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逃课﹒混课﹒蹭课与买课——同样是教师,差别咋就那么大?!

张祖庆 祖庆说 2019-06-26


                   1

当过一段时间教研员,我很悲哀地发现,教研活动到课率最高的一次,一定是关于复习考试的。因为,这次教研,几乎和每个老师直接相关,老师们希望从教研员口中,获知关于复习、关于命题的更多信息。


说实话,我的大部分教研活动都是精心设计的。请到的专家不可谓不高端,安排内容也不可谓不煞费苦心。然而,总有一些老师,要么,以各种理由请假,要么来签个到,趁中途上厕所,溜了。有的,干脆不出现,请同事签个到(当然,有些也真的有急事)。我呢,装不知。其实,一清二楚。


也许,全国都类似。除非,教研活动只有几十个人,教研员每个人都认识,这样,无处可逃;或者,要求签到刷二维码——点到刷一次,结束刷一次。否则,教研活动,很难全员参与。


不过,这种逃课的人,毕竟不是主流。大部分老师,还是愿意来参与培训的。人来了,心在乎?


难说!


混课的南郭先生,多了去了——话说,有时候,我也是混课的。因为,课不够吸引人。但既然来了,逃又不好意思。于是,掏出手机,开始和朋友聊微信,或刷朋友圈。有的呢,干脆带一叠试卷,你讲你的课,我改我的卷。更过分的,和周边的老师嘀嘀咕咕。这些,都是混课者。


混课与专心听课的教师比例,直接反映教研活动的成败。混课越多,教研或培训越失败。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奇怪地发现。一些活动,明明不需要某些老师参加,她——哈,小学女老师占多数——所以是“她”——会安排好自己的功课,赶来听课。最近,我就发现在我们单位举行的小学语文90学分培训,杭师大叶黎明教授的课,吸引了好几位非培训班的学员。


这种行为,就叫蹭课。大学里,一些教授课讲得精彩,吸引旁系的学生来听课,似乎家常便饭。这年头,蹭课的,在职场中似乎不多了。当然,也会有例外。蹭课最多的,其实还是一些大型论坛,比如“千课万人”、“亲近母语”等活动,不少老师会千方百计托人要一张票,或者跟着上课老师,蹭几节课。这类老师,大抵是真心爱学习的。热衷在网络社群学习的老师,也大多是蹭课一族。QQ群、微信群、沪江网学习群、微赞直播群,活跃着一群爱学习的老师。鲲鹏研修QQ群、作文聊天吧QQ群、商丘小语QQ群、小学语文名师QQ群、班级读书会微信群……等等社群,更是经久不衰、活跃异常。有些老师甚至十年如一日,在网络空间如饥似渴地免费学习——有的,还兼管理员和志愿者,需要付出很多心力。这种网上的学习,也可以称为蹭课。这类爱蹭课的老师,都是真心爱学习的,大抵都是优秀的老师。平庸老师和优秀老师的差距,在于,优秀老师把看韩剧的时间用来学习,平庸老师把学习的时间用来想韩剧。


还有一类更“疯狂”的老师,她们会千里迢迢自费前往学习。据我所知,“亲近母语”论坛,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老师,是自费的。“千岛湖儿童阅读研习营”也是如此。最近一两年,掀起了网络学习热潮。不少老师,也是自费报名的。且,明明课程接近尾声,还有老师,愿意自掏腰包。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买课”了。


同样是老师,有人逃课,有人混课,有人蹭课,有人买课。


引人深思。


                2


逃课的原因无非这么几种:一是培训课程确实不好,参加了没有收获,浪费时间;二是家里有急事,请假又怕老师不批准;三是参训老师不思进取,总觉得培训是浪费时间。


面对不思进取的人,谁都没辙,因为你无法叫醒装睡的人。作为培训课程设计者,要千方百计提升课程的智慧与思考含量,让老师满怀期待而来,兴致勃勃参与,意犹未尽离去。如此,逃课的将会越来越少,混课的,同样也会减少。真正好的课程,是会吸引听课教师的。


另一个,组织形式非常重要。


很多培训,教师坐在会场,大抵无所事事的。但是,如果我们稍微变一下花样呢?


比如,活动结束的时候,随机指名老师即兴发言;


比如,设计内外田字格,让老师在田字格外框记下主要观点、表达技巧、我的思考、我的问题,内框,给这位老师的发言打等级;


比如,安排体验式培训,让老师来当学生模拟上课;


比如,安排分组讨论,组长在海报纸上记录老师们的观点,然后派代表上台分享;


……


用心策划,让老师们在培训课上有点事干,还是容易的。让老师们动起来,混课的,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混课,而是你的课程让她有混课的机会。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动真,南郭滚蛋。


               3


最能引发我们思考的,是蹭课和买课现象。除了这些老师爱学习,一定有其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元素在里面。


一刀切,且需要点到的培训,大部分是“要我培训”,而主动蹭课或买课者,却是“我要培训”。因为“我要培训”,所以,教师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点燃,听课,成了满足需求的途径。听了课,浑身舒坦;没听成,浑身难受。这样的老师,已经把学习当成了呼吸。


其实,并不是所有来蹭课的老师,都是天生爱学习的。更多是网络学习“自由”和“真实”的氛围在起作用。网络培训,不点卯、无作业、无压力、可选择;更为可贵的是,这种网络上学习,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专家和老师之分,不存在培训与被培训之分。因此,这样的平台上,说话更真诚,不需要像日常教研活动一样,面对一群熟悉的人,大家往往戴着面具,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网络教研,因自由开放、真诚真实而吸引人。这就给我们线下的培训组织者一个启示:要想让自己的培训吸引人,必须营造一种相对自由而真诚的培训氛围。毕竟,谁都不喜欢听虚伪的话。


其实,网络教研吸引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归属感。就拿我牵头的“作文聊天吧”来说吧,不少老师是两年来如一日地在群里学习。群里的管理员、志愿者,承担着十分繁重的管理工作。但,办吧两年来,没有一个提出辞职,为什么?有归属感也!大家都把自己作为这个聊天吧的主人;这个聊群,是“我”亲自参与建造起的,“我”和她建立了一种深度的关联,因此,辛苦,也心甘。


这也给线下培训的设计者们一个启示:培训要让更多的老师,深度参与进来。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建立核心团队,经常让他们承担任务……参与越多,粘度越强,对这个组织越有感情,越离不开这个组织。“亲近母语”、“千岛湖儿童阅读营”的资深学员,之所以年年参加,乐此不疲,就是这个道理。


               4


至于买课的人,属于“不正常”——“超常”是也。这样的学霸,毕竟是少数。对他们,我只有肃然起敬。


                5


说到底,学习,是自己的事儿。你不学习,一幅懒洋洋的姿态,组织者再挖空心思,你也不会醒来。最终受害的是你自己。虽然年纪轻轻,但你的职业生命却已死亡。没有什么比无聊地等待退休更无聊的事了。


另一个,培训组织者,也要多一些将心比心,多研究网上学习为什么受老师们追捧,进而设计让老师们深度参与的卓越课程。而且,如果教育行政当局有探索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不妨和一些民间网络机构合作,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结合起来。既可以完成培训任务,又能缓解工学矛盾,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