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装模作样,真真假假——关于模拟上课的实用建议
1
常有老师问,张老师,模拟上课有什么技巧?说实话,我的“模拟上课”,就是一遍一遍地在头脑中反复试教。关于模拟上课,我没啥实践经验。可是,被人问得多了,就不揣浅陋,好为人师起来,遂有此文。
打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模拟上课,相当于没有观众的彩排;上课,相当于正式演出;说课,相当于导演说戏。当然,把课说成演戏,也许不恰当,但我找不出比这个更恰当区分它们关系的比喻了。
模拟上课、上课、说课,都能展示教师的基本素养,需要教师有比较好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模拟上课对课堂表现力更为强调,说课对理论素养要求更高些。模拟上课出色的老师,一般上课不会太差;但说课出色的老师,则不一定就上得好课——当然,也有说课和模拟上课俱佳的老师。招聘教师,更适合于模拟上课;选拔教研员或教学管理人员,更适合于说课。
其实,最能有效检验一个教师教学素养和理论功底,则是上课+说课。但很多时候,招聘教师,学生不在场,加上一节课需要四十分钟,模拟上课则10-20分钟即可。因此,不少地方,就将模拟上课当作了招聘教师的首选,且采用率愈来愈高。
因此,研究模拟上课的技巧,就有了价值。
2
先来看看模拟上课和说课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第一,信息传递路径不同。说课,信息传递是“说课教师——评委”单向传递的。而模拟上课,则是“上课教师——虚拟中的学生——评委”多向传递的。
第二,内容呈现方式不同。说课要说清楚“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板块、教法学法和板书等”。而模拟上课,则不需要这么复杂,直接模拟教学现场,不需要教学之外的任何环节。
第三,教师言语特点不同。说课,是要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师以叙事+说理的方式展开,语言相对平和、理性,多采用成人语调。而模拟上课,则是模拟教学现场,教师以上课者+虚拟的学生双重身份出现,教学语言相对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适度儿童化(注意是适度,切忌过犹不及)。
当然,两者之间,也会有很多相同点。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现场表现力……凡此种种,都相通。
3
基于上述对模拟上课、说课以及上课异同点的认识,对模拟上课,我的建议有两条。一是“装模作样”,二是“真真假假”。
先说说装模作样。说白了,模拟上课,就是“装”的艺术。
第一,假装学生在场。教师的每句话语,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要装得逼真,要让评委通过你的举手投足,想象学生的在场。模拟上课的教学指令,要和平时课堂一摸一样。
比如:“嗯,后排那位女生,你来读读这段话。”
比如:“这位同学的朗读,一下子把我们带进了草原!”
比如:“好,请大家把书翻到59页。”
比如:“好,现在大家停下来。”
比如:“嗯。这位同学在‘忐忑不安’这个词语下做了批注……”
这样的教学语言,就会给评委以错觉,仿佛此刻你正在上课,而不是模拟上课。装得越像,效果越好。
第二,假装评委就是学生。模拟上课,最忌讳眼神从来不和评委交流。教师要大胆地把评委当作学生,一节课下来,至少和每一位评委有两次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真诚会透过眼睛,直抵内心。
第三,假装课堂出现意外。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同样,模拟上课,我们也可以虚拟设计出一个“意外”的学习场景。这时候,作为模拟上课者,不要马上“处理”,而要留空2-3秒,然后做出巧妙的回应。这样的延迟处理,会给评委造成真实的错觉。你的“巧妙”处理,也会令人会心一笑,评委自然会给你加分。虽然,他们知道,这个“生成”是预设的。但,谁愿意拒绝逼真的表演呢?模拟上课,就是表演啊。表演,不拒绝可爱的“小花絮”。当然,表演要适度。太投入了,会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的。
再说“真真假假”。
模拟上课,充满着“真实”的“虚拟”。教学设计是真的,学习发生是假的;教师示范是真的,学生回答是假的;教学目标是真的,目标达成是假的。因此,模拟上课,要处理好“真”和“假”的关系。要做到“真真假假”。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几对“真”和“假”的关系。
第一,教师教要真,“学生”学要假。教师所有教学行为,都要煞有介事。该范读,用心读——如果你朗读好的话,适当展示;该板书,认真写——如果你的粉笔字漂亮,可适当多写。而“学生”的学习行为,却要虚拟。教师切不可一边当教师,一边当学生。这样身份频繁切换,会把评委逼疯的。“学生'的学,只要做做样子即可。教师的教学指令,语速要放慢,适当重复,给“学生”留下学习活动的空间。一个问题提完后,要停2-3秒钟,教师做扫视状,稍后,指名回答。
第二,教师问要真,“学生”答要假。教师所有的问题,都要真实地呈现。提完问题,教师要假装看着“学生”,频频点头,然后接过“学生”的话头,对他们的“回答”予以回应——其实是自言自语——“嗯,很好,这位同学从穷人的五个孩子的生活,读懂了他们的穷”;“嗯,你抓住了“对着门的一张床,读出了穷人的穷”……有时候,还可以反问:“嗯,你为什么从‘睡觉还早’,读懂穷人的穷?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稍停,教师开始总结学生的理解。
第三,教师回应要真,“学生”质疑要假。有些课,课文内容具有哲学意味(如《桃花心木》《画杨桃》《和时间赛跑》等),学生理解起来较难,面对这样的文本,模拟上课时,我们可以采用“质疑导读”法,亦即让学生先提问,教师再提炼主问题,紧扣主问题组织教学。那么,教师是否要扮演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呢?不需要。教师可以假装根据“学生”提问,在黑板上快速留下关键词。然后,梳理关键词,复述“学生”问题。
比如《和时间赛跑》,教师可依次板书:
谜语?可怕?很小,很大?老鸟和小鸟?说不出的滋味?
然后,老师就可以开始装模作样地总结:刚才,大家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手指着板书)
比如: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为什么让我感到可怕?
比如:为什么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比如:为什么第二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比如: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的心里有什么说不出的滋味?
这样的回应,是真实的。但“学生”发散提问的过程,并没有真实展开,而是教师用关键词记录的方式代替。
4
其实,这些所谓模拟上课的技术,也都是雕虫小技。和上课一样,关键还是要好练自己的内功和外功:文本解读的功夫、示范朗读的功夫、板书的功夫、教学设计力、语言表现力……这些功夫,决定着你能否出色地完成模拟上课。
当然,模拟上课和说课一样,基本礼仪是一致的;扬长隐短、突出重点的原则,还是适用的;把握好时间,是同样重要的。不赘述。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切,都要从修炼自我开始,技巧只是锦上添花。个人修炼不到家,光讲技巧,反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