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活着已不易,何须补短板——和成长中的教师共勉

2016-10-19 张祖庆 祖庆说

                         


期末,不少校长会让每一个老师找短板。于是,老师们,也就很认真地找短板,每次都能找到不少短板。


第二年,短板补得怎么样?


不得而知。


这个找短板的想法,据说是从“木桶理论”那里发展而来的。一桶水是否装得满的决定因素,不在最高的那块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板。于是,找短板,补短板,让这只木桶盛得下更多的水,就成了天经地义。


但,这个理论,在任何场合都适用吗?


我看未必。


只要是人,永远有差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的人长于人际交往,有的人长于言说,有的人善于动手,有的人长于数理逻辑,有的人长于形象思维……


如果一味地引导找短板。那么,作为教师,你便可以找到一串短板。大气比不过支玉恒,严谨比不过贾志敏,简单比不过于永正,诗意比不过王崧舟,激情比不过窦桂梅,机智比不过薛法根,深刻比不过干国祥、创意比不过蒋军晶、专注比不过管建刚、渊博比不过丁慈矿、新锐比不过钱锋、淡定比不过马玲……


那么,你是不是短板越比越郁闷,越比越觉得自己不是块教书的料?


其实,真不需要找太多的短板。教书,不是看你自身这桶水装多少,而是看你怎么带学生去找水。只要能以你自己的方式,带着学生去寻找“清洁的水源”,让源头活水汩汩而来,你便是最优秀的教师。


大作家沈从文,当年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被刘文典嘲笑为“只值一毛”的教师。他当年给张兆和他们上第一节课,带着一叠稿子,在讲台前呆呆地站了十分钟,说不出一句话来。但,谁能说沈从文不是一位好老师?!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改得一手好文章。自己的作品一篇一篇发表,学生的作品也跟着一篇一篇发表。据说,他给学生写的评语,常常超过学生的原文。


东北有一个草根老师——请原谅,我至今没有记住他的名字——有一年,省里举行小学生语文能力大赛,结果前十名,有五名诞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山村小学,且是同一个班级。省教研员很惊奇,问县教研员,知不知道这位老师,县教研员说不知道。于是两人第二天杀到这个老师的班里。听完课,教研员久久说不出话。课,实在太一般。当教研员问这位草根教师,为什么你的学生这么好,老师笑笑,告诉教研员:没什么,我只是一直坚持做两件事。每天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二十分钟,每天和学生一起写日记。教研员恍然大悟。


一位是大作家,一位是草根教师,他们身上短板很明显,口才不好,公开课上不好。但,他们依然成为很出色的老师。


于永正老师普通话山东腔很重,但他的感情朗读,打动了千千万万一线教师。于老师没有去补这个短板,而是把自己极富亲和力的长板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课堂,那么简单而智慧。


管建刚老师的粉笔字,在诸多特级教师中,算不得漂亮,但他的课深受欢迎。管老师没有去补这个短板,而是把自己自己的作文讲评课长板发挥到极致,他的课堂,那么幽默而鲜活。


李祖文老师的公开课,在诸多年轻名师中,算不得顶呱呱,但他的阅读课程做得好。李老师没有刻意去补这个短板,而是倾力打造“安全而舒适”的阅读教室,他的教室,那么润泽而迷人。


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他们没有刻意去补短板,但依然因着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活跃在教坛。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名师,他们是英雄,英雄因缺点而可爱;我们普通老师就不一样了,必须各方面都过硬,否则,无法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需求。


这话也不对,老师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短板,且不只有一块短板。短板,是补不完的。与其年年补短板,不如干脆暂时忘了短板。让自己的长板屹立在这只木桶上,让它成为你的标志。也许,一俊遮百丑。你的长板太夺目,别人也许便忽略了你的短板。


擅长写作,你就好好地经营写作。你写,学生写。写出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你和学生,因写作而存在。


擅长管理,你就好好管理你班级。用心经营,打造润泽教室,让你的教室成为温馨的家。公开课和论文,靠边站吧。


喜欢电影,你就好好地做你的电影课程。徜徉光影,创越时空,让电影成为师生共同的美好记忆。生命,因此光灿。


擅长公开课,你就好好地发挥你的天赋,让自己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让自己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熠熠闪光。


……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试图补短板。补短板,最终会让我们变成什么都不错,但什么都没有特色的庸才。忘掉短板,让长板更长,才是唯一的出路。


活着已不易,何须补短板。潇洒做自己,无愧天地间。一事专注已动人,一世专注便深邃。所谓短板者,也就不存在。

                      扫我,我们便是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