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另类”阅读,非常重要却被大部分人忽略……

转自“快微课” 祖庆说 2021-10-10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大家都很重视阅读。各种书单推荐,被一线老师和家长热捧。读小说、读诗歌、读散文、读文言文……但是,有一种阅读,非常重要的阅读,却一直被大部分人忽略,有人把这种阅读称之为“另类”的阅读。这种阅读,就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是不是感觉很学术、很专业、很陌生?比如你拿到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是不是被“陌生”的书名给吓到?

没错,对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家长,“非连续性文本”是个有些陌生的术语。不少人甚至第一次听说。


但是,你试试在百度中输入“非连续性文本”这一词,会发现,这个词语往往是和语文中考、高考联系在一起的。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频频“闯入”小学高年级、中考、高考的试卷中。而此类阅读题一出,考生会骂题目“变态”,老师也会骂命题者变态,哈哈,这样的阅读题也确实“非常态”。


曾经有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语文试卷上出现某品牌广告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家长投诉老师借语文试卷做广告拿回扣的嫌疑!


命题老师百口莫辩!


其实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最早来源于PISA国际阅读测试:由国际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针对15岁学生的阅读、自然科学、数学素养做国际比较。


      有人惊呼,非连续性文本,是“外来物种”!

有必要给你科普一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了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说白了,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发票、说明书、指示牌、作息时间表……这些,都是非连续性文本。


比如你早上起床后,你打开手机中的记事本,读了当天的事务安排表;


比如,路过一家早餐店时,你浏览了一下墙上的价格表,买了一份早点;


比如,到达公交站点后,你观察了一下站牌表,确定了车次。


这个过程中,你始终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以非连续性文本并非外来物种,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每天日常息息相关。



中国孩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低下


2009年我国上海地区首次参加PISA国际阅读测试,Pisa2009阅读试题中,65%是连续文本试题,30%是非连续文本试题。混合文本试题大约5%。虽然上海学生在这次测试中独占鳌头,但是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为539分,达到6级水平的学生比例仅为1.9%,低于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日本、英国等7个国家。


无独有偶,PISA2000-2006阅读测试中发现,中国香港地区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的测试中也得分偏低。


当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不强的原因,不能怪我们的孩子。可以发现: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前几年语文教学中较少涉及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当然,这一差异跟我们的阅读教材密切相关。小学阅读教材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记叙、说明类文章,学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监测,往往使用小说、散文等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性材料涉及较少,甚至缺席。


忽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会吃大亏!


首先是考试要吃大。这一点不用多说了。从小学高年级语文考试,到每年的中考、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是语文试卷里的熟面孔,只是,很多考生不认识它。也就是你吃了它的亏还不知道咋回事儿!


其次,日常的生活学习会吃大亏。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包括:各种表单(购物清单、发票、时刻表等等)、插图,谈话记录(人物访谈、群聊记录、会议记录……)、产品使用说明、示意图(包括房屋构造图、地图、紧急疏散通道示意图、导游图、高速公路出口示意图、座位表、各种购物区示意图),饮食卫生类说明(包括药物使用说明、菜谱、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各种证明、统计图表、目录、会议文本……


也就是说,这种阅读能力不行的话,你有可能到了陌生的地方寸步难行、有可能吃错药!有可能吃坏东西!搞错单据发票!有可能被领导批得灰头土脸……


再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虽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是出现在语文试卷中,但是这类阅读绝不只针对语文学科,更是语文、科学、数学、人文、艺术等全学科的阅读。所以此类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家长已经着急了,原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么重要,可是完全不知道从何学起啊?哪里去找学习方法和资料啊?其实对这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家长是懵的,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是懵的。特别是小学阶段,这方面的引导和训练更是缺失。




由张祖庆、戴一苗老师历时六年、数易其稿、精心编著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360度无死角为你讲述非连文本的“三生三世”,带你看尽非连文本阅读的“十里桃花”。

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

这类文本和“连续性文本”有什么明显区别?

为什么中国孩子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普遍低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哪些常用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

这本国内具有拓荒性质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与测评》一书,试图回答广大教师、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

长按右边二维码即可以优惠价参与此书团购

哪些人适合阅读本书?

中小学语文教师。书中有大量鲜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案例,探索了非连续性阅读的的常用策略。它可以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参考书和编题指南。


本书也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阅读。书中,辑录了大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题目。五十多页,十多套题目,足可让你熟练掌握这类文本的阅读策略。文末,还附有参考答案,可以供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学生自学用,同时也可以供关注孩子学习教育的家长参考



众多顶级名师支持的教育公众号,和孩子一起成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快微课,精彩教育资源每天呈现



阅读原文,获取相关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