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zuqingshuo_123 Intro 言说抵抗荒诞。这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私人会客厅,和全国各地的老师、学生、家长以及更多朋友聊聊阅读,聊聊写作,当然也偶尔聊聊无聊。——张祖庆 当神将我这颗卵石投入这奇异的湖泊中,我在它的表面搅乱出无数水纹。但当我抵达深处时,我归于寂静。                         ——纪伯伦  (题记)                            1 几天前,广州赛课。听说两个会场加起来,七八千人。因临时有事,无法赴这场空前盛会。于是,默默关注前方朋友们发来的图文。这样几条微信,引起了我的注意—— “听一天的课,实在太吵了,头嗡嗡作响。盗用朱光潜《静的休养》一文,作为观后感,也作为对自己的警示。“ “这样黑压压的会场,小小的孩子很容易被我们看不见,倘使上课老师再有意无意地拼命放大自己,忽视学情起点,忽视孩子课堂上的需求点、生长点,只顾着自己的设计点,课上着上着,孩子就真的只有“看不见”了。心中有学生,对于这样的赛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2 静静地读着,默默地想着。 我想起了李玉贵老师说的“好的课堂,应该是上着上着,老师消失了”。 我又想起了李玉贵老师说的“我最害怕在大陆上课,因为这里绝不允许课堂冷场”。 “上着上着,老师消失了”,是一种理想的课堂。 “这里绝不允许课堂冷场”,是一种坚硬的现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于是,不少老师,选择了屈从现实,追求热闹、好看、好玩,努力让自己在课堂上星光四射。这,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公开课“出彩”的“绝招”。于是,课堂上,成了剧场;教学,成了狂欢。教师和学生,也就没有了喘息和沉默的机会。 李政涛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定是安静而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是的,任何生命的成长,都是在静默中发生的。细胞分裂、血液流淌、身体长高,抑或种子发芽、花朵绽放、果实生成,都是在静默中完成的。“万物静默如谜”,万物生长如谜。生长,从来是静悄悄的,而不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更不需要喧哗与躁动。 课堂,是师生生命栖居之所在。生命需要热闹,也需要安静。在安静中,积蓄能量,生长智慧;在热闹中,释放能力,传递智慧。倘若我们的课堂自始至终,都处于极度亢奋之中,人,就容易被这种亢奋所伤害。极度的亢奋,破坏了动静之间的平衡。正如先知纪伯伦所写的那样—— “单纯的理性是一种禁锢的力量,而无限的激情足以烧毁自身的火焰。 “因此让你的心灵将你们的理性提升到与你们的激情同等的高度,它才会高唱。 “也让你们的理性指引你的激情,那样你们的激情才会经历每日的复活,宛如凤凰从它的灰烬中再生。”                          3 好的课堂,一定是疏密相间、动静相宜的。最近,细细品读于永正先生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我发现,于老师的这节课,大部分时间,是静默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静静地练习写字,静静地朗读课文,静静地批注文本,静静地仿写回信。安静,占了课堂的一半时光。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静水深流的。批注课文和写信,表面上看,是非常安静的,但对话却进行着,这是学生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也是学生和自己的深度对话。这种课堂,正如一句诗所形容的“禁闭的唇中含着生存的奥秘。”就是在这样的安静中,学习悄然发生,思考悄然进行,智慧悄然增长。 这样的课堂,是“理性”而又“激情”的。这种理性的安静,首先表现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安详与淡然,不催促,不喧闹,不抢镜,不刻意调笑,不取悦听众。教师,只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安静地行走在学生中间。学生坐姿歪斜的时候,扶一把;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帮一把;学生有精彩发现时,点个赞;学生学习挫折时,鼓鼓劲。教师,也不当所谓的“平等中的首席”,而像一个主持人,不停地给学生递话筒,把舞台交给学生,自己退到一角,点头、微笑,遇到争执不下,不急于表态,不断引发思考。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永远的春天,教师是“报春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就像“黑夜默默地绽放花儿,把赞美留给白昼”(泰戈尔语)。 这样的课堂,不虚张声势,不刻意求新,也不会故意制造笑声博取眼球,更不会弄些噱头证明创新。这样的课堂,教师,是一个安静的聆听者、期待者、激励者。教师,就像农夫守望土地一样,安然静待生命花期到来。                          4 当然,静默的课堂,并不排斥该有的热闹和精彩。就像水烧着烧着会沸腾,种子埋着埋着会发芽,歌唱着唱着会进入高潮,课堂,会按着自己的节律,走向它该有的激情。动情的诵读、激烈的辩论、传神的表演乃至舞之蹈之,都是水到渠成的华彩乐章。安静之后的热闹,理性之后的激情,都是课堂张力之所在。当然,绚烂之后,必定复归于平淡。课堂,又会回归它的静默。“虽然语言的波浪总是环绕着我们,但是我们内心深处却永保沉默。”                       5 课堂,呼唤静默的归来。 静默的课堂,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安静的心。教师要不被声色所役,不被名利所惑。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教师唯有面向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首,才能做到安安静静、从从容容。 这样的老师,才能拥有心界的空灵,不会为外界的喧闹所干扰,以自己的方式前行,上自己想上且愿意上的课。 这样的老师,才会清晰地认识到,那些开满鲜花的公开课,只是一时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它只是教学生涯中的惊鸿一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生态。唯有沉下心来,慢慢地、静静地做自己的课程,才有可能小范围改变教育。 如此,静默课堂,宛若一朵千瓣莲花,静静绽放。                         6 万物静默如斯,课堂静默如谜。 课堂静默如谜 Reward people gave a reward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