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周遭太暗,燃灯者不会迷路

2016-11-06 张祖庆 祖庆说



昨晚,我在邮箱里收到一封信——


张老师:


最近很苦恼,所以冒昧给您写这封信。


从98年毕业至今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其实,术有专攻,师范里本人专业是美术,实习的是数学,踏上岗位后成了语文老师。基于文学的热爱又专攻了汉语言,本是怕自己不适合这个称誉,现实中还真的觉得诸多困惑,不单单只是现在的学生难教了,教材越来越深奥了,很多时候觉得做老师特难,尤其是做小语老师更难。


我的困惑一大堆,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一直以来,我秉承“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理念,想着案头几本书未阅,想跟着教本去旅游,想……可就是凡事纷杂总有应付不了的检查,总有开不完的会,总有理不清的家校琐事,让本应该沉浸书海提升自我的老师少去了更多的内化时间。仿佛嫁给了教师这个行业,被剥削光了所有的体力,拖着疲惫的身子还得当起法官处理班级上的大小案件,因为大部分的小语老师身兼班主任。于是乎,各事项的比赛都落在了看似和小语无关却和班主任有关的范畴内: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连禁毒啥的也开始摆进了案头。呜呼哀哉,我只是个老师,我只想纯粹带着小萝卜头去念:“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前国旗升!”


我常常在想,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可忙碌中有多少是有意义的呢?大量的意义不大的工作耗费了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在一点点磨灭仅有的教育热情。我在拼命挣扎中寻找一丝自由呼吸的空间,只为了有继续坚守的信心和勇气。


比如:一开学,教导处就发下一大堆的所谓”拓展课程“,每一门拓展课程的教材——所谓教材,就是一帮老师花三五天网上东拼西凑弄出来的。这些教材。每一本都要求在微型课上用,每一课后面都附有”自评“——”伙伴评“——”家长评“——”教师评“。九门拓展课程啊,每个星期,光做这个,就会耗去大量的时间。我真不知道学校领导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每课都这样去评价?把大量宝贵的时间好在这样的形式主义上,我痛心疾首哇!


比如:什么“XXJS提升工程”,每天要看很多视频,我不知道这些视频看了有什么用,对提升我的所谓的XXJS有什么用。你知道吗?我的不少同事,是同时打开7-8个浏览器,同时在观看的。而且,据我所知,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这样在应付的。因为,我们常常忙得连喝开水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这些啊。而且,据我所知,有不少老师,拿自己十多年前的课件,当作优秀作业上传,也被评为优秀。我不知道这样的培训,效果在哪里?这不是劳命伤财吗?上级有关部门,难道就不知道这些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吗?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这样浪费钱财的培训?!!


比如:为什么要让小朋友做“易信"争章?这些网上争章题目到底是谁做的?现在的家长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先不说审核通过需相关老师耐心审核,大队部老师通过QQ群、短信、学生干部及广播等各种方式通知花费时间和精力,作为班主任的我从全校一大张表格中挑选出自己班学生已通过审核获章的名单也花了半个多小时,怕漏掉一个,又仔细核对一遍。后续还有颁章,名单张贴在争章板等工作。这么多人为了几个学生拿到一枚锈章和奖状而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假如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或者获章对学生未来之路有很大帮助,一切还是有意义的,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是一个谜。真的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比如:为什么每年要参加这么多各种各样的征文。什么环保征文啊,消防征文啊,安全教育征文啊,传统美德征文啊。说真的,孩子们最怕写这种文章,写这种文章,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


又如:今天是体质健康测试第N天,带队的是班主任,用的是班主任的课,已无法正常上语文课。从小锻炼身体是好事,可花大量时间搞体育活动,老师们就无法好好教书了,体力和时间已大大消耗。


再如:每逢佳节必难过。好不容易放个假,各种德育课程作业,已将学科作业挤到一边,不忍心再给学生布置作业。


再再如:学期结束了,我上交一大堆的表格或总结: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后进生辅导手册、师徒结对登记表、听课记录本、教学反思、家校联系本、教研组总结、备课组总结、质量分析表、年度述职报告……


再再如:还有每次各类检查评比,要做多少台账,造多少的假啊……简直罄竹难书!


……


比起刚开始工作时,感觉一年比一年辛苦,工作量一年比一年大,浮躁的心很难调整好。主要是,我不甘心啊。难道我的宝贵时间,就这样眼睁睁地被一堆无聊的事情侵占吗?


我想对着天空大声喊:为什么安安静静教书就那么难?!!!


我真的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可怜的Z老师

                                                 2016年11.5日


我的回信:


Z老师:


读了这封信,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无力也无能安慰迷茫中的你。只能和你说些最真实的心里话。


我想,有这样焦虑和迷茫情绪的老师,不只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不然,为什么这两年,辞职的老师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杭州今年九月辞职的老师,创历史新高。而且,这些离开教师队伍的老师,大部分是很优秀的老师。


这样的辞职潮,的确令人深思。


工资待遇低,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恐怕是越来越逼仄的教育环境。


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杂事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重。不少一线教师,真的是戴着沉重的镣铐在跳舞。


教师有了苦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学校领导在“折磨我”。其实,这年头,当校长也很难。一边要顶着巨大的安全压力,一边要顶着更大的升学排名的压力。至于督导评估啊,各类评优评先啊,校长身上背负的压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


在咱们中国这个国度里,只要你和教育沾边,你就和压力在一起。


恕我悲观地预言,虽然教育部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教育环境近二十年是无法得到本质的改变的。


无法改变环境,要么与环境妥协,调适自己;要么离开体制,另觅生路。除此,没有他途。何况,离开体制,也不一定就比呆在体制内好。在你还没有足够勇气和资本离开体制的前提下,你,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好好地适应体制。


那么,怎么适应体制呢?


我的建议是,对学生(学校)发展以及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事,认真、用心地完成,对学生(学校)发展或个人发展基本没有用或者根本没有用的事,应付着做。


时间是个常数,你必须要做出选择。


有些事,你要认认真真全力以赴地去做,比如,你说“对学生,我抓大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少布置作业,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自由时间”。我十分赞赏你的做法,“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自由时间”,这件事,我觉得你做对了。你要坚持下去。哪怕其他事情再忙,学生的阅读都不能丢弃。在咱们中国,唯有小学阶段,还有一些自由阅读的时间,到了初中高中,孩子们基本上告别了阅读。带着孩子们自由、快乐地阅读,不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也是你能够获得安宁与充实的的一个通道。沉入童书中,童书中的儿童与读童书的儿童,会让你获得片刻的安宁。


有些事,你只需要应付着做即可。比如,上交这样那样的总结、应付这样那样的征文、完成学校里的那么多拓展课程、带着学生“易信争章”、所谓的“XXJS提升工程”,我基本认同你的看法。这些事情,确实会耗去你大量的时间。这些事情,说真的,大部分对学生帮助不大,有的,甚至是浪费学生的生命。怎么办?打点擦边球,只求完成,不求优质完成,不拖后腿即可。


说白了,你要要超脱一点。你若把领导的眼色和评价当作你工作的全部动力,那么,你必须认认真真去做大量形式主义的事。倘若你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你便可以豁达地去面对一切。


把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你就可以掂量轻重,你就可以有所取舍。这样,你便能比较好地处理杂七杂八的事情。也许,你会发现,你比过去要稍微轻松一点。你有了一点点时间,这多出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


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


喜欢读书,每天读上十五分钟时间,每年,可以精读十本书。


喜欢音乐,让自己沉浸在美好旋律中,让音符洗涤你的灵魂。


喜欢写作,你可以写写心情随笔,让文字记录你的喜怒哀乐。


喜欢旅游,周末约好友外出走走,纵情山水,把烦恼抛身后。


……


当然,如果你对教育还有理想,你希望自己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还可以选一个真正值得研究的课题,沉下心来,好好做。


教育生态无法短时间改变,并不表示我们可以随波逐流。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环境。从我自己做起,做一个点燃自己也带给别人光亮的人。哪怕是一星烛光,也足以照耀自我,以及,你身边的人。什么都不做,光是潜心读书,读一些精神明亮的书,和智者对话,也许,你可以暂时从逼仄的环境中抽离出来,你的精神世界,也会慢慢地明亮起来。眼睛盯着黑暗,世界便到处黑暗;多看看明亮的东西,也许,世界也就明亮起来。


正如盛道和夫说的,人分为三种,不燃,可燃,自燃。我们燃烧自己,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点亮自己。


周遭太暗,燃灯者不会迷路。


                                                     张老师

                                             2016年11月6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