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大河大气象
大山大河大气象
——在巴东援教开幕式上的讲话
此刻,在这个特别的场合,想说的话很多。先从我对巴东的印象说起吧——
过去,对于巴东,我只知道是长江三峡的重要段落。
后来,在郦道元《水经注》中,我读到了关于巴东的书写。“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只知道,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地方,究竟如何偏僻,并无体验。昨天,凌晨四点出门,乘坐两个小时飞机,再转车三四个小时,抵达已是午后,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巴东,的确比我想象中的偏僻。
昨天,从巴东教研室刘本喜主任的介绍中,我得知,巴东县城,已经第二次异地重建。今天的巴东,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城市整洁美丽,人民安居乐业。我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其实,三峡这片土地最早引发我关注与思考的,是贾樟柯《三峡好人》这部电影。
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十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女护士沈红从太原先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见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共跳一支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每个人的故乡都在重建——这就是我当初看《三峡好人》这部电影时留下最深切的印象。
其实,这是一部隐喻意义非常深刻的电影。它同样适合我们的教育。从全国范围来说,每个人的教育梦想,正在沦陷;每个人的教育梦想,也正在重建。
一边是越来越逼仄的现实,一边是不甘平庸的不屈抗争。
新高考对旧制度的挑战、新时期家长对教育的新要求、教育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理想的教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我们依然走在追寻理想的路上。
千万个教师,和今天在座的你们一样,依然痴心不改,筚路蓝缕,苦苦追寻着教育的伊甸园,用自己的光和热,重建教育的理想国——在当下,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不仅仅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悲悯情怀。
所幸,在巴东这片偏僻而丰饶的土地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巴东县的高考成绩,一直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巴东教育,被誉为“巴东现象”。
因此,与其说,我们是来援教的,不如说,我们是来大家一起探讨教育的。带着我们的诚意,带着我们的热望,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东,目的,就是冀望通过这样的跨区域合作,聚焦教育领域热点、疑点、难点、焦点问题,共同谈探,相互切磋,共建、共生、共享、共荣,众筹我们的智慧,交流我们的思想,攻克我们的难关,探索1+1大于2的异地共建教育新模式。
这次,我们一共来了25名研究员。作20多个讲座,听20多节课,走访多所学校,赠送近万元图书和体育用品,并就教师培训、学科教研和德育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期待用我们持久的努力,架起东西部教育合作的新桥梁。
两地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借此机会,我瑾代表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真诚地感谢巴东县人民政府以及教育局、教研室热情细致的安排。
杭州是一座大气、开放、包容、美丽的城市,它的大门永远向巴东人民敞开。今后,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够持续、深度地开展。通过校校结对、教师结对、生生结对;通过项目合作、跟岗学习、异地置换等方式,优势互补,共生同长,逐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巴东和杭州,都是山水相依的城市。“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水不辞深,故能成其大”。大山大河大气象,大慈大悲大情怀。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我们因水而居,因水结缘。让我们共饮教育的源头活水,把手紧紧握在一起,去攀越一个又一个新高峰,走向一次又一次新辉煌!
谢谢大家!
2018年11月27日 巴东教育局
编辑: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