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双慧眼,掘一座富矿|张祖庆老师文学课述评
征稿JOIN US
“我的教育故事”征稿启事
“祖庆说”,立足于服务一线教师,也为一线教师提供发表文章的平台。从今天开始,长期向一线教师征集“我的教育故事”。请选择教育、教学生涯中有意思的小故事,写成精短文章。投稿给 1532557916@qq.com,文末,请留下电话号码及微信联系方式。
文章不超过2000字。发送文稿时,请在文末附录100字以内个人简介和清晰的工作或生活照。
若20天内没有见到文章或录用通知,请自行投稿。另,若作者同意本号原创授权发布,本号将把相应的赞赏作为稿费转给作者。
期待您的来稿!
祖庆说
2018年10月8日
借一双慧眼,掘一座富矿(二)
张祖庆《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
阅读笔记
文/陆麒娟
请先阅读:
教学呈现的新意迭现
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就是以学生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耳朵去听,以学生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学生的心灵去体会的课堂教学。祖庆老师早已将生本意识融入自己的血脉之中,课堂上常见到他俯下身子,帮扶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展现教学。由此生发,其教学呈现上也展现出诸多新意:
电影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是指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产生出的第三种含义,无论从效果和从情绪感染力来说,都远远胜过原来那两个镜头简单叠加。其意义不在于一个镜头本身,而在于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撞,产生超越时空,超越单一维度,单一视角下的新情绪、新体验、新思维。
如《我盼春天的荠菜》中,祖庆老师采用填空的方式,动笔让学生续写妈妈和女儿心里想说的话:
“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以蒙太奇手法让学生代表母女隔空对话。两个镜头,两个对象不断交替呈现,在镜头与镜头的相互碰撞中,学生的心慢慢沉浸其中,情感自然地在学生心中迸发:“母亲”声声呼唤,焦急中透着关爱,担心中暗含自责;“女儿张洁”苦苦倾诉,难过中透着委屈,痛苦中暗含悔恨。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忠犬八公》中小八与上野教授的隔空畅诉心里话。这个对话穿越生死,穿越人与狗之间的差别,通过文字,通过学生的表述,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在学生的口头倾诉中不断呈现镜头的切换与碰撞,将触动学生心灵的小八十年苦苦等待,上野教授待小八如亲生儿子般的深情外显化,化成一种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永驻学生心间。
像这样,走进文章,代替主人公对话是交叉蒙太奇手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时,我们还可借助于扩大或集中蒙太奇手法与场面描写的教学指导相结合;借助于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展开比较式研究;或将颠倒蒙太奇引入作文教学指导之中。
情景小剧法
运用情景小剧法,能融词语品赏、言语表达、情味体悟、作者的文风于表演之中,将内隐的情感外显化,使原先迷糊的感受、认知因体验式表演变清晰,学生也因此变得更有感觉,更有温度,丰厚了学生的精神内涵与人文底蕴。
如《神奇飞书》中,学习“不计其数的书振翼飞行,充盈其中。千万个故事在窃窃私语,好像每本书都在轻声邀请莫里斯探寻其间。”感受书给人的快乐。祖庆老师化身演员,与学生一道“振翼飞行”,让一本本书(学生)热情邀请莫里斯参与其间。瞬间,课堂成了书儿飞翔的天地。祖庆老师边飞边提醒,请“振翼飞行”,这就是“充盈其中”,这就是“窃窃私语”、“轻声邀请”。将词语品悟融于情境表演之中,使简单的词语变化为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触摸到词语的温度与灵性。
更妙的是,《神奇飞书》暗含着这样一条线:与书在一起就是快乐的,心情明朗,色彩艳丽。祖庆老师没有明说,却将之融合在这个情景小剧之中。学生愉快地“振翼飞行”、“热情邀请”,自然感受到作为书的幸福感,与书儿在一起的快乐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金钱的魔力》为领悟老板的见钱眼开安排了四次不同指向的情景小剧展演,融言语表达、情味体悟、作者文风的领悟于表演之中。第一次,像主持人华少一样快速朗读老板的话,体会到老板说话重复、语无伦次;第二次,想象并表演忙碌的老板应该怎样做生意,将喋喋不休的384个字压缩成40来个字。学生提出疑问:“马克·吐温先生,您不是说要用‘短小精炼的句子’来表达吗?但是您这里却用了384个字来表达一个意思,您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字呢?”进而发现越是把老板写得喋喋不休,越是让人感觉老板爱钱如命。第三次,自选一部分,用老板说话的口吻,满腔热情地、语无伦次地、喋喋不休地表演。第四次,老师和学生表演双簧,将老板内心的话掏出来,感受老板这番看似夸自己的裁缝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背后,全是谎话连篇。老板用尽所有的方式讨好巴结顾客,字里行间满是讽刺!
通过情景小剧,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感受外化为表演,移情体验,还原生活的本质,真切感受到老板的滑稽可笑,作者马克·吐温的文风特点——幽默、滑稽,夸张得要命,可又蛮真实的,有时还带点刺儿。
不落痕迹的游戏法
不落痕迹的游戏法,是指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不知不觉间加入“我”的情怀,进入具体的阅读情境,体察语言中透出的情味。
如《祖父的园子》中围绕第17自然段展开“心中园,一切自由”的教学过程,让我充分领略到不落痕迹游戏法的魅力。它让课堂变得好玩、有趣,富有生机。学生不知不觉间将自己融入其中,不像是在读课文,倒像是在表现自己;不像是在学习,倒像是在玩游戏。
就拿“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这一句的教学指导为例吧。老师先请学生当万物的代言人,学生说:“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这是将第三人称的陈述式语言变成第一人称的自我表述式语言,随着角色身份的转换,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我”情感悄悄地渗透进去,完成第一重转换。
老师又说:“你愿不愿意往上长?”“那就请你往上长,站在椅子上说。”“你还愿不愿意长高?请你站在桌子上大声说出你的宣言。”这是第二重转换。此时有了生活体验,有了大声、反复地宣告,人与物达到身份上的揉和——我是玉米,玉米就是我。
然后,由点及面,全班一起说:“我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完成面上的身份转换。“我”是园子里姿意生长的玉米,也是一个已潜入文字中,代替玉米快乐生长的我。万事万物的自由自在就在这快乐的近似于嬉戏的游戏中悄悄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田。难怪学生后面的发言,都是从心里流出的心声。
多样化的预测
预测,是最能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点燃阅读兴趣的好方法之一。三上统编教材专门用一个单元教学生学习如何预测——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前文信息等进行预测。
祖庆老师2009年执教的《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运用了看封面预测、根据前文预测、根据线索预测,2017年执教的《灵犬莱西》运用了根据开头暗示性的语言预测、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根据上文重要信息预测、根据情感线索预测。两堂课在预测上有相通相似之处,但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各自的差异。
印象最深的是《灵犬莱西》中的根据生活经验与提示预测。执教《灵犬莱西》的老师一般也会让学生说说莱西作为一只狗,在回来的途中,会经历哪些困难,或展开想象,或在文中圈划。但不如用预测的方式来得灵动。因为,通过预测,学生自己的新创作与作者的原创作发生撞击,若是文本描述与预测相同,则多了一份欣喜;若是文本描述与预测不相同,则会多一份追问与思考,对作者的原创作多一份从创作者的视角生发的审视与比较,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力、阅读力与审美力。
再加上,祖庆老师让学生预测莱西回来的途中经历哪些困难时,特意提供了两个支架:一是地图(见下图),二是一大段从约克郡的绿桥村出发到路德灵公爵在英格兰高地的庄园一路上坐火车看到的地貌、景物的变化。
有了支架的帮扶,学生的预测相当成功。这也说明了老师教给学生具体的预测方法和步骤后,学生在真实阅读情境下已能自如运用,逐步形成和发展预测能力。
师生换位互动法
师生换位互动法是指让学生当老师在讲台上组织学生读书讨论,老师当学生坐在座位上质疑引导,从而让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在学生身上。
《穷人》一课的教学中,祖庆老师首创并实践“师生换位互动法”,让学于生,更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力,让课堂变得更灵动,更有情趣,更有意义。
师: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说说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当老师。(生拿书上台,师对其耳语十几秒后,坐到该生座位上)
生(小老师——以下简称小老师):请问同学们,大家从哪里读出来了“穷”?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我从第二段的第二句看出他们很穷,因为课文说:“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肚子。”他们很辛苦,但是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小老师:还有补充吗?
师:真好!一下子上手了。
……
师:老师,我想抢话筒!有鱼的生活还穷吗?我家餐桌上经常见不到鱼。
生:课文中说“只有”,说明只能吃鱼,没有其他的菜,天天都得吃鱼。
师:每天都吃鱼,而且只能吃那些卖不出去的小鱼,是不是?我想请教小老师,课文第二段说“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我觉得可能是偶尔出去的吧?
……
师:老师,我有意见!环境恶劣难道跟穷没有关系吗?
小老师:当然有关系啦!那个张祖庆同学啊,(众笑)我没有说这个跟穷没关系,我希望他能理解得更深一点。
……
师生换位互动法,学生在老师之前,学生有了更多、更大的话语权。学生之间因年龄相仿,认知水平相近,便于沟通交流,但也会因年龄、视野的原因造成文本自主解读能力不足。在“师生换位互动法”中,老师还需要发挥首席的作用,只是蹲下身子,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质疑、谈感悟、谈感想。
另外,还有连环画法,将文章读成几个画面,或是将这几个画面连成一个故事;质疑问难法,依据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在当堂解决这些问题等等。
所有的方法,都不是为了创意而创意,而是充分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一篇篇,一本本更好的文学作品,介绍给更多的儿童。这,大概是祖庆老师此书最大的亮点与创意。因此,他的《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就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是召唤与殷盼。
读着祖庆老师的一个个课例,不断地思考着,学习着。《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正像前辈们所说的那样是一座蕴藏极丰的富矿,需要我们用心地挖掘与开发,从中提炼与萃取更多的教学智慧。
作者简介
陆麒娟 多年来潜心作文教学研究,多次获得省、市、区“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多次主持市课题研究,参与实施省、国家级课题研究,开发的课程被列为省精品课程。曾参与省编教材编写,也曾在《教学与管理》《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十篇,有两篇被人大复印中心转载。
责任编辑: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