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如果不是为了职评,一线教师还需要写作吗

张祖庆 祖庆说 2019-06-26


            在文字中确证自己的存在


最近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有老师问:张老师,你为什么这段时间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我回答:自己的文字被人阅读、被人转发、被人点赞,自己的思想被人看见,这就是一种存在。我写,故我在。


有人问不少作家,你为什么要写作?不同的作家,答案各不相同,颇有意思。


岛武郎:为欲望而写作。


卡夫卡:在可怕的不眠的夜里,我意识到自己单独监禁的处境,不得不写作


E.B.怀特:写作是一种秘密恶习,就像自我虐待。


史铁生:为不自杀写作。


蒋方舟:为虚荣写作。


迟子建:为风云变幻各异的命运而写作。


余华:为展现高尚而写作。


冯唐:为消除肿胀写作。


江苏作家毕飞宇在《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一文中,深情地回忆自己少年时代随意涂鸦的快乐,他说:“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表达的愿望。”


表达,其实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孤独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确证自己的存在。在QQ群里发个表情,和人招呼,是存在;在微信朋友圈发张图片、转发公众号是存在;文章在杂志发表了,当然也是一种存在。诚然,大部分一线教师写的文章不一定都会发表,但依然可以通过写作确证自己的存在。日不间断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若干年后,回首重读这些曾经敲下的文字,往事刹那重现,你会发现,写作延长了你的精神生命。从自身精神成长来说,教师要成为一个写作者,而不仅仅是一个阅读者。


无论是为了评职称还是为了欲望、名利乃至于自娱自乐,教师的写作,都是为了存在。


               我的写作史


我的写作生涯经历了四个阶段(出示PPT),1999年前我的写作还没有起步。



1.刀笔吏生涯。1999年到2004我在温岭太平小学当教科室主任。可能校长比较信赖我,这段时间我所写的文章大部分是为学校而写。各种工作计划、各种总结、各种教代会报告等,大部分材料都是我写的。而自己的文章却写得很少。


2.论坛江湖。2004年到2006年是我在论坛上叱诧风云的一段。闯入人教论坛,一发不可收拾,注册了一个“温岭祖庆”的马甲,兴起了论坛的腥风血雨,搅得昏天黑地。那时,几乎每天一篇文章,状态就像现在写微信公众号的状态差不多。不少人认识我,是先从知道“温岭祖庆”开始的。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人,在文字中确证存在”的观点。关于论坛写作,它直接催生了我的第一本专著。2008年上半年,我接到语文出版社刘立锋先生的电话,他说想给我出书。先生告诉我,在论坛上关注我很久了,觉得我很有潜力。于是,我的第一本书就在他的怂恿之下,很快写出来了。


3.博客时代。2007到2013年。这段时间,我的大部分写作,都在博客上。论坛渐渐衰落,几乎无人关注,于是,我就把很多文字放在博客里。一篇一篇地更新,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博友。


4.微信公众号。2016---?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到了微信时代,看到很多人玩起了微信公众号,于是我也赶时髦,玩起微信公众号。


也许你会问,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那么多精神财富,为什么你还要写呢?你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精品吗?不是的。写作对自身的价值大过对他人的价值。写下来就是自己的,不论写得好不好,都是你曾经的精神财富,也是未来的你的精神财富。就像《神奇飞书》中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重要。


               写什么与怎么写


怎么写?写什么?



第一:写我所做,做我所写。选择你熟悉的领域来写,这个领域是你深入研究过的,把做过的写出来,就是你独有的。当然,我们可以继续往前走一步,把自己写过的继续做好。这就是“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第二:写我所想,想我所写。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写自己认真思过的。写作者,要把最近想的话题列一个清单,一个一个话题接着往下写。写完了,放几天,再来想想自己所写的:我真的很好地表达了我的观点吗?我的文章逻辑性怎么样?是不是把我所想的写清楚了?读者阅读我的文章,可能会产生哪些疑问?这就是“写我所想,想我所写”。


第三:我写文章,文章写我。我在写文章,写下来的文章最终成就了我自己。大部分作家我们并不认识,作家的文字,就是他本人。管建刚老师被大多老师熟知,是在文字当中。文章成就了管建刚。因此,每个人所写下的每一个字就是他自己。写作,就是在在写你自己,而不仅仅在写文章。你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任。正如阿根廷作家赫尔博斯说的“作家等待着他的作品。一个作家始终被他所写下的东西改变着。”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我写文章,文章写我”。


那么,一线教师究竟可以写什么呢?我以为年轻老师不要一开始就写论文。


很多老师往往喜欢写三段式的论文:提出一个观点,找一些案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最后一段总结。这种论文是很难发表的。老师要多多记录跟学生之间的故事、细节、难忘片段,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个点,都记下来。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还可以写随笔。读书后产生了某些想法,围绕这些想法,你有哪些新的认识,记录下来,就成了随笔。随笔更多的是一种有思想的文章,而案例侧重于叙事。案例和随笔写到一定的数量,就水到渠成地写一篇篇像模像样的论文了。


            怎么提高投稿命中率


怎么投稿命中率高呢? 2004年前,我的投稿是空白……参加工作的前15年时间,我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


老师们,不要急。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得到发表,除了稿子质量高,也有一些小窍门。




研究杂志的风格有的杂志喜欢刊登案例,你去投非常正规的论文,肯定不会发表。拿小学语文杂志来说,《小学教学》案例、随笔比较多,你就可以把一些案例和随笔等投往《小学教学》杂志。《语文教学通讯》学术性比较强,喜欢发一些论文,如果你投大量的案例就不会发表。而《小学语文教学》经常会有一些主题征文,你可以关注话题,提前写一些征文。


注意时间。你的教学案例是教材单册的,那么就会在下半年发表。比如你的文章内容是和单册第八单元有关的,老师教到这个单元一般是在12月份,那么你7、8月份就要投稿了。包括对名师的教学实录的评析,也要关注时间点。


格式规范。你的文章末尾,要有这些基本信息:姓名、邮寄地址、邮箱、联系电话。不然的话,编辑想录用你的文章,却联系不上你,文章也就刊登不了。


最为重要的是,多认识一些编辑。如果编辑认识你,编辑知道你写稿不错,需要用稿子时会问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稿子。你心中有编辑,编辑眼中才会有你。怎么认识编辑?比如在博客中,他贴出了一个征文启示,你可以给编辑留言,想方设法问到编辑的电话。还有一招,投稿的时候可以写自己第几次投稿。投稿十多次,编辑看到时会想这个老师如此执着,我一次不发的话有点难为情。真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的写作时光轴




2008年出版了《张祖庆讲语文》,三年之后出了《小学生萧红读本》,隔了五年,2016年下半年交出了《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这本书的书稿,如果预计将在2017年1月份出版。我会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出书的消息的。最近已经签约的有两本《小学生创意写作阶梯课程》和《做个精神明亮的教师》(都是暂名),这两本书,预计2017年—2018年会出版。至于未来,我会写多少书,我也不知道,一切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总起来说,我的专业成长史的关键词,其实就是“大量阅读,痴迷写作”。


教师要享受这个过程,至于能否成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这些不是你自己所能够掌控的。包括你是不是碰到了好时光,包括自己能不能坚持。阅读本身就是快乐的,写作本身就是回馈自己。无功利地阅读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自己的精神宇宙,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这就足够了。


读写,点亮人生。要想改变他人,先要改变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