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级街区都市主义

马赛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为了帮助设计狗们更直观的了解海外著名建筑院校,ArchiDogs特别推出《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系列文章。文章作者全部为在读或刚刚毕业于这些学校的优秀学子,通过切身经历带来他们的学习感受。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收稿顺序发布。


本期由马赛分享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设计课心得。


人物




 前言


城市化的背景:

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在很多地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作为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干预这种物质形态的转变。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史无前例的看到城市面积总和第一次超越的乡村,大城市不断扩张以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所以,当代建筑师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引导和解读将会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创造关于城市的新思考方式,并且用批判的态度不断修正城市发展的理论和策略。我们应选择何种社会和生态可持续策略未来城市发展相协调?建筑在未来的巨型城市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01/ 教师介绍


Jeffery Johnson是在纽约州注册建筑师和AIA的成员。2001年到2003年,他在OMA 鹿特丹和纽约市的事务所担任项目建筑师。 2003年,Jeffery在纽约创办了建筑工作室SLAB。同时,他是中国特大城市实验室兼职教授,并担任Columbia GSAPP的教授。


02/ 课程介绍

超级街区(Mega-Block)


对于全球大部分城市来说,大尺度的超级街区提供了一种能被普遍使用的城市发展策略。从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到苏联城市规划,从尼迈耶的巴西利亚到中国单位大院,再到霍尔的北京当代MOMA,超级街区的当代演绎是在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衍生物。占地面积从8公顷到50公顷,人口数量从1000到100000人,超级街区是将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紧密相连的空间手段,也是介于建筑与城市尺度之间的调和剂。


超级街区功能配置比较


(左至右:洛克菲勒中心,日本六本木,香港IFC)



Studio 议题

再过去的七年时间里,由ColumbiaGSAPP 创建的AsiaMegacities Lab 一直致力于超级街区的研究。从其社会影响,发展机会,和大城市原型的全球增殖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性研究来完善超级街区的理论,通过研究我们寻求一种可应用到多样化的城市环境下的新都市主义。本Studio的语境建立在推断式的研究下,从实验性的角度出发进行超级街区(Mega-Block)的设计。


studio集体通过体量研究寻找设计出发点,主要关注于周边环境,社会阶层,容积率,密度等议题


03/ 研究过程

基地选址为坐落于曼哈顿中城的洛克菲勒中心。说起它的建立其实与哥大有很深的渊源。1920年,哥大拥有曼哈顿大量的土地资源,为了筹集建立新校区的资金,将位置中城的这片土地卖给了JohnD. Rockefeller, 其最初的想法是将这片地作为新剧场。然而,由于1929年股票市场大跌,剧场化为了泡影,但这并没有影响John的决心,洛克菲勒中心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约743000平方米,横跨6个街区,成为了当时现代史上最大私人持有的建筑,它的建立标志着超大尺度街区的诞生。


对超级街区的反思


通过模型原型研究不同功能的组合方式,用相同的单元来定义每种功能类型的单位,由不断变化的垂直方向体量关系控制公共与私密的程度



垂直网格体系的建立


网格的新秩序围绕内含街道属性的核心筒展开,各级城市功能以膨胀或者嫁接的形式介入空间组织,公共空间相互呼应从而形成自治的街区体系。


平面1

首层架空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周边街道和人群,仅有的核心筒和绿地空间暗示街道空间的延续,是既有曼哈顿网格的继承和延续。


平面2


平面3

公共空间的体量在垂直方向上有时被形空间形态本身强化,变成具有符号感的剧场空间,有时被削弱,转为与水平层的过渡空间,所有的水平层均被认为是典型城市空间的集合,用集体化的方式表达与街道相连的高密度城市。


模型照片


04/ 后记总结

中国目前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超级街区,从2008年至今其数量增长迅速增长, GSAPP China Megacities Lab从2010年起开始对中国超级街区进行研究, 从历史,政策,城市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考察超级街区对中国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影响.  协助GSAPP China Megacities Lab完成研究的工作为我提供了一个从建筑之外的视角解读超级街区的机会,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超级街区以其强大的资源聚合力备受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推崇,  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 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围城”堆积了大量经济泡沫, 三四线城市却早已产能过剩. 这种以住宅为基础的超级街区亟待转型,结合新兴科技产业和以创业为导向的产业园区,自下而上的推动制度的变革.



责任编辑 | Ja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或作者获取授权。


-THE END-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热文!

另一种自然——石上纯也哈佛设计Studio

CHIRIS 可变结构设计---哥伦比亚大学设计Studio

城市化,景观,生态|哈佛设计研究硕士方向介绍

历史保护与保护历史|哈佛设计研究硕士方向介绍

寻找建筑空间的“决定性瞬间”——哥伦比亚大学FAT Studio

哈佛前系主任,教你用影像传递建筑的情感

哥伦比亚大学FPSS Studio

哈佛景观核心课程(二)

哈佛景观核心课程(一)

交给自然,交给感官|告诉你最真实的罗德岛设计学院景观课程

普林斯顿新集会空间——哈佛设计studio

8张图纸,1个故事——哈佛设计studio

零基础建筑之路——Pratt建筑本科一年级教学

奇奇怪怪的房子,也是一种建筑观——UPenn设计Studio

跟自然致敬,向材料学习——哈佛仿生设计课程介绍

James Corner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Laurie Olin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Valerio Olgiati Studio, 门德里西奥Mendrisio

Case Studio, SOM+伦斯勒理工学院PRI

从实验到设计——UPenn的一次非线设计教学之旅

换个角度看建筑——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的手绘教学


点这里投稿!

分享你的求学经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欢迎投稿《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