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口头禅成为我们的职业病……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原题: “所以”和“地炮”


  文/章秀平(特约作者)


“老妈,你有个口头禅。”


“瞎说,不可能。”我自信地回答。

“真的。”


“做老师的对口语表达质量是有要求的,所以说口头禅这类影响语言干净的东西我们还是会注意的。”我说起来头头是道。


“你看,又来了——所以说……”


所以说?一时语塞。


这……是口头禅吗?可是,我好像真的经常“所以说”!


“我说了今天降温要添衣你不听,所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吧。”


“抓紧时间赶快再复习一次就能记得更多,所以说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对学习还是很有用的。”


“……所以说出门在外多一点警惕总是好的。”


“……所以说……”


猛一回顾,果然有那么多“所以说”,这不是口头禅是什么?



读师范时,数学老师是一位脸庞黝黑的中年男教师。我在数学课上关注老师本人却比关心学习内容兴致高得多。倒不是数学老师长得帅,实在是对数学课不太感兴趣,管不住的思绪一不留神就飘移。


有时一本正经地戴上眼镜,清点老师脸上黄斑黑点坑坑洼洼。脱下眼镜,那张脸便朦胧模糊,轮廓柔和,皮肤光洁,不输当下的美颜效果。如此这般,世界在现实与理想间切换。


有一次,忽和同桌心血来潮,商量着细数老师的口头禅。这位老师最喜欢“我们说”,一句话中没有一个“我们说”就开不了口。那天,我们就在练习本上做“正”字罗列他的“我们说”。


二十分钟过去,“我们说”了一百多次。“我们说”还在说,我们已无法坚持,满耳朵满页面的“我们说”实在令人奔溃。哪有“我们说”,全部是他一个人在说。


此后,我便时时警醒自己,口语表达中那些无意义不美感的口头禅,尽量少说。我自觉做得还挺好。


突然被女儿轻轻一点,检验一下自己脱口而出的语言面貌,那个“所以说”果然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藏其中。有时刚要开口,猛然闭嘴,那个“所以说”便如鲠在喉,大有奔涌而出的架势。


“可是,我这句话中的‘所以说’是有意义的。你看,联系上下文,没有这个‘所以说’不行啊。”我挣扎着为自己分辨,女儿呵呵一笑。


“你是不是觉得我很爱说教啊?”我小心地探问着。


“嘿嘿,有点。”女儿说。


那天,与同学还有她儿子一起晚餐。餐后,她读初三的儿子先坐车回家。不一会儿,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出租车司机打来的,他说在车上捡到一个笔袋,袋子里有几支笔和一份准考证。她放下电话,马上联系她儿子。


“儿子,你知道自己丢东西了吗?”


“你知道丢了东西怎么不去找,还要人家打电话过来问?”


“就算是没什么要紧的东西,你这样丢三落四的习惯总不对吧?”


“如果今天袋子里装的是非常要紧的东西,那后果不是很严重吗?”


“要是将来你一个人到了国外,人生地不熟的,总是这样马虎怎么可能做得好事情呢?”


……


我坐在一旁,旁观另一个自己,是怎样将孩子无意间的“落笔袋”,提升、拔高、放大成关乎人生未来走向决定事业成败的大事件。又一个教师妈妈。


教师这个职业常要“说教”。然“说教”面目总归不讨喜,我们反反复复在研究与探索的就是给“说教”穿上漂亮外衣,设计有趣路径,让你不觉被说教而说教才好。


正是如此,我更警惕自己走出课堂后少一些“好为人师”,世间比你吃过盐多的走过路长的人多了去。然常年养成的职业习惯总有深入骨髓得顽固。我得承认,即便是母女俩聊天,我也不由自主地带着职业惯性思维。


大到国际时事社会话题,小至穿衣吃饭鸡毛蒜皮。那些轻松好玩的开端,或是惊悚离奇的情节,甚至无伤大雅的生活细节,最后总会被我引向一个“所以说”。


“所以说”后面跟随着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是逻辑不严密推理很简单的大结论。于是,我便觉得愉快而有意义,内心又多了一份充实。


班级里,每个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班主任老师目光炯炯的过滤镜下。优点与长处,当然表扬与赞叹,甚至不吝美言言过其实,但那是理所当然,且放一边去。需要睁大眼睛提高警惕的,是他们的不足。就像作业批改,对的一个大勾就行;错误的,红笔圈出,蓝笔订正,分析原因,归纳类型,同步巩固,考试之前还要再三练习。


地面有纸屑,这怎么可以?卫生习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素养,细节显品质。古话有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卫生习惯都做不好的人,还能够做好什么……一片纸屑扑倒大好前程。


学习用品摆放凌乱,这怎么可以?凌乱的用品摆放体现思维的无序。一个连书桌都整理不好的人,怎么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生活,甚至规划整个人生?再说了,凌乱的摆放也不容易快速提取所需物品,这样时间不是大量浪费在不必要的寻找中吗……凌乱桌面毁掉井然人生。


上学迟到,这怎么可以?姗姗来迟进教室,不但影响自己学习,也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要是每天迟到一个五分钟,一周积攒起来就是二十五分钟,一个月、一个学期呢?


而且,今天还是在上学校,要是将来参加工作,你在一个紧急会议上或是重要活动上迟到,岂不耽误大事?另外,迟到说明你时间观念不强。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人怎么可能珍惜时间,怎么可能会珍惜其他人时间?还有,为什么会迟到,是昨晚上睡迟了吗?为什么会迟睡,是沉迷于游戏吗……


由“上学迟到”引发人生大崩盘……


我们是被那些《小虫和大船》《扁鹊治病》之类的故事给吓坏了吗?有时,桌面凌乱只是我还来不及整理,今天迟到真的只是闹钟坏了。那个丢笔袋的孩子在接到妈妈电话前,早已掂量过笔袋分量,找回找不回都无大碍,提醒自己以后小心点就是了。


当“妈妈”和“老师”两者角色一重叠,那么多的“所以说”还省却华美路径,直接裸奔至终点。


我的“所以说”,是一个教师妈妈迫不及待要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拎出清爽明晰的道理结论,期望孩子你能统统带上,举一反三,一点即通。此后人生路上遇到多繁杂多怪异的事情,都能在教师妈妈给你的“所以说”里对号入座,快速提取,迎刃而解,走遍世界也不怕。


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厢情愿枉费心机的说教。不然,女儿也就不会在我郑重其事慷慨激昂的道理结论里面,单单只拎出一个无可无不可的“所以说”。教师妈妈的套路,她都懂。


穷尽全部哲理,也不一定能指导出完美人生。更何况,我的“所以说”,从个例到普遍,从局部到整体,推演得简单又粗暴。“所以说”的后面跟着道理和结论,背后却是教师、妈妈、教师妈妈迫不及待的焦虑与略带偏执的职业思维模式吧。


昨天,和女儿聊一个关于老人殴打公交车司机的新闻。我忍不住感叹:所以有人说,坏人变老,老人变坏了。


她说:“老妈,你又来了。只是单个小概率事件而已,不要做‘地图炮’。”


 “地图炮”?



编辑:木子




更多精彩,请点击:


部编教材同步朗读 |《大禹治水》(二上第15课)

部编教材同步朗读 |《大自然的声音》(三上第21课)

部编教材同步朗读 |《金色的草地》(三上第16课)

部编教材同步朗读 |《古诗三首》(三上第 17课)

有声美文2 |《梨花》(小散文100课)

【有声美文】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