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组美文•一座园子•一颗童心 /《小学生萧红读本》导读实录

张祖庆 祖庆说 2019-06-26

【祖庆按】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文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选文非常精彩,毫不夸张地说,《祖父的园子》和《火烧云》两篇文字,极富萧红的语言特色,足以代表萧红的文学成就。各省小学语文教材中,《祖父的园子》成为了“常客”,教科版第十二册第12课《我和祖父的花园》 、苏教版第十册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鲁教版第十一册第8课《祖父、后园和我》冀教版第九册第13课《祖父•后园•我》。


也许是机缘巧合,2010年,我应钱理群教授之约,参与他主持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的编写。这套书共10本,采用节选名家作品,以单元导读的方式,作为教材的补充,将经典传承给孩子们。鲁迅、巴金、老舍、冰心等10位文学大家的作品,都在内。因此,我得以有机会接触萧红的全部文学作品。


读罢《萧红全集》,深深感叹,萧红的文学才能,显然被很多人低估了。在封底的导读中,我这样写道“萧红是呼兰河与东北黑土地共同孕育的“文学洛神”。她的作品,如开在荆棘里的花朵,又如旷野中的呼唤。她元气淋漓的文字,足以让很多同时代的女性作家黯然失色。”


正如学者赵园评论的“萧红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童心世界’,与大量平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层次的‘童心世界’ ”。萧红的文字,质朴、真诚,童趣盎然,尤其是在《呼兰河传》第三章,关于祖父的一系列描写中,你会情不自禁地为文字中所流淌的童心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的文字,作为语文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们带给更多的孩子。于是,在选编的时候,我就大段大段地节选了相关的内容。整本《小学生萧红读本》,我也最喜欢这部分文字。


恰好,在某次此次研讨会上,军晶老师执教课内略读课《祖父的园子》,那么我就上一节课外自编教材《园子里的祖父》吧。一来,与军晶形成一个互文呼应;二来,也为大家如何自主开发语文课程,提供一个由“课内——课外”的思路——亦即,由某一篇课文,带出一位作家,阅读一群文章——这,也可以称为群文阅读了——当然,我这里的群文阅读,主要目标不是指向于思考,而是带着学生欣赏萧红的语言。既然是群文阅读,阅读量肯定远远大于课内,教学方式,也肯定有别于过去的阅读课。揣摩、细抠词句,显然不是这样的课型的主要任务。阅读一组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初步地、整体地感受一位作家的文字风格,进而对他们的文字,葆有继续探索的乐趣。


后来,阅读了蒋军晶、虞大明、孙双金、薛法根、窦桂梅、闫学等的《祖父的园子》,我也萌生了演绎此课的念头。于是,有了《祖父的园子》(课内略读)VS《园子里的祖父》(课外阅读)的两课时演绎。


今天微信号中,还有另外两篇文章,都是关于《祖父的园子》和小红个的。有兴趣的朋友,可查找历史阅读。


一组美文•一座园子•一颗童心


——《小学生萧红读本》导读课堂实录


板块一  印象祖父,走进园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走进了萧红和祖父的园子。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是到处都是植物的园子;充满快乐的园子;有生命活力的园子;自由的园子;鸟语花香的园子;随心所欲的园子。


师:在作者眼里这园子之所以是这么自由,这么快乐,关键是园子里有——祖父!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父是怎样的人?


生:慈祥;有爱心;热爱生命;疼爱晚辈;特别宽容。


师:这就是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留给我们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萧红的文学世界,通过阅读一组美文,走进一座园子,感受一颗童心。



板块二  “笑”忆祖父,童心可掬


笑之一:“天空飞个家雀”


师: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推荐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在屏幕上,老师将和大家以合作读的方式陆续呈现。有时我会停下来让大家想一想,有时候也邀请同学来读。


师范读片段1: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成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的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


“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师:家雀(qiăo),这个是多音字。一起读这句。


(生一起读。)


师:找一个个子稍微矮一点的同学。你就是一个小朋友,我就是祖父。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


师(祖父):你看,天空飞着家雀。(师手往上指)你会本能的什么反应?


生(小朋友):看。


师:你这一看就坏事了。


(又找了一个小朋友,继续合作表演。)


师(祖父):你看天空飞着家雀。


(生抬头去看。)


师:也坏事了!为什么会坏事呢?


生:他们都上了祖父的当了,因为天空其实没有家雀。


师:其实这当上的还并不大。真正上当的是——帽子不见了!


(出示片段2)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


“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师: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反应的,找一个同学读。(一生读)


师:你看,萧红的文字很有画面感,读着这段文字我们脑子里仿佛出现了一副画:一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这个画面你们脑子里有吗?(生点头)我们现场来表演一下好吗?谁愿意当那个帽子被摘的小孩子?


师:注意要把这段文字读懂。其他同学等下评价一下,看她演得到位不到位。


(师生合作表演,学生笑,气氛热烈。)


生:这个同学抱着祖父,直哭,很无赖的样子,我认为没有这么夸张。


生:他表演得很好,一般的小孩子可能会哭啊,闹啊,她表现出了小孩子的天真;要是我们的话就已经很懂事,知道祖父最后还是会把帽子还给我们,所以,我觉得好就好在这个“无赖”!


师:好就好在我没有拿你的帽子!(笑)其实啊,孩子们没有真的流眼泪,她在假装无赖。祖父和孩子们早就默契了,早就知道,我这一闹,祖父肯定会把帽子还给我。那些小孩子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假装无奈,不像你一样。(冲着刚才演的学生说,众生开心笑。)


师:你看,萧红的文字多么有童趣啊,写出了小孩子的童心,更难得的是写出了老顽童的童心。所以,读萧红的文字我们要慢慢读。把文字变画面(板书:把文字变画面),你就会品味到文字的魅力。同学们,从这个片段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生:我认识到了一个和蔼的祖父。(生板书:和蔼。)


生:一个富有童心的祖父。(生板书:童心)



笑之二:“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师:是的,这一篇文章里,那些小孩子是有童心的,更难得的是那么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经常和孩子玩同样的游戏。那种童心未泯,让我们感动。所以,读萧红的文字,要关注文字当中流淌着的童心。下边的这篇文章就更有童趣了。(出示《祖父的笑》片段节选,指名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轮流读,一个人读一段):


(出示片段3)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师:你们猜祖父会怎么说?自己的孙女在自己的帽子上插花,祖父会怎么说?


生:今年的花太香了!


生:这些花太好看了!


生:还是我的孙女对我好,给我这么老的人戴花。


生:谢谢孙女,给我插了那么多花。


师:大家猜得都很有童趣,可惜都猜错了!哈哈,祖父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孙女给他戴花,而是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齐读: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生笑)


师:谁来当祖父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有模有样地学着祖父的语气说话,掌声、欢笑声)


师:读得真好!你看多么经典!祖父没有看见玫瑰花,却觉得花儿是那么香,就挺自豪的。好玩!请接下去读。


(出示片段4,生读)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的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挺好玩,很值得回味?


生:他还照样的拔着垅上的草。


生:我觉得萧红小时候特别顽皮,把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


生:关键是她做了“坏事”,搞了恶作剧之后,还在那儿偷着乐。小孩子偷偷看祖父出洋相的感觉跃然纸上。写得多好!


师:我想假如进了屋,祖母看到了,作者的爸爸妈妈看到了,他们会怎么说?


生(妈妈):爹,你这么老了,还把红彤彤的花儿往头上插?你可真是老来俏啊!(笑)


生(老伴):这个死老头,一把年纪了还插那么多花,乐呵什么呢?(学生表演的太逼真了,听课老师和同学都乐呵地笑了)


师:乐呵,是吧!看看,他们有没有说些什么?


(出示片段5.生读)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师:他们什么都没说,只是一个劲儿的傻笑。(师生齐读笑的句子)你看,文中有几个“笑”,一起读。


齐读: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打着滚笑。


师:祖父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了笑料了。接下去,往下读。


另一生读: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


师:想想笑笑,笑笑想想。多有意思啊!你看,一个“笑”字,就那么好玩,萧红的文字是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细细地品味的。(板书:停下来想一想)


师:这样读着读着,文章就被我们读活了。请大家再数数,全文出现了几个笑?


生:7个。


师:这么多的笑,有没有给你重复的感觉。如果我这样写:一进来,祖母看见他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父亲母亲也笑起来,我也笑起来,爷爷也笑起来。一提起祖父就笑起来,于是我也笑起来。(生大笑。)这样写行不行?


生:不行。


师:重复了,没味道了。


师:你们认为她一次又一次写笑,是为了什么?


生:体现萧红的爷爷很和蔼。


生:这样看出出爷爷不仅不生气,而且也笑成了这样。可以看出爷爷对萧红的一些恶作剧不以为然。


生:体现了祖父的宽容,也表现了一家人的和谐。



笑之3——“把房顶喊塌了”


师:同学们,这就是童心!文字里的童心,都在这声声笑声当中。现在啊,张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本书是张老师自己编的——《小学生萧红读本》,请同学翻到《跟祖父学诗》这部分内容。想一想怎样尽快找到内容?谁有窍门?


生:看目录,《跟祖父学诗》在92页。


师:好!请快速默读,边读边想“跟祖父学诗”这件事,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指板书)注意:边读边把文字变成画面,在值得回味的地方停下来想了一下,做一做记号。


(生开始看书。)


师:可以交流了吗?先把书反扣过来,凭记忆回答。检验我们速读的能力。


师: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哪些句子让你停下来想了想?


生1:早上念书,晚上念书,半夜也念书。


师:这句话让你想了一会儿,为什么?


生1:因为觉得萧红念书的时间很长,小时候的萧红很好学,爷爷很重视家教。


生2:黄鹂也很好吃。


师:这句话给你印象深刻,是吧!那是什么样的场景?你展开说说。


生2:当时萧红的爷爷教她“两只黄鹂鸣翠柳”那一句,她就笑着对爷爷说:黄鹂也很好吃!她把黄鹂误以为黄梨。当她得知是鸟时,她再也不学了。


生3:还有萧红每天晚上念得时候都很大声,爷爷就警告她说说:房盖都让你抬走了。我仿佛一闭上眼就看到了,祖父虽然面容很严肃,但说出的话还是那么幽默。


师:真好,她的脑中有画面了。我们来表演一下吧!


师(祖父):孙女,我们来学古诗了。你跟着我念——少小离家老大回。


生1(萧红):少小离家老大回。


师:够响了吗?


生:不够,房顶没被喊走。


生1(萧红):少小离家老大回。


师:这回够响了!


全班齐喊:少小离家老大回。


师:祖父还有可能教什么诗?


生2(祖父):春眠不觉晓。


(全班齐喊:春眠不觉晓。)


生3(祖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班齐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就这样。早上喊,中午喊,晚上睡醒了还要喊几句。渐渐地,萧红的脑子里就装下了很多的诗句,她不是学诗而是在——喊诗,那多带劲啊!


师:我们继续往下看,有没有关注到这个场景很有意思。


(出示: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师一句生一句读跟读,学生喊得很带劲)


师:“几度呼童扫不开”,读对了吗?


生:读错了。


师:应该怎么念?


生: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祖父):(读得字正腔圆)几度呼童扫不开。


生(萧红):(也读得字正腔圆)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祖父):(读得刚劲有力)几度呼童扫不开。


生(萧红):(也读得刚劲有力)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祖父):(读得摇头拉腔)几度呼童扫不开。


生(萧红):(也读得摇头拉腔)西沥忽通扫不开。


师:(创设表演情景)客人来啦!大伯,咱家孙女诗念得可好了,让她把“重重叠叠上楼台”背给你听好吗?


(一生背,故意将“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生笑)


师(扮演客人大伯):背得可好啦!特别是“西沥忽通扫不开”,让得我“稀里糊涂听不懂”。(生大笑)好玩吗?这就是文字中藏着的童趣。


师:还有一个场景也很好玩,(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场景张老师要挑战你们了,你们自己设计台词,把过程表演出来。可以自由组合,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离开座位,找你的好朋友。我们用两分钟时间排练。


( 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生(萧红):爷爷你再教我一首诗吧!好不好?


生(爷爷):好啊!这回你可得好好学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萧红):“黄梨”!黄梨我可是太喜欢了,有的酸酸的,有的甜甜的,真好吃!什么时候你带我去买几个吧?爷爷!


生(爷爷):你这个死丫头(边说边推了一下她的脑袋),每天只想着吃,这个黄鹂是一种鸟,并不是水果。你再跟我读一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萧红):不,不,不……不是黄梨我就不要念了,你再教我一首吧!


生(爷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萧红):这首诗可真美啊!你看这首诗里有两个桃花,桃花开了后就可以结桃子了,而且桃子比黄梨还要好吃多了呢!


生(爷爷):你又错了,傻丫头!只知道吃!


生(萧红):爷爷今年咱们的樱桃树花开不开花?


生(爷爷):哎……当然啦!


师:非常棒的即兴表演。(掌声)同学们,遇到好玩的文字,读一读,演一演,就理解了。而且这两位同学还有即兴发挥的东西,特别是那位女孩子说的“桃子不是比黄梨更好吃吗”?绕来绕去又绕到吃上去了,把童心演出来了。


师:同学们,就在这样的园子里,孙女儿开着爷爷的玩笑,爷爷教着孙女儿学诗,他们两个非常快乐地生活着。这样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于是萧红在文章的里这样写道——


生齐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了的。”


师:同学们,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如果园子当中缺少了一样,会怎样?


生1:如果没有了祖父,我就不可能在后园里玩得这么开心了。如果没有后园,我和祖父就没地方玩了。如果没有了我,祖父和园子跟发生的事情就没有了。


生2:如果缺少了祖父的话,即使有后园,我也不会那么快乐,因为我发现文章有许多的快乐都是祖父带给我的,祖父就是我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人。


师:祖父就像我生命当中的一棵大树,一轮太阳。


生2:如果缺少了后园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有趣的事了。如果缺少了我的话,就像音乐课上没有了音符。(掌声)


师:祖父的生活当中如果没有了那个活泼顽皮的丫头,他晚年的生活是多么的寂寞,就像“音乐课当中没有了音符”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所以说——


生齐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都不可缺少了的。”


板块三    “哭”失祖父,字字含泪


师:祖父的童心带给我快乐,我的童心带给祖父快乐;于是,这园子充满快乐,充满自由,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气息。也因此,这个园子成了萧红此后魂牵梦绕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祖父,提到园子。《呼兰河传》的第三章文字里有这样的句子——“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等到我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祖父八十一岁了,他终于离开了人世”,祖父离开了萧红,离开了美丽的园子。(淡淡哀伤的音乐渐起)


课件出示:(教师读黑色的文字,学生读蓝色的文字)


从这一次祖父就与我永远隔绝了,虽然那次和祖父告别,并没说出一个永别的字。我回来看祖父,这回门前吹着喇叭,幡杆挑得比房头更高,马车离家很远的时候,我已看到高高的白色幡杆了,吹鼓手们的喇叭怆凉的在悲号。马车停在喇叭声中,大门前的白幡、白对联、院心的灵棚、闹嚷嚷许多人,吹鼓手们响起呜呜的哀号。


这回祖父不坐在玻璃窗里,是睡在堂屋的板床上,没有灵魂地躺在那里。我要看一看他白色的胡子,可是怎样看呢!拿开他脸上蒙着的纸吧,胡子、眼睛和嘴都不会动了,他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了?我从祖父的袖管里去摸他的手,手也没有感觉了,祖父这回真死去了。


祖父装进棺材去的那天早晨,正是后园里玫瑰花开放满树的时候。我扯着祖父的一张被角,抬向灵台去。吹鼓手在灵前吹着大喇叭。


我怕起来,我号叫起来。


“咣咣!”黑色的,半尺厚的灵柩盖子压上去。


吃饭的时候我饮了酒,用祖父的酒杯饮的。饭后我跑到后园玫瑰树下去卧倒,园中飞着蜂子和蝴蝶,绿草的清凉的气味,这都和十年前一样。可是十年前妈妈死去的时候,我在园中扑蝴蝶,这回祖父死去我却饮了酒。


我饮了酒回想、幻想……


师:同学们,祖父死了,我一次又一次地哭着(板书,哭)。这段文字中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停下来好好地想一想?


生1:我从“十年前妈妈死去的时候我在园中扑蝴蝶,这回祖父死去我却饮了酒”读出了萧红小时候跟现在是不一样的,祖父死的时候,萧红饮了酒,可以看出萧红很伤心。而妈妈死时,她还在园子里扑蝴蝶,很快乐。


生2:“我饮了酒,回想、幻想”,回想跟祖父以前的大好时光,很快乐的事。


师:回想起哪一些细节,哪些画面呢?


生1:她会回想起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跟祖父打闹嬉戏的场面。


生2:他在祖父的帽子上插满花朵的情景。


师:玫瑰花盛开依旧,但祖父却不在了。


生3:她会回想祖父教诗的时候,萧红把黄鹂鸟当做黄梨的时候。


生4:她还会回想起在后园的时候祖父在种菜,她想帮那些菜浇水,她把水往天上一撒,就好像下雨了一样。


师:是啊!这场面历历在目,但是再也没有人教她浇水了,所以她回想,一遍遍地回想,一遍遍地幻想。(板书:回想、幻想)


师:文中三次出现“玫瑰花”,你觉得是偶然的,还是精心安排的?


生:我觉得是精心安排的。玫瑰依然满树绽放,但树下那个身影却永远不见了。


生:祖父没了,家也没了。


师:人群中没有我那慈祥的祖父,和蔼的祖父,园子里不再有快乐,不再自由,不再无忧无虑了。(出示文字,生齐读)


以后我必须不要家,到广大的人群中去,但我在玫瑰树下颤怵了,人群中没有我的祖父。


所以我哭着,整个祖父死的时候我哭着。


板块四   品味阳光  亲近读本


师:学到这里,再回忆一下上节课留下的问题,为什么在萧红的记忆中,园子里没有阴天,没有雨天,没有刮风,没有下雪,而是“光芒四射”、“明晃晃的”、“太阳是特别大的”?


生:在作者的记忆中,园子里带给他的都是快乐的。快乐的日子里,想起来的,就都是明亮的,灿烂的。


生:阳光带给人的,是温暖、是快乐,而祖父在萧红的记忆中,就像一轮太阳。有了太阳,她的生命就有了光亮。


生:上一节课您提到,萧红的人生是很黯淡的,因此,他就在回忆中寻找幸福,寻找光明,因此,萧红回忆中的园子,是那么的明亮、温暖。


师:说得真好!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光亮!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更多带有阳光味道的句子吧——


( 师生齐读萧红读本中关于阳光的描写,以诗行的方式排列,配上欢快的音乐)


房后的草堆上,


温暖在那里蒸腾起了。


整个农村跳跃着泛滥的阳光。


小风开始荡漾田禾,


夏天又来到人间,


叶子上树了!


假使树会开花,


那么花也上树了!


太阳把雪照成水了,


从房檐滴到了满阶。


后来树枝发芽,


树叶成阴了。


后园里又飞着去年的蝴蝶。


——选自《小学生萧红读本》


师:《小学生萧红读本中》有更多关于阳光的描写,去读读吧。因为——


萧红作品提供了真正美学意义上的“童心世界”,与大量平庸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层次的“童心世界”。


——赵园(学者)


下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