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另一种自然|Junya Ishigami 石上纯也的哈佛设计课

唐辰曜 建道筑格ArchiDogs 2019-12-01



_____________



为了帮助设计狗们更直观的了解海外著名建筑院校,Archidogs特别推出《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系列文章。文章作者全部为在读或刚刚毕业于这些学校的优秀学子,通过切身经历带来他们的学习感受。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收稿顺序发布。


本期由唐辰曜分享他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读建筑设计期间的感悟。



Option Studio|Another Nature

Junya Ishigami 石上纯也

Harvard GSD



人物



唐辰曜

2012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

2014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建筑硕士

先后就职于美国KPF、Rafael Vinoly Architects事务所



01/ Studio 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


这是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第一次在海外带课程设计。事情缘由2011年春季石上纯也受邀在Harvard GSD讲座,院方后来邀请他来讲课并且给予GSD最高客座教授荣誉——2014年丹下健三教席教授(2014 Kenzo Tange Visiting Chair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图片来源网络


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

1974年出生,日本新锐建筑师,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在 SANAA 工作四年,2004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石上纯也建成作品不多,但他第一个独立作品神奈川工业技术大学工坊(KAIT Workshop)就获得了第61届日本建筑学会奖(建筑设计类),也是日本建筑界的最高荣誉。他和结构工程师佐藤淳合作的作品Architecture as Air又赢得了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对于自己的建筑理念,石上纯也认为:他要创造的是界限极其模糊的空间,而不是像密斯那样具有普遍特征的空间;而模糊空间的特性则是最大限度地消失。



02/ 石上纯也的设计理念

The New Environment = Architecture


Studio设在春季学期,题目叫AnotherNature,石上纯也是这样作课程描述的:     


Whenconsidering the “nature” of architecture today, isn’t it problematic to simplydefine it as an “artifact” or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at is conceived andconstructed specifically for people?

From such aconstrained point of view, we’ll find it impossible to resolve any of thewidespread problems that face us. Instead, isn’t it necessary that we considerarchitecture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Rather thanlim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e as an environment for people, weneed to foster an awareness of contemporary issues that incorporates allaspects of our surroundings.

Thinking beyondthe scal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conventional artificial environments that wefind in buildings, landscapes, and urban designs, in this studio we consideredan expanded notion of architecture that meets the demands of today’s society.

 

石上纯也认为人们单纯的把建筑看成是“人工制品”或者是“人工环境”是过于狭隘也是过于简单的。用更加宽广的视角看待,新的建筑应该包含了周围环境的所有方面;超越一般尺度和传统思维的建筑,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需求。


The New Environment = Architecture


03/ 设计过程和方法


过去,建筑本身作为一个遮蔽物(shelter)与自然环境分离,而如今,这两者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另一方面,“纯粹的自然”或者“单纯的人工制品”都不能完全的满足当代的舒适性(comfort)。因此,当代必须会有一种新的建筑,新的语言。而实现这种新的建筑、新的语言的途径之一就是新的尺度(new dimension)。


▽ 云(clouds)



新的建筑自由漂浮于空中,柔软蓬松像云,透明复杂且像气流,巨大但是没有物质。介于自然现象和真实建造之间,可以成为建筑新的潜力。


 

▽ 树林(forest)




设计一个建筑如同种植一片树林,内部空间如同行走在森林中一样模糊。这种模糊性为空间的形态和使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 地平线(horizon)



地平线来源于大地和天空的交界;然而传统意义的景观只设计地面而没有上空。新的建筑也许会有像大地一样楼面的和像天空一样的屋顶。



▽ 天空(sky)



天空在垂直方向给了建筑新的尺度。打破原有高层建筑的比例,颠覆从地面向上建造的传统。新的技术可以让建筑无限高,天空成了建筑周围新的环境。

 


▽ 雨(rain)




正如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物质的密度可以变得非常小;在这种微观的、原子的尺度下,传统的结构也可以变得非常纤细。透明的空间,虽然虚空但是充满了空气;结构对空间限定,但是与空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

 


▽关联的参考(reference)


每个学生要求去找一两个关于日本文化的参考或者意向。比如有的同学研究鸟居对于精神和世俗空间的界定;有的同学探索日本地震对于结构体系发展的影响;有的同学现当代神龛的形式诠释。这些参考或者意向最后不一定能够带到设计中,但是在设计一开始促进了同学们文化和场地的理解。同时,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评委中不仅有建筑师和老师,也有结构工程师和建筑理论家;互相的讨论和交流更有多样性。


▽做模型


相对于电脑模型或者图纸,石上纯也更加偏向实体模型。Studio的第一节课是他在东京用Skype和我们一起上的,要求一周之后他来GSD看到的是每个同学做的大量模型。


型是推敲空间的方式,这种不断试错和调整,探索了空间的不同可能性。从很多当代日本建筑师的过程模型照片中不难发现,其实很多想法在一开始并不独特,有些甚至拙劣;但是在大量的不断的模型制作中,总有一些特别有潜力可以继续往下发展。随着推敲过程的深入,概念越来越具体,设计也越来越好。



每个同学的模型各自成堆



同学们的概念模型 



▽ 场地


基地位于东京目黑区的一个保留的大公园,整块绿地被高密度的城市建筑包围,西边有高架桥。公园深处有个房子,是原来的王子(Prince Asaka Yasuhiko)的官邸,现被改造成了东京都庭园美术馆(Tokyo Metropolitan Teien Art Museum)。课程设计没有对建筑功能作特别的要求,甚至没有对场地的范围做出明确规定。


▽ 设计


我想做的是这个美术馆的扩建。它不仅在于房子本身,而是对于整个公园内部元素的整合和外部环境的介入的操作,营造出更大的空间尺度。随着周围城市环境的发展,公园的完整性虽得到保留但是却与周边越来越分离。西边有高架桥,周围是墙。原有建筑位于公园深处,南边是有点荒废的日本茶室和西式园林。


设计利用原有起伏的地形,稍微加减土方,塑造成“山丘”一样的空间氛围,各个小山丘互相围合成不同情景的聚落空间。靠近边缘的山丘重新定义了和城市的边界,产生隔而不断的关系。西边高起的山丘把绿色植被向城市伸展到了新垂直高度,同时又阻隔了高架桥视觉和声音的干扰;南边山丘之间的平坦虚空又联系起城市空间。


引入细长的“路”连接起各个小山丘,使得入口、原有的美术馆、池塘、茶室、雕塑小广场等形成一个完整回路;而作为美术馆的扩建,这条路径又新增了临时画廊和餐厅空间。曲线的回路轻落于场地,时而显现架空于山丘之间,时而隐蔽和山丘融为一体。




总平面



平面




场地剖面

 


模型照片


意向效果图



 04/ 石上纯也事务所中期答辩



Studio的中期答辩(Mid-term Review)在他事务所,位于东京六本木一栋小楼内的地下室。地下共两层,其中一层是员工画图和做模型的地方,不过各种体积巨大的模型占了多数空间,交通空间变得有限,遇到狭窄的地方只能从两个大模型中间侧身走。一层地面掏了一个大窟窿,人可以钻到地下二层,同样堆满了建筑模型和图纸。混泥土地面,而墙面和天花板均刷白;没有任何窗,完全靠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这种极端的做法让人感知不到世界和时间的存在而完全沉浸在工作中。



石上纯也绝对是一个工作狂,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时间。当然对他来说,建筑完全等于生活了。石上一般中午十二点到事务所,晚上十二点离开;做他员工的原则就是来的比他早,走的比他晚。工作之余,他经常会和自己的员工、学生还有别的建筑师深夜一起去喝酒,但是不管任何时候,只要谈论到建筑,他立即可以清醒而认真的讨论。



OMA的合伙人重松象平(ShoheiShigematsu)形容部分当代日本建筑为“无印良品建筑”(MujiArchitecture)。它们刷成统一的白色,弱化功能和文脉,图像内容大于空间本身。从外表看来,石上的建筑似乎也可以归为这一类。然而石上纯也对建筑在新的尺度上重构和对结构、材料的极限追求使得他完全不同于任何一个当代日本建筑师。

 

 


05/ 如何评价这个studio

对于老师来说,

石上纯也是一个工作狂,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时间。建筑完全等于生活了。石上一般中午十二点到事务所,晚上十二点离开;做他员工的原则就是来的比他早,走的比他晚。工作之余,他经常会和自己的员工、学生还有别的建筑师深夜一起去喝酒,但是不管任何时候,只要谈论到建筑,他立即可以清醒而认真的讨论。


OMA的合伙人重松象平(Shohei Shigematsu)形容部分当代日本建筑为“无印良品建筑”(Muji Architecture)。它们刷成统一的白色,弱化功能和文脉,图像内容大于空间本身。从外表看来,石上的建筑似乎也可以归为这一类。然而石上纯也对建筑在新的尺度上重构和对结构、材料的极限追求使得他完全不同于任何一个当代日本建筑师。

 

对于studio来说,

1)相比于国内的课程设计,这个studio前期做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比较多。

2)相比于其他GSD的studio带有的比较多的理论性,这个课程设计相对自由和开放。石上纯也更加关注于设计本身是否能够带来建筑新的诠释,而不是过于强调理论上的完整和逻辑。

3)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石上纯也经常合作的小西泰孝(KonishiYasutaka)和佐藤淳(jun sato)等结构工程师的课程参与,技术支持较为薄弱,很多概念不能进一步向下深入和落实。



责任编辑|一堆栗子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或作者获取授权。



-THE END-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热文!


历史保护与保护历史|哈佛设计研究硕士方向介绍

寻找建筑空间的“决定性瞬间”——哥伦比亚大学FAT Studio

哈佛前系主任,教你用影像传递建筑的情感

哥伦比亚大学FPSS Studio

哈佛景观核心课程(二)

哈佛景观核心课程(一)

交给自然,交给感官|告诉你最真实的罗德岛设计学院景观课程

普林斯顿新集会空间——哈佛设计studio

8张图纸,1个故事——哈佛设计studio

零基础建筑之路——Pratt建筑本科一年级教学

奇奇怪怪的房子,也是一种建筑观——UPenn设计Studio

跟自然致敬,向材料学习——哈佛仿生设计课程介绍

James Corner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Laurie Olin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Valerio Olgiati Studio, 门德里西奥Mendrisio

Case Studio, SOM+伦斯勒理工学院PRI

从实验到设计——UPenn的一次非线设计教学之旅

换个角度看建筑——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的手绘教学


点这里投稿!

分享你的求学经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欢迎投稿《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