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静:《海蒂和爷爷》观影沙龙|谷里静修
写 出 你 的 故 事 !
——与谷里书院鉴赏电影《海蒂和爷爷》有感
文|谷里书院首批学员 路文静
题 记
黑暗的房间,明灭的光影,或坐或站或席地的人,弥漫着的阿尔卑斯山花草香氛……
这是哪里?这是杭州良渚的山村,这是谷里书院,这是首期“书虫教师”培训的第一天下午。
呵呵,这群书虫们不看书,改行品鉴起电影来了。他们看的是《海蒂和爷爷》。
1.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这一群书虫啊,呈现出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样子。
有的闭嘴缄默,眼中放光;有的和组员相视一笑,轻声交流;有的旁若无人,拊掌大笑;有的默默流泪,悄悄拭去;还有的急不可待,拿出平板戴上耳机快进去找结局……
生活,有时也如电影里,每一个人,都那么特别。
主人公海蒂,人人都爱她。电影里的人,电影外的观影人,嗯,因为她简直就是自由和灵性的化身。
克拉拉,被西方所谓淑女教育压抑的代表,美丽却苍白,脆弱又善良。
皮特,阿尔卑斯山下的牧羊少年,不爱学习,渴望友情。
爷爷,村里人眼里古怪的老头,决心抚养海蒂后就一以贯之的倔强老头。
克拉拉的奶奶,超懂教育的智者,慈爱的化身。
克拉拉的爸爸,忙碌的生意人,深爱女儿而不得的父亲,唯一相信没有鬼存在而发现海蒂梦游的人。
女管家,刻板的淑女教育的执行者,她觉得海蒂能做小姐做女伴简直是太幸运了,她也是电影里的喜剧担当,对猫过敏时慌乱的样子完全打破了人们对她的刻板印象……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有没有一个人是坏透了的。
这一点,电影又通过生动的角色,给予我们简明的启迪。
其实,教育上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像绘本《你是特别的》里所讲述的,作为教育者(教师,母亲,父亲或其他抚养人),我们又怎能用“学优生”这一个尺度来衡量儿童?
当爷爷试图让渴望求学和友情的小海蒂待在山上,当师者执著于把一个天生的运动员培养成数学家,当父母执著于把一个野孩子桎梏在书房学习,当……这都是本末倒置了。不是么?
——尊重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真正的兴趣,愿师者如你我,都可以坚定不移地去践行。
2.当文明遭遇野蛮,谁赢了?
电影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隐喻。书虫老师们在观影后,一个一个地寻找了出来:其中,颇受大家重视的是鹰——影片开头处,它在山脉上面迎风翱翔;海蒂思乡的梦里,它在天空中自由地飞行;爷爷送给海蒂的礼物,是木头雕刻的雄鹰;克拉拉站起来后,鹰又在空中飞过。
毫无疑问,鹰是导演特意加入,是海蒂对自由的向往,是影片对人性自由和解放的呼吁。
我试图这样解读:贵族女孩克拉拉的“不能站立”,是对西方礼教压抑的一种控诉。文明不等于进步,是另一种对孩子天性的“扼杀”,也许克拉拉的妈妈去世本就是另一个“关在屋子里的贵族”的死去(电影里只有一幅克拉拉给忧伤美丽的母亲梳头发的画像),谁知道呢?
母亲去世之后,爸爸常年在外,奶奶也在外独自有家,被一群仆人照顾着的克拉拉,看似光鲜,实则极度缺爱。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克拉拉何尝不是以“站不起”来悼念她深爱的母亲?她的潜意识里,是不是以“病着”来争取父亲和奶奶的关注?
而关在文明这个“大牢笼”里,不止是克拉拉,还有许许多多的女孩和女人们。她们不仅是行走被限制在屋子里,连衣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华美却累赘。海蒂随姨妈第一次到阿尔卑斯山看爷爷时,就迫不及待地脱下了华服,只穿一件衬裙去亲近山羊;克拉拉和海蒂一起睡在干草堆上时,海蒂“教唆”她不要穿“那些衣裳”,就“这样穿”,于是两个赤脚、穿棉衬裙的女孩子在大自然中快乐地绽放……
但是,问题来了,文明就一定不好吗?
——观影之后的干老师如此提醒学员们。
海蒂从贫穷落后的乡下来到现代文明发达的城市,看到的就只有厚厚窗帘遮蔽的城堡吗?她也看到了热闹而生机勃勃的农贸市场呀!她也爬了高高的塔楼呀!烟囱林立的工厂在远处,城市文明的优点电影呈现的并不多,或者这本就是导演故意要遮蔽的一面——他厌恶这所谓的“文明”,这所谓的“礼教”,他向往像风一样自由的乡野。
然而,作为观影人,我们既要看到大自然神奇而有灵,也要看到文明对人类进步的推进。辩证地去观影,可以全情投入,也要清醒地跳出来,这是干国祥老师在总结时告诉我们的。
——我深以为然。受教了。
3.写出你的故事!
整部影片,我最爱克拉拉的奶奶。
她是那么的独立,完全没有一个老年人暮气沉沉的样子。自己居住,自己骑马,自己交友。
她是那么的敏感,当所有人都觉得海蒂在克拉拉家过得很幸福时,只有她忧心忡忡:“她不快乐,她的心是空的。”
她是那么的善良,愿意去照亮人,成就人。对孙女克拉拉如此,对小海蒂,也是如此。她偷偷带克拉拉到乡下去看望海蒂,她毫无芥蒂地和穷老头(海蒂的爷爷)一起饮酒、碰杯、聊天,她送给海蒂一个精美的日记本和一支笔,并告诉她:“写满它,你就成为自己向往的写故事的人了。”
——这真是整部电影里最让我感慨的镜头!
海蒂眨着布灵布灵的大眼睛,问她:“可是,他们都笑话我。”
奶奶问:“为什么呀?”
海蒂答:“因为我想写故事。”
她循循善诱:“你看,他们没有出过村子,他们的见识太少了,你见过更大的世界。”
有没有这么一个人,就像这位奶奶,毫无保留地相信你,充满智慧地指引你?
我甚至在联想,写出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曾经也遇见过这么美好的一位长者?否则怎么写得出如此治愈系的故事?
而窝,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所需要的,不恰恰就是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之书么?!
此时此刻,特别地感恩祖庆老师,他举办这个教师静修营,邀请我们来到谷里问道。也感恩阿牛老师,他公益地开办写作班,鞭策一群天南海北的老师,每天坚持写,先写出500字再说别的!他们俩都不约而同地鼓励我:写作,写作,写作!
感恩我曾经的对门,特级教师毕义星老师。他曾经在两年前就深信不疑地鼓励我:“文静,你要好好写作。就从你的专业入手,写童书的书评吧,写成够一本书的时候,我来帮你策划出版。”当时的我觉得,那是一个梦,像小人鱼的泡沫,美好而不敢相信。
但是此刻,看完海蒂之后的第二天,在这静悄悄的山谷里,在一声接一声的鸡鸣里,在笔尖与纸张的沙沙摩擦里,我忽然觉得,我也可以的!