚大学),温馨卉(宾夕法尼亚大学),刘松恺(哥伦比亚大学),吴冠中(伦斯勒理工学院+SOM),王奕涵(哥伦比亚大学),武洲(哥伦比亚大学),熊飞(哥伦比亚大学),王亮(哈佛大学),沙柳(南加州建筑学院),窦劭文(南加州建筑学院),吕晨阳(宾夕法尼亚大学),陈嘉雯(哈佛大学),聂雨晴(哈佛大学),唐辰曜(哈佛大学),徐抒文(罗德岛设计学院),莫羚卉子(哥伦比亚大学),闫迪华(哥伦比亚大学),张一楠(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刘默琦(帕森斯设计学院),马宁(宾夕法尼亚大学),张彤(AA建筑联盟学院),李益(哈佛大学),聂玄翊(哈佛大学),张智文(哥伦比亚大学),潘晖(瑞士门德里希奥建筑学院)。




点评老师


老师中不乏各国内知名建筑院校的院长、教授和知名教师;尤其感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教授在本书尚未完成之时便欣然同意写序。自此,向所有参与本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是: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方戟(同济大学),王正(东南大学),王凯(同济大学),叶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臻(天津大学),史永高(东南大学),白小鹏(哈尔滨工业大学),孙一民(华南理工大学),刘启波(长安大学),肖毅强(华南理工大学),李早(合肥工业大学),李婧(北方工业大学),张韬(罗德岛设计学院),张欣楠(天津大学),吴璟(浙江大学),武联(长安大学),岳红记(长安大学),周军(科罗拉多大学),赵敬源(长安大学),俞挺(东南大学),唐芃(东南大学),耿涛(南京林业大学),盛强(北京交通大学),韩冬青(东南大学),韩孟臻(清华大学),鲁安东(南京大学),童明(同济大学),鲍莉(东南大学)。





4/ 什么人需要看这本书?


  • 正在考虑出国留学,准备制作作品集、面临择校及专业的学生。

  • 对国外建筑教育感兴趣,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开拓眼界,掌握更多先进设计理念的学生。

  • 对教学充满热情,正在奋斗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或有志于成为教师的专业人员。



通过这本《超越设计课-海外留学的建筑之道》,我们想要传达一个理念:

未来不能预见,却可以通过理性规划将它最大限度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这本凝聚了:

10所欧美一流建筑院校

27位优秀留学生

以及

15所中国一流建筑院校

28位知名专家学者

无数心血的

《超越设计课——海外名校的建筑之道》

帮助你在自己的建筑之道上,

一路高歌猛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